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

时间:2023-09-10 16:09:53 职场 我要投稿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我们去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免不了要去适应它,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而在一个新环境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现在分享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而他的学生舒茨则在《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一书中

  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这一观点对指导人们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参不参加群体游戏的孩子一眼就能辨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家庭两个孩子是少的,三四个是普遍的。用不着大人过多地费心,兄弟姐妹间就会苦乐同享相互照顾,而且还是很好的玩伴。曾粗略地算过儿时居住的那个四层十几户人家的单元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加起来有四十来个。大院有近三十个单元,想玩什么游戏随便一招呼就会有十几个孩子跑出来响应。

  女孩们在嬉笑玩耍中自然少不了吵嘴哭鼻子;男孩们在开开心心的打杀中受伤挂彩也是常有的事。那会儿的孩子们最不缺的就是小伙伴和做游戏。

  不过与热热闹闹、不知道什么叫郁闷的孩子们相比,那些为数极少的独生子女们,以及被父母关在家里的“乖宝贝”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因为这些孩子的脸上往往缺少一种灿烂,多了一点孤寂带来的郁闷,而在待人接物时他们也常打出一块“不合群”的招牌。

  包容于群体之中是人际交往需求的根基

  的确,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会带着儿时的印迹。独生子女及倍受溺爱的孩子,在长辈、父母的娇宠下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他们一旦走出家门步入群体之中,其内心的感受是会相当复杂的。他们一方面在本能无意识的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

  由于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集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集体。

  当他们走入社会,常会在活动中感到十分困难,而不能成为“社会活动家”。因为他们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包容在群体之中,也没有把群体作为生命中的依托,而是把自己孤独地悬挂在了半空中——身悬心空也就没有了根基。

  包容行为的主动型与被动型之差异

  舒茨把人际包容的心理需求倾向的行为表现,按人格特质分为主动型包容与被动型包容。具有主动包容行为类型的人能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坦然共处于群体之中,热情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锋或合作性的工作,在交往中能主动定位于某一角色,灵活地随群体的动态变迁而不断变换不同的角色,能容纳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态度是合群附众,求同存异。

  具有被动包容行为类型的人常常表现为少言寡语。这应归咎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经历;归咎于其成长环境中人际关系过于单一,没有机会接受各种不同人际交往刺激的训练。

  他们一旦步入社会,便会疏远人群,若被迫参加某一组织或活动,也不能主动地选定自己适当的角色,在独来独往中被动地期待和感受群体的包容。他们需要被包容,但是在被包容于群体之中时,又往往是处于缄默孤癖之境地。

  同一场合中,有尽兴的,有不尽兴的

  参加各类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聚会时,总会发现有些人在活动中,向来是情绪饱满、畅所欲言,而且善于调节和活跃气氛;有些人习惯没精打采、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让组织者很是尴尬,不知他愉快呢,还是不愉快;还有些人则借机宣泄,借酒撒疯,又摔又砸,又哭又闹,惹人生厌。

image.png  

  能量的释放是人际交往的情感需求

  情绪情感是人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在情绪反应中,通过面部表情、声调变化和身体姿态,来实现信息传递并达到互相了解。一个人哭,发出的是不舒服、痛苦的信号;

  一个人笑,发出的是愉快、幸福的信号。传递情绪情感的信息是人类心理能量在无意中的释放,而接收情绪情感的信息是人类心理在自然而然中的感受。它们可以随时地不受限制地作用于人群中,决定着交往的质量。比如,一个真诚微笑的人会吸引许多朋友,一个怒不可遏的人则可能吓跑许多朋友。

  情绪情感的表现特质

  在情感交流中,有人善于表达或传递情绪情感的信息,而有人则善于感受或接收情绪情感的信息。这就呈现出主动型和被动型不同的情感表现特质。

  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自由的、开放的,周围有许多同龄伙伴,他的情感交流是平等的、宽松的、直接的`,那么他们的情感表现特质就是主动型的。

  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封闭的、拘谨的,周围很少有同龄伙伴,而是长辈或隔代人,那么他先要观察他们的情绪情感,再来决定自己是“大叫”还是“小打”,因此,他的情感表现特质是被动型的。无疑,这两种情感表现特质的联结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历。

  人际交往中,主动情绪情感和被动情绪情感,又分别具有正情绪情感和负情绪情感两极性的表现形式。

  主动正情绪情感表现为:理解、友善、亲密、热情、照顾和同情;

