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2

时间:2023-12-13 09:50:45 育儿 我要投稿

  除了A和B那样的极端案例,我们看到不对路的教育制造的更普遍的“病”,是功利心导致的“精致利己者”、是直升机父母羽翼下生成的没有主见的“塑料儿童”、是被规则或规划目标牢牢框死的“机器小孩”。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2

  等到这些小孩长大成人,他们就会变成惹人厌烦的巨婴,或者是在别人看来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的空心中年人。这些慢性的“悲剧”,因为好像大家都一样,所以成了某种我们习惯就好的“生活现实”。

  但是我们如果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进入这种生活现实,我们要怎么办?

  当我把教育的终点往后挪了挪,再接触到一些“别人的孩子”时,我开始有意跟他们谈人生观。谈完之后,我发现,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

  那些在“起跑线”上领先的孩子,他们的共性是,了解自己的“差异性”在哪里,并自发地为之努力。

  前年夏天,我接触到一个在美国念大一的女孩,暑假回国继续她在高中时和朋友开创的社团活动。她们在安福路一幢别致的餐厅露天阳台上开办画展,展出的是她们独立搜集到的“业余者的画作”。那个女孩子,在大学里同时修天体物理和艺术。

  还有曾做过我实习生的两个女孩,现在一个在纽约读建筑,一个在顶尖文理学院。拿到学校OFFER之后,她们某天在我单位对面喝咖啡,看到报社的名牌,临时起意想问问能否实习,于是,整个夏天,她们成了编辑部里最年轻的两个成员,并且工作能力亮眼。

  我还采访过一个去美国念初中的男孩,她妈妈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那才是对教育的贴切注解:你不应该规划孩子的人生,也没法规划,你能做的,无非是诚心诚意地关注他,然后在他真正喜欢或擅长的事情上,家长稍微站高两三级台阶,给孩子一些引导,或提供点支持与资源。

  通常家长有这样的见地,他们也就不会守着一张排行榜,在孩子每个升学的节点去逐个“战斗”,而是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帮孩子找到一个真正适配的环境,让孩子成长。

  回到对的轨道,是需要家长重新看待孩子宛如春树般自然勃发的生命力,欣赏孩子的本来性格。在择校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显著的趋势是,各种新兴的学校本来就因不同理念、不同的资源聚合而各具性格,家长更应该从中寻求“适配”的差异性,让孩子找到更适合他走的那条道路。

  在对的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孩子,向外可以与人为善,也懂得遵从内心、争取机会;向内,是建立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经历孤独、逆境,也有能量从中获得滋养。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寻找适配的教育重要的是拆掉别人给你砌的墙

  但是,找到与孩子适配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也有独立精神,同时,懂得不同教育形态的本质和“性格”。

  从养育的角度而言,“家长”这个角色似乎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复杂难为,学校会传递理念、提供资源,却不再会一力承担孩子的成长,家庭重新承担起“教育管理”的本来职责;

  但从爱的角度,现在似乎又是一个教育的最好时代,无论如何,你的孩子不再会因为单向度的标准被分成三六九等,家长终于有机会依照孩子的本性,长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句话虽然俗滥,但何尝不是父母心之所愿。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掉别人给我们砌好的墙。这样的墙有很多,如果你在各种家长微信群中游弋过,就能看到各式各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遮蔽之墙:

  那些别人家孩子的参照,是第一堵墙;

  只知排名、不知理念的名校,是第二堵墙;

  父母从众的功利心和不加掩饰的焦虑,是隔开孩子的第三堵墙。

  这些墙让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差异性,他们焦灼地去外部寻求解决方案,去收集通用型养成策略,却不去细想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如果成绩指标足够好,多数家长可能会毫不犹豫选第一所,但这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真正擅长什么?是否跟学校的文化相匹配?这将是接下来家长在择校中更需要考虑的问题,远比学校排名与成绩重要。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2】相关文章:

2岁孩子如何培养03-09

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自尊”?11-05

教育的第一使命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01-16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07-03

培养孩子耐力的2个方法09-14

培养孩子耐力的2个妙招09-13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10-02

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09-13

2岁孩子友爱感怎么培养09-02

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法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