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宝宝3岁,天生活泼好动。你教他时,他总是不好好学,东张西望,但有时候却发现他已经学会了。这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A:3岁左右的孩子天性好说、好动,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注意力总是容易被更有趣的事情吸引,因此会不断转移注意力。孩子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引起注意,注意力才能集中。如果家长教他的东西是他不感兴趣的,被动地让他接受,孩子注意力就不会集中。
对于感兴趣的东西,3岁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可能持久。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注意力的生理基础,经过刺激后,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其他区域相对呈抑制状态。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性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但是婴幼儿的大脑皮层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过程还没有充分发展,因而不能长期保持优势兴奋中心。当注意集中一个事物后,孩子容易发生生理饱和,再看到有趣的事情,之前的神经细胞就会发生抑制,因此兴奋中心由一个区域转向另一个区域,孩子的注意也就改变了。3岁的孩子注意时间也就10分钟左右。
注意力又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对于家长说的“你教他时,他总是不好好学,东张西望,但有时候却发现他已经学会了”,其实就是无意注意将教的内容已经作为一种信息储存在孩子的大脑里,必要时就再现出来,因此家长就发现他已经学会了。此外,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由大脑的高级部位控制,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逐步发展的。家长要针对此特点进行培养。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让孩子学习知识,首先就要在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如果孩子的眼神和体态表示注意力已不集中,就停止学习。每天可以学习多次,逐渐延长每次的时间。
对于婴幼儿来说,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具象的事物才能够引起他的兴趣,有兴趣的事孩子才能注意力集中。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孩子学习的目的,选择的学习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段;
●给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排除各种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引导孩子多做一些需要动手的活动,如折纸、捏橡皮泥、画画、拼图等,在玩的过程中引起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延长注意的时间;
●最好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家长给予引导,同时也便于家长发现孩子的特长。家长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学习和体验,一旦孩子获得成功,家长给予表扬,使孩子自信心大增,其注意力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曾有一项研究,把孩子分为两组,第一组给一大堆玩具,第二组只给两三个玩具。经过一段时间,研究者发现第二组的孩子对玩具研究得更为透彻,而且专注力更好。
另外,如果玩具中有很多遥控玩具,孩子不能够动手、动脑筋去研究,自然兴趣很快会转移。所以,玩具绝非越多、越贵、越高级越好。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父母可以先藏起一部分玩具,等孩子玩过一段时间,对现有的玩具不再感兴趣的时候,家长再把藏起来的玩具拿出来给孩子玩。刚拿出来的玩具又重新唤起孩子的兴趣来。另外,过多的玩具得来全不费功夫,孩子自然也不懂得珍惜,这样也就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浪费的坏习惯。
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我建议家长按以下方法做。
●所买的玩具必须是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因为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才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这种玩具孩子必须能够亲手操作,而且还需要动一番脑筋。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去选购一些适合他玩的玩具,如拼图、插画、镶嵌的玩具。这些玩具很容易让孩子集中精力,好好玩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和爸爸与他一起玩,给予一些启发和诱导,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更长。当孩子玩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家长要鼓励孩子,和孩子共同研究。当孩子成功时,家长一定要好好表扬孩子,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更乐意去尝试。
●先收藏起来一部分玩具以备轮换,留下来的玩具和孩子一起找出多种玩法,这样可以开拓孩子的思维。如果有的玩具已经损坏,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修理,引起孩子的兴趣,训练动手能力,还可以废物利用,让孩子明白得到一个玩具不容易,应该爱惜,同时孩子还学习了一些维修知识。多余的玩具不妨送给有需要的孩子。让孩子亲手送别人,在他人的感激声中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不要轻易答应给孩子买玩具,要将买玩具作为孩子表现好(这种表现是孩子能够做到的)的一种奖励。当着孩子的面做个记录,这样就能很好地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一个喜欢的玩具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孩子也就懂得爱惜了。
●给孩子一个存放玩具的空间,先帮助孩子分类放好,然后鼓励宝宝将玩具按颜色、用途、机械和非机械来分类。这样孩子不但学会了分类,还养成整洁、生活有条理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