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时间:2023-10-09 08:03:24 育儿 我要投稿

  许多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很重视对儿童的智力培养和知识灌输,而忽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不注意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这也是家长比较普遍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也是家长的主要任务之一。

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没有抵抗力,怕孩子感染疾病和沾上坏习气,就把孩子关在屋里。只让他接触有限的亲人,让收音机、电视机、大量的玩具、小人书等做他的“小伙伴”。让他吃得讲究,穿着时髦,把家庭当做孩子的“保温、保险箱”,禁锢了孩子的天性。

  我们都知道,三岁以后的儿童对于找小伙伴是十分热心主动的。他们常常自觉自愿地加入不相识小朋友的谈话和游戏,常会自言自语地和小动物、玩具进行交谈。这些都是孩子身上社会交往能力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交往日益增多。五岁的孩子往往就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和“游戏集团”,并把这种关系看得越来越重,到后来甚至能超过同家长的关系。这是孩子在成长必然发生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社会性,首先是让孩子多接触外界事物。现代心理学观点认为,适当的刺激对于儿童各方面的发育都有好处。刺激是大脑发育的营养。正像人的肌肉要靠跑、跳、抓、伸等动作锻炼,才能发达一样。大脑需要各种新鲜的事物来刺激、锻炼。四岁以前孩子的大脑是“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一有机会,就会积极地学习,以接受新事物为最大快乐。如果此时他已处于一个适当的环境中,!他的智能的潜力就能得到有效地开发。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不少孩子见到生人就害怕、见到一些意外现象就大惊小怪,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接触外界少,接触新事物少。

  其次,帮助孩子尽快地自立。在发展孩子社会性的过程中,自立和社交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自立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提,孩子首先在照顾自己的实践中学会克服困难,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强者,才能产生帮助别人及与他人协调关系、共同创造生活的愿望。为此,家长要注意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根据年龄的不同,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要求。如先教会孩子自己穿衣、穿鞋、洗脸、吃饭等,再慢慢地过渡到自己会玩,创造新玩法,帮助别人等。这样,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时,才能适应,否则,即使自己的孩子想与别人玩,别的小伙伴也不会乐意跟他玩的。有些难做的事情,只要是安全的,即使会失败,但只要孩子有要求,也要鼓励他去做,以此磨炼他的意志。大人的事也可以请他“帮忙”。孩子跟别的孩子发生争执,也要以正确的方法诱导他自己去处理。这样日积月累,孩子自立能力和社交能力就能培养起来。一旦上小学,孩子便能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并能有一种自己学习和帮助别人学习的责任感,以及一定的胜任班上社会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