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行为上比较自私怎么理解 孩子自私是正常现象吗

时间:2023-11-02 18:30:09 育儿 我要投稿

  但妈妈却发觉,宝宝挺“自私”的:奶奶用了他的小盘子,都会说:宝宝的!更不用说隔壁的小哥哥想玩他的玩具了。为什么宝宝爱说“我的”、“不给你”之类的话,又要如何帮助他改正?

宝宝行为上比较自私怎么理解 孩子自私是正常现象吗

  为什么会比较的自私

  生理特征

  1-2岁的宝宝还没有发展到走入社会的阶段,他的主要生活来源和人际关系都是围绕着他的周边的强关系。

  这种强关系包括: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关怀孩子的心理,给他精神的抚慰和学习上的帮助等。包含在强关系里的人包括:孩子的日常看护人,家庭主要成员以及与孩子特别熟悉的邻居伙伴等。

  这样的强关系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帮助孩子维持日常的生存和交往。对于强关系之外的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不会主动与之产生联系。

  这个阶段的宝宝,他的关注点都是从自身出发的,他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到自己与物品之间的联系,不会考虑这个物品是否与其他人还存在某种关联。

  社交经验的缺乏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由于社交经验的缺乏,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当他看到一个物品,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东西是不是我想要的?是我想要的就是我的。

  所以宝宝不会管物品是谁的,谁正在玩,他都觉得这是他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孩子还会哭着闹着想要抢过来。这是这个阶段孩子很普遍的心理,孩子对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一对多的层面,还没有建立起多对多的联系。所以,强行跟孩子说这是别人的玩具,我们要玩的话就要拿自己的与别人交换这些都难以达到效果,孩子会拿出他一贯的杀手锏,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

  对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尤其体现在强关系的人身上。妈妈作为日常看护孩子最多的人,孩子自然而然把妈妈当做他的,不知道妈妈除了看护他之外还有更多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所以,当妈妈出门工作或者抱了其他的宝宝时,孩子都难以接受,表现出对妈妈的高度依赖,这是孩子的认知有限导致的,除非孩子自己愿意分享,否则妈妈就是他独有的 “财产”。

  抓住孩子社交敏感期

  孩子到什么时候能够走出这种一对多的认知模式呢?等到3-4岁,孩子逐渐走入社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与他人的联系,还能看到他人与之周边人的复杂关系,这就形成了一种多对多的网状关系链,孩子就是在这种关系链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并学会换位思考。

  这种关系网的建立是孩子在不断地探索和挫折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交活动,帮助孩子进行量化的累积,实现质变的飞跃。

【宝宝行为上比较自私怎么理解 孩子自私是正常现象吗】相关文章:

老人养育的孩子易变自私吗?09-23

孩子越大越自私怎么办08-31

孩子自私小气不是错09-21

孩子的自私父母灌输了多少09-29

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10-24

小小孩子,为何自私?10-07

莫让你的无私教出自私的孩子09-24

自私的野猪的故事11-02

你真的理解孩子这些行为习惯吗09-02

孩子有奇怪的怪癖正常吗 怎么纠正孩子的怪癖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