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4-03-18 14:56:40 职场 我要投稿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1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税逐步取消,农业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湖北省云梦县的实际情况,仅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近几年,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县农村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巨大变化。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自20xx年5月份,我县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农民负担逐年减轻。20xx年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共3266.8万元,比1999年农民“六项负担”之和5935.57万元减少2668.7万元。20xx年比20xx年减少500多万元

  20xx年在20xx年的基础上再减1150万元,直至今年农业税全部取消。农业税的逐年减少直至取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据调查,20xx年我县土地抛荒面积曾一度达到3176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6,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负担较重,种田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负担的逐步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变成种田热。

  2、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减人减事减支”成效明显。全县各乡镇先后于20xx年和20xx年进行了连续两轮改革。20xx年底,我县基本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全县12个乡镇共精简24个内设机构,撤销84个事业单位。精简乡镇领导干部66名,占原人数的40,分流乡镇事业单位人员425名,占原人数的51。仅工资支出一项每年就可节约350多万元。同时村“两委”以换届为契机,精简村干部785人,减幅达43.1,每年可减少开支230多万元。

  3、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不仅农业税一减再减,直至取消,而且20xx年全县还发放粮种补贴和种粮补贴资金803万元。同时,取消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种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拍手称快。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贴、鼓励

  ”农民种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受到极大温暖。现在农村人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4、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乡镇职能出现可喜变化。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一些乡镇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在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今年农业税取消后,各乡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乡镇的第一要务,努力构筑和谐农村。

  二、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从调研中了解到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随着上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机构改革后减支效应的显现,目前乡镇财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由于多数乡镇工业税源很少,在农业税取消后,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过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加之乡村两级债务难化解,大多数乡镇感到压力很大,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面临一定困难。

  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用是从共同生产费中列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只能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化债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由于我县先后两次开展了集中化债,加上对村级财务进行了严格管理,使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仍然是随时可能引发农村不稳定的一颗“定时炸弹”。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抽掉了债主们对乡村两级信用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担心债务会变成死账、呆账,加大了讨债力度,常常引发一些纠纷。

  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管理有弱化趋势。近几年,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免征农业税后乡村干部又对农民的管理失去抓手,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像农民建房的管理、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利设施的管理等。

  5、农村工作格局出现积极变化,但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乡村干部看到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拐点已经出现,他们普遍感到农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广大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扮演的越俎代庖的角色最终成为历史,对此他们由衷高兴。但另一方面,乡村干部一夜之间变成无权、无钱、无抓手的“三无”干部,不可避免滋生消极情绪。特别是当前乡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心中的落差很大。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广大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许多乡村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税费改革后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体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

  1、体制因素:

  税费改革只是推倒了农村体制障碍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现行体制如果不加以改革,那些隐藏在农业税背后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迟早要显现出来。比如在债务产生的问题上,这与政府运作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政府工作方式具有深刻的行政控制色彩,乡镇完全是围绕上边各种指令转,为完成超出正常资源运作范围的指令,乡镇领导人要么造假,搞形式主义;要么只有“硬来”,“借钱”办事。比如在公益事业问题上,农民没有享受“国

  民待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一直没有像城市建设那样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再比如乡镇财政困难的问题。我县道桥镇表现得尤其突出,1991年实施“县乡分灶吃饭”,因当时该镇工业基础较好,作为重点财源建设乡镇,确定的上解基数较高。后因市场经济转型,乡镇企业滑坡,但上解基数一直递增,至1999年后又改为定额上交,导致该镇财政压力较大。还有在机构改革问题上,虽然乡镇经过了多轮改革,然而在“平面”上改得多,在“纵向”上改得少,往往是下面改了上面未改,导致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力一把抓,责任搞批发,任务层层加,乡镇在弱化”。乡镇干部常年疲于应付,工作压力大。

  2、干部因素:

  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关键性因素,政策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由于干部政策水平、行政态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理日常繁琐事务,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多年来,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损农坑农。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我们是歪嘴和尚念歪经,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3、群众因素:

  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部分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乡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甚至大吃大喝,农民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断思维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他们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在取消农业税之前,乡村干部70的时间要放在税费的征收上。多年来的这一做法使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都定格在如何完成征收任务上。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一下子从原来高度紧张的款项征收环境中进入闲暇无事的工作状态,大多数干部都有一种失落感甚至不适应,这个时候广大农村干部必须迅速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要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我们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们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在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免征农业税后的有利时机,着力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设资源,提升小城镇建设功能。三是履行好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引导中介组织和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服务管理职能。五是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3、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管理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在传统体制下,乡镇政府管理方式大多是属于直接管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办理,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4、切实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现有财政体制基础上逐步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当前乡镇的财政困难。二是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债务,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上级组织应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逐步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资金、项目上加强对乡镇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是转变管理方式。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在管理上适合农村的实际,使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5、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结合即将在乡镇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宣传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同时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增强开拓意识。当前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抓住机遇,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终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自然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农村工作非常具体。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2

