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个3岁的男生,他的胆子特别小,晚上睡觉必须开灯,不然又哭又闹。电视里放的动画片如果人物造型比较凶猛,他马上会说“我不要看这个”。
明明是一个3岁的男生,他的胆子特别小,晚上睡觉必须开灯,不然又哭又闹。
电视里放的动画片如果人物造型比较凶猛,他马上会说“我不要看这个”。如果有打闹或可怕阴森一点的场面,他更是会大声尖叫着跑开或者直接钻进茶几下面躲起来。
在外面看见小虫子,他会大叫“我怕”, 到了动物园,看到高大的骆驼他都不敢走过去,嚷着要回家。看到长颈鹿吃树上的树叶,他也害怕得一个劲地往妈妈怀里钻。
明明的胆小有时会让爸妈特别尴尬。有一次在游乐场,明明爬上了一个模拟的消防员通道,要顺着杆子滑下来。那个杆子其实很爱,只有1米5左右高。
轮到明明的时候,他两手抓住杆子,怎么也不敢放松往下滑,妈妈在上面扶着他,爸爸张开双手在下面接着,明明还是吓得尖叫。最后甚至害怕得大哭起来。
这让明明爸妈特别尴尬。后面比明明小的孩子都没有半点困难地滑了下去,明明的表现却这么担心,他们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了。
他们非常担心明明缺乏男子汉的气概,担心明明的胆小会被嘲笑,担心明明无法正常融入到集体中。
胆小不是孩子的错
有的孩子胆儿很大,爬高摸黑的,什么都不怕;可有的孩子天生胆小,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也不敢爬高,不敢一个人睡觉,甚至怕听到古怪的声音。就像求助中的小孩明明一样,胆子很小,相信这样的孩子也会愁坏了父母。
不得不说,不管是任何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还是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幼儿老师,都很难明确的说清楚宝宝胆小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可以说一部分来源于遗传因素,或者说是孩子天性如此,比如说,宝宝刚出生还在婴儿期时,从孩子哭声的大小,饥饿时的表现就能看出孩子的胆子大小。
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环境因素,比如整个家庭的观念都是鼓励孩子去探索,不怕孩子受伤,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胆子通常会比较大。
反过来,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常常对孩子说这个“你还小这个不可以碰”,“如果你摸它就会咬你”等等带有吓唬性的话语,这些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逐渐变得退缩胆小。
所以说,父母胆子大,不代表孩子胆子也大,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且通常这些因素彼此纠缠在一起,很难理清。
我的儿子仔仔胆子也很小,比较敏感,直到现在,他睡着之前都一定要开灯。他也依然害怕小动物。有一次去动物园,很多孩子在大人的帮助下都敢骑到了骆驼背上,而仔仔只敢远远地看着,不敢靠近……
作为妈妈来讲,在他小时候表现得特别胆小时,我真的是有很多担心的,担心他以后被欺负,担心他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担心他无法适应以后的竞争等。
但现在,我的心早已慢慢放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仔仔胆小的特点慢慢改善了很多,尤其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敢于尝试新鲜的事物。
所以说,胆子小并不代表孩子以后就不能正常适应集体生活,这个问题并没有父母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当孩子体验到事实的真相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恐惧时,他的担心就会一点点放下,变得越来越“大胆”。
当然,孩子的胆小能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此的态度,如果发现孩子胆小怕事,因此责骂孩子,或者不顾孩子的感受在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刻意锻炼他的胆子,这些对孩子都不会有积极的影响。这些方式很可能无形中把“胆小”这个观念放大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只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是“胆小”的,并且越来越不敢挑战自己。
胆小不是孩子的错,这个每个人人性中都存在的一个特点。所以对待胆小的宝宝,父母应该以宽容,鼓励为主,并陪伴他帮助他一起跨过胆小的这个障碍。
如何对待胆小的宝宝
如果家里有的胆小的宝宝,父母可以做点什么呢?
1、宽容的看待
如果说宝宝天生就有些胆小,那又怎样呢?能代表宝宝就不能很好的发展吗?错!
胆小、胆大其实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胆小的人当他对状况熟悉了以后,也会变得胆大。胆大的人在遭遇某一次惊吓之后,也可能会对类似的状况变得胆小。
而且胆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谨慎,胆小的孩子虽然有时显得退缩,但这样的宝宝长大后做事能更加细致,观察事物能更加敏锐,尤其在某些涉及安全的状况时,因为胆小,谨慎而不会轻易去尝试,自然不太会出状况!
所以说胆小并不能说是一个“缺点”,这就是孩子性格中的一部分。
2、正确的引导
宝宝常常对外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所以,妈妈要充当一个带领宝宝去探索世界的向导,而不是经常使用一些吓唬孩子或者禁止性的语言,如果真的碰到危险的东西,可以换个方式对孩子说。
3、学会放手
宝宝是妈妈心头肉,时时刻刻都想保护宝宝,绝对不让宝宝受到任何伤害。爱子心切的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宝宝要成长就必须要逐渐脱离妈妈的保护圈,所以要学会适当的放手,要习惯孩子摔倒,并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不要任何时候任何事都帮助他完成。让他去尝试他才会慢慢变得自信。
孩子胆小不是问题,父母的对待方式才是问题。不要逼他成为你想象中的那样,接纳孩子本来的一切,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