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1
摘要: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出现了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野狭窄的问题,学者们建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力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以促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趋于合理。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研究;回顾;展望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推动其发展的后备军,因此对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概况
笔者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现状与培养模式”“培养问题”“课程设置”“创新能力”“专业导师队伍建设”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有关论文的发表开始于20xx年,论文共计48篇,其中包含硕士论文5篇。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来看,大多着眼于培养现状、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培养模式、培养问题的研究,对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建设及就业现状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一)研究生培养成果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1]具体如下:1.培养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增加。从1988年首招2名研究生开始,到20xx年每年大约招收500名,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培养了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招生硕士点增加。从1988年建立第一个硕士点开始,至今我国已有48个硕士点。[2]硕士点越来越多了,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有了新的研究基础、动力,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2.培养方式不断改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生,它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涵养,又具有实操经验。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学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很快,这种快速粗放式的发展造成了研究生的培养缺乏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因此,一些高校就着力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突破,[1]由原来的零基础、零经验到后来的“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再到后来的培养具备“双师型”素质的研究生,其培养方式在不断地改进。3.建立了相应的研讨组织随着研究生招收人数的增加和硕士点的扩大,亟须建立一个大型的研讨组织,以使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更上一层楼。我国中青年职教论坛的举办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会议以研讨会的形式,及时总结交流有关硕士研究生教育、学习的经验,协同处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遇到的困难。4.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日趋规范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较稳定,分布也比较均匀。从培养计划来看,各培养单位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形式有课堂导师讲授、小组讨论、参与学术研讨会、开展课题专项研究等。这表明各培养单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使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日趋规范、合理,这也比较符合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
(二)培养问题归纳
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培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弹性公共课所占比例偏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比较特殊,大部分是从其它专业转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不扎实,[4]高校针对职教硕士研究生又开设了一些公共课,如公共政治、公共英语等,这些课程是必须学习的,但由于这两门公共课的课时占据了研究生课时的三分之一,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课程设置模式基本一致。据了解,大部分高校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上是采用“公共学位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的模式,[3]且选修课程开设范围较窄,课程少,不同学科间的选修也有严格的限制,很少从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来开设课程。2.培养方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学科特色,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与其他专业比较没有自身优势,基本上采取专业课程学习加学位论文训练的方法,有时会要求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年会和相关的学术会议讨论等。很显然,这种培养方法是不合理的。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师资水平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讲课方式、教授内容、考核评价上没有创新。授课形式依然采用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灌输方式。虽然大部分高校要求研究生教学采取“作报告”、“讨论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硕士研究生对老师所讲授的陈旧的知识并不感兴趣。3.导师精力有限,指导不足导师投入精力不足。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明显不足,往往出现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更多名硕士生的现象,导师除了担任课程教师以外,还要出国访学,平时课题多、会议多,导师精力有限,自然而然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对硕士研究生要求也比较松。据调查,很少有导师每周指导学生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超过3小时的几乎没有,这说明导师事务繁重,缺少时间甚至没有时间给予硕士研究生更多的指导。4.科研训练、专业实践不足科研能力的提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三年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衡量研究生真实水平的一个指标。在我国,一般学生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兴趣不高,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接触职业技术教育学,大部分又是跨专业学习教育学知识,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了解甚少,而且针对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也不足,偶尔进行研究训练,缺少学术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即便是参与导师课题项目,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也不大。5.招生方式、学制年限过于统一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办法,统招偏重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考查,大多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容易识记,便于考学,导致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大多数愿意跨专业报考或是自愿接受调剂,以达到自己被录取的目的,并不是有志于职业教育的学习研修。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年限多为两年半到三年,学制设置缺乏弹性,也没有考虑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学制设置方面过于僵化,缺乏对研究生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计划,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更不能适应其个人生涯规划、自主创业和知识能力拓展的要求。6.评价考核没有发挥反馈作用现行的评价指标、标准过于单一。在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主要分为责任导师的评价和任课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其它人员参与评价。考核方式一般采取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的形式,程序较统一,基本上是按照学校规定履行考试制度,通过划重点、死记硬背、短时突击的形式,学生便能通过考试。虽然这种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公平,也便于学校管理,但是却忽视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改进建议
1.课程设置弹性化课程的设置可以参考国外的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和“模块”课的课程结构。[5]设置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端正价值观;设置专业“平台”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模块”课的设置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的培养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使课程的设置具有弹性。职业教育学研究生除了要具有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之外,更应注重将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学习相结合,在实践锻炼方面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此外还应开设实践锻炼课,使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2.培养方式多样化招生及学制。针对专业特性,应招收一些有职业经验的人,弱化笔试成绩。复试时,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多样化的题型,从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此外,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为了满足服务社会的需要,学制可灵活设置,依据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方向、研究兴趣、课程作业及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学制可定为2年,研究生若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可延长一些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年。教学方法。目前,“填鸭式”的培养方式缺乏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应有的教学特色,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合理而有效的做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扩大学生研究和交流的范围;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与企业进行合作,增加研究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实现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设计,同时也给研究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譬如,参与校外或研究机构的课题,跟随职业指导师参与案例等。3.导师队伍革新化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导师队伍已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缺乏实践经验、精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应改革导师队伍。[1]对导师队伍进行革新,不仅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破除“科研门户、等级地位”的弊端,还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强化对研究生的指导。我国高校可以采取一名责任导师和其他导师共同组成导师小组的方式,还可以聘请校外兼职导师,聘请在企业有教学、管理、生产经验的一线专家担任研究生的职业导师,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指导经验的学者担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导师,职业院校研究人员到学校担任研究生的职业导师,让职业导师和高校导师一起参与研究生的培养。4.科研训练系统化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术训练,因此,应加大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能力训练的力度。