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时间:2024-06-18 10:47:24 职场 我要投稿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实用15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

  摘 要:"教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关键词:教师;爱;情感;学生

  "教师爱"与"父母爱"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父母爱"。从爱的发生来讲,"父母爱"产生一种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爱"则是基于一种人道关怀的首先境界而产生的;从爱的经常性表现来说,"父母爱"则表现为养护性较强,而教师爱则表现为教育性突出;从爱的广度来说,"父母爱"是家庭性的,而"教师爱"则是社会性的。从爱的量上说,"父母爱"只局限于仅有的子女,而教师的爱则是包括众多的学生。可见"教师爱"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性和社会影响的系统性、全面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能够像父母那样对学生施之以爱,又不单纯停留于此。因此作为教师要以爱为执教导向。假如一个教师失去了爱的情感,那么他的教育教学就没有方向性,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教师爱"要做到广泛性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整体,他(她)的爱当然也是爱全体学生,而不是对学生个别的爱。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好坏、成绩的高低,而是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关心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

  对后进生如何产生爱的情感呢?首先,要善于理解学生。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感情的前提,不善于理解人则很难去关心人,很难对人产生爱的感情,所以我们教师对后进生也是如此。后进生之所以差,原因很多,教师要理解他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差的原因,然后对他们对症下药,差是会变好的。其次要以心换心,也叫"位置互换",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也意味着教师对后进生要以心换心,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也是常常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这样就会想到学生还是个孩子,对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学生出现的过失或错误,应用什么办法、什么态度去教育为好。再次,教师要经常想一想,我们面对的学生,有时不懂事,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要靠他们去建设。祖国的未来,我们教师有责任更多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去爱他们。

  二、"教师爱"要做到有引导性

  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教之以知识,而且要教之以做人。要达到这一目的,还要做到引导,要给学生以温暖、以鼓励,这样才能使"教师爱"对学生产生鼓励作用呢?一方面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中,要避免"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式的强制和压服。这样过分的爱,不正常的爱,最容易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否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人格,不仅谈不上对学生的激励,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消极情绪。正确的'做法一般是不要伤害学生,要给予尊重,并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这样学生才受到激励,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上来。

  三、"教师爱"要做到纯洁性,不要偏狭、庸俗

  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取私利而爱,都是以相互利用为基础,这都是庸俗的爱。这种爱只能导致执教行为的不公正性和庸俗性,这不仅丧失了"教师爱"的高尚性,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凡是这样的教师都不能教好学生,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表率"二字。教师只有以纯洁的道德情感去爱学生,才能把真、善、美的道德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所以"教师爱"要正直、公正、坦荡、无私;要以为祖国培养人才高度责任感去爱学生,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应该是真诚的,而不能有半点的虚伪。所以有人说:"教育是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假如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和而严格的,热爱美的事物而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应当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四、"教师爱"要做到严肃性,也就是既爱又严

  假如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只输入爱心,而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让学生随心所欲,只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也犯过错误,又想到严格要求学生,那么这位教师也不是合格的教师。一个教师对学生做到爱又严,爱、严结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在善于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2)教师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努力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帮助和指导,努力为学生成才提供条件。

  (3)教师对学生既要做到得体,又要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方,严之有恒。也就是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不能超过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要善于把教师提出的要求变成学生自我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爱与严中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教师爱"与"父母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的地方,一个学生要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必须得到这种爱的熏陶,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这两种爱,缺一不可。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不仅要有教师的良心去关爱学生,而且还要有父母般的情感去关爱学生,使自己的学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将来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2

  摘 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德行如何,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0xx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在此背景下探讨、研究有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对策略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德行如何,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0xx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在此背景下探讨、研究有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也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决定了教师要负担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首先有更加强烈的示范性。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位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老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职业关系,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良好的师德是一位合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我们一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为它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只有整个教师队伍中形成了职业道德修养的氛围,才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修炼环境。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的,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毋庸讳言,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之间的思想道德素质差距很大,很多学校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抓这项不作的力度和措施也不尽相同,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为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现象。所以,我们要认清现状,把握未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岗位上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仅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在教堂上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学生成绩如何、表现怎样都与己无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纠正与改过;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安心本职工作,在校外从事商业活动,办各种补习班,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影响校内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善于学习,不认真备课,不钻研新教材,上课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补充到中,导致教堂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观念,更不能气氛新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二、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因素。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追求高分,因此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书上,忽视了老师的另一天职:育人。只重教书而把育人放在次要位置是某些教师师德的严重缺陷,当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时,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其影响很大,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我教什么你就得学什么”的关系。由此引发了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等违反师德的现象。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深刻反思。

  2.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具体表现为:有些学校仍然只注重教学技师,而轻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做得尽善尽美,如每周各个年级组、全校都要开会研究决定近期教学情况,但很少有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作具体要求,有时候只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应付检查或填补此项工作的空缺,很少做到像教学管理制度那样有赏有罚;更有甚者,对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不重视,以至于谁来明确负责此项工作都没达成共识,加之上级领导机关也没有相应的明确机构来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只是偶尔搞搞活动,作些检查。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宣传,树立先进模范。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就务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下面引导教育,树立典型模范,以便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达到全员提升的目标。可以通过我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来教育我们的教师,使他们感同身受。并努力挖掘教师潜在的闪光点,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从而树立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要把学校以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提炼出他们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报纸、广播、校反、标语等强有力的手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开辟“师德先进人物”专栏,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使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到这场“不追风、不夸大”切实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大潮中去。此外,也要通过家长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渠道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支持,用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巨大的约束力。

  2.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贯彻《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道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要大力弘扬师德正气,表彰师德模范教师,对各单位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积极给予肯定。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与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意识,使他们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订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了解职业目标,关心教师的物质并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综上,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的培养和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目前约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而保证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保证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重中之重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中国教育导刊,20xx(5).

