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的语录

时间:2024-03-23 09:40:33 语录 我要投稿

  三十岁的女人,懂得了要做纯棉的女人,不再为那些表面的东西动心,更喜欢自然的东西,也懂得了心疼自己。对自己宽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死缠烂打,越活越简单,不在乎别人如何说了,因为日子,是自己过的,要选择怎样的路,谁也无权指手画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佛语的语录99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年佛语的语录大汇总99句

1、越是试图忘记,越是记得深刻。不管做什么,都要作好经受磨难的心里准备。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2、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率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挽留,该来的谁也阻止不了。

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艰也要面对,难也要坚持,因为执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路,坎也要面对,坷也要坚持,因为已选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累,痛也要面对,苦也要坚持,因为坚强。

4、大咸大淡,较之不成不淡当然滋味难受,但也别有滋味。没有大咸大 淡,你怎知不咸不淡的美妙?满足总是由对比得到的。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或咸或淡,只是在成与淡中品味到不同的幸福却是不易的,非有丰厚的人生 积淀是做不到的,就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品尝生活的咸与淡。

5、其实,禅的本质是使人的生活充满安详真实情趣,使人们摆脱心理和情 感的困扰,看到我们自在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以最真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 世事和享受我们拥有的真实自然的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掺杂挑剔的, 更没有必要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 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无人而不自得。

6、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7、比如信理,必须完全通晓佛经才有可能做到信。否则,不知道"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就谈不上信。其中信自,不是相信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而是相信,自性的善根。其中信他,不是随便的相信别人,而是相信诸佛菩萨。对佛讲的法有信心,通过学习佛法,不断对佛教深信不疑。

8、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坛经·般若品》

9、时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是否应该珍惜光阴,珍惜这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每一个当下,从而获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快乐的人生呢?不要以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一定会来,现在的永远不变。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所以不要牵挂过去,不要担心未来,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10、问:"在家念经念佛,请问是否可以打法器?"答:"诸位必须要知道,法器的用意是什么?是让大家在一起共修时,音声、音调、动作能整齐划一,庄严道场。因此,打法器至少是两个人以上,就有必要。如果是一个人,就没有必要。法器是音乐的节奏,是为了帮助庄严道场,整齐划一。"

11、学问不如人,能力不如人,钱财、地位、健康、长相……一切不如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假的,假的东西不如人,并无损失,反而正好可以念佛。凡夫稍有所长,便引以自恃,执假为真,若由此失去念佛,则所失太大。

12、机轮未转,大地黑漫漫;古镜当轩,沙界净裸裸。坐却意根无动转处,塞却咽喉无吐气处,却是个真实的人。提得即天上人间,拨着便冰消瓦解。——《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3、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

14、一切机缘悉观察,先护彼意令无诤。普示众生安隐处,此方便者所行道。《华严经》卷二十,十行品

15、[佛说]: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16、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17、不能容纳破戒之心经刹那顷,况经多时。

18、面对无心犯错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内疚中,这时哪怕只是 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同样,如 果你是那个犯错的人,不要把自己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之中,如果这个错误 可以弥补,就去做点什么,独自懊恼是最无益的事。

19、每个众生都具佛性,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住,就像太阳被乌云遮住一般。只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出来,将如同太阳一般的佛性展现出来。成佛并不是说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原有的潜能全然的显露,也是我们的心彻底清净。

20、面对不能把握的时间,我们只能安住在当下的每一刻,不给自己制造多余的烦扰与牵挂。

21、佛在心中,而不在脸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连鸟儿部有佛性,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宽容和博爱呢?

22、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晨钟暮鼓,日走云迁。花开梦里,月隐山中。华年逝水,逐浪萍踪。若流光影,太匆匆,太无定。[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23、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猜怀的是男是女,一般猜测的结果都极为准确。

24、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5、人人都希望生活顺畅,都希望拥抱幸福,可是现实中很多遭遇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痛苦也好,难以忍耐的遭遇也罢,关键不是我们为此失去了什么,而是在经历过这些之后,我们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26、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27、将粗话打磨成艺术的那是文字高手,将艺术还原成粗话的那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28、和颜爱语,其心欢喜。《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29、两块不相干的石头,各自被岁月雕琢千年。一千年的沧桑打 磨,一千年的雷霆淬火,一千年的静默守候,一千年的孤芳自赏。是 什么样的奇缘,让两块不相干的石头邂逅,相互展露、彼此领略各自 不同的风骚?世上多少不相干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一次相遇成就一生 传奇。大干众生,相遇是缘,请君惜缘。

