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你的压力去强迫你的孩子!

时间:2023-10-31 11:30:39 育儿 我要投稿

  教育子女,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TA的情况和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过度要求,不过分严厉。

不要用你的压力去强迫你的孩子!

  我的同学阿丽,最近特别忙。

  她想让孩子进一所很好的幼儿园。但是,顶级的幼儿园有严格的入学考试,还要考英语。

  于是,阿丽开始让孩子加强英语学习,整天给他看《开心汉堡店》、《海绵宝宝》等英文动画片,还给他砸了大钱,请了外教一对一。

  她告诉他,

  进入这所幼儿园是他唯一的目标,给他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表,每天从早到晚,陪他学习。

  孩子很不乐意,她就软硬兼施,一定要让他学英语。

  阿丽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会英语,都能进好的幼儿园,如果我的孩子不是那样,我多没面子啊。

  可是,孩子学什么样的特长,进什么样的教育机构,应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以古人才说“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但很多家长,却对此不管不顾。他们的心态,非常紧张和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

  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让孩子学习,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们让孩子进名校,是为了攀比,为了不落于人后,更有底气。

  人往高处走,这话没错,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孩子尚且稚嫩,他们的身上,不应该背负这么大的压力。

  给孩子压力,催他奋进,这就像给钟表上发条。上得适度,能提供充裕的动力;上得过猛,就会把发条绷断,精良的钟表就可能毁于一旦。

  别说他还在最敏感脆弱的年纪,即使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过高的预期,过猛的催逼,依然可能毁了他。

  育儿专家尹建莉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女孩,父母都是高级教师。父亲在一所很有名的中学教书,在业内小有名气,他带的毕业生大部分都上了名校。父母对女孩一直严格要求,女儿也有不错的成绩。

  按照女儿的排名,她有可能考上清华,但并非十拿九稳。但是填志愿的时候,家长只给孩子填了清华,理由是:

  你要是考上了,我就会很有面子,以后教书就更有说服力,管学生也多了底气。

  结果女孩差了8分,没考上,只好去复读。

  一年后,父母再次怂恿孩子报清华,结果还是没被录取。好在这次填了第二志愿,所以还是有学上的。

  这所学校也不错,但是父母总认为,不上清华就很委屈,复读一年都没进去,简直丢面子。

  所以整天唉声叹气,对女儿各种埋怨。结果孩子在大学期间一直很郁闷,没精打采有气无力,有一次甚至休学半年,才能接着念下去。

  本科毕业的时候,因为家长的期许,女孩接着去考清华的研究生,但是,依然和名校失之交臂。

  于是,父母又让她出国留学,但不知为什么,没能申请到好的学校,倍受打击。

  后来,父母给她找了个好工作。本来,这是件高兴的事。

  可是,跟女孩一起入职的两个应届毕业生,都带有名校光环,女孩很难过,因此而看不起自己。

  特别是一年之后,那两个人中间,有一位得到了提升。

  这回女孩实在受不了啦,也没办请假手续,直接离家出走了。她消失了半个月,回来之后就闷在家,说到上班,就一百个不愿意。

  现在,女孩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上网就是睡觉。

  心理医生说,她已经抑郁,给她开了药。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女孩毫无起色,整天闭门不出,甚至连窗帘都不愿拉开……

  女孩的父亲几乎崩溃。争强好胜的他,从不愿居于人后,但是孩子的事情,却让他受到很大打击。他觉得作为家长,他太失败了,太没面子了。

  这个女孩的经历,真的很让人惋惜。本来,她是那么优秀的孩子,即使不上顶级名校,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信心,培养出健全的心理,健康的活力。

  可是她的家长,望女成凤,一再催逼,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管孩子的爱好兴趣,一味想让她上最顶尖的学校,好让自己脸上有光。

  在家长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最终,孩子在挫折之中,在重担之下,迷失了自己。

  所以尹建莉说:

  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如果时光能倒转,我要赶快去对她父母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

  越是实事求是,你女儿的人生就越是顺利,她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你们更骄傲。

  教育子女,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TA的情况和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过度要求,不过分严厉。

  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我的闺蜜小周,曾跟我讲过她的教育经历。

  她的爸妈也是老师,但是,在学习问题上,他们从来不给她压力。

  小时候,爸妈教她英语,但也只学了几句:早安晚安,你是汤姆我是玛丽,这是苹果那是梨。

  因为家长发现她心不在焉,完全不感兴趣,所以学到这个程度就停止了,只让她熟悉一下最简单的单词和规律。

  后来,家长的朋友,送了她几本高大上的儿童英语读物,还有一套据说是国外教育名家录制的英语教材,但家长也没逼着她去学习。

  他们让小周自己去玩耍,探索,接触各种东西,然后观察她有什么兴趣。

  柏拉图说过:“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

  爸妈逐渐发现,她喜爱文学,所以,就让她去看自己喜欢的作品,力所能及地给她提供各种书。

  他们带她去图书馆,去图书城,让她自己挑选,拎回很多书籍。她喜欢看那些翻译过来的小说,乐此不疲。

  到了小周上初中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二十一世纪必备的两种才能,是英语和计算机。”

  所以,很多人又纷纷送孩子去补英语。但她的家长还是按兵不动,并没有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学了”而焦虑。虽然那时,她的英语成绩平平,但他们也没有着急。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高中时期。高中英语老师叫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量,于是她就接触了一些英文小说:《麦琪的礼物》、《园会》、《睡谷传奇》……

  忽然之间她就发现,这些故事,正是她童年时读过的那些,只不过,现在她看的是原版,以前看的是翻译。

  一瞬间,小周就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而且,因为她知道故事的情节,读起来几乎全无障碍,更给她增添了信心和乐趣。

  从那以后,她就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英语。

  多年之后,她成了大学里的英语老师,并且兼职做翻译。而因为她喜欢文学,从小积淀很深,还成为了一家知名网站的签约作者,写着小说,有不少收益。

  小周的家长很谦虚,每次有人夸她,他们就会说:“这是歪打正着嘛。”

  而实际上,他们有着很好的教育理念,不浮躁,不虚荣,让孩子去探索生活中的可能性,自己只是在旁边做助力。

  他们没有限定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不拔苗助长,不给予压力,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乐在其中地学习。

  家长为了某种目的,硬是叫孩子去学某种东西,跟孩子自己想学,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简直就像是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区别。

  前者是唯唯诺诺迫不得已,后者是兴高采烈努力争取,所以最后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孩子去学习,应该是因为他喜欢,而不是因为焦虑,因为攀比。就像结婚,应该是因为真爱,而不是因为着急,因为彩礼。

  艾默生曾经说过: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生活,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作为家长,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他自身的成长规律,不纠结,不焦虑,不过于强调某个目标的达成,某种能力的获取。

  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想要让孩子成才,就要有宽和淡定的心态,不能忧虑和着急。

  未来的道路很悠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人生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长跑运动员,千万不要他让为了某个阶段性的目标,为了虚荣和攀比,而耗尽了全部体力,产生了厌倦情绪,或者忘记了这个年龄应有的美好,变成了学习机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愿你用自己的爱,陪着孩子成长,而不是用压力。

【不要用你的压力去强迫你的孩子!】相关文章:

不要强迫孩子听故事10-17

家长请你不要强迫孩子按部就班!09-19

父母不要强迫孩子认情亲09-12

不要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10-07

亲子最大的理解在于家长不要强迫孩子08-30

不要惯坏你的孩子10-05

不要让强迫症影响到孩子的生活04-08

父母不要随便的去吓唬孩子10-07

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