  [2]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xx(6).

  [3]谈新课改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20xx(3).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

  李岚清总理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受到社会尊重,对于教师本身,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陶行知曾指出:“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升新时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引领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其在家庭教育之外接受社会性教育的起始引导,是关乎人生成长的启蒙教育。如果把发展国家和民族教育看做建设宏伟大厦,那么幼儿教育则可视为大厦之基础。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与民族大计来讲,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为着民族未来而奠基的职业,这份职业神圣而崇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只是把孩子照看好,把知识传输给孩子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时刻清晰的认识到幼儿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正如我们的办院理念“为孩子快乐人生奠基”。我们所面对的一群活波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老师的言行举止,孩子们无时无刻的在观察模仿,他们有着极强的向师性,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直观的、活生生的模版。所以,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规范职业操守、严谨谈吐举止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信任。

  首先,教育事业是“树爱”的事业。

  “爱”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育人的动力之源。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这样才能在执教中,把一份“爱”传输给孩子,让这份“爱”去创造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其次,教育事业是“树德”的典范。

  师德的重要性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私奉献、变革创新,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

  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要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情感、意志和信念,去塑造自己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而且更要做给学生看。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第三,教育事业是“树人”的进程。

  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人教材,这就更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有良好、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引导孩子是激发潜能、树人育人的重要保障。任何孩子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特别是刚刚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幼儿,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胸怀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孩子的心田。教师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有厌学心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教师要怀有一颗“童心”,要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着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作为人民教师更需要树立崇高的精神目标,拥有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确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也为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起到了引导和表率的作用,让复杂社会中能够保持纯洁的精神圣地,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真正具有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4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与伟大。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好处。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三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与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与其他动物所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持续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理解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与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务必热爱自我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与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

  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与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构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构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与批评就会在与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用心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与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与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与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我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务必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取了教师职业就选取了艰辛与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让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在教学《猫》这课时,学生十分喜欢,十分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愉快,我教起来也很简单,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也参与到朗读当中,范读课文,正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停下来,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立刻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hé”,不是读“zh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后,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昨晚查过字典的!”我立刻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里面有三个读音,s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我脸上红了,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不起,也许老师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你们还能够去查阅其他的字典进一步核实,也能够透过网络查找有关信息。以后,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遇到疑问要多查字典,多查阅资料。”这样,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

  课堂上这个小小的插曲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

  。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就应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资料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与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持续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与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明白,并认为教师什么都明白。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与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我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我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以前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就应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我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例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上有个学生从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该生所为,此时,我把该学生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我此刻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必须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敞开你的心扉,尽情地向我倾诉说吧。”孩子听到那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最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孩子平静了,也认识到自我的错误。之后,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务必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超多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与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我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与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期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必须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务必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与。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我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5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危机 对策

  论文摘要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道德特征、价值追求及面临的压力进行分析,深入透析其道德危机的根源,并提出学校管理的对策。

  1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及教师群体中社会活力最强的群体青年教师,其道德素质的问题对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的价值定位尤为重要。

  据调查,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业务上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20xx年修订)》要求教师要“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而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很多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比较稳定,并不是因为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热爱,因此,有些教师对工作应付了事,只将教学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尤其部分青年教师忽略教学工作的创新性与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只走形式,不注重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2)不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不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乃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天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不只是所教课程知识的传授与接收、讨论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体系产生影响。

  (3)缺乏爱事业、爱岗位的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这份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但据调查,某小学有90%的教师都存在副业,即有与本专业不相关的第二职业存在。副业必然占用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投入时间与精力,抑制了教学的创新性的开展、降低了教师的责任感,从而为教育质量的降低埋下了隐患。

  2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的深层因素分析

  2.1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

  青年教师是从学生的身份突然跃变为教师的身份,对这种变化缺乏起码的实践经验,原先的期望与设想可能与后来的现实不相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是稳重、耐心、不随意发泄感情、不破坏内心的平衡、不冲动、会换位思考,这与青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协调,青年人表现出活泼、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广阔、兴趣广泛、情感丰富。

  2.2青年教师的道德特征及价值追求

  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网络恶搞、各类“门”、公共场合失范等各类怪异现象层出不穷,高校“官”热化,社会叛逆,离奇自杀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教师的道德观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对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等传统道德观的认同感下降,转而更倾向于选取真诚、公正、善良和坦荡等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道德元素。

  2.3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

  (1)青年教师要面对来自社会生活的压力:物质生活的不满足是这一压力的主要方面,教师工资待遇随着政策的改革在不断提高,教师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教师工资收入稳定、浮动不大等特征,使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来自经济的要求,使得教师为物质生活担忧。

  (2)青年教师要承担工作方面的压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信息的爆炸、教育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他们应是实践反思型、创新发展型的教师;应是能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教改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青年教师必须不断追求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技术来提高竞争力。(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1页)社会各界对学生以成绩论英雄的局面未改、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向教师问罪、对教师超脱于世俗的期望等,都给青年教师造成了压力。

  (3)青年教师要承担个人情感的压力:青年教师处于成家立业的年龄阶段,正面临婚姻这一复杂的情感生活,而青年教师因工作范围固定,人际关系狭窄,情感生活单调,部分未婚男青年教师找对象难度大,部分已婚青年则面临家庭的压力而心力不足。

  3建立激励机制,解决道德危机

  针对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群体出现的道德危机,学校在分析其心理、道德、价值观特征及压力的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当代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激励是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鼓励人们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需要和动机理论主要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因此,要使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

