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让妈妈真的去扮演孩子老师的角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更大,而不少妈妈却误解了这句话,直接把自己从慈母,变成了严师。一位妈妈在悟空问答提问:当孩子要求“一起”时,做游戏真的不如读书有助成长吗?
同为妈妈,真心妈妈看到这个问题,有点小诧异: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只有游戏和读书两个选项吗?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玩玩具;一起外出散步;一起出门旅行;甚至可能只是一起待在家里……这不都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做的事吗?
这让我又想起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妈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是妈妈,还是老师?
可能很多妈妈,都像我一样,应该是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更大,而就我观察,不少妈妈可能是误解了这句话,直接把自己从慈母,变成了严师。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温柔、慈爱、包容、为孩子遮风挡雨,意味着舒适的衣服,美味的饭菜,干净整洁的家,还有和爸爸相亲相爱,共同为营造出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对孩子来说,老师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课程、学习、作业、严格的学校教育、高水准的教学,还有老师作为“园丁”,对孩子们阳光普照般的爱。
妈妈就是妈妈,老师就是老师,谁也替代不了谁。而不少妈妈,却把每天监督孩子功课、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班、甚至自己上阵教孩子学英语、学数学、阅读、写作文,当成了比无微不至地爱孩子、做真正意义的妈妈更重要的事。
每天在微信上看到妈妈们带孩子打卡学这学那,在悟空问答回答妈妈们关于“我如何让孩子学这学那”的问题,我都会想:明明是孩子的妈妈,为什么一定要把教孩子学习当成最重要的工作,抢着去扮演老师的角色呢?
成不了好老师,却很可能变成糟糕透顶的妈妈
真心妈妈认为,老师有老师的专业,除非一位妈妈的职业就是老师,否则是不足够胜任对孩子做纯粹的“教学”工作的,妈妈着急自己上手教孩子学这学那,有时候反倒会适得其反,耽误孩子的发展。
一位妈妈曾经问我:我孩子三岁,原来什么都不说,现在语言表达突然变得不好,说什么都磕磕绊绊的,是为什么呢?
我问她:你最近对孩子做什么特别的事了吗?她说,我在家里给孩子做英语启蒙,孩子对英语单词兴趣倒是挺高,不过说中文反倒不好了。
这就是了,在孩子母语发展的关键阶段,非要加上所谓的英语启蒙,孩子的母语能学好吗?再说,你在家里牺牲孩子的母语发展,花上一年时间教孩子学会的英语单词和会话,对于一年级英语老师来说,很可能只是她一个月就能轻松完成的教学任务。
更糟糕的是,老师有老师的职业要求,通常情况下,不会像妈妈那样对孩子大吼大叫,而一位把教孩子学习当成第一要务的妈妈,则既不具备老师的教学能力,又很可能为孩子学得慢、学不会,对孩子爆发超级坏脾气,结果就是,既成不了好老师,又可能变成暴躁、没耐心、老失控、爱发火的妈妈,两个角色,一样都没扮演好。
不带功利的陪伴,才是妈妈要做的事
回到文章开头说的那个问题,当孩子要求“一起”时,做游戏真的不如读书有助成长吗?
真心妈妈觉得,这样的提问本身,就隐含着妈妈对妈妈角色的误解,
“在一起”的意义是“陪伴”,不是只为“有助成长”。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意义是陪伴,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对父母的信任、和父母的亲密关系。
如果和孩子在一起,只想做所谓“有助成长”的事,那么这件事就不免变得太过功利,让孩子和父母,都没有办法享受到真正的、让彼此内心安宁的亲子时光。
真正好的亲子时光,其实也是彼此的“充电时光”,既是给自己充电,也是给亲子关系充电、给孩子充电,让我们自己和孩子,都时刻能量充足。
所以当孩子要求“一起”时,我们需要考虑的不是你想和孩子一起做什么,而是孩子想和你一起做什么。孩子想要的,不一定就是你认为“有用”的亲子游戏,或者亲子阅读,更多时候,只是简简单单地想让爸爸妈妈坐在一边,陪着他,让他感受到“妈妈在,爸爸在”的安心而已。
充满爱意、不带任何功利目标的陪伴本身,就是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事。而嘴上不离学习、时刻给孩子压力、对孩子稍有不满就失控发脾气,恐怕是孩子最不喜欢见到的妈妈的样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相关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1-1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让妈妈真的去扮演孩子老师的角色11-17
妈妈是好妈妈吗03-16
妈妈自制咀嚼期的好食物09-13
孕妈妈孕期也要“挺”好09-10
准妈妈剖腹产,到底是上午好还是下午好?09-02
麂皮好还是真皮好05-10
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08-30
早婚好还是晚婚好08-08
貔貅好还是麒麟好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