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30 09:03:44 职场 我要投稿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4篇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1

  [关键词]职业培训以人为本能力可持续

  教育是一种改善人的态度和品质的活动。我国《教育法》明确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分类,其包括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可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整合培训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即树立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企业才能更好地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得以科学持续的发展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得到很好落实。

  持续发展本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的职业培训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的最高理想。职业培训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帮助员工在通往“自我实现”历程中关注自身价值,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从本质上讲,这是对员工个性的尊重。人们熟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授之以渔”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科学的以人为本,必须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几方面着手,从道德和规范的约束出发,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出发,着眼未来,全面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终身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应体现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职业培训具有教育的永恒性特点,要求在传授工作规范的同时,更要传授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培养员工对社会正确的基本态度。

  当今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世界,职业培训也是多元文化氛围的职业培训,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目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有下滑趋势,经济仍处于软着陆阶段。因此,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首先应倡导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有国才有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忧患意识,同时增强信心,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职业培训具有教育的历史性特点,即要求培训必须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提高员工素质为宗旨的培训活动。职业培训要培养员工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两面性,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形势,理性思考和行动,要引导员工客观评价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学会用科学发展和客观理性的眼光对待当前形势,在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排解压力,以防止负面情绪的极端化。

  三、人本管理应优先开发员工的职业品质

  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则把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足以说明职业培训中品德素养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职业培训强化素养培养,宽厚品质基础。职业培训活动不只是培养员工职业技能的过程,更是开发员工职业品质的过程,培训活动应倡导品德先行,教育员工在社会环境、工作环境、职业环境等各种氛围中,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品质要求。因为,良好的职业品质是职业潜能开发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情操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把“爱岗敬业”放在首位。员工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对待本职工作,是一种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行为。爱岗和敬业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只有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勤奋踏实、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是不可能做出任何成绩的。

  2。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事业心是一种对坚忍不拔、争取事业成功的思想感情;责任感是对职业职责的忠实履行,能克服一切困难,自觉做好本职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核心就是忠于职守,献身事业。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曾写过一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忠就是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去行动,忠诚就是诚信。

  人本管理的职业培训,必须注重员工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即在提高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培训转移产生最佳效果,使企业发展得到发展的持久动力。

  3。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能力,构建和谐共进氛围

  以人为本的职业培训必须建立起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员工队伍就是一个团队,相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目标一致、责任明确、能力互补和合作共赢。职业培训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培养和训练,提高员工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人本管理还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真诚谦虚的情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交往,择善而学,观不善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善和不善皆为师,都可使自己得到启迪,都能让自己更具智慧。因此,职业培训应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充分利用员工能力互补的'特点,让他们平等尊重,相互影响,共同渴望和探索。在职业环境中,面对指责少反驳多反省,面对误解少发怒多宽容,善于接纳别人,跳出小我,融入大家,宽宏豁达,积极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企业氛围,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人本管理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发进行规划、促进和完善的过程。企业的职业培训应统筹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应从保护员工长期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帮助员工挖掘自身的潜力,取得职业的成功,以此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也可使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人才。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必须侧重以下环节:

  1。职业培训前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技能情况,进行岗前的培训引导,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2。对于职业稳定期和危机期的骨干员工,建立各种适合其特点的职业发展通道和阶梯,针对员工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机会。如:国家电网公司开设“技能通道、管理通道、技术通道”选拨各类人才,通过“星级评定”对农电工的促进激励,选拨“513人才”,建立“领军人才”选拨培养通道机制等。

  3。企业的职业培训要考虑不同职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用的职业培训教材,应考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规定。如: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强调以人为本,关怀职工,公司文化倡导“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和“坚持高尚的情操”。

  五、人本管理应突出员工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

  1。职业培训的项目开发应以员工的能力需求为前提

  职业培训内容的安排,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培训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而培训需求预测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找出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差距或潜在能力,并以此确定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方法。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合理的培训内容是与培训对象相辅相成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培训项目。

  2。职业培训的课程开发应以员工的能力教学为根本

  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课程开发必须围绕员工的职业能力这个根本,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MES)就可实现员工能力提升的针对性要求,充分体现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原则。