  3.1物质激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从低到高排列,低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产生高一级层次的需求,物质的需求是属于生理需求层次,而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及生活的压力又决定了物质需求尚具有诱惑力,因此,物质的激励对青年教师来说具有激励作用,人的良知及人性中善的一面会促使青年教师提高职业道德,回报教育事业。

  在社会为提高教师待遇不断努力的形势下,学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获取经济效益并将其用于实施物质激励:(1)多方位拉拢资金,建立校办企业;(2)与工厂等单位建立资源合作关系。(3)加大对道德榜样教师的物质奖励。

  3.2情感激励

  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把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如工资刺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即使达到最佳程度,其激励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配合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等因素,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构建教师家园,注重工会的力量;(2)关心情感生活,教师的心理健康;(3)培养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爱的责任;(4)开展老青互助,帮助青年教师情感发展。

  3.3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引导,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帮助其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有助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使命感的增强。针对有些青年教师因为教师行业本身的特点而踏入教师岗位的现象,可以帮助其培养职业兴趣,引导其走入教师规范,争取成为骨干力量,对确实不适合并且不排斥教师这一职业的青年教师,可以考虑退出措施。

  3.4引入竞争机制

  各行各业的竞争现象告诉我们,只有引入竞争,才能提高质量。所以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应该建立一整套人才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各个素养方面的管理与评价,运用激励手段,促进竞争。

  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学校根据教师群体及其中青年教师对象的状态建立并不断修正发展起来的,需要校本研发与摸索,只有各所中小学解决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青年教师才会有健康的成长,我国的教师队伍才有美好的未来,教育才有更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张连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xx(13):16.

  [2]陈爽,冀国锋.青年教师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xx(2):83.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6

  从教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工作作风扎实严谨,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素质。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工作12年来,我始终坚定信念、不懈努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我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本人身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我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我的不足。《校本教研》、《初中数学教与学》、《教学与管理》等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朋友”。我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我,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各学科的示范课、教学论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级领导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机会,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我的实践活动。用心利用省市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的业务水平。自我除了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本科学业外,还不断学习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程的标准去吃透教材,在把握准教材中心,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写出详细教案。讲课以教学法为指针,用心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坚持“抓中等生、促优秀生、带学困生”的个人原则,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都能有所学,学有所得。作业全批全改,单元考试认真对待,期中期末、中考成绩常名列全校前茅。教书之余与教书同时,精心育人,我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很多名学生都有了光辉的前程。自我也多次荣获中考数学学科优胜奖。在去年的升级考试中我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又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提高教的技巧上,为我进行了许多尝试,如在讲授数学课后,开展数学活动课;设置许多课外活动课,调节学生心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多极兴趣,很快养成学生思维基本素质。在教学资料上不照本宣科,而是灵活应用资料和练习的功能分段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教学,投影片、卡片、课件、模型教具经常使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潜力在教学中经常体现,而且还自制教具进行教学。

  用心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在深入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用心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在最近一年来,我带领数学组对数学导学模式进行探索。使全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过去的几年里,自我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用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最近一年里我主持开展数学组的'教科研工作。为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确立了以“数学课堂如何实现导学”为研究课题,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我校数学组的研究带给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的实施步骤以及相关的课题规划。在实验过程中,踊跃参加课题实验研讨活动,并用心上好课题研讨课、示范课。透过一阶段的实施探索,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用心的变化,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正在改变,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进步。

  精诚培育桃李,今后我会依然无怨无悔地用青春热血洒蓓蕾、育新苗、默默无语地做人梯、苦耕耘。用那坚实的足迹,敬业的精神去铸就师魂,谱写出一名人民教师永不休止的奋斗诗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7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更加强调教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职业道德标准,尤其是职教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加强。该文系统介绍了职教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行为准则,分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以改进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职教教师;职业道德;改革;对策

  1职业技术学校师德建设内容

  1.1师德建设的定义

  职业技术学校的师德是所有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职业道德品质的体现。教书育人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践表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学生关注,对广大学生有着示范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学校乃至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关系到师生关系和社会舆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环境下,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培养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重大任务,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素质。

  1.2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2.1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精神追求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充满理想自信、道路自信、民族自信,始终把高尚的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言传身教,爱国敬业。

  1.2.2良好的职业操守,中肯的为人师表

  师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要强化自己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努力身体力行,做学生和同事的表率。

  1.2.3娴熟的教学艺术,公认的道德楷模

  以娴熟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仰,以崇高的理想境界,作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以出色的工作,让学生和社会满意。

  2当前职业学校师德建设中的不足

  2.1师德建设的环境氛围不浓

  当前,绝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非常看重教师的学历,从不参考教师的政治面貌和获得的荣誉,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从学校的德育教育安排上,主要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建设,关于师资的形势教育和德育工程,显得非常淡漠。教师招录和师资培训过程的德育弱化倾向,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精神建设,教师没有把教学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业,而把教学和教育分割开来,淡漠了宗旨观念,失去了理想信念和传播真理的勇气。这样,教学实际上成了一份没有精神世界的普通工作,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很难实现把我国的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更不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2.2教学实践中没有突出德育第一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目前,多数职业学校的老教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不赞成、不支持、不采用,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枯燥、呆板教学方法,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没必要关心,要做也是政教处和党委、团委的事,一定程度上使教书和育人脱节。

  2.3缺乏相应的道德理论学习

  在大部分师资培训中,专业技术培训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而德育培训内容相对较少,就是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关于德的考评项目,也没有具体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导致教师不关心政治,不注重参加理论学习,更不喜欢自学。

