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完,还不忘将孩子的玩具重重摔在地上。
一旁的小伙伴顿时吓坏了,纷纷躲开。只有小男孩咬着自己的手指杵在原地,一脸恐惧,一句话也不敢说。
看到这一幕,不禁令人心酸。作为父母,我们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真的管用吗?对孩子未来成长会不会造成阴影?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妈妈们大吼大叫的声音,以超过85分贝的音量,放给10名孩子听,之后,让他们写出妈妈吼叫的内容,结果只有13.3%的孩子写对了。
研究表明,大声吼叫,对管教孩子毫无用处,而且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吼孩子影响学习成绩
研究发现,父母越大声,孩子的注意力越无法集中。
上学前被父母吼叫过的孩子,到了学校精神涣散,情绪无处发泄,只能将气撒在课业上。
长此以往,直接导致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成绩自然越来越差。
2、吼孩子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吼叫孩子,无论骂了什么,在孩子心里永远只会翻译为一种意思,那就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尤其是有两个宝宝的家庭,对其中任何一个吼叫,孩子都会理解为,爸爸妈妈更爱另一个孩子,不爱我!
对孩子大吼大叫、冲孩子发脾气,更会导致孩子有意躲避和疏远父母,影响亲子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3、吼孩子影响孩子性格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父母动不动就情绪崩溃,爱发脾气,遇事无法冷静沟通……那么,这些不正确的示范,日积月累,便会对孩子的性格、甚至精神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具体表现为,经常被父母吼、遭到父母批评呵斥的孩子,相比同龄人,更自卑,更缺乏自信,言语容易带有攻击性,有的甚至会走上抑郁的道路。
4、吼孩子影响孩子自我认知
父母吼孩子,会令孩子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你越是吼,他越是不听话,不愿意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即便他明白,你是对的。
心理学家莫纳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吼叫和命令,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也将很难学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树立正确的三观。
7岁的童童,连续尿床一个月,父母带孩子进行医学检查,没有任何病理问题。邱波老师发现,孩子内心埋藏着巨量的恐惧情绪,不能面对,也无法调适,进而演变成对黑暗房间的幻想,从而造成尿床现象。
进一步了解发现,最根源原因是,孩子父亲情绪暴躁,母亲怯懦退缩,父亲时常用吼叫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对父亲有着很大的恐惧。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上周,公司组织出游,允许带家属,正值暑假,有两位同事便带了小孩。
来到一处五彩斑斓的喷泉边,孩子们抑制不住心中喜悦,在喷泉周围窜来窜去,弄湿了衣服。
一位妈妈看到后,冲过去指着自家孩子的鼻子大声呵斥:“带你个小兔崽子出来一点儿也不省心,再不听话就一个人滚回去。”
不料,孩子非但对妈妈的责骂充耳不闻,甚至比妈妈还大声地反骂了回去:“你看你,像个泼妇一样,这么凶,我还不想跟你玩了呢!“
看到这尴尬的一幕,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一场母子间的对骂,最后以同事扯着儿子气呼呼地提前离开而告终。
什么样的父母,便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这话,果然一点儿不假。
反观另一位同事,同样是孩子贪玩弄湿衣服,她的处理方法,明显要冷静理智得多。
只见她一直在旁边关注着孩子,关键时刻提醒孩子注意脚下安全。等孩子玩够了、玩累了,她从随身携带的书包里拿出一件干净T恤,把孩子领到卫生间,帮他换上。
有人好奇她为何如此淡定从容。她说,小孩子本就是好动多动的,多运动对于身心和智力发育,都有好处。与其限制他,不如告诉他怎么玩,要注意什么。
这位妈妈说,在帮孩子换上干衣服的过程中,她和孩子聊了聊,湿衣服贴在身上什么感觉。孩子说,不舒服,想赶紧换掉呢。于是,她趁热打铁,给孩子讲了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在这过程中,孩子一直在注意的听,想必,下一次遇到喷泉,他会表现得比这次好。
同事们听后极为感慨,如果说,吼叫对孩子是无形的伤害,那么,在众人面前吼孩子,无疑对孩子是身心的双重摧残。
想以吼叫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试想,当你从容理智时,你会大吼大叫吗?当你的沟通有效时,你会大吼大叫吗?亲爱的父母们,你想过吗?往往吼叫暴露出来的,是我们的无力或者无计可施。
那么,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什么方式才是正确的?如果你反复和他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怎么办?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1、为人父母后,要学会管理情绪
调查显示,有很大比例的父母,在生活中都免不了朝年幼的孩子大吼大叫。
生气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人人都会有。而控制情绪,却不是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就做到的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请合理控制你的情绪,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明白,好好说话,才是生活中沟通的常态,而不是大吼大叫。
2、低龄的宝宝听不懂道理,怎么办?