  3。培训课程体系应以员工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培训的目标较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教学环境、培训主体地位的变化,因此,在确定课程体系时必须先确立好各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体系的运作,使不同层次的员工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使员工个人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一贯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地培训而提高的”,其“大学精英培训”、“新员工培训”、“员工在职培训”的培训课程设计体系框架如下:

  西门子课程体系框架中,三种培训的课程方案设计突出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工作实际需求为依据,做到了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对象相结合,并与培训目标要求相一致。

  六、结论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以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必须科学发展培训活动,营造和谐氛围,基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优先品德教育,注重员工职业品质的开发,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突出能力训练,积极拓展人本管理内涵,建立一支与企业共生命的员工队伍,保证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2

  创立于20xx年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南小城太仓,学院大力彰显“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特色,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获得20xx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

  “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双元(学校元和用人企业元)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融合校企双方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深度培养,最终使学生不仅能较出色地胜任岗位(群),而且知识层次、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均获得全面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定岗双元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1。定岗双元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制定依据是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以“中德培训中心”为平台,在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基础上,将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优势更多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完善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规范化运作;与此同时增大“中德培训中心”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在产品研发、社会培训、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2。定岗双元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建立

  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对典型的职业活动进行序列化,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标准和内容由学校、德国工商行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制定和执行。

  (1)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体系结构和岗位能力要求,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引入课程中,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企业和行业技术发展同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等模块,切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创造力。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编排遵循职业活动规律,以适应企业岗位群中对具体能力的要求。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项目化课程,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课程编排和学生心理需求及已有经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有效性。

  建成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根据职业岗位作业流程采用模拟、仿真和到工作岗位实习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使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学的实施

  学生在校三年中有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和企业三个学习场所:1年级在学校,2—3年级4周在学校、6周在企业交替进行。学校完成理论教学;中德培训中心完成1年级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未签约学生的综合实训、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各种社会培训等;企业培训团队在企业真实环境和真实岗位上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制定完整的培训方案,完成部分理论的补充和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任务。定岗双元模式教学实施重要的是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实训内容的科学规划和教学项目的开发。

  (三)定岗双元模式下课程的开发

  课程开发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程与企业合作,企业委派技术人员结合企业案例和技术资料,参与学校教材编写,并保证技术及时更新。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做到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满足企业的要求。课程充分考虑与三年培养中的实训项目相融合,便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同时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场所的多元性。在课程开发中积累经验,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流程和可参照执行的标准规范。

  (四)定岗双元模式下评价体系的研究

  学校、中德培训中心和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培养中重要的内容和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定岗双元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涉及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等全部过程。注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依托德国工商行会考核标准,引导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持续创造力的不断提高。这种“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更符合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要求。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有效解决订单式培养目标狭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五)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学的管理

  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学管理机制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的难点。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决定人才培养战略和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引入“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制定学生教学、培养的规范和管理标准;制定学校和企业教师、培训师教学的规范和标准;促进学校硬件、软件的规范和提高建设;解决双元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追求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专业技能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德国商会上海代表处、德资企业技术专家和太仓市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四方代表组成,负责培训过程的监督与培训质量的跟踪、反馈以及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国内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并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条件

  目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成为江苏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学院“双元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能在太仓茁壮成长并取得成功,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关心: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

  太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政府把“中德培训中心”的建设作为其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力举措。20xx年以来,政府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了完备的实践教学设施,很好的满足学生实训需要。现在的中德培训中心建有数十个实验实训中心和工场,其中既有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模拟仿真实训于一体的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又有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训中心“健雄学院—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企业捐助的“健雄学院—博世力士乐培训中心”等,这些实践教学设施,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并在苏南地区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

  (二)德国工商行会和德资企业的积极参与

  从中德培训中心的成立、运作到培训时间的安排、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都得到了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和德资企业的大力支持。可以说,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当然,企业参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其所需――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他们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能把“中德培训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名的技能培训基地,学院除政策与资金上给与倾斜外,还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实训工场的建设

