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是榜样

时间:2023-10-08 15:36:03 育儿 我要投稿

  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人要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学前教育期的孩子年龄虽很小,但他们正处于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由于他们还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很弱,对道德的认知还基本处在“他律阶段,。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单凭说教是不够的,而是应该尽盘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是榜样

  孩子再小,也是杜会中的一个成员,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然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大人、同伴、群体的影晌以及家庭的教有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的行为方式无不带着所处环境的烙印。这其中,孩子周围的成年人(主要是家长、教师)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最明显,因为,他们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尤其在3-6岁期间,孩子都有效仿父母的强烈堪望,他们会努力地、认真地模仿父母的样子去照顾他们的布娃娃,棋仿父母的样子照料家务,模仿父母的样了去学着上班工作等。父母有礼貌、有教养、负资任的言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曾经在一篇知名学者回忆他的成才之路的文章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这个学者从小失去父亲,他和母亲住在四川农村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孤儿寡母的,生活过得很贫寒。母亲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对文化人怀有特别的崇敬,每次在路上遇到村里的私塾先生都要毕恭毕敬地站在一边,给先生让路,向先生问好,平时在家里,盲谈举止也常常显露出对文化的向往和崇敬,甚至连家里凡是写有文字的碎纸片也从不任意的丢弃或烧毁,母亲认为有字的纸片是神圣的。每次都要在佛像前的香沪里焚烧。正是母亲这种对于文化和文化人的无比祟敬和向往,在这位学者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他从小就对读书学习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他走上求知之路的不竭的动力。

  家庭救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高超的艺术,但在具体实践中却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而是散化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其中,方式比愿望更为重要。希望向孩子传达一个道理时,简单地用言语的形式告诉孩子或絮絮叨叨地一味说教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过多的说教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要重视“身教”的作用,用大人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孩子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