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末跟朋友一起吃饭,她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儿子7岁了,长的瘦瘦高高,大眼睛双眼皮,见面就跟我打招呼,很是讨人喜欢。
我提议带着孩子一起去吃必胜客,点餐的时候,孩子自己要了牛排,点了奶茶。
我们聊着天的功夫,孩子却已经爬上了沙发椅连着的隔断,甚至打开挨着隔断的点餐屏幕下方的抽屉翻看。
我有些尴尬,却不好直接说什么,就提醒他这样很危险,让他坐下来。朋友似乎是意识到了我的感觉,一把把孩子拽下来,让他老实坐着。刚坐下,孩子就翻开朋友的手提包,拿出手机,开始玩游戏。
一顿饭下来,我发现,除了玩手机,这个孩子几乎无法安静下来,或者无法像个7岁的孩子那样有礼貌、有教养的保持安静。而且,他翻看手机的动作及频率,简直让我自叹不如。
因为关系很近,我就很直接的跟朋友说:“这孩子你得好好管管,出门有点没规矩。”
可能我过于唐突,明显看到朋友脸上惊现的诧异。回想吃饭的过程,似乎除了我提醒和暗示他管管孩子之外,她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行为有何不妥,或者会对自己和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应该是在家中被放任惯了。
家长既没有教给孩子应有的礼貌和行为,也没有教孩子在家和在外的规矩。更遗憾的是,父母没有在孩子做出偏颇行为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教导和纠正。
孩子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失,是孩子的认识有限,还没有熟谙做人做事的准则;父母对此习以为常,就是一种教养缺失,是父母本身意识和能力低下导致的无所作为。
2、我时常分享一些育儿中的经验,有一项内容特别受关注和好评,那就是我给儿子制定的“屏幕时间”。
目前儿子3岁零4个月,每天的“屏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极少数例外情况下,达到60分钟,但也绝对分散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保证每次看视频的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我儿子接触电子屏幕算是比较早的,刚过一岁我就开始用平板电脑给他放英文动画片。针对他的年龄,当时选择了每集只有5分钟的《小鼠波波》《蓝色小考拉》之类,每次播放最多不超过三集。
从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动画片,我就能看到他眼睛都放光。电脑屏幕里动画和色彩带来的冲击,绝对不是平时看书或者观察所能比拟的。
但是第一次,他因为不能继续看动画哭闹不止时,我并没有妥协。
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我明确的跟他说:“你现在年龄小,眼睛没有发育好,每天最多只能看三集。”
之后,每次看视频前后,我都会重复同样的话,并且播放过程中,都会提醒他一集结束和开始。渐渐的,他会在第三季结束的时候,自己主动关掉屏幕。再后来,我根本就不用监督了。常常是做饭的时候,就给他打开动画片,他看完三集后,就关掉屏幕来厨房找我。
所谓的规则,其实就是一种习惯。家庭有规则,社会也有规则。
但往往是,我们对规则的定义和认识人为的具有弹性。社会规则,因为法律和道德约束的存在,人们会有敬畏,选择去遵守。
而家庭的规则,却有太多的随意性。而最初对孩子产生影响并且持续一生的习惯,就是来源于家庭的规则。
3、总是听朋友说自家的孩子,放了学就看电视,周末一睁眼就看电视,只要孩子在家,几乎家里的电视从来就不关,就连吃饭都要看着电视。
我对此深感不幸,却无法责备孩子。
孩子的问题,最初都来源于父母,或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或是来源于父母的放任自流。
除了吃饭看电视,还有一种更影响身体健康的,那就是饭前吃零食。
上次跟朋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刚一出游乐场,孩子就看到了橙子先生,要买橙汁。我明确的告诉他接下来是午饭时间,应该吃饭。他改口说饭后买橙汁,我答应了。
但是刚坐下点餐,朋友的孩子就开始闹,一会要喝饮料,一会要吃零食,一会要喝橙汁。
朋友的孩子比儿子大两岁,但是朋友的解释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她象征性的管了一下,希望孩子能够先吃饭,但是孩子并不买账。孩子刚一哭闹,她就妥协了。
儿子从坐下来,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一直看着那个姐姐,但自始至终都在吃饭。朋友不得不中途去买的橙汁,也给儿子买了一杯。我把橙汁放在他旁边,告诉他吃完饭以后才能喝。
朋友一直说自己的孩子:“你看小宝吃的多好,都吃了那么多了,你也吃点吧。你是姐姐,一定比他吃的多……”
可是孩子压根就不买账,依旧是喝着饮料吃着零食。
作为父母,为什么要随时给孩子备着零食,又随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呢?看似爱,却是对孩子的伤害。
4、幼年时期的孩子,就是一粒种子,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在孩子能够一次塑型的阶段,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那是终身的。
幼年时,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孩子在言行上就会出现偏差,这影响的是孩子的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例如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谢;不知道家里和外面的区别,在外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
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约束,孩子就很难做到“节制”。
看电视、玩手机需要进行时间上的限制;看书、玩耍需要进行分类上的限制;交友、外出要进行安全上的限制……
孩子只有在幼年时期有“节制”,才会凡事看到界限,做到不逾越界限。
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规矩;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是学习中的习惯和规矩;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是行为中的习惯和规矩;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是为人处世中的习惯和规矩;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阅读中的习惯和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矩难成善人善业。
从小给孩子立下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规矩,这才是父母留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孩子在家长被放任惯了,就是教养的一种缺失】相关文章:
家长不要责怪自己孩子没教养09-13
不聪明的爹妈,才会放任孩子的寒假!10-24
假期“伴缺失”困扰孩子09-01
自由≠放任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这样做09-07
放任孩子的哭闹,你并不是后妈10-11
过度教育孩子比放任不管还要恐怖!10-12
(合集)孩子情商高就是教养好 提高孩子情商给你六个小建议10-09
父爱缺失造成孩子不自信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