30、[天天禅语]法入心,才"有法度",自度再度人。

31、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32、只要顺着弥陀的救恩,就着个人的根机,努力伸展念佛的生命,在佛的眼里,都是一样的美。我们又何必羡慕他人如何?不仅不必,而且不能,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死路。经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色虽不同,光是一样;光虽一样,色仍不同。

33、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动,注重心灵的交会,这样的婚姻才是最美好、最坚固的,才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洗礼。为爱坚守,忠贞不渝,任风吹雨打也不动摇,纵时光如刃,切割彼此的容貌,消磨彼此的激情,爱也能保持恒久。

34、卑门持戒生天上,胜族毁犯堕幽冥,摩登持戒亦生天,仙人破戒人诸狱。"四十华严"卷十七

35、对己,修正行为;对外,付出良能。

36、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对的事,人生就不会后悔。

37、逝去的如昙花一现,转瞬成灰,刻在记忆中;未来如雾里看花,虚虚实实无法把握,所以聪明的人会认真把握转瞬即逝的现在。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享受现时的平安和喜乐,才能得到幸福。

38、有人说:"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师言:"你的心好有谁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过一番洗练,练得非常自动、练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考虑,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39、多闻圣弟子离贪伺,断贪伺。心不怀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业相应品

40、我不是住持,不是方丈,不是大德。小人物用不着大名词。鞋要合脚,帽要合头。头小却顶着大帽,不舒服可以忍一忍,不美观反正自己看不见;但帽檐下垂,遮住双眼,看不见前面的路,才真正要命。过誉如小头戴大帽,一定会遮蔽双眼。

41、爱要有所克制,毁灭他人、毁灭自己、毁灭生命的爱,并不是通往幸福的爱,而是充满痛苦的爱。在自己感觉幸福的时刻,就要认真享受它,这样才能在情爱适度的状态下平静生活,不起烦恼。

42、静静地"南无阿弥陀佛",最幸福。

43、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

44、当我们遇到外境时,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愉快还是烦恼,都取决于自己内在的心态。分别念少,执著轻的人,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很从容、善巧地化解,并从中体现出他的宽容与智慧;分别念大,执著强的人,哪怕是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他烦闷忧郁,并导致发生害人害己的事。

45、"两舌"指立于两者之间拨弄是非,离间两者,令起斗争。有的人两 舌是为了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这不但是口舌的过错,更是心中有恶念。

46、悲心如善咒,能咒死者还活。(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

47、你的敦厚最要紧,敦厚是诚信的绿叶,是信任的花朵,敦厚就是全部。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失去善良敦厚。

48、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一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如人重病,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具诸恶故,要须众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则不能治。《优婆塞戒经》卷三,业品

49、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50、老子主张"无为",佛陀主张"心空",其实都是要求心无外物,顺其自然。在这里佛家和道家是息息相通的。修行禅定需要用心去冥想,没有现成的答案等着你。等到想通之后,心中自会豁然开朗。

51、即使明早要死,也要学习知识。

52、世人因为心中无法保持淡泊的境界,因而难以把握"身在俗世,心却出离"

53、在做人态度方面,有四种"恶知识":"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与怨谋。"

54、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切大众所问品

55、有求有私,会受环境控制;无求无私,才能勇敢坚定。

56、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偏私,并非给所有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最吝啬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最慷慨;而慷慨放任时间流逝的人,最终会发现时间没有给予自己任何东西。抓住今天,不依赖明天,就能掌控财富,从而把握自己的人生。与其每天感叹时间的易逝,不如牢牢地把握时间,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桎梏下获得最大的自由、最洒脱的幸福。

57、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唯一的例外便是念佛。念佛有无上利,无一切弊。南无阿弥陀佛。

58、恒以四摄摄诸众生,谓与财宝令其富乐,可意语言令闻欢喜,或以同事劝导诱进。如是一切,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令其快乐,复以方便咸使发心,授以正法,令其开悟。"四十华严"卷六

59、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烦恼。

60、都说这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消耗着热情,经历着纷繁,明明是镜子里的过眼云烟,却活成了一场找不着北的忙忙碌碌,还生活一场简单,是应该体悟生活意义的时候了,和影子逞什么强,和浮云攀得什么高低,眼前世界无限宽,心地平坦白安然。

