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上午,周周和晓晓在麦当劳玩滑滑梯。一个叔叔抱着一个约2岁半的小男孩过来了,坐在滑滑梯旁边,叔叔说:“姐姐让弟弟玩滑滑梯好不好?”说了好多遍,晓晓和周周面无表情,都没理他。我走到周周面前问:“小弟弟想玩滑滑梯了,是不是让他玩一下啊?”周周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又问:“为什么呢?”周周理直气壮,“因为他没有排队!”多么充足的理由!我故意(说给那位家长听)大声地说:“因为弟弟没排队啊,那如果弟弟来排队,你会让给他吗?”周周说:“会!”叔叔听到了我们的对话,赶紧抱着孩子走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排队,我们排队。”过了一小会儿,周周果然主动把滑滑梯让给了小男孩。
“玩公共玩具要排队,先到者先玩,后来者等待”,这个秩序在周周的心目中已经牢牢建立,她不仅自己严格遵守,还要求别人遵守。蒙台梭利说:“儿童需要秩序就如动物离不开陆地,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秩序会产生自然的快乐。”
这种秩序感需要成人维护,如果孩子的秩序被破坏,孩子会感到非常痛苦。
有一次,我们住在外婆家,为晚上睡哪张床折腾了很久。事情是这样的,周周先去的外婆家,那几晚都是跟外婆睡。我去了之后,她选择和我睡。外婆家有4张床,外婆一张,周周的表姐一张,舅舅舅妈一张,其中一张床没有铺好。外婆想省事,懒得铺新床,安排我们睡她的床,打算自己跟周周的表姐挤一挤。周周不肯,她说:“这张床是外婆的,不是妈妈的,妈妈不能睡。”我问:“妈妈带着你睡哪里呢?”我们楼上楼下转了一圈,看了那3张床,周周都说是别人的,不是我们的,不能睡。我又问:“那我们睡哪里呢?”她说:“我们睡沙发吧。”我说:“沙发太小了,睡不下呀。”
周周的眼泪都快要掉出来了,看得出来这对她是个难题:别人的床不能睡,我们又没有地方睡。她的内心秩序认定谁睡过那张床,那张床就是谁的了,而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用)。不管外婆怎么解释,她仍然坚持要睡沙发,她带着哭腔对我说,我们不能睡别人的床。看着她那痛苦而纠结的样子,我不忍继续为难她,也感动于她的坚持。我说:“你说得对,我们不能睡别人的床,我们再去看看别的地方是不是还有床。”我带她去看那张没铺过的床,我想这张床在她来之后没人睡过,她一定认为是“无主”的。
果然,周周看到这张床就破涕为笑。外婆只有苦笑的份儿,不能偷懒了,只得重新铺床。这就是孩子的秩序感,他们认为谁用过某样东西,那样东西就是谁的,其他人(包括自己)用就不行,不然就是破坏了秩序。
在周周两岁多的时候,只要看见外面草地上有垃圾,她一定要捡到垃圾桶里,有时外婆会嫌垃圾比较脏,不允许她捡。周周非常痛苦,执意要捡垃圾。在她的心里,垃圾就应该扔进垃圾桶,这是她内心的秩序,如果看到垃圾没有扔进垃圾桶,而是扔在地上,她就觉得不符合她的内心秩序,让她感到痛苦。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周周总是坚决地捍卫着她心中的“秩序”,凡是打破她内心秩序的事情,她一定会坚持,直到达到符合她的内心秩序为止。我非常注意帮助她建立清晰、稳定的内心秩序,譬如垃圾扔垃圾桶、玩公共玩具要排队、饭前要洗手等,一旦建立就不轻易改变,始终如一地要求她和自己都要严格做到,以免打破她内心的秩序,让她产生混乱。
某日偶遇一位香港妈妈,她跟我讲了一件关于秩序的事情,让我非常震撼。她老家是江西的,十几年前嫁到香港。我们聊到香港和内地环境差别的话题,这位妈妈说:“我带着孩子来内地姨妈家做客,一次我们上街购物,大街上偶尔可以看到乱扔的垃圾。我们几个大人说说笑笑,边走边吃东西,包装袋随手扔在地上。说来惭愧,在香港到处干干净净的,我不会乱扔,而在这里反正到处是垃圾,我也就‘入乡随俗’了。我们购完物后来到游乐场,准备带孩子好好玩一下,我拉着他的手,发现他的手里攥着什么东西,扒开一看,竟然是一个揉成一团的塑料包装袋!我惊呆了,要知道,从我们吃东西到我发现他这个包装袋,已经3个小时了!也就是说,他攥着这个垃圾袋已经足足3个小时!我问孩子怎么还抓着啊?孩子的回答让我们几个大人汗颜,他说他没有找到垃圾桶,不可以乱扔。我虽然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却是在内地长大的,骨子里还是和大街上那些乱扔垃圾的人一样啊!而我的孩子虽然只有5岁,却比我们更能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我想这是因为他在香港长大,受到环境的影响吧……要知道在香港,找不到垃圾桶就攥着垃圾可是普遍现象。他已经被香港的文化彻底影响了,这让我很欣慰。”
