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大家长都在热议,是否送孩子出国去读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疲于奔跑,反而到大学要学生存技能,使自己立足社会的的时候,这帮孩子在大学偏偏打游戏、追剧情、谈恋爱,家长普遍认为国内的大学读书风气不够好。认为若是孩子到米国、加拿大等读大学,可能孩子会变得比较用功。其实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去这些地方读书的好处,而从孩子幼儿园开始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的脉络,也是核心问题。为什么在国内读大学的风气不好?整个社会、家长、学生都没有把应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算把孩子送到这些国家去读书,也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国内的学生,为什么大学读书风气会差?或者我们该问另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有让学生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
国内的许多爸妈、老师,总认为孩子考上大学最重要。其他的事情都没有上大学重要。
你会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把书读好!其他事情你不要理会,有爸妈呢。”“把书读好!这时候别交女朋友。等上大学后自然就会有女朋友了!”……这些都是在中学、高中时期很高频的话,相信很多爸妈、老师都讲过类似的话。孩子从小就乖乖的被灌输着上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目标,这样长大的学生们,一直被逼着苦读书。一旦上了大学就没有拼劲了。
系别专业没兴趣,当然没兴趣学
更糟糕的是,社会的风气导向,让许多人只在乎孩子有没有上大学、大学排名好不好、能跟亲戚朋友、同事说不说得出口。忽略了让中学、高中孩子探索自己兴趣的重要。去哪个大学、哪个专业念书,只要大学名字够响亮,只要孩子进去了就行。孩子倘若进去大学了,这个时候家长更贪得无厌,更希望孩子和小学、中学、高中时代一样,在大学能好好学好专业课。
大学的学习,跟中学、高中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必须担负起许多学习的责任。在大学不再像高中一样,有老师或补习班把所有的科目都整理好。有很多东西需要靠学生自发的去学。但大学的学习内容相对于中学,难度提升很多。如果没有兴趣跟热情,是很难逼自己有动力去把书里面那些困难的内容读通读懂。
但如前所述,许多国内的爸妈、老师只在乎孩子能不能考上985/211的大学。而普通的大中专院校,只在乎是否能收到足够学生让学校能生存下来。而孩子也被灌输洗脑“兴趣似乎不是太重要,先考上名牌大学、科系再说!”到头来,这社会根本没有人在意孩子兴趣是什么、到底未来想走什么样的路、适合念什么专业。孩子进了大学之后,看着眼前自己完全没兴趣的领域天书,你认为他念得下去吗?
我身边有一位北大的朋友,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给高中生当家教,发现不管怎么教,孩子都不肯学。于是他改变做法,改用一半家教时间带着孩子了解大学各科系在教什么、毕业后可以做什么。过了一阵子,对于大学有足够了解后,这孩子决定了他很想去念化学系。以此为目标,这孩子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以前是磨磨蹭蹭到十二点才睡,现在是读到晚上十二点还不想停。而我这位朋友,也因此与北大校友会的学兄成立了非营利机构,要帮更多的高中孩子找到努力的目标,进而找到努力的动机。
给孩子足够时间探索兴趣
这就是人性啊!有太多的孩子,都不知为何而战。在中学可以被逼着乖乖念书,一旦到了大学,孩子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然就失去学习的动力。
虽然国内、外的大学竞争很激烈,学生即使进入大学后还是持续竞争,努力要把成绩搞好(注意:把成绩搞好跟把书读好,是两回事)。即使你把孩子送到国外,把孩子放到很拼的环境,固然他也会跟着很拼命一段时间。但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人,是无法盲目的一直拼命用功下去的。那种跟着别人用功而用功的人,都是假的。
大学的读书风气好不好,是在于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让孩子有时间、有机会去探索、找到自己的方向。有找到自己想学的东西的人,自然会有自发性的学习动机。不用人家逼他,他也会很用功。这才是最根本的关键。
如果到了大学还要靠别人用功,来逼自己孩子也跟着用功,这与中学找补习班有何不同?若是因为坐在旁边的人很用功而跟着用功,他将永远找不到真正想努力的动力,总有一天会放弃努力。
【读书风气差,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相关文章:
如何变得更加优秀09-20
如何让脸型变得更加饱满09-20
培养孩子爱笑的行为 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09-07
想要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一点11-03
如何让孩子更加快乐呢?09-23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勇敢?09-12
如何让孩子不再懦弱更加坚强呢09-14
如何按照孩子年龄补营养让孩子更加健康09-19
如何将胆小的孩子变得自信09-13
孩子抗压能力差如何教育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