  根据德国“双元制”教学的实施要求,“中德培训中心”在德方专家的'指导下,高规格地建设了手动加工工场、机械加工工场、数控加工工场和模具加工工场,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建设,同时也保证完全符合技能培训的要求。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中德培训中心”的教学采用“双元制”模式,故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持证上岗),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教学组织与传授能力,并且还需定期进行在岗培训。“双元制”教学团队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培训师团队,其中包括特聘的常驻学院的德国专家,具体负责学员在培训中心训练时的指导;以及来自德国企业中的培训师团队,负责学员在企业实训时的培训工作。二是学院的理实一体化教师团队。学院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企业背景的老师担任“双元制”班级的理论教学。为满足理论为实践服务、并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要求,老师对其所讲授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模块处理,在实用与够用的原则下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当然,理论教师与培训师之间需定期进行工作交流,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因有了太仓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德国商会以及德国企业界的关心支持,学院才能打造好这一德国模式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打造具有健雄特色的崭新品牌。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的支撑条件

  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运行可知,德国双元制在我国的成功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其必要的支撑条件如下:

  (一)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以企业的要求和行业协会的标准确立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常规化、深入化、制度化。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训过程以双元交替、工学结合为特点;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考核考试以职业规范为标准;培训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宗旨;双元互动以培养合同为保证。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社会、学校、企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积极建立一套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学校、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组建多元化的办学主体

  政府、学校、行会、合作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培训全过程,丰富合作资源,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四)构建融入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符合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体系标准的“定岗双元”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发挥行会在“双元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入德国行会标准和我国行业的技能鉴定标准,参照德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资料,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和能力培养体系,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对典型的职业活动进行序化,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五)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现的基本保证。德国十分注重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建立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同时,给予其优厚待遇,吸引和稳定了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与之相比,我国严重缺乏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在学校“一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对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雇用制,扩大半日制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以使教学贴近实践,与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同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实效性。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3

  建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深、广两地坚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目标”、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建立了科学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培训围绕企业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政府部门就引导社会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政府部门就引导社会开发适应企业实际的培训方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政府部门就开发符合企业需要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深圳市为满足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需求,出台了符合企业特点的在岗职工非全日制技工教育管理方法;为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新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出台了专项能力证书制度;还出台了本市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办法,通过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考核评价、职业院校技能鉴定、突出业绩认定评价、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专项、单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广州市为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实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企业对技能劳动者的岗位要求,转化成若干个一体化的培训模块;为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效果,实现了职业技能培训从报名、开班备案、培训过程质量监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审核等全程信息化管理;还实施了“培训券”制度,培训补贴实行直补个人的模式。

  研发和应用推广专项职业能力标准。由于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和较长的时间,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职业、新工种或新岗位技能人才评价的需要。深圳制定出台了《专项职业能力开发技术指引》,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格式进行专项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经考核评价,颁发由市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印制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在本市范围内可享受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同的入户政策和补贴政策,以帮助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之际,解决急需技能人才的评价问题。目前,深圳已完成了41个专项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工作,并经过专门程序讨论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公开,由该市各级社会培训机构应用与推广,深受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欢迎。

  引人全市场化的`培训管理服务机制。政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凡市场能办到的事就交给市场做,凡社会能办到的事就交给社会办,凡企业和社会机构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就由政府来做,深圳在这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改名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公室”,强化对新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题库的开发、鉴定管理工作规范的制定,对一些具体经办的业务就交由第三方机构管理与服务。他们将本行业一些水平高、能力强、有威望的老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其主要承担的职能是:引导职业培训机构行业自律,开展全市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第三方评审和论证,组织开展专项职业技能标准和公共实训项目课程的研发工作,牵头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与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评价,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优秀技能人才评选等工作。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技师技改项目”征集活动,意在通过技师对本单位技改项目的实施,帮助技师在工作中提升技能素质。市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要求每年征集30个技师技改项目,并拨出专项经费。该协会负责对报送的技师技改项目书组织专家评估和择优,在全社会公示后再拨款启动。对确定的技师技改项目,协会还要挑选若干专家作为导师指导技改项目。协会也定期组织技能沙龙、技能大讲堂,让承担技改项目的技师上台讲技改过程,邀请专家向广大技师传授新技术,据介绍这些活动参加者踊跃。协会还每年组织技师到该市高技术产品交易会上展示技改成果,曾有一个技改成果被一家企业以900万元买走。市场化职业培训管理服务机制,把该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活”了。

