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没有自觉性
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试验”,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
给一群孩子一人一个棉花糖,告诉他们:“现在我要出去15分钟,棉花糖要等到我回来才能吃,好吗?”
结果一部分孩子转身就吃掉了糖,另一部分孩子等了一会坚持不住也吃掉了,只有少数孩子坚持到15分钟,等宣布能吃了才吃掉。
这颗“棉花糖”,就相当于外界对孩子的各种诱惑,当孩子觉得这个诱惑超过了自己能忍受的阈值,他就会被吸引,忍不住吃掉它。
也就是孩子没有自觉性的由来——孩子的自制力不够高。
自制力需要训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教给他们很多规矩,也要训练他们学会很多技能,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孩子有自制力的基础上。
就像林林,该写作业时不写作业,该睡觉时非要爬起来看闲书。他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吗?当然知道,可就是没有自制力,所以三心二意,什么事都很难做好。
还有类似父母抱怨孩子“说不得”,稍微批评两句就顶嘴,其实也属于自制力差、对情绪的掌控力很弱导致的。
而自制力,也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培养,才能达到。
培养自制力,父母需用心
自制力的培养,也和孩子的其它很多能力一样,需要父母用细心、耐心去培养,如果父母不用心,那么往往结果就会很糟糕。
1、少让步
对孩子做自制力训练,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比如写多少字、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等等,甚至包括让孩子做多长时间的运动,都可以包含在里面。
这对心性还不定的孩子来说,肯定是比较痛苦的,他们会想办法吵闹、开小差,试图逼迫父母作出让步。
当然就会有一些父母,被孩子搞得烦不胜烦,就说:“随便你。”孩子立刻大声欢呼。
而父母们,当你觉得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输了。
2、少打骂
有让步的父母,当然就会有激进的父母,我相信一定会有父母在孩子吵闹时不耐烦得很,“不听话?揍一顿就好了”。
打孩子,确实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后续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在武力的压迫下,孩子会逐渐学会撒谎、偷渡等行为。最后变成像林林那样,让父母头疼的“游击战”高手。
而在现实中,因为男孩挨打的概率更高,所以男孩大部分都比女孩自制力要差,这便是暴力教育产生的直接后果。
3、懂规划、重监督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她会在家里孩子的各个活动空间里,都贴上提示牌,比如在孩子卧室里,会贴上起床与就寝的时间,客厅里会贴上游戏时间,书房则贴上学习与阅读的时间,就连洗手间,也会贴上一个温馨提示:“刷牙要仔细刷满三分钟。”
孩子在就这些提示里每天认真看书学习玩游戏,过得非常充实快乐。
当然也会有闹脾气不配合的时候。
妈妈就会警告她,她会失去多少游戏时间或是增加多少劳动时间。而且她,既不会妥协,也不会打骂,而是不管孩子怎么吵闹言出必行,该给的惩罚一点也不会少。
到后来,她的话在孩子眼里就非常有威信,孩子可能不听爸爸的或不听爷爷奶奶的,但只要妈妈发话,她就一定乖乖的。
这就是用细心和耐心换来的成果,希望父母们都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