61、法句经云:"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行善积德,因果不灭。

62、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如果此时我们有嗔心,我们就过着地狱的日子;如果我们此时的心是善良、美好的,我们就过着天堂的日子;如果我们此时的心是无贪无执的,我们就过着阿罗汉的日子;如果我们此时的心是慈悲空性的,我们就过着菩萨的日子;如果我们的心是究竟圆满的,我们就过着佛的日子。

63、恒诲法师: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不要在事情开始的时候畏首畏尾,不要在事情进行的时候瞻前顾后,遇到一些磨难和坎坷很正常,多一些坚强,多一些忍耐,多一些进取,一切才皆有可能。

64、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繁华过后的淡定。人生如同果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繁花落尽,硕果累累。花季的烂漫,雨季的忧伤,随着年轮渐渐淡忘,沉淀于心的,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曾经看不惯,受不了的,如今不过淡然一笑。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65、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66、做人千万不要太任性,因为你是活给未来的你看的,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你。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有时候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经历。生命是飘泊的云,心是执着的风,懂得珍惜,心经过的地方,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67、学会简单。思虑过多,常常会把人生复杂化。明明是活在现在,却总是念念不忘过去,又忧心忡忡着未来。坚持携带着过去、未来与现在同行,人生只会拖泥带水。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简单而轻松的心,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自在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所求太多的心中,而放下挂碍,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

68、一念一世界,一梦一轮回。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心情不同呈现的内心世界就有所不同,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恶就是地狱。

69、快乐是一本能够让你汲取有益的养分、修补无意伤痕的书,是一首清新雅致的诗,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是一幅心旷神怡的书画,时刻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惬意。只要能正确地审视人生,正视自我,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失败面前不言败,在成功面前仍以平常心自居,快乐就会如影随形,像空气一样融在我们周围。

70、孝敬长辈,爱护小辈。

71、受人财物后,回报人家,是不净布施。

72、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语出《杂阿含经》

73、信仰是一种依靠,有了正确的依靠,人们才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内心也有安定的力量。

74、有的人习惯向佛求福,殊不知,福报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只是修的一个方式。如不断除恶念恶行,如不行善,再多祈求也无益。信佛,其实是信因果。想要得福报,就要种福因;想要离苦祸,就得断诸恶。一切苦乐福祸,都取决于你自己。真求佛就要学佛。学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福乐之因。

75、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是为明天打基础,每一天都要好好过,今天过得好,明天才有可能会过得好。同样的一天,如果把事情安排好,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做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莫名其妙就过去了。所以,能不能珍惜当下,非常重要。

76、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77、生活没有模板,只需心灯一盏……如果笑能让你释然,那就开怀一笑;如果哭能让你减压,那就让泪水流下来;如果沉默是金,那就不用解释;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为什么还执迷不悟的扛着……面对,是心的强大;放下,是心的豁达;自在,是心的家园。是的,智慧不是形式,从心出发。

78、心中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着,能够解脱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79、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80、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81、无形的东西更是恐怖,这才知道,她的鱼刺,不是在牙缝的肉里,是在心里。

82、佛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83、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84、忌妒是很荒谬的,因为一个社会的繁荣,靠的是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组成分子。如果有人发达了,社会就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也是好的。我们如果看到某人飞黄腾达,不要愤愤不平,而是要去想说,这样对我们也有好处。

85、父母恩,忘不得,师长教诲牢记着。羔羊尚且知跪乳,人无孝行算哪个?奉师养老,尽分尽责,逆什么?

86、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87、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88、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89、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我们要学会和外界独处,和生命独处,和自己独处。学会独处的人,心胸才能够豁达;学会独处的人,心智才能够成熟;学会独处的人,才能领悟到生活的深邃。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让我们内心充实起来。我们的内心就是在无数个独处中渐渐坚强起来。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90、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高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91、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92、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93、人是在有了邪念或不合伦理的行为之后,才需要文饰;有了不能自我接受的情形时,才需要雕琢;有了非分的冀求时,才会矫揉造作。

94、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95、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96、若能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97、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

98、长大后,认识的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距离。

99、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佛语的语录】相关文章:

佛语爱情经典语录09-20

立冬语录经典语录11-16

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05-24

经典的语录11-16

几米经典语录爱情语录10-12

情话语录经典语录11-20

晚安语录正能量语录11-20

路遥人生语录路遥人生语录08-03

经典爱情的语录09-21

重男轻女的语录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