  注重公共实际训练基地的内涵发展。广州按照“一体、三翼、七点”进行规划。“一体”是指由市职能部门建设具有“高、精、尖”特点的实训中心,“三翼”是指在该市三个经济开发园区各建一个适合园区产业特点的实训基地,“七点”是在7个技工院校各建一个实训基地。基地主要功能包括: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技术研发、技能竞赛、技术开发和交流。而深圳的做法则侧重于三点:注重实训课程项目开发。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对那些国家未出台职业资格标准的职业或工种,在市鉴定办的指导下负责专项能力实训课程项目的开发。开发成果向全社会公开,供各社会培训机构应用。开展公共实训与技能鉴定一体化试点工作。由该市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核准实训基地进行这一新模式的试点考核,可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外再单独颁发职业能力专项证书。该试点工作重点是将具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职业或工种,按企业特定岗位技术要求分为几个独立的专项职业能力,经单个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合格者,可取得该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取得一个职业或工种的全部专项职业能力模块证书后,可换发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成本分担,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培训机构到基地开展训练活动。同时,与大型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软性合作,在基地外设立分基地,有效提升了服务领域与范围。

  参照深圳和广州的经验,笔者以为,我们江苏特别是包括无锡在内的苏南地区需在三方面进一步下硬功夫:

  ——着力营造技能兴业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以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4

  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省一个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发展起来,农民尽快地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减少”农民。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成立了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面对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且管理力量薄弱,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训实习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配备不够齐全且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培训规模不大。目前,全市农村存量劳动力还有163.52万人,其中近50%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尽管全市现有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大多数培训规模都比较小,目前教学用普通(数控)车(铣、钻、磨)床106台,各种焊机139台,电动缝纫(拷边)机125台,电脑1229台,钳工、电子、电工实验室工位301个,一次性培训能力只有85l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20xx年,全市劳务输出100,970人,其中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只有1万余人。

  二是培训工种单一。部分培训机构来源于企业和行业部门创办的技工学校、职工学校,过去主要从事本系统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的自我升级,原有的实训设备多数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加上近几年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上。新办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只能开设缝纫裁剪、美容、美发、计算机等一次性投入不大的专业,全市注册的63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仅服装、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有38所。由于专业选择空间有限,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想真正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增大了学习成本。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来说,只能到附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就业后仍然靠出卖体力挣钱。

  三是培训层次不高。不少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缺少科班出身的职业教师,只能从企业、社会聘请一部分熟练工人任教,这些人“做功”可以、“说功”往往不行,难以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数尚未完成原始积累,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造成学员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甚至有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被人们戏称为“理论学校”。有些办学机构负责人虽然懂得一般市场经济规律,但却不太懂得办学规律,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管理手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层次多只是初、中级,培训高级工和技师的办学机构只有承德技师学院一所学校,但是每年招收和培训的学生也不到i00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扎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全部合格并推荐就业。笔者认为,就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今后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围绕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目前,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培训层次较低。今后应当重点建设好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此推动各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植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力争全市建成五个省级示范专业。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质量。

  (二)盘活职业教育存量资源。组建以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为龙头的职教集团,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矛盾,努力使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效益更加明显。逐步将行业、企业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部分县、镇成教中心、招生困难的普通高中撤并或挂靠到县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

  (三)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鼓励外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对尚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的允许在筹建阶段试运行,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批准设立培训学校。对现有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帮助其尽快达标,长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撤消。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补贴和教学服务方面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提高。

  为全面加快技能培训事业发展,必须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情况,科学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计划;进一步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积极履行职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和与本地企业、异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坚持职业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服务,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在企业建立生产开发和实验实习加工中心,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培训机构要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要着眼地方经济,立足各类企业,面向农民培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研究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的丰富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外地进行专业实践与考察;挑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教师资队伍;要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未来五年,全市公办职业培训机构70%以上的专职教师应达本科学历,80%以上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04-07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荐)06-21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热)06-03

职业技能的培训方案03-14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06-20

职业技能培训总结06-20

职业技能培训方案05-16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05-12

职业技能培训个人心得体会06-03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合集]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