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双手就打通孩子情绪的任督二脉

时间:2023-10-25 16:41:31 育儿 我要投稿

  十一岁的儿子生病了。“妈妈,我病了。”“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妈妈看了一眼儿子,没什么大碍。“我好像有点发烧。”儿子期待地眼神看着自己的母亲。“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妈妈感觉儿子可能是感冒了。“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儿子大吃一惊。

只用双手就打通孩子情绪的任督二脉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妈妈斩钉截铁的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儿子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忍着。你早晚反正会回家。”儿子有点生气的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虽然在病中,儿子依然聪敏。

  “正是。”妈妈点点头表示肯定,“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

  “什么本?”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妈妈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这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这位妈妈是单亲妈妈,所以一直奉行“放羊”式教育。在她心里,儿子将来要顶天立地,自己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儿子,他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她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机会,这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唯一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在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母亲选择了冷漠。我们可以理解母亲想要让孩子早点学会照顾自己的心,可是对于孩子情绪放任不管,这样真的好吗?

  “静止脸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15秒之后,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直到母亲最终开始回应孩子,孩子才开始慢慢停止了哭泣。对于孩子来说,在母亲对他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孩子一开始会持续尝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会不断的重复这一个过程,失败了以后会走开,感到悲伤,无可奈何,然后他们又会从头再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尝试,失败,失败,再尝试。那些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虐待的孩子,他们会开始形成自我安抚的行为——比如吃手指,抓自己,然后不再理睬父母。但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变得特别沮丧以至于他们根本没办法安慰自己,孩子将学会不舒服时没有人会来安抚他,恐惧的感觉会蔓延,他会感到世界非常可怕。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儿童。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妈妈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拥抱孩子,用双手与孩子的情绪建立连接

  孩子的心灵和情绪其实很简单,很透明。对于孩子而言,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肢体的碰触,远远胜过语言的沟通。因此,时常把孩子拉到怀里,抱抱他、抚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哪怕什么都不讲,都能让他感觉爱,让孩子放松下来。

  1、受到惊吓时

  当孩子受到突然的惊吓时,僵化的能量会淤积在他体内。此时不妨沿着脊椎左侧、肩胛骨之间的一条竖线,横着拨动韧带和经络,让这个位置重新变得柔软,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顺时针揉捏,帮助宣泄情绪。

  2、感到悲伤时

  把充满关怀和爱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颈椎第7椎,约颈肩相连处),即使孩子一个劲儿的哭泣,手也不需要动,温暖的手的抚触,自然就可以将能量化解开。这样做还能让孩子感觉到背后有一股支持的力量,这对他们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哭得太厉害,则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从大椎穴沿着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抚摩范围可以波及到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直至命门穴(即腰椎处),能有效排解情绪能量。

  3、感到恐惧时

  也是先把手放在孩子的颈部,当他感受到被支持时,恐惧感就会减轻。同时,可以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小腹处(即肚脐下方、耻骨上方),慢慢揉动。这个部位通肾,恐惧情绪通常在这里郁结。当这部分恐惧随着揉动向上顶出,孩子可能会以哭喊等方式将它释放。

  4、兴奋不安时

  孩子如果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比如因为白天玩得太疯,到了晚上安静不下来、无法入眠,妈妈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怀里,把手放到他的颈椎和后背之间,只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然后对孩子说:“你深深地呼吸,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妈妈的手在给你能量,有热的感觉传进去……”。不要批评(“不要皮了!”)、命令(“快去睡觉!”),用心和他在一起,给予陪伴,才是更有效的。

  情绪冲击导致身体的异常反应,在孩子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而妈妈的手与充满爱意的抚触,是最有效的。腰为肾之腹,是产生生命的地方。每天半小时,抚摸此处,可以为孩子增加能量。把孩子抱在自己怀里,温柔地抚摸肚子和腹部,就可以帮助孩子舒缓情绪,让他感受到爱与温暖,拥有安全感。还可以揉捏胳膊和腿的内侧,以及手心与脚心,也有助于打通情绪通道。对孩子心理能量的提升多有益处。

  如果想大哭,就哭出来,因为哭并不是情绪,而是帮助我们排解哀伤情绪的方式。当我们畅快淋漓地将哀伤都发泄出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多大的损伤。同样的,如果想笑,就开怀畅笑;如果愤怒,就高喊出来。用自己喜欢的、觉得舒服的方式,将情绪释放、清空,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而这种顺应,而不抗拒的态度,就是一种柔软,我们由此得到的,也将是一个柔软的身体;经络通畅,体态匀称,行动矫健,肌肉充满弹性,任情绪自由进出。

【只用双手就打通孩子情绪的任督二脉】相关文章: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只用一招解决06-23

阅读,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想象空间,打通孩子的多维思维01-13

调动孩子的情绪活力09-30

如何调节孩子的情绪10-03

怎样培养孩子的情绪10-03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09-22

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09-17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08-26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情绪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