可以定期邀请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学专家来校对研究生进行培训,在专家的带领下开展专题研究,同时鼓励研究生与专家多交流。研究生自身也可以在高职院校实习,通过实际锻炼,发现自己的缺陷,再经过调研、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培养单位应关注科研动态,及时为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提供机会,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研究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把理论研修和科研训练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研究方法,培养专业上的钻研精神、治学的严谨态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5.评估考核动态化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考核过于僵化、标准单一,高校应改变这种重量不重质、单一的评价方式。对职业教育学研究生的考核要不断更新,既要考虑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特殊性,还要考虑当今社会教育评估的趋势,所以高校应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标准。标准的制定要结合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采取灵活动态的评价方式,注意将平时的社会实践与期中考核结合起来,将平时的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导师考评与专业课老师评价结合起来,以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动态化。此外,应严格筛选参与研究生考评的工作人员,每个考评参与者须严格遵守考核标准。只有采取有效而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促进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在培养模式、目标设定、学科设置、就业、创新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当中,我们对这些研究人员从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和研究人员的来源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以最近五年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的26篇论文(包括硕士毕业论文12篇)的作者为例,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3人,副教授4人,行政人员1人,讲师3人,助教2人,副编审1人,其他2人;从学历层次上看,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12人,其他3人;从研究人员的来源上看,高校教师11人,在读研究生5人,其他2人,政府教育部门的人员比较少。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人员结构相对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力量薄弱。高等院校是主要的研究力量,高校老师拥有丰富理论基础,但实际经验相对缺乏;而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存在研究人员少、理论素养相对不高的现象;来自政府教育部门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比较少,来自地方研究所和进修学校的人员也不多。
(二)研究方法单一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文献分析与思辨研究方法的较多,实证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人员遵循“What—Why—How”的思辨方式进行研究。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缺少模式研究,特别是缺少定量研究。在13篇硕士毕业论文中,5篇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7篇采用文献分析、比较法,1篇采用模式研究法,1篇运用数据分析法。在众多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运用数据统计、元分析的方法,而定性描述不能准确反映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实际情况,因为研究结果多是对研究现状的描述。若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研究即便得出新的结论,这个新的结论也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三)研究视野狭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是国内,缺少对国外情况的分析与探索,也很少有研究者做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应借鉴国外发展的理论和成果。另一方面是缺少用跨学科的视角、视野来探究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国内研究者大多从课题入手,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没有结合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即忽视了研究生自身生涯规划发展的需求,[6]对社会需求的把握也不足,且没有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等相关学科领域。
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展望
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以上的问题,应采取加强研究力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制定多种培养方案的措施。
(一)加强研究力量
针对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的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调整研究人员结构,加强研究力量。首先,摆正高校教师的地位,高校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研究的主要力量,同时加大管理者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还应该加大对高校研究人员实践经验的训练,提高管理者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平时注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质量。其次,政府教育部门人员应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案、计划等层面进行研究,取得其他相似研究方向人员的支持,并鼓励其他研究领域学者加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队伍。同时,要鼓励省市级研究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研究者,增加他们对职教研究生培养研究的热情,从而加强研究的力量。最后,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点或硕士点的高校应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责任心、自信心,加大对职教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力度,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在读博士或硕士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研究生培养研究队伍提供人才支撑。
(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实证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结合起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研究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理论素养以外,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要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性研究外,更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专项课题的研究等发现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良性发展。二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探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三)开阔研究视野
拓宽研究的视野,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应根据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生个人实际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和探索,同时多关注国外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新动态与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以国际视角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转型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果,以更好地促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第二,依据跨界理论,进行相应的跨界、跨学科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应在适应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需求的同时,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人才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并借鉴和运用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牟孝金.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2]王楠.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xx.
[3]刘晓,石伟平.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J].教育科学,20xx(03):76-80.
[4]姜光铭,张继河.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xx(06):19-22.
[5]刘巧玲,刘志兵.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xx(01):69-70.
[6]高文龙.现阶段我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毕业论文,20xx.
职业技术教育2
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逐步成为各地区教育工作开展的主流方向,在为我国提供大量技术人才的同时,也为促进区间的经济发展做出有力贡献。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不仅要求当地政府能够对相关的教育工作给予重视与肯定,同时需及时的组织当地企业及有关部门与职业院校展开合作,通过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来提高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衡量指标构建
在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合方面,涉及的衡量因素较多,文章主要以衡量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协调性指标为例进行研究,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上,需要从规模、质量、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的内容及方法如下:
1.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性分析
在保证经济发展平衡的基础上,需要保证职业教育规模以及区域经济规模之间相协调,而且要保持技术型人才达到供需平衡状态,这时就可以用GDP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规模之间的变化。一般需要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地区经济变动水平以及职业教育变动情况综合分析,以此来推断出区域经济发展状态。计算公式可用“规模协调度”进行表示,“规模协调度=1作为参照标准”,规模协调度指标越接近1,则代表越协调;反之,则代表两者发展规模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性。
2.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协调性分析
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质量能够真实地反应教育成果,主要是通过人才的培养质量来提升劳动的生产效率以及技术的创新能力,从而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起绝对影响效果的因素有教育经费的支出、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职业教育资源充裕性等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统计,再运用趋势协调分析方法进行计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质量之间的协调关系。
3.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质量提升主要表现为产业构成的调整,由不合理向逐步合理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动态均衡发展。目前,我国产业构成正处于由“二三—产业类型”向“三二一产业类型”转化的`过程中。衡量两者在发展结构方面的协调性,关键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与各产业所涉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结构的一致性。其中,对各产业所涉职教专业的划分,主要按照国家三次产业分类法来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分类。衡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主要用“结构协调度”来加以表示。其中,職业教育专业结构主要通过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校生在各专业的分布情况来表示,区域产业结构情况主要通过地区产业构成化及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即就业结构)来表示。职业教育同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具体计算公式为:结构协调度二各产业所涉职教专业毕业生占比(或招生人数占比)/各产业比重(各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假设“结构协调度=1”代表绝对协调关系,那么,计算所得到的结构协调度与标准值1差距越小,则代表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越好;反之,则代表协调性越差。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具体途径
