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适度边界,给孩子充足的自主空间,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等等。
小孩太任性了怎么办1
1、制定适度边界,不过严,不过宽
所谓任性,是相对原则、约束、底线、边界而言的,孩子突破爸爸妈妈的原则、抗拒大人的约束、超出爸爸妈妈容忍底线、突破大人允许的边界的言行,会被归为“任性”。所以讨论孩子任性,首先要看大人定的边界在哪里。
有的家庭,信奉严厉教养,平时对孩子的约束过严,孩子稍稍试图突破,就会被批评“太任性”。
这种任性的孩子,其实最开始,并不是真的任性,常常只是秉承自由的天性,尝试摆脱过严的管束而已。但如果一直在约束过于严格的环境中成长,这种反抗大人的姿态,
可能会一直保持下来,成为真正的任性。就像孩子一直被捆绑着,他会恐惧、愤怒、奋力挣脱,即便是捆绑的绳索并不真实存在了,但被捆绑的恐惧感、愤怒感、奋力挣脱的本能仍旧会在。
有的家庭,最初对孩子过分放纵,也并不觉得孩子有多任性,等到发现孩子管不住了,就开始开始制定各种规则来约束孩子,
这时任性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试想一匹无拘无束、想去哪儿去哪儿的小野马,现在要被关进笼子里,或者被限制在一小片草原上,他怎么会甘心。
所以,要想孩子不任性,大人需要从小为孩子的言行划定适度的边界,既不过严,导致孩子养成不断挣脱管束的习惯,也不过宽,让孩子无法适应任何约束。
孩子天性不同,各家环境不同,这个边界到底有多大,需要爸爸妈妈慢慢摸索,但还是有些例子可以参考。
比如,一位妈妈说孩子越大越任性、越不好管了,那么这位妈妈管孩子管到什么程度呢?孩子进门脱了鞋,鞋子摆放的方向,都要符合要求。如此动辄得咎,孩子怎么能不反抗?
另一位妈妈,孩子小时候就养成顶嘴的习惯,后来到了青春期,对大人说话态度非常恶劣、甚至会在电话中训斥妈妈,大人受不了了,尝试管束孩子,但孩子多年下来已经习惯成自然,再想约束,就真的非常困难了。
2、给孩子充足的自主空间
好多家庭,孩子任性的困扰,集中在孩子买零食、买玩具上,孩子想买啥就买啥,不给买就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孩子小时候我们从他们的幼儿园学到了一个方法,用起来非常有效。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给孩子安排好几次“自己买东西”的活动,老师会带孩子们去超市,告诉孩子们,每人可以买几件零食、每个人买的零食要在多少钱之内,然后然让孩子们自由挑选。
孩子不少,又都不大,但每次都能够遵守要求,在规定之内买得心满意足,从来没听说过有孩子大哭大闹。这让我们很惊奇,原来孩子这么小,就能懂得如何在规则之下自己做主了。
后来我们在家里也用同样的办法,孩子要求买零食时,会跟他约好,可以花多少钱,然后给他几块钱,大人在外边等着,孩子自己去买。
他会先挑选自己想吃的,如果便利店的阿姨告诉他钱不够,他会再换一个价格稍低、自己可以接受的,从来没有出现跟人家不讲理地要拿价格高的东西,或者跑出来要爸爸妈妈再加钱的状况。
这让我们学会,大人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在这个空间内充分自主。孩子有了自主的空间,和大人不讲理地哭闹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给自主空间的.办法,也被我们推广到买东西之外,看电视、玩电脑、做作业,都会事先约定规则,然后让他们在规则之内自己安排,孩子们通常能安排得很好,也为大人省掉了好多不停管孩子、不停和孩子斗智斗勇斗狠的麻烦。
3、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
大人一旦和孩子制定定了原则、约束、底线、边界,就要坚持,不能轻易妥协。
有的爸爸妈妈虽然和孩子约定了原则,或者自己心里设定了一个底线,但孩子一哭闹,情形就失控了,像打仗的士兵一样,先是试图抵抗,守住阵地,发现敌人火力太猛,就节节败退,最终全线失守,敌人长驱直入。
一位读者讲了一件事,非常典型。一个小姑娘每天上学都要带钱买零食,先是一块钱,现在一天五块钱还不知足,只要不给就闹,连叫爷爷奶奶滚出这个家的话都能说出来。
如果一开始,大人就坚持不给钱让孩子自己买零食的原则,孩子就不会发展出每天买零食,如果一开始就守住一块钱的底线,也不会现在五块钱还不满足。
任性的孩子后面,有时会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能坚持原则、在孩子不断进攻下不停败退的大人,是大人的不坚持,帮助孩子养成了对自己的愿望、要求毫不克制,不能做一点妥协、不能受一点委屈的习惯。
4、减少对孩子的强迫,不做任性的大人
孩子的任性,还有不少情况是大人常常强迫孩子做这做那造成的。如果大人不施力,孩子那里会反弹?
有的大人抱定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得听什么,大人要求怎么做,孩子就得怎么做的观念,在事关孩子的好多事情上,都不考虑孩子的意愿。
孩子有时候勉强自己接受了,有时实在不愿意接受,就只好反抗,自然就“任性”起来。这哪里是孩子任性,分明就是大人任性好不好?
一位妈妈,要十几岁的孩子跟他一起参与一个活动,孩子不愿意去,大人就百般说服,又保证不会花太长时间,孩子最后只得勉强同意。
但到了现场,孩子发现,活动既不是他感兴趣的,夹在一堆大人中被问东问西又让他很不舒服。孩子开始还能忍,后来活动又超了时,
孩子一下子爆发起来,对妈妈大叫大嚷,搞得大人们非常尴尬,那位妈妈自己也很难堪。其实退一步,如果妈妈自己不任性地要求孩子配合,这种尴尬状况根本不会发生。
小孩太任性了怎么办2
1、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
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比如,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休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帮助他平静一些,
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别的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
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可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冼脸,安静睡—觉,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
2、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3、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
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4、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5、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6、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7、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8、“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