  一、村情介绍

  xx镇xx村位于湖南省xx县城xx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xx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查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xx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

  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三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四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该镇有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一直是全县“消耗”水稻的主力军,年加工粮食达几十万吨,它们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收购优质水稻。但该村参加的订单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50%,覆盖面较小,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处于“单兵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五是缺乏优质高效产业。该村原本土地气候水利等资源相对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不大、农民个体自主投入能力弱小、农村信贷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本村种养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90%以上的农户无力扩大现有种养植业和加工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依然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村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场提供原料这种初级产品,未有经过初加工的产品,更不用说产值高的农副上加工产品了,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方,这样就导致了导致农户种养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种养殖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健全、品质不优质、生产无规模、产品无特色,产品销售难、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显等制约农户增收的现象依然很突出。

  六是涉农服务体系滞后。针对我国国情来说,在我国要想形成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除了政策扶持、种养殖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实施科学的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外,坚持科技兴农富农、健全涉农服务体系的战略依然很重要,广大农村真的很急需各种涉农服务,尤其是对涉农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实用技术、种养殖结构调整、市场信息等资源的需求很急迫,政府、科研单位、社会、企业、市场以及个人如果为他们提供了好的'涉农服务资源,这对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尽快形成无疑是一大助推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现状,因此充分发挥该村地理、交通区位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新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物流商贸业,尤其是引进涉农企业和产业;国家必须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监测好市场价格信息,积极引导服务农民种养;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防止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实现农民丰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尝试农村集体土地和山林的流转、入股、承包、租赁,对吸引当地中青年人就近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对增加镇级财政和集体经济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该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同时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是真正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所在,形成农民增收的“软件”。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国家在确保现有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的情况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实施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涉农基础设施工程,既要考虑从各级政府 财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资中借助企业、市场的投资弥补资金短缺问题。镇村应该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挥好村集体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广泛动员村民集资与合作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来满足生产生活求,形成农民增收的“硬件”。

  三是提高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在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以工兴农、以工促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下,积极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和种养殖结构调整战略,着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体系,实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战略;扶持壮大重点涉农产业和企业,尤其是像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这些七里桥镇本土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区界限和小团体主义,大力加强与全县其他涉农企业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银光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合作发展关系,为进一步拓宽涉农市场和壮大本土涉农产业奠定好的基础;在农户生产中,要大力广泛实施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模式,在农户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阶段提供全程跟踪与指导服务,实现多赢,提升农户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的“定心丸”。

  四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应该是科技投入较高、产业集中度较高、有规模、有特色、效益高的集约化的农业模式。这需要在市场需求上寻找突破口,以技术、资金为保障,以当地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为支撑,以实力比较强大的涉农企业为载体,以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为目的;除了培育以上具有较强实力的本土企业和树立他们良好的品牌形象外,县里、镇上也可以以合适的方法引进外来企业参与良性竞争,在发展当地经济和激励本土企业发展上会有较大作用;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种养殖结构,在品种、规模、质量、效益上统筹兼顾;目前全县比较有影响力和规模的农业资源是大米、茶油、油菜、水果、蔬菜、禽畜(生猪、鸡、鸭)、花卉、鱼类等八大产品,另外,还有比较有特色如肉鸽、肉兔、小山羊、蜜蜂等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以上这些专业户需要政府部门、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市场等主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在发展高效农业上提供必须的支持扶持措施,为涉农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方便,引导他们更好地“走出去”;政府也要推动以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各主体间的多赢,形成农民增收的“保险绳”。

  五是努力完善涉农服务体系。目前,农村的涉农服务需求与各种提供者的供给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单位以及企业、科研单位、市场在提供这种涉农服务资源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要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切忌不能搞对农民无多大实际利益的形象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好技术能人和农村专业户、致富能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形成传、帮、带、教的良好机制;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种养殖结构特点与需求,完善涉农服务体制机制;政府在其中应该充当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依靠科研单位、企业、市场、学校、培训机构等载体的力量来完善涉农服务体系,为农户增收保驾护航,最终形成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梦见农村的房子10-04

梦见农村房子10-05

在农村的生活作文01-29

梦见农村的房子[实用]10-06

(必备)梦见农村的房子10-11

农村建房风水禁忌09-15

农村家居风水09-04

(精品)梦见农村的房子10-06

梦见农村的老房子10-06

梦见农村的房子(精)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