  主动负情绪情感表现为:冲动、愤怒、喋喋不休、轻蔑和厌恶。

  被动正情绪情感表现为:随和、接受、温情、亲情和顺情;

  被动负情绪情感表现为:怯懦、无奈、害羞、冷漠和厌倦。

  情绪情感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我们的行为当中,因此,也就时刻参与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如果你像故事中那些总是处于主动正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自然就会有许多人走近你;如果你像那些总是处于主动负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难免很多人会因为讨厌而远远地躲开你;

  如果你像那些总是处于被动正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你或者走向别人,或者期待、接受友情的出现;如果你像那些总是处于被动负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你就会固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成为一个孤独缄默的人。

  如果真是“人心隔肚皮”的话,那么我们何以了解人际交往的奥秘呢?对此,认知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即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认知乃是人际交往形成的始发的心理要素。

  小倩虽然聪慧,但心理素质却不高

  小倩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子。大学毕业不久,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不错的男人,双方都很满意,一年后结婚,两年后生子。生宝宝那年,小倩辞去了工作。有理论说,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她便全心全意守在家里围着宝宝转了三年。如今宝宝上了幼儿园,朋友在电视台的娱乐栏目组帮她找了个位置。

  可是从家那样简单平静的环境,一下子跳到这样一个喧闹繁杂的氛围中,小倩真不知道怎么张口说话、说什么话,她也不会展示自己,一个多月了她就是这么闷闷不乐地待着。看着别人忙前忙后、谈天说地的好不热闹,她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和不安,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适应这份工作。她甚至气馁地想,这样的工作本来就不适合我,不如走了算了。

  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人与人交往时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

  像小倩这样文静内向又少与人接触的人,以及那些常被父母关在家里的孩子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

  人的大脑是通过客观交往经历信息的不断输入,加之主观的各种感觉,而形成许多交往的印象,当一触动某个键时,立刻就会有相应的反映出现。可是小倩的大脑在这些方面的反映几乎是空白的,不可避免她会为这样的空白而感到心慌、无措和缺乏信心啦。

  人与人之间必须发生一些事件或连续不断的来往,才会形成一个个交往的经历,同时也会相应地产生许多交往的感受。与读书学习的单向感受不同,交往感受是双向或多向的。

  一个人交往顺利与别扭,不仅与他的交往经历有关系,还与他当时的情绪、气质以及阅历、经验、个性和能力有关联。提高与人交往的心理素质,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经历与刺激感受,从而使交往的认知意象一步步强化来得以实现。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2

  1、互相尊重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不卑不亢,做到自尊,无论自己社会地位如何,财富如何,职位如何,都要做到从内心认可自己,尊重自己。当我们可以做到大大方方地尊重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去尊重他人,同时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image.png  

  2、平等互助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无论是私交,还是业务来往的交际,都要坚持平等的原则。人无贵贱之分,皆是父母所生,都是食五谷杂粮,千万别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一截。自己也不要贬低交往对象,就事论事,以平等的身份,以互相帮助的心态,以互相成就的格局进行人际交往,才能无往而不利,才能真正交心。

  3、真诚友爱的原则

  世界上所有的虚情假意都有被识破的那一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坚持真诚有爱的原则,以坦诚之心交往,用真诚之心唤起真诚之心,用爱去感动他人,自己也将会被爱所感动。把交往的对象当成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姐妹、自己的长辈来对待,常常关爱,也将常常被关爱。

  4、道德底线的原则

  无论多亲密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之中,异性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坚守一定的道德底线,千万别尝试去突破底线,哪怕是丝丝念头也不行。道德底线是为人的最低标准,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红线。与同性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彼此一些私密空间,友谊才能更加长久。

  5、宽容豁达的原则

  为人要心胸宽广,不要太斤斤计较,尤其在人际交往中,别太算计,也别太精打细算。不要揪住他人一点小事,穷追不舍,也不要给人恩惠之后,常常挂在嘴边。人无完人,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欣赏他人的优点,凡事看远点,想开点,做一个宽容豁达之人。这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

  6、诚实守信的原则

  欺骗是恶魔的种子,一旦让它生根发芽,就会开出遍地的邪恶之花。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否则将被他人贴上“骗子”的标签。人无信而不立,一旦失信,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信用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尊贵的财富。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我们去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免不了要去适应它,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而在一个新环境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现在分享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而他的学生舒茨则在《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一书中