1.政府是环境基础创设者
第一,成立专项管理组织机构。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及谋划者,需及时的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将人力资源系统及企业等有效进行基础融合,从而通过校企合作及政府扶持的方式为职业院校的区域内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政府工作延展性较高,可为职业教育系统运用提供法律及政策等相关方面帮助,通过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来保障校企合作模式实际作用,利用政府督促管理方式将企业及职业院校融为一体。组织单位对于校企合作模式认识的不同直接对政府所组织的管理机构运行产生影响,因此不仅要充分的提高各组织单位的基本认识,同时应将学产合作及校企合作等模式作为组织机构管理工作运行基础,以便于为期提供明确的教学工作组织管理方向。
第二,建立协调与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建立运行的目的在于保障职业院校教学体制运行与企业实际发展的一致性,以便于职业教学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继而帮助企业完成校企合作等模式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工作。激励机制的运行则与协调机制的运用有本质差异,激励机制主要采用出现优惠管理政策及降低企业纳税百分点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较高的社会待遇,以此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企业环境。在该项机制运行初期阶段,不仅要将政府优惠政策有效融入其中,同样需及时的设立政府津贴并出台相关法律制度,以便于通过法律途径及资金支持来保障多方利益平衡,此时便可为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而树立正确价值观、社会观。协调机制及激励机制的运行不仅存在差异,同样可相互融合,因而需通过专项管理机制的干预帮助职业院校有效运用不同社会机制,这便能够为区域内基础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社会资源。
2.学校是主动融合者
第一,科学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企业实践资源的运用不应仅在教学末期阶段进行组织,随着教学工作推进的逐步深入,应不断地提高对于企业职业实践的重视,以此保障在学生投入到实践工作后可有效适应相关工作环境,并促使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资源,以此促进校企合作的和谐发展。针对不同的专业人才管理作为明确规定,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分配来保持教学体制运行平衡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以此为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提供管理体制方面的帮助。
职业技能教育要求将国家统一资格等级证书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学工作理论知识实践应对不同的工作项目对学生加以研究,以便于更为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岗位进行就业。如在课程的实际设置方面,企业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定向培养的特殊需求,则在课程的设置中,需按照企业的部分规划有序进行,并通过聘请专业的职业从业人员来为学生明确基础学习目标,以便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动性,使人才培养更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基本需要,这便为更为职业院校更为深入的与企业展开相关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教学及就业项目保障。
第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兼教学机制的结合与运用可进一步保障职业教学工作时效性,使教学队伍教学方向更为明确,同时也对教学机制加以完善。首先专业教育方面,仍需采用职业教学组织相关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其基础知识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兼职教育方面,则可选用企业内相关专业基础人才组织进行,以此帮助其更好的在教学体系范围内对相关专业内容加以实践。专兼结合双师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职业教育工作实践性,将理论知识教学改为实践体系教学,通过动态组合及学产互通的方式为现有教学机制运行提供实践条件,这对于院校基础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企业骨干人才对于职业技能认识更为明确,同时对技能的掌握更为数量,虽在理论知识方面难以与职业教师相提并论,但在实践操作方面所能够教授的不仅仅是实践经验,其中企业技术管理机制及职业技术运用技巧也是课程教授的重点,因此专兼双师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保障教学工作的全面化及科学化推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3.企业是积极应合者
企业是职业教育開展的积极应合者,企业的实际态度及对职业教学人才培养的认识是决定校企合作效果的重要要素。因而企业不仅要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及积极组织,同时作为人才培养的受益者,企业应在第一时间内将人才岗位培养工作作为企业支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核心,以便于有效的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目标。企业人才培养对提高企业实际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壮大所需重视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因此对于企业人才培养的执行,应面对教学体制的发展逐步进行改革,使企业在政府政策扶持帮助下,将人才培养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模式不断延续,以此保障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与人才培养工作相关联,这便为企业的实际发展提供了现实环境的帮助,使职业院校、企业及学生群体均能够成为切实的受益方。如果说校企合作是企业树立良好形成的开始,而岗位实践机制的运行则为企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方面的基础保障,使企业可利用人才管理及培养优势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好规划。
三、结论
职业教育是区域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发展的基础,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的开展不应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解决,需及时的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就业及实践岗位的提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水平,从而使其能够有效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一方面降低了职业教育人才流动性,使其能够在区域内切实的发挥自身作用,另一方面为区域内企业的实际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帮助,使企业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有所提升,继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向规模化与全面化迈进。
职业技术教育3
李鹏总理指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的一条根本出路……。当前,需特别注意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各类应用学科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作为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毋庸置疑,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必将随之而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必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何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抓住机遇,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面对市场经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财务管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现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财务管理状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需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十多年时间,职业技术教育又是一个新生事物,能否办出特色,是关系到能否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高级新型劳动者的大事。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下,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财务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及财务管理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是1980年以来的事情。它的管理体制还很不成熟,各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基本上分属原来的部门归口管理。从国家教委看,目前在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机构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专科和电大属高教管;职工大学属成教管;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又属高教又属职教。就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看,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经费,一部分由省高教核拨为预算内经费;一部分由省职教或地方财政划拨和学生交来的培养费等为预算外经费。由此可见,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所谓一体化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个能协调各部门有权威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各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由于多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其以国家预算为中心,以财权高度集中为特征,在国家计划的直接干预下,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现行的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及对象仍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在管理上,重视对国家预算资金的.核算,忽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国家拨给的事业经费仅能维持单位的人头费角,学校的公用经费要靠多种渠道办学来筹措。因此,实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一个有效管理体制,全面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2.扶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配套措施及政策不完善,影响着事业的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经济改革、教育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环境中产生的。因此,有关扶植、支持它健康发展的配套改革措施、政策、法令、制度,或者跟不上,或者有一个逐步实施,适应的过程,致使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经费来源、办学条件、招生办法、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难以得到具体的法律、制度的保证。国家每年给一定数量的计划内招生指标,省教委按生均标准核定经费,然后按学校综合定。额的月平均数分月拨给学校使用,学校有点专项经费,也要到下半年或年终才能到位。由于上半年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和迎接新生入校准备工作等,需要资金较多,所以上半年的经费90%左右是用于人头经费。公用经费寥寥无几。上半年经费是最紧张的时间,下半年到了九月份以后,学校的专项经费逐步到位,计划内外委培生、自费生及函授生学费收交学校,加上学生以理论教育为主,社会实践活动少,从全局看,这个时期用钱较少,经费显得宽松些。各项工作基本能有保证。上述情况表明,经费来源的变化规律与经费支出的变化规律不相吻合,事业经费不能得到适时的运用。由于“教育经费两个增长”的方针未能完全实施,再加上使用不当,使得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此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社会参与方面,目前也没有组织措施和制度保证,要办出特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还存在不少困难。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起步晚、底子薄、经费投入跟不上,也是影响学校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担负着培养面广量大的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技工及城乡劳动者的任务。由于人们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重普通高等教育,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教学中旣要保证高等教育水平,又要突出技术性、应用性和师范性,要求设备类型全、数量多、强调实践、注重应用。显然,要有大量的实验、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的条件。而且,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对教学计划,实验设备,实践手段等由于经费投入少,对设备投资,实习基地建设没有保证,从而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完成。
