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时间:2023-11-13 13:04:22 职场 我要投稿

  你也许也碰到过类似情况,小孩子爱抢玩具,无数次说过学会分享却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呢?来听下美国早教老师薇薇安怎么说吧。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

  我们通常认为「分享」是一种美德,可是,发展心理学有理论说孩子在四岁前心智理论还没发展成熟,所以「分享」是一个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行为。

  对于「分享」,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先介绍一个研究,探讨的是大人引导孩子分享的方式对孩子分享行为的影响:

  参与这个研究的孩子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假设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心智理论已经发展成熟了)。他们被邀请来到实验室,实验室里有一个飞镖游戏,一个装着钱币的碗,碗的旁边是一张海报,海报上是一些贫困孩子的照片。

  研究者对孩子们说:「你和你的同学被邀请到实验室来,帮我们测试一款新的玩具。你玩这个玩具之前,我们会让你先看一段影片,影片里你会看到一个大人演示给你看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看完这个影片之后,你就可以自己试试看玩这个游戏,然后告诉我们你有多喜欢这个游戏,好吗?」

  然后研究者还说:「生产这个玩具的公司给了我们一些钱去资助这次的研究项目。但是他们给的钱太多了,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钱,所以我们决定给每一个参与这次研究的人每人50美分。

  除此之外,我们也想做一些慈善,帮助海报里的贫困孩子募捐。如果实验结束后,你愿意将你的50美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捐赠给贫困孩子的话,你可以告诉我。但你也不一定要捐赠。这随你喜欢,好吗?」

  接下来孩子们就被分到不同的组,开始观看影片。影片里的成人做完游戏的演示之后,拿起了自己应得的50美分,然后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捐赠自己的50美分:

  第一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说:「嗯,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捐赠自己的钱给这些贫困小孩。这些小孩拿着钱去买食物和玩具的话,是会有多开心啊!毕竟他们平时什么都没有。如果每个人都能帮助他们的话,他们就不会看起来那么难过了。」

  第二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说:「嗯,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捐赠自己的钱给这些贫困小孩。给贫困的小朋友捐钱是一个很好的行为。我们都应该去帮助比我们穷的人。分享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说:「我从来都没玩过这样的玩具。这有点像我以前玩过的飞镖游戏,但是又不是很一样,因为这次我扔的是球而不是飞镖。这个游戏有点难度,你要瞄得非常准。」

  所以第一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用的是唤起同理心的引导方式。第二组的孩子接受的是大人说教的方式。而第三组只是个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的引导。

  影片到此结束,研究者让孩子们自己试试看玩飞镖游戏,然后付给孩子们每人50美分,看孩子们是否愿意捐钱。看到这里你应该也看明白了,孩子喜不喜欢游戏并不重要,研究者真正想探究的是:

  孩子们接受的引导方式(引起同理心vs.说教vs.没有任何引导)是否会影响他们捐赠的结果?

  结果发现:

  三组孩子里面,第一组孩子(引导同理心组)捐赠最多;

  四年级的孩子平均比三年级的孩子捐赠得更多;

  女孩比男孩捐赠得多。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如果大人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孩子会更愿意分享。也就是说,孩子的同理心最为影响分享行为。

  我在早教中心学到的关于分享的原则也是遵循这个理念的。从我第一天踏入教室起,班主任就告诉所有助教老师,「分享」这个词在我们的教室里是个禁词。不要说教式引导,不可以跟孩子说:「你要把玩具拿出来分享。分享是好的。」

  这种做法首先是考虑到宝宝的年龄,早教班上的宝宝是四个月到三岁不等。孩子的心智理论的确还未成熟,强迫孩子分享是违背其认知发展规律。

  两个宝宝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呢?

  先到先得

  如果宝宝A正在玩一个小汽车,宝宝B伸手想去拿,那老师就会跟宝宝B说:「你看,A还在玩哦。等他玩好了,你就可以问他能不能给你玩。」

  类似的玩具

  如果教室里有相似的玩具,老师也会提醒宝宝B:「我看到那边有个小火车,你想玩吗?」

  交换玩具

  有时候宝宝B自己手里拿着另外一个玩具,而且表示非常渴望要宝宝A的玩具,老师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商量。引导宝宝B,说:「你可以问问A愿不愿意和你交换玩具。」

  认可情绪

  碰到宝宝因为等得沮丧所以哭闹也是常见的。这时会尽量去认可孩子的情绪,说:「你很沮丧,是吗?我也觉得有时候等待太不容易了!你觉得还能怎么办呢?」

  当然,宝宝之间因为抢玩具而发生肢体冲突。这时,如果宝宝已经会说话,老师就会先问:「发生什么事了?」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起冲突的原因。

  听完两方的阐述后,老师会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问题的起因,比如说:「噢,我听下来是因为他想拿你的玩具,你又不想给他,所以他推了你一下,是这样吗?」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如先让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之前研究结果也说明,孩子的同理心对分享行为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会尽量去引导宝宝们换位思考,问一问打人的宝宝:「你觉得你打了她,她是什么感受?」(语气是中立的,而非责备)。宝宝回答不出的话,老师会给出提示,说:「你看,她哭得好伤心。」

  这个过程老师不是裁判,不要急着判断谁对谁错,而是要让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我们会问宝宝:「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办呢?」他们各自给出他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后,老师就会取一个平衡点。比如宝宝B说,A可以再骑着自行车兜5圈。A说要10圈,老师就会问B接受吗?如果B接受了,就按孩子自己给出的方案去做。

  因为早教班上的宝宝年龄偏小,还有很多牙牙学语的宝宝,只会喊「我的,我的!」这时候老师还是会尽量向孩子描述先到先得的原则。可以和宝宝说:「她还在玩呢。你可以等她玩完。等待的时候你想做点什么呢?」虽然宝宝不一定会说,但是他们很多时候都能听懂。

  孩子是否应该分享,大人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孩子们因为玩具而起争执怎么办,这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解决方案。育儿没有说明书,没有哪种解决方案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所有性格的孩子。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不如先让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吧。

【为什么美国早教不让老师说「分享」?】相关文章:

为什么宝宝爱要别人的食物早教10-08

早教:什么时候给孩子早教合适?10-13

早教的标语12-29

早教的故事12-17

为什么中医不让吃茄子03-03

为什么不让孩子说方言10-16

早教亲子方案12-09

早教实习心得12-29

儿童早教标语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