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不当心养出白眼狼孩子:家里凶,家外熊?

时间:2023-10-29 15:06:58 育儿 我要投稿

  孩子的脸变得比天气还快

我怎么不当心养出白眼狼孩子:家里凶,家外熊?

  上个月,隔壁搬来一家人,三代同堂,一对八零后小夫妻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珊珊,老人也是彬彬有礼,一看就是知识分子。这个小姑娘特别胆怯,在电梯里遇见陌生人,总是羞涩地躲在爷爷奶奶,从不和陌生人对视,每次,她的奶奶都尴尬地说:“我们家这孩子一见生人就这样”。

  有时候,看见她和邻居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总是默默地跟在别人身后,不说话,有人抢了她的玩具,她也从不反抗。

  可有一天,我在家里看书,忽然隐隐听到楼道里有激烈的吵闹声,打开门一看,珊珊正坐在楼道里哭着喊着,不肯回家,爷爷想上前把她拉起来,她一把推开老人,完全没有了羞涩顺从的模样。

  孩子的脸变得比天气还快。珊珊不是个例。年轻妈妈们经常凑在一起聊天,话题大多离不开孩子的性格培养。

  孩子是家庭里隐形的“掌权者”

  很多人说,父母只是一份临时工作。作为养育者,父母的最终使命就是养育出适应社会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而“窝里横”的孩子恰恰在这个过程里遭遇了挫折。

  在大部分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纵向的。孩子经常和父母陷入权力之争。过去的父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如今的父母则是被孩子掌控的照顾者。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父母不得不面对的隔代教育问题。据统计,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抚养,北京的数据更是高达70%。

  生活里,你一定见识过老人们对孩子的宠爱。整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催促他们吃饭,出门一件一件地给他们增减衣服,父母严厉地批评孩子时把他们护在身后。

  便是有原则、有态度的父母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也常常不知所措。

  爸爸助威,妈妈无奈

  有一次逛街的时候,遇见一家三口。孩子在一家冰淇淋店铺前站着不走,他想要一个冰淇淋,妈妈坚决地拒绝了他,说今天说好不吃冰淇淋。可孩子哭闹着不肯离开,引来不少路人的围观和窃窃私语,爸爸这时走上前来,没有制止孩子,反而跟妈妈说:“你就给他买一个吧,这么多人看着呢。”

  孩子听了爸爸的站脚助威,更加肆无忌惮地吵着要,妈妈只要无奈地买了一个冰淇淋。

  这就是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中赢得的权力,本质上说,和老人的大包大揽、小心翼翼得到的结果并没有多大差别。

  社会生活中,孩子缺少“抗挫力”

  家庭之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基于独立平等的个体,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为孩子倾注同样的热情和关心,更不会为他们做这做那。可想而知,当孩子希望把家庭关系的模式复制在和他人的关系中时,却发现根本无法奏效。

  这时,孩子就会受挫。在家里,没有人告诉过孩子如何面对拒绝和否认,当他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

  前年,我给一个英语夏令营当过志愿者,帮忙组织孩子的起居,也教他们在日常生活里运用英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懂得面对别人的拒绝,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当玩具被抢走,或者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他们只会哭着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很少有孩子知道该怎么办。

  但也有孩子能够主动想出解决办法,比如轮流玩或者交换玩具,还有一些会在得不到喜欢的玩具时去寻找一些可以补偿的东西。

  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也不会害怕受挫。因为在家就学会了独立面对困境,他们会相信自己,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孩子在模仿父母的“窝里横”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窝里横”的孩子,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爸爸或者妈妈也是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

  比如珊珊的爸爸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两面派。珊珊的妈妈是个直肠子,经常会来和我抱怨丈夫的脾气,说他只要上班累了一点,回家之后不是摆臭脸,就是大呼小叫,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会疲惫。

  我觉得很诧异,每次见面,珊珊爸都彬彬有礼,偶尔遇上一些无理取闹、不守规矩的邻居,他也大多会忍气吞声。很难想象,他在家里的样子。

  不过听她一说,我就明白了为什么珊珊会有这种性格。无论父母嘴上说出多少道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才是样板。你教育孩子,面对家人要友善,可你却只对亲人发脾气。你告诉孩子,面对世界要勇敢,可对于外人却从不表达意见。

  父母的矛盾心理助长孩子的“窝里横”

  和很多家长一样,每次说起孩子的“窝里横”,珊珊妈就愁眉不展。

  可有时想想,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和断奶很相似,从一个安全舒适的地带走向一个不可预计的未知世界,孩子有些不适应,也不必惊恐。

  在“窝里横”的现象里,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当我们担心孩子“窝里横”,我们害怕的是什么?

  我问过珊珊妈这个问题,她说,无非就是担心孩子将来无法适应社会。将来也能像爸妈一样宠着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呢。可是,又觉得人心险恶,处处是坑,又怕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她经常逼着孩子去社交,希望她尽快适应社会,又总是忍不住去保护她,生怕她受刺激。

  这大概是每个父母的矛盾和忧虑,但也正是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却助长了孩子的“窝里横”。每次,孩子遇上困难,走向父母,父母就给他们想要的呵护,于是,他们会不自觉地一次次地折返。之前下的狠心也就白费了。

  父母真正要做的就是在家庭里培养和孩子的平等关系,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权威,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更不能让孩子成为权威,牵制你的决定和态度。

  而是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并且教会他们被人拒绝或者没有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如何去面对,可以让他们自己做选择或者提供选项,渐渐地让他们自己找到独立处理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对家人友善有能适应社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