  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这一观点对指导人们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参不参加群体游戏的孩子一眼就能辨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家庭两个孩子是少的,三四个是普遍的。用不着大人过多地费心,兄弟姐妹间就会苦乐同享相互照顾,而且还是很好的玩伴。曾粗略地算过儿时居住的那个四层十几户人家的单元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加起来有四十来个。大院有近三十个单元,想玩什么游戏随便一招呼就会有十几个孩子跑出来响应。

  女孩们在嬉笑玩耍中自然少不了吵嘴哭鼻子;男孩们在开开心心的打杀中受伤挂彩也是常有的事。那会儿的孩子们最不缺的就是小伙伴和做游戏。

  不过与热热闹闹、不知道什么叫郁闷的孩子们相比,那些为数极少的独生子女们,以及被父母关在家里的“乖宝贝”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因为这些孩子的脸上往往缺少一种灿烂,多了一点孤寂带来的郁闷,而在待人接物时他们也常打出一块“不合群”的招牌。

  包容于群体之中是人际交往需求的根基

  的确,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会带着儿时的印迹。独生子女及倍受溺爱的孩子,在长辈、父母的娇宠下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他们一旦走出家门步入群体之中,其内心的感受是会相当复杂的。他们一方面在本能无意识的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

  由于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集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集体。

  当他们走入社会,常会在活动中感到十分困难,而不能成为“社会活动家”。因为他们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包容在群体之中,也没有把群体作为生命中的依托,而是把自己孤独地悬挂在了半空中——身悬心空也就没有了根基。

  包容行为的主动型与被动型之差异

  舒茨把人际包容的心理需求倾向的行为表现,按人格特质分为主动型包容与被动型包容。具有主动包容行为类型的人能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坦然共处于群体之中,热情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锋或合作性的工作,在交往中能主动定位于某一角色,灵活地随群体的动态变迁而不断变换不同的角色,能容纳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态度是合群附众,求同存异。

  具有被动包容行为类型的人常常表现为少言寡语。这应归咎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经历;归咎于其成长环境中人际关系过于单一,没有机会接受各种不同人际交往刺激的训练。

  他们一旦步入社会,便会疏远人群,若被迫参加某一组织或活动,也不能主动地选定自己适当的角色,在独来独往中被动地期待和感受群体的包容。他们需要被包容,但是在被包容于群体之中时,又往往是处于缄默孤癖之境地。

  同一场合中,有尽兴的,有不尽兴的

  参加各类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聚会时,总会发现有些人在活动中,向来是情绪饱满、畅所欲言,而且善于调节和活跃气氛;有些人习惯没精打采、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让组织者很是尴尬,不知他愉快呢,还是不愉快;还有些人则借机宣泄,借酒撒疯,又摔又砸,又哭又闹,惹人生厌。

image.png  

  能量的释放是人际交往的情感需求

  情绪情感是人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在情绪反应中,通过面部表情、声调变化和身体姿态,来实现信息传递并达到互相了解。一个人哭,发出的是不舒服、痛苦的信号;

  一个人笑,发出的是愉快、幸福的信号。传递情绪情感的信息是人类心理能量在无意中的释放,而接收情绪情感的信息是人类心理在自然而然中的感受。它们可以随时地不受限制地作用于人群中,决定着交往的质量。比如,一个真诚微笑的人会吸引许多朋友,一个怒不可遏的人则可能吓跑许多朋友。

  情绪情感的表现特质

  在情感交流中,有人善于表达或传递情绪情感的信息,而有人则善于感受或接收情绪情感的信息。这就呈现出主动型和被动型不同的情感表现特质。

  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自由的、开放的,周围有许多同龄伙伴,他的情感交流是平等的、宽松的、直接的`,那么他们的情感表现特质就是主动型的。

  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封闭的、拘谨的,周围很少有同龄伙伴,而是长辈或隔代人,那么他先要观察他们的情绪情感,再来决定自己是“大叫”还是“小打”,因此,他的情感表现特质是被动型的。无疑,这两种情感表现特质的联结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历。

  人际交往中,主动情绪情感和被动情绪情感,又分别具有正情绪情感和负情绪情感两极性的表现形式。

  主动正情绪情感表现为:理解、友善、亲密、热情、照顾和同情;