4.生源不足,社会投入不够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
生源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但由于许多社会条件所限,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明显不足。如职业技术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多数学生上学要交学费,并不是人人都有交费条件;学习后收益能否补偿单位、个人学习劳动和费用支出等,由此造成生源不足。向学生收取一定学费,这在我国群众普遍低收入情况下收费也是有限的。短期培训尚可做到收支平衡。中长期培训则入不敷出。再就是向委培生的委托单位收取培养费,虽是合理的,但不稳定。所以,有足够的生源和社会投入作保证,才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5.职业技术教育由全社会共同兴办的特点,使得办学资金的多元化结构已经形成,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在旧的统收统支预算体制下,学校基本上是单一的预算经费。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技术教育除国家拨给一定的经费外,学校内部广开创收门路,以多种方式筹措办学经费。例如,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兴办经济实体,开展社会科技服务等。创收的局面一经打开,有时预算外的职业教育培训费收入十分可观。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只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长远的可行制度,各种责任制也不完善,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二、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财务管理的意见
深化改革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很大变化。一是单一的经费格局已被打破;二是预算外收入资金已不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经费的点缀,而是举足轻重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院校甚至大大超过了预算拨款经费;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各级领导及经管人员经济观念及理财观念开始形成;四是各种形式的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办法给学校的一系列改革注入了活力,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国家财政在以后几年仍然十分严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财会工作者必须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财务工作管理,从思想上要有足够的重视。
1.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财务管理体制,以促进事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政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给我们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具备灵活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卞能力,为健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新体制的建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必须转换机制,实现思想和职能的变,实行人才、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首先要充分发挥财务机构及财会人员的职能作用。其次要适当集中财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制度,增强学校财务宏观调控能力。只有实行统一领导,才能适当集中财权、财力,才能做到既能宏观调控,又能微观搞活。达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不断提高资金运转的综合效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2.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增加教育投入,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地方性和社区性,二是职业性和应用性,改革办学模式,关键是克服学制单一,培养规格单一,办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使学校增强主动适应能力。
要实行多维化(即方向维、空间维、知能维、功能维、形式维)的办学形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多方面的人才需要。
坚持以学校为基地,扩大与工厂企业,与县、乡、镇,与行业的联合办学。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力,实验实习能力,师资能力,管理能力都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条件来适应社会千差万别的人才需要是不可能的,要通过联合办学这一有效途径来解决面临的困难。此外要组建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地方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但学校教师数量和专业总是有限的,要使学校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建立起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传统办学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脱离社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联系最紧密,要办出特色必须从传统的封闭式办学转为开放式办学。开放主要指向社会开放,教育全过程与社会紧密联系,社会参与学校办学,学校参与社会发展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学历教育,在招生制度上可以更开放一些,采取“广进窄出”,学校打开大门,实行自费就读,放宽入学条件,凡有条件的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从严教育质量管理,要符合质量要求方可毕业。
3.广开财源,増收节支是缓解经费紧张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经费拨款有限,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高等事业经费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虽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增加收入,以弥补经费的不足,但是社会上由于财政紧缩,市场竞争激烈,增加了办学的难度,而学校各方面的开支,有些标准上去了又难以降下来,而且新增费用及项目不断增加,给学校的财力形成很大压力,所以缓解经费紧张的形势,必须采取重要的措施。
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是我国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优势,广开财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师资、科技力量及仪器设备实力比较雄厚,要积极组织,利用学校现有的优势,扩大横向联系,开展科技服务,增加收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设备多数是应用生产设备,可以直接从事生产,产生效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时通过生产劳动也可产生经济效益,学校有关部门要很好地进行组织。同时要加强校内产业管理,增强校办产业的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减少开支。在新形势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方面经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惊人,追求高消费。要克服对校内财产、设备承包不科学,损公肥私及管理混乱,财力分散,资金流失严重等现象,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宏观控制,严格执行综合财务计划
宏观控制,其作用在于对高校事业经费的制约和调节,促使单位按要求去执行计划。以最少资金耗费,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证事业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综合财务计划,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认真编制综合财务计划,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管理的特点及各方面的需求,从预算内外财力的可能性,特别是预算外经费能抵支教育经费的可能出发,实行统一筹划,计划管理,解决经费管理中缺口大的难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预算收支业务量比较大,项目比较多,在编制综合计划时,要注意这方面的资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校宏观调控能力。在执行综合财务计划时,如果客观条件有所变化,则根据轻重缓急,一是可以在本部门之间进行合舉调剂,再者可以在学校经费中融通解决。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要按项目、时间,定额作好计划安排,定期进行检査,促使任务的完成,力求每年上一个台阶,并有一个稳定递增额度,在资金上给学校一个有力的补充。
5.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及财会人员的作用
学校财会部门是学校聚财用财的专职机构。十四大以来,在市场泠济条件下,高校充分发挥财务机构及财会人员的作用,加强财务监督,控制和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主导作用。对资金使用的好坏,取决于财会管理人员对本单位资金活动的管理。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担负着保证教学科研生产等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国家财产完整,合理安排财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全面完成财政计划的实施任务。财会人员应积极参与决策,对本单位的投资利用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既要加强宏观方面的管理,又要加强微观方面的监行,克服存在的弊端,发挥有利的优势,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
职业技术教育4
4月份和5月份,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目的是让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更好的了解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职教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了期待,身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从此以后不再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而是一种和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不存在层次之别。职业学校的学生上升通道已经打通,接受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路”,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通道,构建起服务全民终生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生考大学不再是天方夜谭,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给职业学校和学生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身为职教老师,肩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更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我校发展职教事业出一份力。
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协调发展”,让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赛道上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多措并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转向,中职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们职教人应不辱使命推动职业教育乘势而上。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既可安身立命,又能报效祖国,是值得称赞、感到光荣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内在本质和核心特色,更注重实训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给职教学生带来了福音,从此职教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职教一员,围绕培养高质量的职教人才为工作重心,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职教事业奋斗终生!
