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甚至为了快点解决问题,而采取强硬的手段(比如美玉请警卫帮她带孩子进教室),这样往往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困难,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在面对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时,若只用强硬的处罚手段让孩子“不敢做错事”,但却没有借此机会让孩子理解做错事背后的问题:
“为何不能这样做?”
“这么做是想满足什么需求?”
“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有没有其他代价少一点的方法可以满足这样的需要呢?”
如果不能引导孩子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那么这个过程就只剩下“解决事件”“承担代价”。但对孩子来说,却失去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对家长和老师们来说,也失去了重要的“教育机会”。
就像在美玉的这个例子里,她需要思考的是以下两种情况:
“怎样才能让孩子乖乖地进教室上课?”(解决事件)
“如何陪孩子经历这个‘人生第一次面对陌生环境适应困难’的过程?”(学习课题)。
这两种视野产生的做法就会很不同。
穿越”,意味着我们不只看得见眼前的“问题”,还需要把视野再延伸一些,看见问题背后的重要学习内容。“而我们会发现,当生命课题的学习完成时,问题如何解决也就有了答案。
二是:面对困难的智慧,常常蕴藏在父母的生命故事里
人们的生命经历远比自己所知的更为丰富珍贵,只要好好地探寻、整理这个人生数据库,常能发现如珍珠般的礼物。就像在这个例子里,咨询师陪着美玉回到她生命的数据库里,提取她中学时面对陌生环境的故事,整理并带回珍贵的体会。于是,她看见了如何陪伴孩子经历挑战的智慧。
父母回头看自身的生命经验,并在其中寻找与学习课题有关的信息,会有以下好处:
产生设身处地的联结感
父母会感受到与孩子之间有一种生命相连的经验,就如同美玉通过叙说发现孩子原来正在经历自己曾经遭遇的某种困境,这会让家长对孩子面对的事件能有一种设身处地地感受。“原来孩子也跟我一样,正在经历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困难,同时也在学习着如何面对这样的事”。这会让家长离开指责孩子的位置,开始正视如何帮孩子应对问题。
给出贴近生命脉络的解答
专家给予的答案常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但却难以执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经历、性别、内外状态、所处的文化都很不同,所以面对同困难时,不同的人适合的解答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很难用“标准化”的方式给予制式建议。
当我们不是直接给予建议及答案,而是回到当事人的生命里去提取可能有的经验,并从中整理出他面对某个生命课题时的智慧,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会更贴近个人,也不会显得与当事人格格不入。
如同美玉一样,通过回顾自身的经验,她所整理出的办法并不逊于任何专业建议,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与观点都来自当事人自身,所以就比较容易施行,因为这与她的生命脉络很贴近。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陪孩子遇见美好的机会】相关文章: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陪孩子遇见美好的机会12-17
孩子的问题都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10-21
哭天喊地其实不都是孩子的问题10-24
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习惯问题12-11
孩子各种问题背后的真相竟然是他!10-29
最美好的事是陪孩子长大12-16
孩子的坏习惯,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11-17
爱的教育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成长的奇迹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