这个妈妈的话让我回味了很久,社会环境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个5岁的孩子在一个文明的、不乱扔垃圾的环境中长大,“不乱扔垃圾”的秩序已经深入他的内心,所以就算他来到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他仍然遵守心中的秩序,攥着垃圾不乱扔。反之,这位妈妈在一个“可以乱扔垃圾”的环境中长大,“可以乱扔垃圾”的秩序已经根植于她的内心,虽然她在干干净净的香港忍住不乱扔,但是一回到乱扔的环境就“原形毕露”。幼年形成的习惯会影响终生,这可以解释这位妈妈和孩子的反差。
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如果您的孩子不遵守秩序,一定是某些成人没有严格遵守,带头破了例;或者是成人没有一致地要求孩子遵守。成人的世界有太多不守秩序的行为,无序的世界让孩子思维混乱、无所适从。为什么许多孩子有攀花折枝、抢人东西、随地吐痰等破坏秩序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所处的是一个无序的环境,无序的环境打乱了孩子的内心秩序,他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允许的。
社会上的许多成人有很多不文明行为,譬如公园里、大街上或公共绿地上四处是塑料袋和饮料罐等垃圾,在医院、车站售票窗口等处有插队现象,而违反交通规则的更是很普遍,比如随意变车道、过人行横道不减速、机动车开上人行道、随意鸣笛、乱停乱靠等。记得周周曾经多次批评过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有一次,我和周周走在人行道上,一辆小轿车开上了人行道,周周看见了,对我说:“妈妈,你看那辆车不文明,开到我们走的人行道上来了,它怎么不走自己的道呢?”还有一次,有辆公交车从我们身边经过,突然很大一声鸣笛,把我们都吓了一跳。周周很生气地说:“这辆车真没素质!”从她嘴里说出“没素质”三个字,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问她:“你觉得这辆车怎么没素质了呢?”周周说:“因为它这样……”说毕,她用尽全力模仿车子鸣笛的声音,“嘀……它应该小声一点啊,那样才是礼貌的。”
还有其他不文明行为,譬如乱扔垃圾、闯红灯、践踏草坪等,成人种种不文明不守秩序的行为,周周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我每次都会肯定地告诉她,这些都是不文明的,是不允许的。我想,这些成人不守秩序的深层原因,也源于他们在童年时期成长在一个无序的环境里。
如果孩子处在一个人人都遵守秩序的社会,他们自然会坚守秩序,而如果每个孩子都遵守秩序,他们长大后也会遵守秩序,这样的社会自然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二者互为因果,反之则是一个恶性循环。
重点提示:
社会环境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幼年形成的习惯会影响终生。
遵守秩序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的品质,否则长大后,孩子可能因为违反秩序而遭遇挫折,甚至是不幸。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如果孩子已经把遵守秩序当成习惯,一旦建立就不轻易改变,始终如一地要求自己严格做到。
孩子遵守秩序,有些是父母培养的,有些是孩子被父母潜移默化影响的。如果有的孩子不遵守秩序,一定是某些成人没有严格遵守,带头破了例;或者是成人没有一致地要求孩子遵守,根本原因还在于孩子所处的是一个无序的环境,无序的环境打乱了孩子的内心秩序。
【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相关文章:
培养秩序感让孩子有规矩11-27
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10-12
深度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10-25
孩子成人,比成材要重要10-08
孩子从小要遵守哪些规矩11-10
你家孩子秩序敏感期来了吗11-02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10-01
注意!给孩子服“成人药”很危险09-07
当可怕的成人病盯上孩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