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概念

时间:2023-12-09 09:52:07 育儿 我要投稿

  很多小学生都把数学排在最难学科目的第一位,也有很多老师认为最难教的科目是数学。不论学习什么科目了解概念都很重要,数学尤其如此。数学教学的特点,是在每个年级反复学习的过程中一点点增加难度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年级越高就会觉得越难。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概念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最好能将一些数学概念自然地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父母可以通过纸币来让孩子了解个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的概念;去超市的时候也可以教孩子通过计算商品的总价、比较两个商品的价格来了解数的大小;分着吃比萨的时候父母还可以教孩子什么是分数,甚至把一个胡萝卜削成各种形状来帮助他理解立体图形。

  让孩子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的概念,既能让他知道数学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也能让他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通过练习册来接触数学,孩子就会对枯燥的解题过程反感,也不容易理解概念。如果父母能亲自教孩子,让孩子阅读数学童话和那些有趣地解说数学的教育书籍,也是个好办法。

  孩子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计算能力,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最好是让孩子多做练习,培养他在短时间内快速计算的能力。如果孩子对概念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就能缩短计算时间。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集中性地做演算题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如果孩子不能很快地算出来,父母干万不要批评他,也不要强迫他一定要完成。那样只会使孩子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失去自信心。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适量的题目,在他感觉不到压力的前提下一点点地提高数学水平。

  要深入理解一个单元的内容,最好是从最简单的题目人手,按照由筒到难的顺序逐渐深入。书店里卖的练习册也都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本、强化、深化等不同水平。我让两个儿子做练习册的时候,就会帮他们制订单元学习计划,每一单元的学习都按照难易程度的不同依次完成。也就是说,基本练习册里第一单元的题目做完之后,要接着做强化练习册里第一单元的题目,最后再做深化练习册里同单元的题目。这样傲能让孩子反复练习基本概念。而且孩子是从非常简单的题目做起、一点点地提高水平的,所以做到后面最难的题目时也不会觉得很吃力。有很多父母都选择让孩子直接从难题开始,认为“难题都会做了,简单的题目自然能做出来”,但这种做法并不可行。

  ●对付叙述型数学题,要将题目分解来读

  现在,叙述型的题目在数学中很常见。将叙述题型看成父母这一代人上学时,做过的应用题,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大部分孩子对以纯算式的形式出现的题目都能很好地解答,但如果把它放到很长的句子里就会糊涂,搞不清题目究竟在说什么。因此,他们遇到句子很长的叙述题型时,常常是还没读题就放弃了。

  做叙述型题目,首先要理解题意。为了更好地理解题意,要训练孩子把题目分解来读,也就是要把题目分解成分句和意思单位,在读的过程中分析和理解题目。通过这样的方法弄清楚题目需求,以及题干中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然后再决定应该使用什么公式解题。把这一过程清楚地记录下来,也就写出了解题过程。因此,如果能分析清楚题意,叙述型题目也就变得和其他题目一样简单了。

  做好叙述型题目和强化演算能力一样,都需要反复地练习。首先要按照学校的进度,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叙述型题目。此外,最迟也要从小学4隼级开始,为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每个孩子都有特别薄弱的环节,把孩子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起,就能很容易地发现孩子的薄弱环节。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即使只让孩子复习错题本上的题目,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同时性加工能力强的孩子学数学会很困难

  从特质上看,有一类孩子学起数学来会尤其困难。孩子从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两类,擅长同时性加工方式的孩子:年级越高学起数学来就越困难。同时性加工简单点说就是有“一看就知道的能力”,面继时性加工是指能够通过逐渐理解得出答案的能力。那些从小就很机智灵活、行为敏捷、能很快做完该做的事情的孩子,就可以说是擅长同时性加工方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做语文题目的时候,能够很快找到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脉络,但遇到需要仔细计算的数学题时就很难做出来。

  低年级的时候还有很多看一眼就能做出来的题目,孩子也就凑合着熬过来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解题过程复杂的题目的比例越来越大,孩子就突然不会解题了。

  处理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就是父母坐在孩子旁边,将解题过程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父母要将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解题的过程详细地教给孩子,训练孩子养成审题的习惯。我家静模也是个同时性加工能力强的孩子,他从5年级开始就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因此,他爸爸一下班就把静模叫过去,和他一起学数学,反复练习解题的过程。如果父母亲自指导有困难的话,也可以找一位细心的家教老师。

  百闻不如一见

  对学习社会和科学两个科目来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非常适用。只有亲自看、摸、体验、感觉再形成理解,才不会使社会和科学变成背诵的科目。与现在的孩子不同,父母这辈人上小学的时候,社会和科学就足代表性的背诵科目。社会课上学生要把国家的历史、各地的特产和城市的名字都一一背下来,科学课则是一边看着课本上的图片,一边推导实验过程,然后把结果背下来。即便是做实验,也只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同学们囤在一旁观察结果。

  背下来的知识不会长久,而且由于没有亲自体验,即使感兴趣,这种兴趣也是不具体的。要想学好社会和科学,就一定要走出去尝试体验,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小学2~3年级,是孩子进行体验学习最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乐予遵守规则,到亍某个场所看到稀奇事物的时候也愿意听老师进行说明,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因为年龄小,他们也很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行。等到4~5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的孩子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因此,如果想要带孩子去旅行,就得把他的朋友一起带上,或者和他的朋友的家庭一起制订旅行计划。

  体验学习和实验最好能够参考课本的内容进行。父母事先看看孩子的课本,然后按照课本的内容决定体验学习的场所,简单的科学实验在家里做就可以。如果学期中间没有时间,也可以在放假的时候,按照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体验学习。

  坐在教室里学习中国的历史和在故宫、圆明园里亲身观察和感受到的历史,内容虽然一样,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却有很大不同。“我现在脚踩着的这片土地,正是几百年前先人生活的地方”,这种动人心弦的经历只有通过体验学习才能感受到。

  同时,通过书本来学习磁铁原理的孩子和通过亲自实验来学习的孩子,获得知识的深度也是不同的。亲自体验了磁铁相吸相斥力量的孩子,对磁铁性质的记忆会延续更长时间。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概念】相关文章:

如何让孩子拥有数学概念11-17

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11-04

孩子上高中了,到底怎么管?11-21

数学能力的概念07-07

数学思维的概念07-07

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09-09

你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吗09-09

这孩子 注意力太不集中了12-03

暑假家长别让孩子中了电视的“毒”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