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及时回应,适当共情
有时候,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不对,却无理取闹,其实是情绪的宣泄和表达,认清楚这一点后,我们就没必要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跟着生气,只需要及时回应,肯定孩子的感受,并给予适当共情就好了。
暑假后开学的第一天,鲁尼赖在床上不肯起床,说:“妈妈,我不想上学!”
我正想跟他讲道理,转眼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他在表达感受,其实他很清楚今天必须上学,因为早在前几天我就已经告诉过他了。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感受:“嗯,妈妈明白,放了这么长时间的假,确实会不想上学。”
见我没有责备,他又换了一种策略:“妈妈,我好像生病了,真的不能去上学。”我连忙问:“哪里不舒服?”“好像发烧了,头疼。”我知道他在说谎,却不拆穿,配合着摸了一下他的头,说:“嗯,可能是刚睡醒有点热,一会就好了,起来上学吧。”
可他继续闹:“妈妈,我今天真的不想去上学!”我继续保持冷静:“是啊,我放假久了也不想去上班呢,我很理解你,但是今天一定要上学。你再躺2分钟,我等会再过来叫你。”
就这样,2分钟后,他乖乖地起了床。
整个过程中,我都保持着冷静,平和。
第一步是察觉到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肯定孩子的感受。
第二步是换位思考,告诉孩子妈妈放假久了也不想上班,这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
最后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后,我适可而止,坚定地告诉他一定要上学,不让他继续沉溺在不想上学的情绪中。这一步非常重要,最终促使他按时起床上了学。
大多数时候,共情无疑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第一利器,然而共情的度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会过度。很多父母懂得共情,却常常忘了要适可而止,结果共情变成了可怜孩子,导致问题没有解决,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哭闹得更加厉害。
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过一件类似的事:
一次,孩子不小心摔倒了,磕破了膝盖,流了一点血,孩子哭了起来,这位妈妈立刻跑过去,因为刚看了育儿上说的共情的方法,她马上用了起来,抱起孩子,使劲地帮他吹着伤口,不停地说道:“哦,宝宝受伤了,肯定很疼。妈妈爱你!真希望受伤的是妈妈~~~”
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伤口,一会就不疼了,可是受到妈妈过度的关注,孩子愈发哭得厉害了!
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怜悯。共情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受了伤,这对你来说是很大的困难,但我会帮助你度过难关。”而怜悯传递出来的信息则是:“你很可怜,你不应该遭受这些,我为你感到不公,我愿意为你承担痛苦。”
共情是就事论事的态度,而怜悯则是无原则地可怜人。
《孩子·挑战》一书中说: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我们可怜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理由。当孩子自悲自怜的时候,他的痛苦就会加倍,因为这时他不用积极想办法去面对自己的困境,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非要等人安抚才能好起来。
渐渐地,孩子越来越没有勇气自己解决问题。但周围的人不可能个个像妈妈一样安抚他,自己没有勇气解决问题,却不能依赖别人的时候,他就会由自悲自怜转为抱怨愤怒,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个世界欠我的”,最后陷入悲惨的恶性循环。
第二招:利用想象游戏,转移注意力
当共情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试一下第二招:巧妙利用想象,与孩子进入假想游戏,最后达到成功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鲁尼3岁的时候,有天晚上,大家都要睡觉了,他却吵着要吃糖。
我抱着他,首先给予共情:“嗯,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糖。”然后坚定地告诉他:“可是现在睡觉时间到了,睡觉前绝对不能吃糖,很容易蛀牙,你知道的。”可是他根本不听,依然在我怀里不断地挣扎哭闹。
我改变了策略,微笑着对他说:“宝贝,你想吃什么味的糖?妈妈给你变出来。”孩子一听,停止了哭泣,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我想要草莓味的!”我把双手放在背后,嘴里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变~~~”然后双手托着空气,小心翼翼地放到孩子面前,说:“看,这是草莓味的水果糖,尝尝吧。”
就在孩子迷惑的时候,我先自己假装“啊呜”尝了一口:“嗯,真好吃,真甜啊!你不想也尝尝吗?”孩子开始明白我是在跟他玩游戏,于是也配合地尝了一口:“嗯,好甜!”“你还想要什么味的?”“苹果味,额~~~不不不,菠萝味~~~”
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变着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糖果”。渐渐地,孩子已经忘了要吃糖的事,跟我一起进入欢乐的假想游戏中。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谈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说:“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时,别紧盯着锁头,要想到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同样的,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别只想着怎么让孩子停止哭闹。想办法让孩子开心起来,才是更好的办法。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能既开心又难过,在孩子哭闹时用另一件事让孩子开心起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假想游戏尤其适合用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但是不能滥用。父母要注意审时度势,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或当时环境的要求,不妨尽量满足孩子。
比如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玩,发现一个沙坑,好多小朋友在里面玩,可是我们没带任何工具,正好旁边有人摆摊卖,鲁尼便说要买。爸爸不同意,说家里已经有好多了,眼看孩子就要哭闹,我急忙买了一套沙滩玩具,拉着孩子走进沙坑玩了起来。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既然出来玩,大家就要开开心心的,如果孩子因为这事哭闹起来,那大家都不开心,再说孩子的要求并非不合理,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沙坑里玩得那么开心,谁不心动呢?