  3改善职业技术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3.1培育职业理想

  教师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起来的模范行为。首先,教师必须爱岗敬业,有自己的职业理想,然后才能实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远大抱负。什么是职业理想呢?就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条件、工作状态与社会需求所树立起来的职业奋斗目标、所描绘的职业蓝图以及所构想的职业境界。作为职教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之一,职业理想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于为教师承担到的责任提供积极的动力支持。具体表现在贡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成就事业三个方面。贡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实际上在教学教育的细微工作中,能得到充分地体现,教师的工作岗位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只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和拼搏奋斗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实现人生价值为教师带来的教学与生活体验,对整个人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塑造完整的职业个性,而且能够赋予教师更多的、渴望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道德责任感;成就事业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教师是处于特殊地位有着特殊使命的职业,是为社会输送“四有”人才责任主体,是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具体执行者,看似简单的说教上课,实质上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远大理想付出努力。

  3.2建立健全职教师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各类职业院校要根据教师道德规范,因地制宜,完善适合本校的教师道德规范;二是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三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3在绩效考核中侧重师德规范建设

  各个学校要把评比先进和个人荣誉同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思想道德和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把德、勤、能、廉细化到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同时,有计划、分层次地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

  4结语

  与众多从业者一样,职教教师在工作期间要恪守职业道德准则与规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要不断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围绕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胸怀天下,以为祖国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强化宗旨观念,坚定道路自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李晓彦.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148-150.

  [2]刘明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xx(9):94-95.

  [3]张国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6):60-61.

  [4]白汉刚,苏敏,周凤华.我国“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科研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S1):41-51.

  [5]陈秀鸿.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7):31-34.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8

  【摘 要】近年来家长及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培养基础性素质人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使命,增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现如今应该将素质教育改革方向转移到职业道德方面来,将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性作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部分,探究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问题与现象;手段与措施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院校是培养专业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不足的情况,仍需要高校院校提供更有效率的素质教育计划,现代社会中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问题,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在高校管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素质教育过程枯燥乏味,导致高校学生对专业素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我国教育改革希望通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这样的素质教育系统优点很多,尤其是能够在上加强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素质教育,另外通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还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管理系统都是有效改革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一)教师职业道德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对进行有效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上将大量的知识点交给学生,或木讷的在“照本宣读”,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并且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素质教育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既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有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要老师正确认识到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素质教育中引进培养机制,全面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水平。

  (二)由于在职业道德观中不重视加强培养的素质教育手段,导致学生对素质教育学习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刻。在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历史中,培养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教师职业道德观的重视,然而在职业道德中实施培养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素质教育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素质教育计划,由此可见培养在高校职业道德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素质教育中,培养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知识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探究加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水平的手段与措施

  在高校教育通过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潜能。我国高校教师本身对关于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基础不牢固,需要基础性的职业道德观来带领学习,但是职业道德上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方法直接导致高校学生丧失了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引进学生的培养体系。

  积极进行高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在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中,老师应该积极进行培养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来完善我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与体系,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素质教育学习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调整素质教育方法,不能够继续使用那种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方法,那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了解素质教育的兴趣,对素质教育学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体现出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注意尝试那些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方法,可以将职业道德的测试代入素质教育中,这样既能够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到素质教育中,又可以对职业道德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师要在素质教育中积极尝试新式培养的素质教育方法,为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见。

  老师可以通过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道德计划培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班级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培养系统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老师可以通过素质教育来考察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其擅长的学习方式,将相似的学生分到一组,并在准备素质教育计划的时候按照不同的组别设计几种素质教育方案,在素质教育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带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水平,尤其是那些素质教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的个性化学生培养体系耗费的备课时间较长,但是素质教育效果却是极为喜人的,为我国的加强引导素质教育,需要得到高校教师及素质教育计划安排中心的重视与考核。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直接被凸现出来,国家也将不断大力扶持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发展,保证学生能够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基础,但是相对的,学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水平,保证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也是过硬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能力已经成为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学生一定要注意加强职业道德效果,通过构建学生的培养体系来加强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学习,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效果,加强学生教师的整体职业道德观水平,并为我国教育界的素质教育方法的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9

  从教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与爱戴。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工作作风扎实严谨,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政治理论素质。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工作12年来,我始终坚定信念、不懈努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我的行动影响与感染学生。

  本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我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我的不足。《校本教研》、《初中数学教与学》、《教学与管理》等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朋友”。我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与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我,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各学科的示范课、教学论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级领导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机会,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我的实践活动。用心利用省市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的业务水平。自我除了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本科学业外,还不断学习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在把握准教材中心,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写出详细教案。讲课以教学法为指针,用心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坚持“抓中等生、促优秀生、带学困生”的个人原则,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都能有所学,学有所得。作业全批全改,单元考试认真对待,期中期末、中考成绩常名列全校前茅。教书之余与教书同时,精心育人,我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很多名学生都有了光辉的前程。自我也多次荣获中考数学学科优胜奖。在去年的升级考试中我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又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提高教的.技巧上,为我进行了许多尝试,如在讲授数学课后,开展数学活动课;设置许多课外活动课,调节学生心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多极兴趣,很快养成学生思维基本素质。在教学资料上不照本宣科,而是灵活应用资料与练习的功能分段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教学,投影片、卡片、课件、模型教具经常使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潜力在教学中经常体现,而且还自制教具进行教学。

  用心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在深入学习与领会的基础上用心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在最近一年来,我带领数学组对数学导学模式进行探索。使全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过去的几年里,自我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用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最近一年里我主持开展数学组的教科研工作。为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确立了以“数学课堂如何实现导学”为研究课题,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我校数学组的研究带给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的实施步骤以及相关的课题规划。在实验过程中,踊跃参加课题实验研讨活动,并用心上好课题研讨课、示范课。透过一阶段的实施探索,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有了用心的变化,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正在改变,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进步。

