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在哪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说:“首先要问的是起跑线在哪里?”
起跑线在哪里?确实是个问题。根据孩子不同生长阶段,他们有不同的起跑线。
专家举例说:眼神经的发展是零到六个月,起跑线就是孩子刚出来后,很多年轻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会在孩子脸上盖一块毛巾,这在年轻妈妈看来是保护孩子的眼睛,事实上是很糟糕的,孩子眼神经的发展需要外界颜色刺激,这种有意的保护反而阻碍了孩子眼神经发展。孩子视力发展结果适得其反:在良好条件下,输在了起跑线上。
每位家长所定的“起跑线”可能不一样。一位参与讨论的年轻家长说,他在准备婚房时,就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在选择未来的孩子进什么样的幼儿园,然后去买那个地方的房子。他把“起跑线”定在成家前,在怀孕前就考虑孩子的发展问题。
入园、入托、上小学、升初中,都被看作事关孩子发展的一个“起跑线”。进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是颇费思量的问题。
“现在谈论教育,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普及阶段。什么叫好学校?这值得重新定义,”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表示,“公办学校也有办得很好的。现阶段,我们的学校应该是各异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很难说什么学校好或者不好。同样一个学校,不同的学生去,最后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引导家长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谁的“起跑线”?
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未来发展有一个及早的规划,然后考虑孩子发展问题。但对于“起跑线”的认识,很多家长还是缺乏清醒认识。
一些家长把“起跑线”看作是知识技能,这条“起跑线”的定位可能很早就开始关注,并一直关注下去,“这对孩子的发展不太有利,”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何幼华说,“因为每个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起跑线’。”
胎教时,有胎教“起跑线”;孩子出生后,有他这个阶段的“起跑线”。教育要适应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而不是把我们成人关注的知识、技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塞给他们。
事实上,这可能并不是孩子的“起跑线”,而是家长希望的“起跑线”。如果是孩子应该有的“起跑线”,那应该是正确的。对于零到三岁或零到六岁的孩子来说,有他自己的需要。要读懂孩子的需要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让孩子跑多远?
在中国,没听过方仲永故事的人不多,但热衷“神童”话题的不少。
每个听过“揠苗助长”故事的人都会嗤之以鼻,可自己揠苗助长时一点也意识不到。
教育专家表示:我们传统教育的现状是孩子跑不远,这样会导致我们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性人才缺乏。一位教育专家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是全世界第一,是最多的,对创造性的、对开发的投入在全世界排在第六位;我们原创性的成就,在全世界排在第24位。
目前,大家对精英关注点是他的解题能力,但解题能力并不是精英的本质属性。一位数学家说,“高考题一做就会,还有思维吗!”
面对纯粹从知识技能角度去考量孩子,并以此设定培养目标与方式的“我们的现状”,长期从事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徐冬青副教授质疑:“这样,孩子还能跑得远吗?”
他提倡“培养有个性的人”。什么是有个性的人呢?“有个性的人”必须首先认识到他与其他人的共同之处,他在这个社会上与他人承担着相同的社会责任;同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同。
对于精英培养,张绪培提醒,人首先是人,让他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在这个阶段应该发展的部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精英就在其中了。这样,你还会担心孩子跑不远?
专家表示:不要对孩子轻言输和赢。有的孩子比较早熟,有的孩子比较晚熟。轻易对孩子的表现说赢和输,可能会有一定正面激励作用,但负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用什么标准和方式测量孩子的输和赢值得探讨。轻易地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误导了很多家长,“弄不清情况就胡乱“赛跑”,孩子能跑多远呢?
【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相关文章: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08-27
孩子很聪明,赢在起跑线?10-22
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08-23
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09-08
别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10-30
别让孩子输在早餐起跑线上11-22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重要吗?10-30
让孩子巧妙赢在学外语的起跑线上10-06
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