职业技术教育5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之间我的见习工作也就要告于一个段落了,马上就要递交转正申请书。在见习工作一年中我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也收获了不少的经验和欢乐,现将自我鉴定总结如下:
我是于年9月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作为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从学生转变为人民教师,那份心情是喜悦的。但是初来乍到的忐忑和不安还是在接手高护班开始了。由于假期有过准备,所以教学上还是边悉心的学边自己琢磨,但班主任于我却是完全的新事物,没有了那份期盼与喜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淘气,调皮,违纪之类没有遇到的事情,这期间多亏了同事叶,赵秀娟的帮助,指导。不厌其烦的提醒我班规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理,学校的一些我不甚了解的规定……慢慢的我战战兢兢的站稳了讲台。
一、教育教学
我大学就读的是师范英语四年制本科,由于在学校的'努力和教学教法的学习,使得在教学方面不至于象班主任工作之初那样的捉襟见肘。我从事的是高级护理和英语护理两个专业英语教学,共有两套教材,于是在课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课前教案的准备上,广泛的查阅教学辅导资料和借助图书馆,因特网深入备课,拓展作为医科学校英语的知识,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投入学习。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都取到了良好的成绩,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同时,由于带动了学生的英语兴趣,全年级营造起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英语组牵头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办起了英语学习小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甚至办起了达到几百学生齐具一堂学英语的每周讲座。作为一个英语教学的新手,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还需要不断虚心的象极富经验的组长和教师学习。
二、德育工作
在见习期间我在德育工作方面感慨颇多,也交足了学费。我在九月接手高级护理班一个,中途又接手了一个英语护理班。总的来说是经验匮乏,在处理学生的生活问题,违纪问题,学习问题上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针对医科学校学生入口起点低,素质比较差的情况,在学习上灌输了学校严格的学习规范,在生活上作到从小事,从爱护关心学生出发,在纪律上严明,在生活上关护,以一个年轻教师精力好的姿态,用心的去赢得学生的敬重。最终我赢得了学生尤其是家长的信任,也让自己有了信心。新的学期来了,我又接下了新的20xx届的高级护理班,由于以前一年的磨练积累的经验,现在已经更加顺畅的让其逐步步入了正轨。但是在很多的突发的学生生活事件上我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很多情况下容易急噪,处理事情欠妥。
总之,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做教师难,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更难,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班主任难上加难的道理。但是,想到地区的医疗教育事业,社区医疗服务的方兴未艾,我着实的感受到沉重在肩的责任感,热门思想汇报见习的教师生活是苦涩的,但我愿意在转正后一我年轻人的热忱和执着去品味辛苦后培养出优秀学生那份甜蜜。
职业技术教育6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急需要提高的要求,作为年轻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需求。
专业课堂教学是中职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并对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有深刻影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常被人们视为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职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如果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呆板,缺乏灵活与生动、缺乏创新,则不能激起中职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专业兴趣。因此,专业教师要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来促进中职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专业课堂教学上,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真正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采用“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职生创造轻松、愉快的专业学习环境,为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
专业教师应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当前生产实践不脱节,使他们了解当前专业学科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采用直观教学法、现场教学、参观教学、现场模式演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采取谈话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方式,让中职生有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机会参与角色扮演,设计、研究和动手操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注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如对于抽象的内容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模拟等,使枯燥的专业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三、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的,创新中职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着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改革对中职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效果的好坏,不是凭一两次考试作定论,而应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如:检验每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效果,可采用加大实务考核和平时考核,减少理论考核比重的做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如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完成,教师通过多次综合考核评定,最后定出考核等级,并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四、建立中职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激励机制
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还应依靠外界激励机制的.刺激,专业兴趣才能得以加强和持久,而重视建立课堂外专业技能激励机制成为培养中职生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
学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尽可能多地开展以“爱我专业”为主题的各种趣味性竞赛活动,如开展爱我专业征文、演讲比赛、与各专业知识相关的竞赛,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专业技能的同时,能促进中职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2 以职业技能考证书为依托,激励中职生爱专业、学技能,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
在提倡中职生“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的形势下,中职毕业生拥有“双证书”或“多证书”成为必然。因此,学校应注意以考证为依托,通过建立奖励制度,鼓励中职生考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并对考取“多证书”的中职生进行适当学分奖励或物质奖励,激发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达到中职生“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多证书”的目的,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五、充分发挥教师在中职院校的主体作用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地发挥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实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指导性发现法可分为四个过程,即:激发兴趣、组织自学、强化思维、总结记忆。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用较强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全班同学的情绪处于急于获取知识的状态,使教与学同步。
2、组织自学
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自学程序题,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回答程序题中提出的问题。
3、强化思维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讲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反复记忆。运用实际的操作来记忆理论上困难的只是,并用理论辅助实际操作,打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强化思维记忆。
4、总结记忆
课堂中得出的概念、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整理成为易记忆且不易混淆的条目,让学生储存入大脑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学校应围绕提中职生专业技能,提高中职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任务。教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来促进中职生的专业兴趣培养,确保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7
20xx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通过此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感受到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通过学习,对职业教育政策和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通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赛道上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多措并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认为,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乡镇职业教育工作人员,要根据群众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丰富培训形式、扩大学习内容,让职业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让群众有所收获,能够提高农村百姓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为建设新时代新型农村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我坚信,《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后,将会实质性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全方面振兴。
职业技术教育8
5月1号,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出台实施,这对职业教育是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作为从事职教工作二十六年的职教教师,我由衷地感到职业教育事业的春天再次到来。通过学习,我认为:
第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为解决现存的职业教育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扫除了法制上、政策上、社会地位上、思想观念上的障碍,首次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职业教育作了最重要的定位,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尽其才、待遇公平、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都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社会普遍存在的“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业学校不是好学校”、“职校学生找的工作不体面”等陈规陋习和偏见将被改变。
第二,新《职业教育法》提出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新导向将引领新时代的择校、择业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这为更多的有志学子进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现自己的大国工匠的梦想开辟了道路。
第三,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人,我们应不辱使命推动职业教育乘势而上。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既可安身立命,又能报效祖国,是值得称赞、感到光荣的。在今后的职教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校贯彻执行好新《职业教育法》,突出就业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我坚信,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后,将会大大促进我校实现快速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9
[摘要]随着高校单独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缺陷明显,为了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不得不考虑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现有的培养模式,探索一条新型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型+应用型”双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章探讨了实现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合作重要性必要性