  精诚培育桃李,今后我会依然无怨无悔地用青春热血洒蓓蕾、育新苗、默默无语地做人梯、苦耕耘。用那坚实的足迹,敬业的精神去铸就师魂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0

  摘要:从教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深刻的意义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教师应身正为范即是此理。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功能职业道德德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锤炼的重要过程,尤其是高校教育,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从单一的健身功能拓展到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系统,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多功能性。其主要体现是:

  1.健身功能

  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看,体育的直接作用增强体质,因此,健身是体育的主要功能。

  2.智育功能

  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知识的获得,所依赖的是思维器官,即脑或脑中枢,通过体育锻炼,使体质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都得到训练,不断提高脑中枢传导速度,从而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有助于牢固掌握科学知识。

  3.德育功能

  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涵,通过复杂的练习,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阻力等,磨炼刻苦、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群体意识和观念,通过竞赛,培养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等良好道德风尚;通过体育史和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此外,体育教育还具有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教养、美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但是,体育教育的功能具有潜在性,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组织实施,才能使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对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师生关系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有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发生的教育关系,也有单纯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即社会关系,概括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

  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受教师的主观行为而控制的,教师的行为有心理行为和付诸实际的语言行为和身体行为,外在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和身体行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品行影响也较大,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学生会因教师的鼓励、支持而更加勤奋地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好恶作为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与学生间的道德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建立健康的道德关系是体育德育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道德观、信念观、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要肩负教书任务,更应担负育人的重任。

  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因此,要完成体育德育之重任,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正确地导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行为是为学生树表率、起模范作用的,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教师要“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里,列举了十多条教师道德要求,要求教师做到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生活共甘苦,向民众学习,放下先生架子和师生严格界限等。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1.加强职业道德认识

  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从而为自觉地遵循教师道德要求,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奠定科学的、理性的基础。

  2.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对本职业的热爱和忠诚,但从事神圣而平凡、复杂而艰巨、辛苦而累人的体育教学,就需要更深的爱和更多的忠诚。可见,对体育事业的浓厚的情感是激励教师勤苦工作的内在动力。

  3.培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

  作为体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应当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对体育教师的轻视和偏见,即使是在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师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仍有一些人不重视体育事业,更不重视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不为各种偏见所左右,不为各种诱惑而迷茫。

  综上所述,认真完成好体育德育任务,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严正自身行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先决条件,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行为,即改善体育德育效能受控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受控于教师的内在动机,动机又受控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与体育德育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张振川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

  [2]袁振国著.教育改革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3]金一鸣.教育原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4]乐龚进.教师职业道德.北京教育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1

  摘要: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本文通过检索分析近年来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相关论文,研究总结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与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有关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等问题,对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研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并且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永恒而新鲜的话题,常谈常新。中国古代的孔子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他所倡导的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也是指引教师道德言行的行为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教师职业道德在继承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先辈的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吸收、借鉴现代的元素进行整合与创新。基于此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并且针对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分析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守的基本社会规范之一。

  目前,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各省市的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发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与教师教育活动领域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这些非道德规范区分开来,导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不甚清晰。首先,表现在教师的经济利益与学生的教育利益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教育利益;其次,政治和道德的范畴和作用方式以及体现的社会关系各不相同,因此不应当从政治的视角要求道德使道德政治化;再次,法律其实界定了人类行为的最低道德底线:在这个行为底线以上的属于人们一般认为的道德问题,在这个底线以下的,就触及到了法律(属于法律范畴,但其实是更严重的道德问题)。

  所以说不应当将“依法从教”等法律规范写入教师职业道德当中,这样不但磨灭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底线道德上的区别,而且不利于法律规范本身的落实,也会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带来混乱;最后,技术和语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们不直接具有道德涵义,只是技术和语言的使用关乎道德价值。所以,技术和语言的道德涵义来自于其与社会价值的吻合程度,来自于其与学习类型和内容的适切性,来自于教学情境需要的满足和教师自身特点的表现。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可以直接包含教师活动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规范,但可以在道德与教师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活动的联系中考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这些活动的限定。

  (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地建设停留在理论道德的说教层面而没有重视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去培养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实际上,只有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才能够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更深层次地领悟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具有积极地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和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然后通过教师地主动建构进而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而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教师职业道德才是理性的、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长久的以及具有发展性的。

  (三)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代表了更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人格、品行等优秀品质会影响学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人格、品行等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地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借助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地建构;也需要学校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使教师体验到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多元、激励、认同为特征的评价体系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师重建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求“和”为贵、以邻为善、仁义礼智信等等,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表现在教育领域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突出的表现在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身上。孔子作为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表现在师德方面,主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切关怀、体贴备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等。

  (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都经历过一个从忽视教师职业道德到例行一般性的德行要求再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

  19世纪末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还仅仅是一种自发、零星的渗透,还没有被提升到一个自觉专门的领域,也没有成为教师职业自觉发展的需要。到19世纪末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开始出现,直到1929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制定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这一规范的实行,将教师职业道德同从往笼统的教师教育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尽管这一规范仍然存有种种不足,并且与专业化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但在当时却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紧接着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浪潮。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职业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而1972年英国的《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更是将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职业专业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教师教育开始从职业向专业迈进。美国的国家教育协会于1975年正式颁布《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其中对有关师德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但专业化思潮的影响已经有所渗透,使得美国教师职业伦理在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将教师专业自主、专业伦理等教师专业特质纳入其中。与职业道德相比教师专业伦理更凸显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从行为规范层面的职业化道德要求,上升为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专业人员的一种伦理考虑。

