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越催越慢?

时间:2023-11-02 17:56:26 育儿 我要投稿

  以前曾经看过一个调查,有超过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拖延症还不轻。我猜,这些大学生们大部分都是被“催”大的。要是不信,你也可以做个小调查,看看身边那些“拖延癌晚期患者”,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或是其他什么亲密的人,使劲儿催过。

为什么孩子会越催越慢?

  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孩子越催越慢的道理,也许,在面对孩子的磨磨蹭蹭时,你会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过孩子,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

  为什么要接连说那么多“快点”?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但是孩子也没有快起来呀。

  有位网友在微博说:小时候吃饭,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出去玩的时候,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

  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快点走,快点做作业,甚至还有快点玩……

  同样是这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

  也许,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眼里的样子,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行为,甚至,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投射下,孩子的行为就真的演变成了问题行为。

  当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曾经有一首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的《妈妈之歌》,描写了妈妈唠叨催促的歌曲。

  “起床!起床!快起来,快起来,快去洗脸,快去刷牙……”

  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

  整首歌的内容,就是一位母亲急切的催促声:“快点,立刻,马上,不然就来不及了!”

  很多看过这个视频的网友都表示,这首歌写得“太真实”啦!整首歌下来,妈妈的催促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必须得跟着妈妈的节奏走。

  这也说明了一个现象:孩子与成年人一样,都处于同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孩子在适应成年人的生活状态,孩子需要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

  大人们总是会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

  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

  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所以,父母必须处于主动地位,要求孩子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却不曾想过,这样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有明显的生理差别、智力认知差别。

  孩子很难达到成年人眼中的快,而且这个快是个主观题,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不一样,妈妈这次和上次的标准又不一样,多快才算快啊?

  孩子没有办法认识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难变快。

  为什么会越催越慢呢?

  如果从父母的动力来看的话,孩子的慢,不仅打乱了父母的节奏,而且把父母心中对孩子理想状态的想象给打破了,这会给成年人带来一种失控感。

  因为我们都不想让事情处于失控状态,更不想孩子变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

  有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数学老师的孩子数学差?

  因为有些老师会认为,我的数学那么好,我教的学生那么好,怎么可能教不好我自己的孩子!

  因此,有的数学老师会特别在意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当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就会让自己的自恋受挫。

  他会想着通过要求孩子,控制孩子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以期达到逃避无能感的目的。

  学习本该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为了不失控,为了自己的自恋,过多的介入孩子的成长节奏。

  因为家长边界不清,于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也会困惑,什么才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这是我的事,为什么我不能选择和控制?为什么需要按照父母的节奏走?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因为他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所以,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老师的孩子,学得最差的科目就是自己所教的这门。

  因为数学老师过于在意孩子数学的成绩,孩子就会有种自我被入侵的感觉,为了和父母有所区别,所以孩子想用自己的差和父母的好产生对比,以此找到自我。

  但是,在这场斗争中,孩子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不如意的。

  赢了,做自己了,就变成是一个磨蹭的人,因为认同了家长的投射,不由自主的成为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能和父母区别开来,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

  败了,不做自己,听父母的,就有种自我边界被侵占了感觉,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后达到的。

  所以,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要么学会了取悦他人,学会了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要么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认为不好的才是自己。

  这都容易让孩子丧失真实的自我。

  怎么办?

  ①尊重孩子的磨蹭

  适当的催促孩子,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有过多的催促时,通常是父母自身的焦虑。

  当父母不能看到自己的焦虑,就容易将焦虑投给孩子。

  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甚至为了找到自我,故意要和父母反着来。

  所以,孩子越催越慢。

  ②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分清磨蹭是谁的事,结果由谁来承担。孩子迟到了,那么,迟到的责任由他自己承担。

  孩子只有在体验到磨蹭给他自己带来的损失之后,他才会有自己的动力去快起来。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当孩子发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的时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身上。

  ③用你的言行引导孩子的言行,而不是批评与责备

  当孩子磨蹭时,家长会引出焦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好像就是吼孩子,甚至是打骂。但这往往会把孩子吓住,他们这时候的快,是因为害怕,不是发至内心的动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借助闹铃,提醒孩子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让孩子感受成年人对时间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到: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

  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有自己学习和探索的节奏,或者,我们可以试着去感受和理解孩子。或者,我们也可以试着不再对孩子说“快点,快点”。

【为什么孩子会越催越慢?】相关文章:

孩子越催越慢是正常的吗10-17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来是这样09-28

家长催促孩子越催越慢 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面对10-14

扎心,孩子越催越磨蹭!10-29

孩子吃饭为什么会让你催好久10-10

为什么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优秀10-27

为什么孩子越长与丑 怎么让孩子越长越漂亮10-18

孩子吃什么会越吃越笨 !10-20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沉默”?11-01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讲道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