我国自1988年开始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队伍不断加大。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高校其他学科的同化,高校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时也形成了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的学科化思维定式。这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节,不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发展,不利于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成“研究型+应用型”双型人才。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之路至关重要。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鲜明地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色,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条值得继续研究和不断探索的培养模式之路。依据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须既具备学术性,又必须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双型人才”。趋于这种特殊性,高校走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十分重要,并且非常有必要。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缺乏、双师型导师队伍缺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和就业问题。加强产学研合作有助于解决高校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缺乏、导师队伍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产学研合作是异常重要的。笔者把其重要性简单地归纳为八点:
1.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经费提供保障。从1997年起,我国开始统一实行高校收费制度,但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还是依靠政府拨款,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十分有限。而且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高出我国的GDP、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等诸多因素,导致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进而导致教学设备陈旧、实验设备不足等教学资源匮乏问题的产生,这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产学研合作是集结教育经费的渠道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可以鼓励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经费投入,从而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经费保障。
2.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训基地提供保障。美国凤凰大学创办人约翰·斯柏林认为,传统大学在传授人类知识成果方面往往带有教条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学非所用,不能顺应市场的需求。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双型人才”,应该注重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有相应的实训基地,而企业和科研院所是提供实训基地的主要来源。因此,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可以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训基地提供有力保障。
3.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形成提供保障。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在某种职业活动或生产劳动中所需要或应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式和特征。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职业能力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它的职业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管理、服务生产一线,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技术技能,并且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使一般能力得以发展,职业能力也由此形成。因此,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可以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保障。
4.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近年来,由于高校加大力度扩招,再加上高校单独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素质不具备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失去竞争力,最终导致很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毕业生就业错位、就业难。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生可以通过基地实训、在岗顶岗、深入企业实地实岗进行实践操作,一方面,学生面对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并在企业团队精神文化熏陶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共事,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大大提高了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融入企业市场竞争氛围,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企业丰富的生产实践,学习企业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掌握企业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和制定的项目、科研等。因此,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可以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5.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障。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大幅度的扩招,计划内招生名额越来越少,自筹经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虽然目前研究生的“三助”活动在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三助”活动面临着岗位少、资金少的尴尬局面。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可以突破培养单位单一的经济资助来源,为学生提供数量更多、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提出更多的应用性课题、项目,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报酬。因此,产学研合作既可以免除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潜心投入学习和科研中,又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研究生资助“等、靠、要”的尴尬局面,拓宽资助的渠道,增强资助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6.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师资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即“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需要,但目前我国的一些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还没有达到“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理论课教师占多数,而具有高职称、具有实践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偏少;师资来源的渠道单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是来自高校。这些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专业课教师从事实践培养和训练的机会较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去企业或实训场地从事专门的实践培训,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企业技术专家可以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学位撰写和实践能力指导等实质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弥补了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师资保障。
7.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研究平台。通过产学研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三方共同申报、承担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组织联合科技攻关,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联合开发新产品使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充满勃勃生机。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河南科技大学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93项,其中国家级19项,完成横向开发项目407项,推广科技成果7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2项。承担大量科研项目一方面为培养研究生的学位科研选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产学研三方合作教育的纽带。另一方面,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创造了很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素质及能力。
8.产学研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产学研合作参与技术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技术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养成。科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师生的'技术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企业产品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并为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创造了条件。学生不仅能直接参与科研申请、承担的过程,还能够深入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技能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产学研合作在我国呈方兴未艾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发展及其成果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能力的关键。为此,产学研合作已普遍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
1.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自身发展来看。从人才培养层次的视角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研究型人才素质;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来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又须具备应用型人才素质。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型和应用型”双型人才模式,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注重理论及技术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技术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注重技术创新,注重就业和实践。根据对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调查中“对将来就业最担心的问题”中,大多数回答是用人单位提出的“需要有工作经验或需要某种职业技能证书或是动手能力强”等条件。如果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校内、外双基地培养,并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一定的技术技能等,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增加求职成功率。
因此,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实现产学研培养模式切实关系到切身利益。实现产学研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学到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具备了研究型人才素质,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且使他们得到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养成,最大化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2.从高校及学科发展来看。我国从198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来,已发展到至今48所高校,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的结果。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大量扩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意味着导师与学生的比例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一个导师带多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的现象,这势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指导不足等。再加上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直以来都是由高校以学科化的思维模式加以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水平差、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并不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形成研究型和应用型“双型”综合能力。高校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点除了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该思考如何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问题,思考试图改变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增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培养,与社会上的职业资格考核接轨,使得培养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技能,提高学校的社会功能和声誉,吸引优质生源,促进学校及学科发展。