  二、研究结论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实践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视角还是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当中基本上停留在教师职业道德这一层面。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开始已经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准则等形式将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到了教师专业伦理这一层次。教师专业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在本质上都是指从事教师职业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所应达到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要求,但是两个概念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两个概念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师职业道德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行为约束层面的职业道德规范,而教师专业伦理体现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关注教师作为特殊专业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专业精神等内在的伦理品质。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在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制度设计时应当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俗话说:“站的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应当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先进做法,注重从教师专业伦理这一高度进行设计。

  (二)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专业性、科学性、人文性和前瞻性。

  我国各地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制定的规范缺乏层次感和实用性。例如有的规范将教师不准进娱乐场所,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讲普通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等等一些内容写进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渗透一定的教育理念,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教师行为约束这一层面,应当上升到教师专业伦理这一高度。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体现一定的人文性。教师也是人,教师也具有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需求和欲望,所以应当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只有教师生活愉快、心情舒畅了,教师才会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质量在无形当中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所以在规范制定的过程当中应当体现一定的人文性。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体现科学性。比如在上面提到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普通话,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等等。我觉得这些规范内容的科学性有待考量。难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吗?有些地方学生、教师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刻意的要求说普通话不是强人所难吗?何况有些时候说家乡话、方言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透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认同感。课堂上也没必要都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只有在相应的教学情境当中采用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规范制定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事项来做。只有教师的待遇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才会随之提升,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良好形象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全社会才能形成一股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具有尊严感和自尊感,才能激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才能使得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自觉地践行和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

  (四)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追求。

  自觉的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到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所在,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和有用之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xx,(1).

  [2]包金玲.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6).

  [3]冯婉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J].教师教育研究,20xx,(1).

  [4]王清风.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

  [5]郅庭瑾,曹丽.美国教师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xx,(5).

  [6]朱宁波,刘丽娜.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科学,20xx,(12).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2

  论文关键词:教师师德职业认同

  内容摘要:受儒家精英化道德价值观和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我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身存在困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划分不同的师德层次,其实施应有法律和制度保障,还要提高公众对教师的职业认同。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社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人们所熟知的师德典范也大都是常年有病,带病上课,耐得住寂寞和贫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甚至以身殉职。而近年来,教师的表现不再那么尽如人意,有偿家教、开办辅导班,范跑跑、杨不管事件等,让师德讨论达到高潮,禽兽教师挑战着师德的底线。20xx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但规范尚存困境。

  一、我国师德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师德的影响

  受儒家道德价值观的精英化取向的影响,人们对师德的要求也存在着精英化取向。儒家的人格追求是“内圣”“外王”:这是孔子要培养的“圣人”、“君子”,孟子所称道的“大丈夫”,荀子所谓的“大儒”所应具备的共同特点,道德修养沿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线,即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他们“道德修养的任务并不止于自身的道德完善,更重要的是将完善的道德人格向社会和国家转化”。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坚持重义轻利,安贫乐道,道德修养高的君子取义去利,甚至杀身成仁,以身殉道。这一道德至上主义“肯定了高尚道德具有超越于生命之上的价值,成就道德不但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贬低物欲,弃绝自我利益,而且必要时要不惜牺牲生命。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方面则体现为以春蚕、蜡烛来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勇于自我牺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歌颂感叹教师的伟大和无私奉献,而感叹之余不免悲壮和凄凉,转而对教师道德修养望而生畏。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应该对其提出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特殊的道德要求理解为更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崇高本来就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更不是某种经由理性规划而得以培养起来的东西,那么,如何能利用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来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动呢?”用个别教师的崇高来要求所有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这是《规范》自身存在的理论困境。

  (二)多元价值观对师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依附观念、平均观念、螺钉观念正让位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致富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正被开放意识、协调意识、全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观念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价值观也不免受到冲击,他们不再安于贫困,有的下海,有的多校兼职,开办辅导班,进行有偿家教。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中心论的提倡,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权威的消解,教师为了保住饭碗而敷衍塞责。这些现象都引来社会的不少非议,过去人们心目中崇高而无私的教师不再是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榜样。

  时代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是《规范》实施操作困难的根源所在。

  二、对《规范》的反思及建议

  师德规范的制订一定程度上是精英化师德取向的反映。师德的精英化取向忽视了教师的自然生物性,忽视了教师个体道德修养的差异性,忽视了祟高道德的偶然性,造成了《规范》的理论和现实困境。

  “我们拥有的是不完美的天性和有限的道德能力,人性除了德性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属性,是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逻辑起点。道德应该根据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划分为“社会性道德”(受一定环境、条件、时间、空间以及不同民族背景、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变化所决定的那种道德……与政治、法律关系密切,经常要求社会成员遵守)和“宗教性道德”(先验的或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它经常与一定的信仰、理想有关……常是个体的终极关怀所在,是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寄托……宣传的是个体牺牲自己以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规范》作为指导教师道德行为的条文,也应该考虑到教师个体道德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此外,对教师的有些道德要求应该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

  (一)划分师德的层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对教师群体来说要具有职业理想的导向性,对教师个体来说要有可操作性,《规范》的规定应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应然的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次的内容。师德规则是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的.底线,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规定,具有约束性;师德原则是教师应该并且能够遵守的规定,而师德理想则是教师对教育事业不懈地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祟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师德层次“一方面说明师德不是空洞的师德理想,而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约束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将发挥不同的功能:理想发挥激励功能,原则发挥指导功能,规则发挥约束功能”。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