如果孩子年纪太小,听不懂道理,怎么教育他?举个例子吧。
朋友家的儿子不到2岁,聪明可爱,喜欢在房间里到处走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最近,小家伙迷上了“插座”。当家长的都知道,一两岁的孩子,正是喜欢扣扣这里、弄弄那里的年纪,对于一切小洞、小窟窿都不肯放过。这个宝贝也不例外。总想试试看,自己胖乎乎的小手指,能不能插进插座上的窟窿眼中。
每逢此时,家长们会告诉宝宝,不能这样,这样危险。可事实上,他们根本听不懂。一来孩子太小,理解能力本来就有限,家长说的危险,他未必能真正意识到。二来,这样的年纪正是探索世界的时候,这种好奇的举动,是身心发育的必然过程,实属正常。
然而,朋友的做法却值得大家借鉴。每次,当宝宝靠近茶几边的插座时,朋友就赶忙把他抱开。再次靠近,再次抱开。如此坚持,若干次后,宝宝自然明白了,那个东西是不能碰的。
妈妈们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学会温柔的坚持,即便孩子一百次一千次的想去摸那个插座,也一定要记得,不要急,不要吼,坚持重复你的动作。
3、绘本动画中的可爱形象,都是孩子模仿的动力
再举个例子吧。
四岁左右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恐龙。我认识的泡泡小朋友,甚至能说出好几十种恐龙的名字来。有一次,泡泡在外面玩的时候,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情急之下泡泡用力将那位小朋友推到在地,并且坚决拒绝道歉。
回家后,妈妈为了让泡泡明白这样处理问题不对,就用他最喜欢的小恐龙,编了个故事。故事里,小恐龙为了抢秋千,也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最后,小恐龙明白这样做不好,于是主动去找好朋友和好、道歉,两个小伙伴快乐的荡起了秋千。
瞧,泡泡妈用讲故事的形式,解决了问题。对于只有几岁、认知能力尚在发展过程中的小朋友来说,这效果啊,比讲道理好用百倍呢。
4、不吼不叫,低声讲道理
有心理学家对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父母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低声教育相比大吼大叫,效果明显要好得多。
正如北师大教授钱志亮曾说:父母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父母用高分贝的声音震慑孩子,试图让孩子听话,时间一长,孩子反而会麻痹,对父母的言行置若罔闻。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并且以他的年纪,也能听懂道理了,那么,可以试试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给他讲讲道理。不要奢望一次见效。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达到这个效果,更何况孩子。做好坚持的准备,当一次两次三次……都不见效时,你依然要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5、父母相爱,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深以为然。
父母相爱,可以最大程度地为孩子提供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情绪感染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反,父母之间气氛紧张,不能心平气和来沟通,时常争吵不断的家庭,孩子的身心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相爱,能够最大限度地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父母相爱的家庭,更容易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那么,驴将统治世界。
话糙理不糙。只会吼孩子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只会吼孩子的父母,能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相关文章:
父母矮也能养出高孩子09-04
“冰箱父母”养出孤独孩子08-23
冰箱父母养出孤独孩子08-25
什么样的妈妈会养出叛逆孩子?09-24
动不动就吼孩子 这样只会让孩子越变越差劲09-04
懒惰的妈妈也能养出成功的孩子09-08
父母细心疼爱养出懒孩子09-02
孩子不听话只会吼?一招助化解09-26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