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并不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自理能力看似简单,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却一点儿也不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因为真正的成长,只能靠孩子自己动手才能实现。
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对照表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于2012年10月9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指南》中,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有着明确具体的指标要求:
3~4岁幼儿:能够在大人的帮助或提醒下穿脱衣服和鞋袜,同时,能够把自己用过、看过的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而不是随地乱扔。
4~5岁幼儿:要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且能够自己扣纽扣,同时能做到整理自己的物品,譬如玩过的玩具、弄乱的房间等。
5~6岁幼儿:要能够根据天气的冷热增添衣物,能自己穿鞋子、系鞋带,也要能按照类型,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①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当孩子在收拾自己的房间时,可以鼓励TA说:“宝贝真棒,都可以收拾自己的房间啦”,而不要再说“宝贝真棒,都学会帮妈妈做家务了”,因为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都是为了自己,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克服。
②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提升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写作业、上厕所或准备第二天上学所需的学习用品等。让孩子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
③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会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包括急救知识、基本礼仪、简单的劳动技能等,让孩子掌握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解决的方法。比如穿衣服的时候,要先学会看衣服的正反,然后教会孩子怎样把胳膊伸进去,再怎样把衣服穿端正。
④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当我们要求孩子完成家务,如洗碗、洗衣服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哦!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叠被子、一起整理衣柜,既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增加了亲子互动。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孩子完成得快与慢,家长们都不要心急,要学会鼓励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尤其不要夸赞别人的孩子,打击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样不仅不会鼓励孩子,还会起反作用,让孩子失去信心。
寒假来临,很多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找家教送补习班,希望孩子趁假期查漏补缺,多学本领。但是,家长们也不要忘记,假期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家长们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可以让孩子独立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树立独立意识。
一项调查显示,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学不会知识,而是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大约有70%的孩子因为自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