  师爱和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也是教师被奉为人梯的原因,但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他的教师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描述往往只重视教师德性,忽视其作为人的其他属性。在讲求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提倡教育民主化的今天,不仅要对教师道德水平提出要求,还应该维护教师的生存权、生命权等基本权利,改进相关制度。 第一,维护教师的生存权。教师首先是一个自然生物的存在,然后才是社会历史的存在,教师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教师追求物质的需要,这也是教师生存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有偿家教、开办辅导班是教师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便无可厚非。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而边远农村山区教师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担优。全社会都在追求财富,教师没必要格守清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提高收人和地位是应该允许的。从另一方面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教师也要养家糊口,满足了自我保存的本能需要之后,教师才可以安心的从事教育事业。对于有偿家教、校外兼职应该区别对待,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禁止,应该在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教师的前提下讨论教师的信用问题和师德问题。

  第二,维护教师的生命权。《规范》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但是在要求教师承担责任的同时,却没有赋予教师应有的权利,教师的正当权益得不到维护。X老师因课堂上管理不到位,人送外号“X不管”,其同行深谙“不管”的原因—不是不管,而是不敢管。现代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不准体罚,提倡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家长也往往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常常动辄得咎,人格、利益时常受到侵犯,甚至有生命威胁。当然这些案例中不乏教师行为过当,但更多的却表现为教师权利保障的缺失。未成年人是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的,但是单方面的保护最终伤害的还是青少年,伤害教师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自私的性格和扭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行师生平等保护。教育惩戒既可以避免教育的权力滥用,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权利,“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教师的生命权才能有保障,他们才能够对工作高度负责。

  第三,变革相关制度。《规范》对教师提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川,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变革相关制度,仅对教师提出这一要求,教师也只能阳奉阴违。高考至今还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偏远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途径,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增多,孩子的教育成为家庭的重头戏,都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这就为有偿家教提供了市场。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也非常重视升学率,对教师的考核也与学生的分数挂钩,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教师职称等级评定、评优以及奖金等,都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教师也不得不紧盯学生的成绩。改革高考制度,改变以升学率为依据、片面评价教师的评价制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唯分是论”的局面,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西方,教师、医生、律师是高社会地位、高收人的三大职业。德国教师不但社会地位高,平均收人水平也高于国内其他行业。韩国教师也是既富又贵。在韩国,教师被尊为“国家的典范”、“一国精神的传承者”,中小学教师的收入被称为“移动着的中小型企业”,人们非常尊敬教师,身为教师是一种荣耀。当然这两个国家对教师都有严格的师德要求,从两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韩国经济的腾飞来看,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固然重要,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又是促进师德修养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教师便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全身心地投人到教育事业中,更好地回报社会。在我国,“文革”后教师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大多数教师收人低微,勉强够养家糊口,经常被称为“穷教书匠”。在现实中,教师常因囊中羞涩而频遭白眼。教师一方面被冠之以令人羡慕的光环,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落差往往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师心理疲乏和对工作敷衍塞责。只有将尊重教师落到实处,使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样教师才能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师德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师德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体自我的严格要求,还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以及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此外,人们还需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责难。

  总之,《规范》不应该是空洞的口号和干瘪的教条,而应真正在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人们应该以新的观念对待师德,对教师基本道德的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而来自社会的保障和支持也是《规范》顺利实施的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3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层次

  师德规范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既要有理想成份,又要考虑现实需要。这些年,国家也非常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师德建设。如20xx~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和关注。实际上,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西方一些国家更注重区分不同层次而提出职业道德要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美国师德规范为例,学者研究发现,美国的师德规范主要从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去划分和规范其内容。

  首先,把师德理想作为师德内容的最高要求。这种师德理想明确了教师应该努力的向,即教师要做到: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

  其次,把师德原则作为师德内容的中级要求。以师德原则来指导教师的行为,它从对待学生和对待教育专业这两个方面分别确定了目标规范。

  最后,把师德规则作为师德内容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师德规范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规定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直接影响与限定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行为。上述划分一方面说明师德规范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要有长期的规划目标,又要有解决目前师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还需要在职业道德建设运作中有长效机制以保障。

  (一)把教育者意识作为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

  强化教师的教育者意识就是要强化教师的角色认知。要让广大教师真正接受现代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并能够消化成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以此来支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教育者意识主要靠教师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教育两个方面相结合来实现,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在倡导广大教师个人自学的同时,要发挥高校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样通过外力的形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树立。

  (二)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少数教师道德下滑的现象:有的重金钱,轻事业;有的讲实惠,淡理想;有的搞学术商品化;有的不注意自身形象;有的收受甚至索要学生钱物等。这些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声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问题查摆;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正面典型的宣扬,一手抓重大问题的处理。力争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整顿,振作教师队伍,纯洁校园环境。

  (三)建立健全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的有效机制

  要制定操作性很强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个人自评、学校教师互评、学生家长测评和组织考查讲评的师德考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定期评选表彰和奖励制度;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可,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引导教师重视职业道德的提升,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

  (四)积极营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从一定层面上讲,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对其影响很大。所以,营造氛围非常重要。应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学校应创造一个讲勤奋、重实效、爱岗位、求创新为特征的校风和团结民主、温馨和谐、平等宽松为特征的气氛,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于教育事业、尽心做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4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概括起来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教师所要遵循和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一、何为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和引导,用自己良好的品质与言行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老师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最终形成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把疑问与困难解决在当下,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

