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善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千万别责怪

时间:2023-11-27 10:44:24 育儿 我要投稿

  破坏也是建构

家长要善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千万别责怪

  宝宝把物品拆散了、弄碎了,不管妈妈多么心疼,都不能打骂宝宝。打骂作为一个惩罚手段,用在这么小的宝宝身上,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以后不敢这么做了。

  那么,宝宝搞“破坏”的初衷,是为了把东西弄坏吗?当然不是,宝宝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1

  探秘心理

  宝宝是想搞明白这件东西里面藏着什么样的奥秘,为什么能跑、能发声、能说话、这么重、这么小呢?宝宝的小脑袋里满是问题,有了问题他们就要想法搞明白,他们用他们所能支配的体力,咬啊、砸啊、摸啊、摔啊、打啊,不管是钟表、玩具、收音机、笔、电器开关、遥控器,他们都要弄一弄。

  妈妈打骂、斥责宝宝,无异于是在宝宝的成长路上设置障碍,扼杀掉宝宝宝贵的探索精神,使得宝宝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受到阻碍。

  2

  好玩心理

  宝宝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玩,看到好玩的东西,他们当然要研究研究。至于研究的过程是否会损坏东西,处于单项思维阶段的宝宝当然意识不到后果,所以就有了把妈妈钱包上的照片撕下来、把小猫放到奶奶的帽子里、把花盆里的花朵揪下来栽到其他的花盆里、把圆珠笔芯的头拔下来用嘴吹等行为。

  宝宝玩得高兴的时候,不会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妈妈要尽可能地做到“不知者不怪”,才利于宝宝的成长。妈妈呵斥、打骂宝宝,都会破坏宝宝的兴致,让宝宝不高兴,甚至会在宝宝心中留下不愉快的阴影,一生都不快乐。

  3

  模仿心理

  有的时候,宝宝的“破坏”行为是模仿着大人的行为来的。比如,家里的什么东西坏了,大人会带着工具修理一下。宝宝见到家长专注修理的样子觉得很酷,就想着尝试一下。

  宝宝觉得妈妈化妆的样子很好看,趁妈妈不注意,就把妈妈的口红、粉底等涂到自己脸上,宝宝哪里懂化妆知识,加之手上没轻没重,不是口红弄折了,就是粉底弄掉了,抹得到处都是。

  宝宝看到爸爸对着镜子晃动着手上的电动剃须刀,对着下巴嗡嗡地呜叫,觉得很酷,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便偷偷实验了。宝宝没用过,看不懂操作说明书,按按这里,敲敲那里,想把剃须刀打开,就这样,剃须刀被弄坏了。

  在这些情况下,妈妈也不能怪罪宝宝。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妈妈可以事先做一些预防工作。比如,父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旦宝宝表现出好奇心,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你还小,这个剃须刀你不能动的,如果特别想玩可以在爸爸妈妈陪伴下玩!”

  模仿是宝宝成长的重要方式,宝宝在不断的模仿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所以,妈妈不能伤害宝宝模仿的天性。

  支持一下宝宝

  宝宝是在“动”的过程中长大的,不管是动手还是动脚,动作不到位的情况会很多。原因在于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好,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动作,小肌肉不够发达,完成不了某些宝宝想完成的动作,于是,一些做法就成了“破坏”了。但是不能低估这些“破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成功的尝试,才有了宝宝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认知提高了、经验增加了、肌肉获得了锻炼、胆量获得了锻炼……所以说,宝宝的“破坏”不可小觑。

  既然妈妈需要支持宝宝的很多可能带来“破坏”的行为,那么就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可供自我发展的环境,让宝宝既获得了锻炼,又不至于伤害自己、糟蹋物品造成浪费。

  1

  重视敏感期培养

  3岁前,是宝宝多种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比如,口的能力、动手能力、爬的能力、行的能力等,如果妈妈为宝宝提供了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宝宝的这些能力会快速发展起来,促使宝宝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反之,宝宝的敏感期会延缓。这就是为什么宝宝最初的几个敏感期到来的时间基本相同,到了后面就出现了差异的原因。

  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而遵循宝宝的成长规律,发展好每一个敏感期,同时又不透支宝宝的自身能量,就是最好的赢取高品质成长的养育方式。

  2

  鼓励一下宝宝

  几个月的宝宝进入了口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妈妈除了支持宝宝吃手、啃脚外,还可以找出不同的物品,增加宝宝的体验,比如,奶棒、黄瓜条、西瓜条、白肉、红肉、玉米粒、馒头等。当宝宝用牙齿接触到这些物品的时候,妈妈可以对着宝宝描述:“这是黄瓜条,脆脆的,很爽口。宝宝咬得真好”,“这是白肉,软软的、腻腻的。宝宝吃得真香”。

  宝宝进入手的敏感期,什么都抓、什么都碰的时候,妈妈可以准备不同的东西,满足宝宝的“抓欲”。比如,把西红柿洗干净放到盘子里,让宝宝抓;把米饭和菜放进碗里,让宝宝抓着吃;把宝宝带到野外,让宝宝触摸花草、沙土等。宝宝在用手感知这些东西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宝宝笑的时候,妈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笑!笑声是最好的鼓励!

  3

  让“破坏”上个台阶

  宝宝做出“破坏”行为后,不管宝宝当初是出于好奇、好玩,还是模仿的心态,就此放手都不是最好的结局。当宝宝沮丧的时候,妈妈可以加入进来,让宝宝的探索行为绝处逢生。

  比如,宝宝把家里的小闹钟拆了,拆坏后宝宝心里一定很不安,他担心妈妈惩罚他。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试着把小闹钟装上。如果宝宝没有信心,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装。如果还是装不上,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去钟表店,让修理钟表的师傅帮助宝宝装上。

  这样一来,宝宝不但学会了怎么装钟表,还懂得了一个做事的方式,那就是探索一发现一思考组装一寻求帮助一完美结局。圆满的结局可以带给宝宝更大的心理满足,鼓励宝宝更积极地探索。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妈妈要告诉宝宝药品、电器、手机之类物品不要私自拆装。同时,给宝宝买回一些可供拼插、组合、捏塑的玩具,让宝宝按着自己的想法建构新的玩具,既开发了思维,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家长要善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千万别责怪】相关文章:

家长要善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千万别责怪!10-29

妈妈有问题责怪孩子,要反思自己的行为11-23

家长千万别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成长09-18

孩子屡教不改的破坏行为11-07

要学会善待孩子的乳牙11-06

要怎么面对孩子的破坏能力09-30

家长不要责怪自己孩子没教养09-13

家长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怎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10-16

家长要怎样用“强化定律”矫正孩子行为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