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啊?
翻看评论时会惊讶地发现,诸如此类的评论比比皆是,热评当中,许多人谈及,小时候的伤害往往来自于最亲最近的父母,而且这些伤害在自己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最终演变成性格当中自卑懦弱的那一部分。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仔细想想,在孩子感情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父母的某些无心之举或不恰当的方法,却成了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懦弱的关键因素。
有意的反向激励,可能会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朋友小媛很喜欢画画,她的记事本空白处,常有自己随手勾勒的小漫画,虽然笔法不似漫画家那样成熟,也真心算是不错的。但是每当有人夸赞她的画作,她总是这样回答:“差的太远了,再怎么练也无济于事,画画是需要天分的。”
小媛向我们讲过她的经历:
她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一有时间就会拿起画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次,她邀请两个好朋友一起来家里画画,小媛妈来送水果的时候,驻足看了一阵,随后对小媛说:“小媛啊,你看人家,画的有模有样的,你怎么画得都不像呢?快好好跟人学着点。”
听到妈妈当着小朋友的面否定自己的画,小媛的脸面立刻挂不住了。
当然,后来小媛还是会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画画,只是,每完成一幅作品,总会觉得自己画得不像,甚至很丑,于是就赌气地扔了。
后来,小媛妈整理小媛房间的时候,看到纸篓里一大堆被揉皱的画纸,无奈地摇摇头说:“画画需要天分,既然画不好,以后少画吧,别耽误了正经学习。”
再后来,小媛就真的不怎么画画了,虽然她到现在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画画。
小媛的经历让我深感惋惜,我想告诉她,不能靠画得像不像来断定一个人是否有绘画天分,况且对成功最有力的支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坚持和热爱。可多说无益,她从小时候放弃画画那一刻起,就对自己的画再也自信不起来了。
我们也不能责怪小媛妈,她并不是有意嘲讽自己的女儿,也不是在一味地否定自己的女儿,看得出来,她只是想用反向激励法,来激发女儿的绘画潜能。
然而这种反向激励,并不一定每次都能收到正面效果。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你说他不好的时候都会做好给你看,在你抱怨生活不易的时候就发愤图强,更有些孩子,一旦形成负面的自我认知,以后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缺一份自信。
某些不足就像伤疤,不揭会好,揭了会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孩子也不是完美的小天使。
孩子可能某次数学成绩欠佳,让父母在家长会上没了面子,家长便撒气似地批评:“这次考试这么简单,还笨到只考这么点分数,真给我丢脸!”于是,以后每次家长会来临,孩子都会极度紧张,如临大敌,不管他的表现是坏是好。
孩子可能说话口吃,家长便焦急地逢人就说:“我家孩子说话老是结结巴巴的,以后一直口吃可怎么办!”于是,孩子越急越难说得流利,有的孩子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再口吃,可能也不敢多说。
孩子可能某天和小朋友们玩耍时弄脏了衣服,家长便严厉说教:“你要体谅我的辛苦,不能再这么不懂事!”于是,孩子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不敢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撒欢,而是小心翼翼,落在后面,慢慢变得不那么合群。
有些孩子,也许生在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长不时向孩子灌输“我们很穷”、“人穷志短”的观念,于是,孩子从小就被这种与生俱来的贫穷观捆绑,认为自己注定低人一等。
而相反地,孩子数学成绩不好,那就多去夸夸孩子的满分作文,同时一起想办法解决数学上的问题;孩子口吃,那就多陪他讲讲故事、练习朗读,在他说不出话而焦急的时候鼓励他慢慢来;孩子淘气弄脏了衣服,那就趁机教孩子清洗衣物,让他变得自立;家境困窘,就和你的孩子一起正视贫穷,改变贫穷。这样做,会不会更好呢?
家长没有必要将孩子的不足无限放大,反复提及,使其掩盖孩子身上的其他发光之处。家长要做的,是温柔地引导,不让这些不足羁绊孩子未来的路,不让这些不足带来的自卑感困扰孩子的一生。
被无视的意见和主张
会演变成“我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的错觉
【你的这些行为造就了孩子的自卑性格】相关文章:
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他内心自卑的外在体现12-09
你的孩子有这些行为吗?10-28
孩子有这些行为当心性格扭曲11-12
这些让孩子反感的行为,你有几个?09-25
面对孩子,这些行为你有过吗?10-13
这些溺爱行为扭曲了孩子的性格,父母知道吗10-23
这些溺爱行为 可能会毁掉你的孩子09-05
你真的理解孩子这些行为习惯吗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