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时间:2023-12-28 07:23:08 育儿 我要投稿

  实现对孩子“逻辑思维责任承担能力”的有效培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热]

  1至3岁是开始培育孩子“逻辑思维责任承担能力”这个“复合性习惯逻辑思维”形成的最好时间。

  载体培育认为:

  关键词:“责任承担能力”(责任感)

  所谓孩子的“责任承担能力”(责任感),其基本形态是“习惯性复合逻辑思维”,既然是“习惯性复合逻辑思维”就需要孩子在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地予以形成。因此,我们说“责任承担能力”(责任感)这类具有承担性质“习惯性复合逻辑思维”的良好形成,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合理培育的。

  孩子:妈妈,我想吃肉包子。

  妈妈:对不起孩子,妈妈今天不舒服,改天给你做好吗?

  孩子:不好,我现在就要吃。

  妈妈:你没有看见妈妈生病了吗?

  孩子:不行,不行,你起来我就要你做的包子。

  妈妈:这孩子,真不懂事,去让爸爸带你出去玩去,随便买点吃的吧!

  妈妈心理倍感伤心。

  父母要想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责任承担能力”,就必须使孩子在具有责任承担性质的逻辑思维行为过程中,自觉地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责任承担能力”相对于其它各种能力而言,其不同之处就在于,行为执行者在整个逻辑思维行为过程中始终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而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所必须的其它四种能力(即:主动思维能力、社会沟通能力、自控自抑能力、分析能力)在执行者创建并执行整个行为的过程中,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正因为如此,从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的这个时间段开始,父母为了能够培育孩子良好的“责任承担能力”就应该刻意地在孩子客观成长信息环境中,不断创造出能够使孩子在逻辑思维行为过程中处于被动承担地位的场景,使孩子逐步的适应。

  父母要想使孩子尽可能实现“责任承担能力”的“复合性逻辑思维”的完整性,首先利用家庭环境形成“家庭责任承担能力”(家庭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庭环境是完全可以拥有安全感的,而安全感是逻辑思维创建阶段,孩子采集信息的前提。

  下面我们举例予以说明,如何使孩子能够实现“家庭责任承担能力”,希望父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动地进行应用。

  策略:从给爸爸“递药”开始

  当孩子成长的客观信息环境中的某个成年家庭成员生病的时候,父母应当呈现出“小病大作”的外在表现现象,并在这个表现过程中,引导启发孩子逐步感觉和认识“家庭责任承担能力”。以爸爸今天不舒服为例:

  爸爸生病了,躺在床上(最好呻吟一下)。

  妈妈:爸爸生病了,宝贝,帮我给爸爸拿一下药。

  孩子:好!

  妈妈:宝贝,给爸爸端一杯水,给他喝。

  孩子:好!

  妈妈:你帮我把药喂给爸爸好吗?

  孩子:好!

  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步转变成让孩子自己帮爸爸倒水和分药片。我们建议,当家庭成员中任何一位身体不适时,都对孩子做出类似的培育。长期进行这样的培育,再伴随前面我们所说的“家庭分配意识”的培育就会使孩子形成“习惯性家庭责任承担能力”,从而为孩子形成完整的“复合性逻辑思维承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1-13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2-11

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09-21

孩子的胆量如何培养08-22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11-0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07-02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08-26

如何培养孩子的EQ10-03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