  主动负情绪情感表现为:冲动、愤怒、喋喋不休、轻蔑和厌恶。

  被动正情绪情感表现为:随和、接受、温情、亲情和顺情;

  被动负情绪情感表现为:怯懦、无奈、害羞、冷漠和厌倦。

  情绪情感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我们的行为当中,因此,也就时刻参与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如果你像故事中那些总是处于主动正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自然就会有许多人走近你;如果你像那些总是处于主动负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难免很多人会因为讨厌而远远地躲开你;

  如果你像那些总是处于被动正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你或者走向别人,或者期待、接受友情的出现;如果你像那些总是处于被动负情绪情感状态下的人,你就会固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成为一个孤独缄默的人。

  如果真是“人心隔肚皮”的话,那么我们何以了解人际交往的奥秘呢?对此,认知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即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认知乃是人际交往形成的始发的心理要素。

  小倩虽然聪慧,但心理素质却不高

  小倩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子。大学毕业不久,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不错的男人,双方都很满意,一年后结婚,两年后生子。生宝宝那年,小倩辞去了工作。有理论说,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她便全心全意守在家里围着宝宝转了三年。如今宝宝上了幼儿园,朋友在电视台的娱乐栏目组帮她找了个位置。

  可是从家那样简单平静的环境,一下子跳到这样一个喧闹繁杂的氛围中,小倩真不知道怎么张口说话、说什么话,她也不会展示自己,一个多月了她就是这么闷闷不乐地待着。看着别人忙前忙后、谈天说地的好不热闹,她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和不安,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适应这份工作。她甚至气馁地想,这样的工作本来就不适合我,不如走了算了。

  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人与人交往时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

  像小倩这样文静内向又少与人接触的人,以及那些常被父母关在家里的孩子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

  人的大脑是通过客观交往经历信息的不断输入,加之主观的各种感觉,而形成许多交往的印象,当一触动某个键时,立刻就会有相应的反映出现。可是小倩的大脑在这些方面的反映几乎是空白的,不可避免她会为这样的空白而感到心慌、无措和缺乏信心啦。

  人与人之间必须发生一些事件或连续不断的来往,才会形成一个个交往的经历,同时也会相应地产生许多交往的感受。与读书学习的单向感受不同,交往感受是双向或多向的。

  一个人交往顺利与别扭,不仅与他的交往经历有关系,还与他当时的情绪、气质以及阅历、经验、个性和能力有关联。提高与人交往的心理素质,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经历与刺激感受,从而使交往的认知意象一步步强化来得以实现。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2

  1、互相尊重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不卑不亢,做到自尊,无论自己社会地位如何,财富如何,职位如何,都要做到从内心认可自己,尊重自己。当我们可以做到大大方方地尊重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去尊重他人,同时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image.png  

  2、平等互助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无论是私交,还是业务来往的交际,都要坚持平等的原则。人无贵贱之分,皆是父母所生,都是食五谷杂粮,千万别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一截。自己也不要贬低交往对象,就事论事,以平等的身份,以互相帮助的心态,以互相成就的格局进行人际交往,才能无往而不利,才能真正交心。

  3、真诚友爱的原则

  世界上所有的虚情假意都有被识破的那一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坚持真诚有爱的原则,以坦诚之心交往,用真诚之心唤起真诚之心,用爱去感动他人,自己也将会被爱所感动。把交往的对象当成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姐妹、自己的长辈来对待,常常关爱,也将常常被关爱。

  4、道德底线的原则

  无论多亲密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之中,异性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坚守一定的道德底线,千万别尝试去突破底线,哪怕是丝丝念头也不行。道德底线是为人的最低标准,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红线。与同性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彼此一些私密空间,友谊才能更加长久。

  5、宽容豁达的原则

  为人要心胸宽广,不要太斤斤计较,尤其在人际交往中,别太算计,也别太精打细算。不要揪住他人一点小事,穷追不舍,也不要给人恩惠之后,常常挂在嘴边。人无完人,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欣赏他人的优点,凡事看远点,想开点,做一个宽容豁达之人。这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

  6、诚实守信的原则

  欺骗是恶魔的种子,一旦让它生根发芽,就会开出遍地的邪恶之花。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否则将被他人贴上“骗子”的标签。人无信而不立,一旦失信,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信用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尊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