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里的咖啡被我漫长的回忆完全冷落了,窗外的雨还没有停止,仍然动听地把带着雨味的春风送到我面前。人都会受环境影响,在特定环境之下就会想到特定的事情,这就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创建环境,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就是把学习者引到环境之中。
在我的眼中,万物都是教材,关键看使用者有没有教育意识,就如同武林高手是没有武器的,只要有他自身就够了。我也在储备着自己的能量,每看一部电影或图书,我都会详细记录下主要内容、适合多大孩子看,等等。能和孩子们分享这些心得,这绝对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这段时间,我在看伟大的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的自传《破土》,他的一个习惯就是在餐巾纸上勾勒建筑草图,美国丹佛尔美术馆的草图就是他在餐巾纸上完成的。此刻,我也学他,在手边的餐巾纸上写了一个字--“爱”!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我经历了很多“因爱而生”的事件。
这强大的爱几乎把我逼得喘不过气来。到底什么是爱?爱不是你给了什么,而是让对方得到了什么。爱是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获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要。爱是不求回报,爱是可以放手。
孩子有很多种,父母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孩子搭配不同的家庭,这成千上万的组合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孩子们是懂爱的,他们知道谁在爱着他们,他们理解爱的方式,哪怕这种方式是严苛的,内心中他们也懂得。
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就需要视孩子为独立个体--他只是在年幼时才需要和你在一起,作为父母只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这是“爱”的基础,只有内心不把“孩子”狭隘地当成附属,才能做到大爱!孩子成年后,他可能会是一名技术工人,可能会是一名科学家,也可能会是一名城市清洁工,但那就是他,他自己的幸福。作为父母你能否骄傲地告诉所有人,这就是我的孩子!你能否承认那是独属于他自己的幸福呢?如果能,那么,你做到了爱,做到了承认他的爱。
当你不再认为孩子是仅属于你的附属物时,你就会开始学会尊重他、宽容他所犯的错误,不再因为他身上有了你的基因而把自身的压力转加到他身上,你甚至会开始仔细琢磨和他交流的遣词造句,因为你能体谅他的处境,也能直指他的错误,你会按照一个社会的标准来要求他、指导他。当你有了这样的爱,你也就给了他自由!给了他生长的自由,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那到底什么是自由?对成年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需要有生存的能力、挣钱的能力、寻找幸福的能力。这些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度,决定了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这自由的获取来源于他们每一秒的成长。
这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不是挥霍无度,而是一种独立思考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在帮助孩子们获得自由的路途上,他们需要规矩、需要赏识、需要磨炼、需要痛苦、需要难过、需要刺激、需要失败、需要胜利……
当我们心中拥有这样的爱时,我们就能平和地给予孩子们成长中所需的一切,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