3.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经济赢得了空前、迅速、持续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却成为就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针对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面对经济发展的呼唤,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造就一支高质量、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这项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国家、行业、地方、企业以及高校等的高度重视和通力合作。高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输送的最大加工厂,应当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双型综合人才,急需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实现“双基地、双证书、双导师”培养模式有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成研究型和应用型双型人才,既能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择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素质的研究—应用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市场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以学科化的思维定式去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无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将其培养成学术型和应用型“双型人才”。因此,要积极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结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双型人才”。而要实现“双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产学研合作不失为良策。
职业技术教育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又一个里程碑,也说明了国家高度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在认真阅读了新修订的《职教法》第三章二十七条后,针对本人培训工作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民生问题,发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鼓励返乡创业就业培训,提高高素质、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二、加强校企精准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生实习、就业的纽带。创新高质量的合作模式,明确校企合作初心和使命,促使校企双方互通有无,精准对接校企双方需求;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岗位对应工作任务、任务对应职业能能力的路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三方共赢。
最后,我会以“守规矩、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为工作目标做好本职工作。
职业技术教育11
摘要: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六个方面浅述了如何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效益。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效益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参观见学、社会调查、实习锻炼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分为分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依据单个具体的实践科目、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总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整合,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目标的集合体。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理论的应用性及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考虑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一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随着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类别的增多,构建不同专业、班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在着眼急需、突出重点、消枝强干的思想指导下,按实践教学规律,优化实践科目,调整学时分配,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二是编制规范的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验(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训)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需要,需要广泛开展教学、学法创新活动,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方法手段。如: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式实践教学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管理开放、时间开放、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等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练就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模块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干什么实践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各实验(习)场所及其实验设备(器材)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室建设应突出针对性,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场境,增强教学时效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变“会操作”为“精操作”。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建设时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专业特色相适应,发挥教学、示范、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还应建立校际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讲师”的教学素养,即良好的仪态,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板书、口语表达、多媒体运用和教学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即会操作维修实验设备、会讲解示范、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岗位练兵、送学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途经和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注重从源头上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督查、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
六、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规范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行为准绳。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器材)、信息、环境、安全、人员管理及实践教学评估、奖惩等制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科学的管理是实践教学成功的保障。院校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并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艳平,模块式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思考和探讨[J],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高职教育优秀论文集,20xx.6
[2]顾卫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11
职业技术教育12
近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5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认真学习,主要有四方面的感受体会:
一、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应有的社会地位及其重要性。
二、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说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学习感受到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职责和重担。感受到国家赋予每一名职业教育工的职责、重担和光荣使命。
三、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心。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国家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感受到了国家对职教工作者的.关心关怀,让每个职教者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
四、感受到锦堂学校发展的机遇。
1905年被誉为“办学三贤”之一的吴锦堂先生,以钜资筹备创建锦堂学校,十易其名,弦歌不绝,教育不息。我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和文化底蕴,我们定将继续发扬时不我待的奋进精神,立足教育阵地,开拓进取,加快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有了新职业教育法的保驾护航,将会把锦堂学校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好地把“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教宗旨落到实处,擦亮“锦堂”教育品牌。
职业技术教育13
【摘 要】在我国,各种教学模式的兴起带来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抓紧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本文重点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入手,分析了其在教学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当前的教学提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育;职业教育;策略初探
实践性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久,但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发展模式和当前实用性的社会相互吻合,因此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供社会需要。当今社会,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到白日化的阶段,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合理的重视,而过多的在意书本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践性较差,不能够更好的培训人才。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没有成熟的办学体系,同时又受到传统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因此,方式和内容方面大多数和国外的类似,但又有些脱离当今的社会。加强职业教学技能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比较深刻,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的'技能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技巧、职业道德、职业从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它们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在多年的职业教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但是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工作时还是不能够学以致用,这给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在就学期间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掌握基本真正的技术,缺乏相关的操作技能,再加上一些社会功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会变差。
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等,都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要做到教学和就业合二为一。确保职业教育的特色性,生机性和基本的活力,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保证其基本的技能和生存的能力,使其成为当前就业中重要组成部分。
2.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做到教学沟通,也就是说,都要适应当前的形式发展和对于新的教学形式的要求。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方面要一改过去的填鸭式和封闭式,取而代之以开放式的教学,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结合学校的特点,按时定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起动手能力。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实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要素,锻炼其过硬的知识技能和水平。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保证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技能技巧。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知识渊博的同时,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时熟悉周围的相关课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才是真正才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
因此,学校要加大教学基地和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主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教学真正有机统一的。能教能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为社会输送通理论精技术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3.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新形势要求每一个职业学校必须始终将人才质量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的教学方针,服务于社会,加强实践性教学,选择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有针对性的办学同时要重视学校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学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现手段和途径
1.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设施,搞好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具备学生可从中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基地和设施,挖掘社会外部潜力,加强纵、横向联系,扩大联合办学和辐射面,建立社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2.调整师资资源配置,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发挥教师的丰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坚持深入实际,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在坚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深入实习基地学习实际技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有一支理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建立一支实践技能更高的师资队伍,从瓜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必备的条件。
