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孩子的动与静

时间:2023-11-17 11:10:30 育儿 我要投稿

  Q:我的宝宝嘉嘉已经2岁多了,从小就比同龄的小朋友调皮,精力非常旺盛,动作很快。今年3月份开始上幼儿园,我发现在老师的管制下,他比以前安静了很多。虽然他现在各种动作能力都发展得不错,但是我不知道这种“乖巧”,会不会阻碍他的创造力或其他能力的发展?

怎么看待孩子的动与静

  A:我们永远生活在矛盾中。

  很多时候,父母怕孩子多动。总静不下来,怎么学习呢?于是我们对父母说,别着急,孩子还小,动是这个阶段他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动的过程中,他也会长很多本事。

  在整个幼儿阶段,运动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运动中,各个感官的使用,发展着感官的敏锐度;奔跑攀爬,发展着他们的体能,实现对肢体更好的控制;摆弄物品,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了解物和物之间的因果互动:扔球→球碰倒了杯子→杯子里的水撒了→杯子会滚的→杯子掉到地上碎了。

  通常,孩子的很多行为被视为“淘气”,让父母心烦,让老师头疼。但嘉嘉妈妈却能够看到“淘气”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契机。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动与静呢?

  发展孩子感官敏锐度的运动,是必须保证的。听、看、尝、摸、爬、跑……活动中,不同的感觉信息得到相互印证,这是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基本保证。

  发展孩子体能的运动,也是必须保证的。跑跳和冲撞中,孩子不仅在发展自己的体力,更学会了控制,这是孩子能够主动影响环境的基本保证。

  发展孩子探索兴趣的运动,更是必须小心呵护的。不听不看、不跑不玩、不翻不刨……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打消。而正是好奇、探索,帮孩子积累着经验,控制着很多的信息输入和整合。

  然而,人类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文明,是因为人能够传承先人的智慧,不必事事从头探索。这个过程,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学会学习,不仅仅是幼儿的任务,我们甚至把它视为人的一生的任务。不能传承,也很难超越。传承也是创新的必需营养。

  具有传承性质的学习,有时需要动,需要在做中学;有时则需要安静,因为它伴随着大量信息有组织的输入。安静、专注、思考,都是保证这种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品质。

  嘉嘉的各种动作能力发展得不错,能够这么快就安静下来,对他学一些新东西是有用的。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年龄,还是要动静结合。在给孩子一定规则的前提下,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应用他学到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被灵活运用后,他所建构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就更加稳固了。

【怎么看待孩子的动与静】相关文章:

孩子动耳朵动眉毛怎么回事11-11

孩子听话与不听话 怎么看待孩子听话与不听话 怎么看待09-03

我们该怎么看待孩子“说谎”10-24

怎么看待孩子“乱涂色” 的问题09-29

父母怎么用平常心看待孩子11-10

孩子打人应该制止吗 怎么看待孩子打人的行为10-11

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11-01

如何看待孩子发热09-19

孩子爱顶嘴原因是什么 怎么看待爱顶嘴的孩子10-17

职场怎么看待压力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