与其在孩子哭闹后花精力去哄,不如及时满足他的需求。
其实,就算是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睡觉前要吃糖果、冬天要吃冰激凌、非节日却要买礼物等等,在我们能承受、孩子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偶尔满足一下孩子,表示一下宠爱,也未尝不可。
第三招:冷处理,不理睬,让其尽情发泄
通常,我们大人身体疲惫、心情不好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再去照顾孩子的情绪。这时候,如果孩子无理取闹,不妨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去理睬孩子,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一个周末的中午,我又累又困,想要睡个午觉,可是孩子却不停地吵着要我陪他玩。我根本没有精力去耐心哄他,于是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任由他在地上打滚哭闹。由于当时真的太困,我不知不觉真的睡着了,等我醒来,发现他也在我旁边睡着了。
采取冷处理、不理睬态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以暴制暴,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自己生了气还伤了孩子。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最好先把他带离现场,再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有的时候,孩子的哭闹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这时我们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他就会觉得没意思,停止哭闹。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视频:一个大概两岁的婴儿,走着走着不小心摔倒了,正想哭的时候,却发现周围没有人,于是没有哭泣,自己站了起来。
他看到妈妈在走廊里,于是晃晃悠悠地走过去,假装摔了一跤,哭了起来,可是妈妈没管他,走进了厨房,于是他又走到了厨房门口,故技重施,假装摔了一跤,哭了起来,可是妈妈还是没管他,只顾着自己忙活。
最后,这个婴儿放弃了,不再企图引起妈妈的注意,走回客厅自己玩了起来。
面对孩子的哭闹,当我们不予理睬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有权利发泄自己的情绪,你也有能力自己处理这种情绪。
让孩子在哭闹中自我疗愈,其实对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我有一位朋友,性格乐观开朗,脾气也特别好,对人对事很温和。
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我现在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特别感谢我的爷爷。小时候爷爷奶奶带我,每次我不开心、大哭大闹的时候,爷爷都会把我抱进房间里,任由我在地上打滚撒泼,尽情哭个够,他就平静地坐在旁边,等我哭完,从来不责备我。
我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能够在爷爷的宽容和理解中尽情地发泄,然后自我平静,我才能有现在处变不惊的能力。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无条件地包容你、爱你,相信你的脾气也会很好。”
总结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可以采取三招解决办法:
第一招:及时回应,适当共情;
第二招:利用想象游戏,转移注意力;
第三招:冷处理,不理睬,让其尽情发泄。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招,都要求父母要保持冷静平和的态度。
至于采用哪一招更管用,就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当时的情景、自己的心情灵活使用,有时候可能一个招数就管用,有时候却需要同时用到这几个招数,有时候,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也许这些招数都不管用了。
做父母,难免要不断地与孩子“斗智斗勇”,招数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真正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耐心和时间,去深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见孩子的需求,俯下身来,认真地感受和倾听。
【实用!孩子无理取闹,三招轻松解决】相关文章: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 教你如何轻松应对09-07
孩子在无理取闹?10-23
三种轻松解决孩子不吃饭09-03
只需60秒轻松解决孩子坏习惯09-15
孩子吃饭坐不住10个妙招轻松解决09-15
解决孩子的10-11
轻松“击退”孩子厌食09-13
孩子求陪伴 请别误当无理取闹09-26
孩子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