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孩子,往往使抚育教养进入误区,结果导致种种不良结果:
对孩子期望过高,强迫孩子过早学乐器、背唐诗、当众表演,使幼小心灵负担过重,思想压力大,失去欢快的童年,心理创伤有时终身难忘。
主观上实施不合适的养育措施,如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低估孩子的能力、包办代替等,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比如,横抱婴儿直到4-5个月,使他们失去经常锻炼颈背部肌力的时机;认为玩具选择越贵越好,结果孩子只能看、不能摸,也玩不了,完全没有了教育意义;冬季怕去户外,怕风、怕晒,使筋骨得不到锻炼;饮食过细、过精,牛奶太多、蔬菜太少,既达不到平衡营养的要求,又剥夺了训练咀嚼吞咽固体食物机会;家人包办代替过多,使孩子失去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能力发展低下,3-4岁的孩子还要喂饭,不会自己穿衣服鞋袜,没有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本领,并溺爱纵容,养成孩子“霸道自私”的品性等。
不重视亲子间经常接触沟通,育儿重任全部交给祖辈或保姆代劳,致使亲情渐渐疏远,孩子得不到母爱、父爱,甚至相互发生严重冲突,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自身素质较低,在家庭中不注意自身言语举止对孩子的模范作用,反而成为孩子学坏的榜样;家庭环境恶劣,如被动吸烟、整日吵闹、噪声危害,缺乏孩子活动场地等。
家庭生活习惯不良,生活无规律,睡眠进餐没有时间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对育儿目标要求和方法意见和做法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发生心理扭曲,养成见风使舵、两面派的作风,阻碍心理品德的健康成长。
不常接触孩子,不了解、也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中发生的问题偏差,失去早期矫正的机会,追悔莫及。
总之,培育儿童的人要时刻想着孩子,多与孩子接触,多多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养方法,使之更符合孩子的实际状况,因势利导,开发孩子的潜能,促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