  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作明文规定并经数次修定,新规范从20xx年沿用至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24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艰难却是不言而喻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师风是学校、区域教育环境的风向标,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从社会角度来讲,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当做到的。但作为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言行却与这条规范背道而驰。比如:一些教师,利用职业和职务(招生、考试等)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在工作时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在课堂抽烟,使用移动电话,无所忌惮;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对此,一些教师不以为然,认为全国教师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图些小利,偷偷懒,犯点小错,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倘若每一个人都这么想,国家的教育如何发展?祖国繁荣富强如何实现?中国的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由来已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师。如果教师的德行和学识被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唾弃,那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兴旺发达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 焚之突隙,身为教师,要严以律己,操守职业道德,才不负“人民教师 ” 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还应做到敬业和乐业。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把教书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看作一项事业,其中的态度决定了工作好坏,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说过:“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制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们应该以敬业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职业。

  如果说敬业是教师的一种责任状态,那么乐业就是教师的一种境界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以“不得不”的心态做一件事时,你总会感到烦躁、感到痛苦,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最后只会煎熬了岁月荒废了事业,耽误了学子。但如果我们是情愿的、喜欢的,就会感到轻松、愉悦。任何职业,当我们以乐业的心态去看待它时,才会产生满足感,教师尤为如此,它能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工作,所以有些老师虽然尽职尽责但总难取得好的效果、很难出现真心笑容就不难明了。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就像湖南电视台《变形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担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近来网络上常报道态度粗鲁甚至是粗野的老师,给整个教育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看过视频真是让人发指,如果没有监控录像真的无法想象还有多少孩子要被无情的摧残和伤害,这些披着教师美丽外衣的败类真是无法让人原谅。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体系只看成绩而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学生不能依个人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一些天分早早被扼杀,学生学得累学得烦,恶性循环,出现厌学辍学现象,想想面对家庭、社会的诸多压力,我们的学生能缺少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吗?没有人愿意被讽刺、侮辱,学生也一样,他们渴望被表扬,而不是被讽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些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关系。一些老师认为,讽刺学生是为了刺激学生,让学生努力学习。但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关爱学生,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教书”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育人”则是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当今的学校,什么奥班、尖子班层出不穷。学生刚踏进校门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为最重要的“德”被忽视甚至可有可无。学校、社会、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老师对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师仅仅为考试而教书,沦为了教书机器,学生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个现状如何改变?这样下去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们国人真正要从上到下重视和改革教育,不要让领导重视总成为报道或人民盼望却实现不了愿望。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孔夫子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孔夫子总是身体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认识有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中,老师是榜样,教师的行为、气质、谈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就更不用说,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对小学老师印象特别深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

  学无止尽,天下何其大,知识何其多,更何况新鲜事物还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那“水”从何来?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有“水”。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有“长流水。”

  三、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一个方向,它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为师”的根本在修身。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教师要做的,除了内省、慎独,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升华自己,真正变成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当回首往昔可以无愧于教育事业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或者绕开它,而是需要正视它们,并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挑战;内涵;道德行动

  一、社会转型变革给教师职业道德带来的挑战

  1.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繁荣使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但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不断向发达地区聚集与迁移,造成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增多。在这种环境下,催生了我国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也随之出现了农民工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解决两个群体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2.对社会群体、个人权益的保护与尊重意识在不断增强过去我们一直奉行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个人权益越来越被重视、推崇,社会、家长与学生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

  3.教师专业受到社会质疑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质疑,社会普遍认同的专业是医生与律师,而教师是专业的职业吗?许多人心中存有疑惑。似乎每个人都做过学生,都了解教师的职业内容与角色,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不再神秘,如同谁都可以当教师,而且一部分教师没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与理论,也加深了社会对教师专业的.质疑。

  二、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

  在新形势下,社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师德标兵,如马克、王颖等等,但每一个师德标兵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育人故事与非同寻常的辛苦付出。每一个师德模范,都是乐于奉献,时刻准备把自己的私人时间与知识投入教学工作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中,这样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成千上万普通教师的我们是否都能做到,是否都应该做到呢?我们究竟应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呢?这就需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明确义务道德与超义务道德的含义。“道德义务”是指道德上带有强制性的应尽的责任或要求。超道德的行为指的是超出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而不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超道德的要求。比如,一位路人没有给乞丐零钱,他的行为道德上是可允许的,通常只要没有违背行为道德往往都是可允许的,我们一般不会对道德上可允许的行为加以谴责。明确了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能更好地使我们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的义务道德。

  三、作为教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道德地行动

  1.明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义务道德如对工作高度负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等,都是我们教师的义务道德。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未必就能成为一个道德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专业实践中按照某种既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去行动。

  2.关注教师的行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母诗灏的事件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通过教师的动机或者教师的行动结果来判断教师的行动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只能通过教师的行为来决定教师行为的规范与否。当一个教师的行为出了问题,你的目标、出发点、行动的结果都不能成为你行动合理规范的理由,因为教师的动机、出发点是不可见的,行动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只能要求教师自身的行为符合规范。如同俗语说的一个好人,一个高尚的人,不一定都做好事,动机和境界保障不了行为不出错。

  3.培养教师在自身专业工作中的道德敏感与判断力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职业就是与人打交道,我们不能保障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一个比较合理规范的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敏感度与判断力,努力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事务。师德之所以重要,不只是为了“教书育人”为了学生,而且也是为了教师专业本身,为了教师自身利益。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和培育国家未来人才的大难题。面对家庭的希望,我们不能退缩;面对国家的要求,我们不能放弃;面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不能停滞与徘徊。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师德素养,立志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贾霞,陈定军.浅谈新时期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3).

  [2]胡建军.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与能力分析[J].教育管理与艺术,20xx(1).

  [3]覃克利.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J].高教论坛,1995(4).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相关文章: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06-18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推荐]06-18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精华15篇】06-18

职业道德议论文03-04

教师的职业道德总结06-10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01-28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1-24

【经典】教师个人职业道德学习心得05-13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表现05-07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优秀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