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表妹跟我说:
“自己带和保姆带出来的孩子相差太多了,最近同事的孩子来家里玩,保姆带的娃就是沙发上上蹿下跳,调皮捣蛋,自己带的娃就是安静乖巧还超级有礼貌。
看来孩子还是要自己带!”
这段话,我深思了很久。
当然,我深思的点并不是孩子到底该给谁带的问题,因为这并不是养育之路上岁月静好或鸡飞狗跳的根本原因。
有的孩子调皮捣蛋,有的孩子乖巧礼貌,不可否认的一点,这与孩子自身的性情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才是决定性的缘由,我敢肯定,在别人家沙发上上跳下窜的孩子,在自己家里基本也是被允许在沙发上蹦跳的。
孩子的脾性是相当稳定的,而情感和社交类型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
虽然你的孩子的情感特征在1~3岁之间会改变,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始终贯穿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和限制。
你需要教孩子如何区分行为的好与坏、对与错,告诉他如何理解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不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一味的迁就和娇惯。经常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或者为孩子的不端行为辩护。
“他还小,长大点就好了!”(父母对自己说的三大谎言之一)
那么未来的日子里,你的孩子肯定会在情感上不断的勒索你,操控你。
而且,父母不及早的干预和引导情绪失控时的孩子,那么毫不奇怪,你的孩子在社交场合将会常常被人排斥。
就如我表妹跟我说:
“我们以前会邀请XXX来玩,但是他太野了,我们只好不让他来了。”
如果没有人教过他如何控制情绪,或者情绪失控时该如何处理,你能说这是可怜的XXX的错吗?
他顶多是个活跃型的孩子,被父母宠惯了,容易闹点小脾气,当情绪失控时,他并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能力阻止自己的情绪越变越糟。
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出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打、咬、扔、推),经常发脾气,或者有其它任何不当的行为(撒谎、偷窃、欺骗)。
他甚至会采取自残的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玖妈有个朋友的孩子,18个月,只要感到失望和沮丧就会撞自己的头,上周见到他,额头上满是淤青。
我的朋友十分担心,因此每次孩子撞头,她就会立即跑过去关心他,而这又强化了他的这种行为。
所以,现状就是18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主宰整个家庭了。
他不肯好好吃饭,不肯好好睡觉,吵闹打人,因为他已经意识到撞头是一个绝对不会失手的方法,可以让父母们完全听命于他。
所以,对一个不守规矩的孩子如何有耐心呢?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又该如何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
实战型美国育儿专家格蕾西·霍格有一套应对以上难题的实用程序,简称F.I.T
感觉(Feeling,了解情绪)
干预(Intervening)
告诉(Telling,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什么,以及他应该做什么)
简而言之,F.I.T是一个提示:当孩子感觉异常时,你立刻帮助她确认情绪,然后帮助他做出恰当的行为。
研究表明,允许孩子发泄怒火,然后谈论是什么事情导致了他发脾气,有助于预防孩子以后发脾气。
感觉(Feeling)
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试图说服孩子没有那种情绪,甚至完全无视孩子的情绪。
比如,当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被抢了玩具正要发脾气时,你要说“我知道XX抢你的玩具使你很生气。”
如果你的孩子情绪非常激动,已经完全支配了他,就要带他离开现场,给他一个冷静下来的机会。
抱他坐在你的腿上,背对着你,建议他做深呼吸。
如果他挣扎着不愿被你抱,就把他放下,依然让他背对着你,你要替他说出他的感觉:
“我知道XX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
然后规定一个限制:
“你不可以回去和XX一起玩,除非你冷静下来。”
一旦他平静了下来,要给他一个拥抱(不要忽视拥抱的力量),并且称赞他:
“你冷静下来了,做的不错!”
整个过程对于你来说,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父母有时候很难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不用说孩子的了。
相反,某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谦让和大度,很可能会想压抑孩子的那些负面情绪,这对孩子的心理建设来说并不可取。
保护你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如果别的孩子咬了,推了,打了我的孩子,或者是抢了我孩子的玩具,父母们该如何做?
答案很简单:去找另一些小伙伴玩。
孩子肯定会从别的孩子那里学到某些行为。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一直让你的孩子和有攻击性的孩子一起玩,那么你就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不安全,一个受欺负的孩子会失去自尊。
而且,如果你碰巧在第一时间目睹了别的孩子欺负你的孩子,就一定要干预。
绝对不要让你的孩子受到伤害,哪怕这意味着你要管教别的孩子。
否则,就好像是对你自己的孩子说:“太可怜了,没有人会帮你。”
如果发现孩子有撒谎或者偷窃时,有些父母往往会难以启齿,护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孩子不从父母这里,那孩子还能从哪里知道说谎和偷东西是不对的呢?
对于孩子的这些“罪行”,你必须正视它们,如果没有人告诉孩子那样做是不可以的,那如果继续犯错我们真的不能责怪他们。
干预(Intervening)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特别是对孩子。
你必须制止不好的行为,即要明确说明行为的名称,还要进行干预。
比如开篇提到,你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在朋友家的沙发撒野的时候,你必须制止他并告诉他“我们在别人家里不可以站在沙发上。
如果他完全不鸟你,你必须带他回家。
管教需要温和但严格的界限,管教的前提,是你必须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告诉(Telling)
如果你的孩子打了、咬了、推了或者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你必须马上干预,同时还要给他提供可以接受的其它选择。
“我知道你很喜欢(说出他的情绪),把玩具还给XXX(干预),因为这是XXX的东西,要不要妈妈陪你玩跷跷板(提供可接受的其它选择)?”
我们不需要跟幼儿讲道理,而是要给他提供选择,这种选择要以你可以接受为基础。
比如上文,你可以说陪他玩跷跷板,但是不要说“我们去买冰淇淋”。(妈妈们平时不能接受的事物,在哄孩子的过程中也千万不要当做诱饵)。
还要记住,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不良行为道歉,这没有错。
但是,如果“对不起”只是鹦鹉学舌,就一点作用也没有。
你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然后马上说“对不起”,那说明你并没有让他体验过后果。
相反,让孩子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即“对不起”具有某种豁免权。
因此他的小脑袋过后总是在想:我可以做任何我想要做的事情,只要说声对不起就行了。
你最好带着孩子去跟别人诚心诚意的道歉,或者可以让孩子口述一份书面道歉信,带着他送去。
为了“让孩子高兴”、不哭闹,而无原则的顺从孩子,是一种超越年龄、经济条件、国家和文化的通病。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长久的溺爱和娇惯,不仅让孩子们无法延迟自我的满足感,感同身受的理解外物和他人,并且造就了他们呼风唤雨,高高在上的虚假召唤力。
毕竟,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将来迟早有人会帮你教育他。可是,到时候付出的代价肯定要比现在沉痛多了。
【搞定撒泼的孩子这三个步骤就够了】相关文章:
怎样处理孩子的撒泼打滚12-15
如何搞定叛逆孩子10-04
熊孩子哭闹撒泼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09-05
孩子人来疯 这招帮你搞定08-20
爱哭闹撒泼的熊孩子该怎么治09-27
搞定孩子不爱刷牙的小妙招10-07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10-03
搞定小懒鬼让孩子爱上打扫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