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躲猫猫有什么好处

时间:2023-11-05 11:27:36 育儿 我要投稿

  场景一:她在你面前原地站着蒙住自己的眼睛。

孩子玩躲猫猫有什么好处

  场景二:当我边找边说“虫虫,你在哪里呀?我找不到你了’的时候,都会从角落里传来一个响亮的回应“我在这里!”

  其他还有类似以下这些画风清奇,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

  这些场景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见过。作为全世界父母给孩子最早的启蒙游戏之一,每个爸爸妈妈都会与宝宝玩躲猫猫游戏,而孩子们也总是乐此不疲。

  在我们被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行为逗笑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不止一次地想:

  一、为什么孩子要玩躲猫猫?

  其实,这种可爱的“躲猫猫”形式恰恰是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必经之路。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一般在一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2-7岁)能使用语言、符号等表征,具有推理能力但不符合逻辑,不具备保留概念及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使用具体物品来协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与守恒。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开始会类推,具备逻辑能力及抽象思维,能根据假设验证的科学发展思考解决问题。

  学龄前宝宝还处于属于绝对的“自我中心”阶段。也就是说孩子还未“去中心化”,也就是不会有转换视角的能力,无法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这些体现在像争抢玩具、不被满足就大哭、总是说不听等情况。在“躲猫猫”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他们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认为自己看不到了,找的人也看不到了。

  二、那需要教他们怎么玩吗?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会按照成人的思维,告诉虫虫,“你躲这里太明显了,躲的时候不可以出声”,但发现虫虫对我的指导并不领情,下次该怎么躲还怎么躲。这个就是非常典型的“认真了你就输了”。

  躲猫猫的游戏重点并不是这件事本身的规则对错,而在于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和孩子能够加深交流连接,感受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正确的躲猫猫打开方式是:放手让孩子自己玩耍,然后,好好珍惜陪孩子躲猫猫的时光。

  三、躲猫猫背后的早教秘密,你知道多少?

  在你和孩子愉快玩耍的过程,你可能想不到,躲猫猫不只是一个游戏,它对提升宝宝的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预见能力、信任、对“缺席”概念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它是一个寓教于乐,有助于发展宝宝认知能力的早教活动。

  1、帮助宝宝理解物体永恒概念

  对于0-1岁的宝宝而言以家长“躲藏-出现”模式为主的躲猫猫,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物体恒存这一概念。简单的来说就是“宝宝明白了,事物不会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

  躲猫猫的互动方式还帮助孩子区别认识“主体”和“客体”,逐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为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当小宝宝们会爬会走之后,无论是扮演躲藏的角色还是寻找的角色,都可以让孩子在运动锻炼之余,培养空间立体意识。

  2、有助于提高宝宝自信心

  对于2-4岁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运动和语言能力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捉迷藏可以让他们感受“我有能力隐藏自己,也有能力找到他人”的成就感,增强孩子探索外在空间的勇气和自信。

  埃里克森人类发展的八大阶段中提出,2~4岁之间是孩子自主性和羞怯疑虑相对发展的阶段。在探索自主性的同时,他们内心其实也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对于自己的自主性、对于这个可以独立探索的世界充满了羞怯和疑虑,他们需要不断去学找确定性。这个对于孩子今后形成自尊自信人格非常重要,而游戏可以给予孩子这份确定性的,躲猫猫就是其中很好的方式。

  3、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很多宝宝会出现的一种现象,究其根由,也是心理上没有明白和适应物体恒存这一概念。尤其是孩子到入园阶段,分离焦虑会越发明显。而通过比如像躲猫猫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到这一现象存在的自然合理,爸爸妈妈们可以在躲猫猫的过程中稍微延长一点寻找时间,让孩子体会到“不见之后还能找到,分离之后还会重逢”,并逐渐克服分离期间焦虑不安、思念家长的情绪。

  4、提升孩子自控能力,预防潜在危险

  宝宝还不知道何为危险的阶段,可能会藏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如衣柜、桌柜、狭小缝隙、厨房有刀叉的地方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游戏对宝宝进行启迪教育,如跟他说,“窗户外面可以去躲吗?冰箱里可以去躲吗?如果厨房里妈妈正在做饭,那里可以躲吗?”一切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地方,事先以询问的方式,引导宝宝认识到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