3.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
首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补,使讲授内容能紧密地结合实际,使每位学生所学知识都能。学以致用”。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标本、挂图、实验或病例分析等进行讲授,将抽象的理论传授改为直观教学,更要重视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等社会实践中去体会教学内容。这样使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书本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做好实践性的教学,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各个学校只有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大改革的力度,重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抓好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造就更多的新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段维峰 浅谈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论坛,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7)
[3]聂肇正,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湖北长江出版社,20xx(9)
职业技术教育14
20xx年,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切实加强了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各职业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师资培训,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的兴衰与成败,人才是关键的因素,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选拔80余名优秀老师参加了省中职教师培训;二是组织了全市中职教师大培训。8月26日在市职教中心精心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德育5科专任教师,职业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共1210人参加培训。帮助一线老师学习领会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举措,尽快熟悉、掌握新教材,把握课本知识和技能结构,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题目,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此次培训由国家新大纲、新教材主要编审人员直接授课,培训层次和规模为我市历年之最。8月27日的《邯郸日报》和8月28日的《邯郸晚报》都做了专题报导,广大教师交口称赞。三是以学校为主体由参加省市培训的骨干教师组织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体专任教师领会了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举措,尽快熟悉、掌握了新教材,新大纲,为更好的教育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落实教学常规,对口升学再创佳绩
常规教学管理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职业学校深入贯彻《职业学校教学常规》,规范、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每学期检查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力。要求每位教师超周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等。教务处和学科专业教研室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我们职业教育研究室不定期听推门课,定期举办有关学科示范课。组织语、数、外等学科模拟考试,全市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印制试卷,由各职业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对口升学为例,二00九年全市职业学校参考人数为4775人,比去年增加1015人,上线人数达到3367人,占全省人数的15%,比去年增加779人。本科上线人数542人,占全省对口升学本科人数的29%,比去年增加238人。对口升学万人口上线率前三名的学校分别为武安市职教中心、磁县职教中心、曲周职教中心,特别武安职教中心上线人数达到1556人,占全省计划的7%,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85人,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0%,不仅在我市,在全省也是独树一帜。
三、组织开展教师教科研评比活动
为促进我市广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办出特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水平,举办了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论文的评选表彰活动,经各单位层层筛选,共有百余篇论文参评,评定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
9月份,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说课比赛,通过精心选拔,我市有8名教师代表我省参加书法、服装、英语、动漫、旅游5个专业的比赛。
四、中心教研组活动深入扎实,教研再上新台阶
我市共有11个中心教研组,分布在9所职业学校,它们在全市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初指导各中心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内容,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开展活动中督促各中心教研组严格按计划进行。每个中心教研组今年活动次数都在2次以上,规范处理每个活动阶段的中心工作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丰富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请人做示范课,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研究理念和教学方法等。4月份,做好各学科对口升学的备考工作,考试前精心组织各中心教研组出3~5套模拟试题。
五、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和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经过层层评选我市第二职业中学和曲周职教中心两所学校去参加全省的比赛。邯郸市第二职业中学的校本教材《基础礼仪与语文素养》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均荣获省二等奖。
虽然20xx年我市职业教育教研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部分学校教研教学工作不够深入,教研活动开展无计划,教研活动存在主观性和随机性,甚至不开展,严重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2、还要进一步加强沟通、调研,搞好为职业学校的服务。
职业技术教育15
【摘要】 本文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当地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及对策,对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市中等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经济持续的增长,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作为辛集支柱产业的皮革、钢铁、化工、机械、建材、轻纺等行业都存在着技能劳动者短缺的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面对市场需求,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精心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品牌,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满足企业技能劳动者用工需求,不断探索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思路、新办法,成为我市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概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职业培训学校18所,其中公立4所,分别是教育部门管辖的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劳动部门管辖的辛集市劳动技工学校、农口管辖的辛集市农机和农技学校以及14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维修电工、钳工、皮衣缝纫、微机操作、美容美发、汽车驾驶、电子设备装接、家政服务和农业技术等专业的培训。其中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每年毕业生约400人,升入职业专业学校360 人;技工学校毕业240人,就业230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共培训学员4030人,实现就业3500人。
二、制约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为企业及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我市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但与我市中等城市建设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发展氛围欠浓厚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相当部分学生和家长只重视普通教育和学历教育,认为读职高没有出息。由于高校扩招和普高扩容,带来了持续生温的普高热,加上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存在民办学校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出口不畅等问题,导致社会上把读普高、上大学视为“正途”,把职业教育视为“旁门左道”。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和误解,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
2.投入渠道单一,办学经费不足
目前,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少之又少。由于各级财政比较困难,我市的两所主要公办职业培训学校即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辛集市劳动技工学校,除编制教师的工资外财政拨付给职业培训学校的.公用经费不多。经费短缺是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专业设置不合理,难以形成办学特色
在我市十八所职业学校中,有八所学校开设了较为普遍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数约占在校生的50%;而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皮毛、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对口专业较少,还没有形成厂校衔接的办学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市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今年,我市加快了中等城市的建设步伐,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缺乏更为突出,迫使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资源,精心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成为我市“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迫切要求。
1.强化政府责任,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树立“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就业和再就业,就是抓投资环境”的新观念。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
首先,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专业设置、规模发展目标等,进一步搞好结构调整。
第二,布局结构的调整要与骨干学校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办好几所示范骨干职业学校,并建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做贡献的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思想,建立农科教结合的新机制,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市场”的办学模式,推行“边学、边干、边致富”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比规模、比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2.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优势品牌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体现地方性和行业性,应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因此,针对我市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地设置一批具有明显职业性和地方性的专业,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尽快把我市职教中心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和技工学校的钳工、皮革皮装加工、化工等专业培育成名牌专业,提升专业层次。通过名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我市的职业教育。
3.加快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政府干预、教育部门指导,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统筹专业布局、合理设置各学校专业,扬长避短,突出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避免各学校专业设置重复。
同时,加强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环节的指导管理,形成以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为主,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辅的职业教育新摸式,建立科学的民办职业学校审批制度,切实解决无序竞争问题。要加强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的监管,促使各类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办学素质。
4.推行就业准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建立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就业人员的培训。劳动监管部门要加大就业准入制度的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使持有“职业学校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毕业生优先就业。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要引导企业对已在岗但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员工实行轮值培训。招用职工从事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职业技术教育】相关文章:
职业技术教育06-26
职业技术教育优秀15篇06-26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自我鉴定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