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好的家庭关系,是一张为情绪兜底的网,是一双呵护疲惫心灵的手,我们经营家庭的用心程度,就决定了关系中的温度,现在分享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
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1
1父亲一人独大
这种一人说了算的专制家庭结构,表现为父亲与家庭成员之间界限非常清晰。严父往往是自己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需要用过度严厉的状态去掩饰自己没有长大的部分,全副武装让自己像个男人。在孩子眼中,这样的父亲丧失了温柔,与父亲交谈时总伴随着恐惧情绪,容易让孩子隐藏起自己的情感,在家里感到孤单、缺乏亲密感,导致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知。
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亲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乖戾;而性格懦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
2家庭话题千年不变
小时候被追问成绩和排名,长大了被催婚找对象家中的话题,千年不变。一定程度上,这是陷入了过分保护的泥沼。家长在吃穿住行言360度无死角地对孩子进行限制,一方面使孩子缺乏许多至关重要的同龄人陪伴经历,导致以后难以适应社会或者走向歧途;另一方面,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受阻,社会化不足,自我需求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3有个唠叨的母亲
唠叨的`母亲对家里的事情表现出过度关注,事无大小都过分控制,这样的母亲热衷于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孩子)说很多很多话,有诉苦、有指责、有抱怨。有研究称,女人一天要说3万字,唠叨操控下的母亲的话语量远不止这个数。这实际上是母亲通过嘴巴来追求幸福感,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大多由安全感和价值感不足造成,常常伴随着焦虑。
4工作耽误亲情
5岁的甜甜由于妈妈长期加班,缺乏陪伴,内心非常敏感。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小伙伴因为妈妈的失约缺席非常难过,失控在教室里大哭。只见甜甜安慰她说:你不要难过了,我妈妈也经常爽约欺骗我,大人都一样,喜欢说谎话,是个骗子。多让人心寒的一句话。
许多家长看似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外征战,但不少人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家务和感情,而到工作中去寻找安全感,这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自身。
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2
不对家人恶语相向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的压力大,与人相交时,会产生不少戾气。
有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气,会忍不住把情绪发泄在最亲密的人身上,比如家人。
可能在潜意识中,我们认为,最亲密的人不会轻易离我们而去。即便是对着他们发发火,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然而,经常对家人恶语相向,对家庭关系造成的危害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吗?
关于负面情绪传递的后果,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某天,一位父亲在公司被上司训斥了。等他下班回到家,挨批的情绪还未得到缓解。正心烦气躁着,看到孩子在家里疯玩,便把正在玩耍的孩子责骂了一顿。
孩子觉得很委屈,也很生气,就对着正趴在一边歇息的小猫狠狠踢了一脚。
小猫受了惊,弓起背,一溜烟蹿到了马路上。
此时路上开过来一辆卡车,司机被突然蹿出来的小猫吓了一跳,连忙避让,却撞伤了在路边玩耍的小孩。
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其实就是由负性情绪的传递导致的。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踢猫效应」。
人们的负面情绪往往会沿着不同等级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就像是一个金字塔,情绪从塔尖扩散底部。
而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往往是一个关系链中最弱势的群体,例如小猫、孩子。
你每一次的随意发泄,都会消耗掉一点家人之间的爱和信任。等到爱被消耗殆尽,就会落得渐行渐远、分道扬镳的结局。
毕竟,发泄情绪很容易,但修复关系很难。
笑纳家人的给予
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准备大包小包的家乡菜和特产让我们捎上。
有的年轻人嫌麻烦,又怕父母忙前忙后太劳累,就会直接推拒这番心意:“哎呀妈,这些东西外边超市都有的,我们也吃不了这么多,您就别忙活了!”
但心意之所以为心意,就是希望在送出时,对方能领情。
父母在儿女面前,总是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尤其当父母老去后,他们的价值已经无法在工作等其他方面得到体现,就需要回归家庭,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价值感。
而笑纳家人的给予,就是在帮助他们完成寻找价值感的过程。不给子女添麻烦,还能为子女做点事,老人家总是高兴的。
接受父母的给予,让他们感觉到被需要,延续这份爱的心意,在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向孩子解释家庭中的争吵
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父母一般存在两种做法:要么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认为孩子还小,不记事,会很快忘记;要么关起房门来吵,不让孩子直接看到。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做法,都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父母吵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真正重要的是,在争吵发生后,及时向孩子解释原因,并将和好的结果告知孩子。
家长们需要注意,孩子是一个单纯、脆弱、缺少社会经验的个体。当他们旁观了父母的争吵之后,争吵过程中的每一句狠话、每一个人身攻击的词语,TA都会接收到,并放在心上。
如果父母后续不做干预,孩子就会不安、焦虑,陷入“爸爸妈妈是不是要离婚了”的恐惧。为了挽回父母的关系,孩子可能会产生各种问题行为以引起关注。
如果父母能够向孩子说明争吵的原因,并借此机会与孩子讨论如何面对分歧的话题,反而能“化危机为转机”,让孩子学会处理冲突的新技能。
主动向孩子道歉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曾说:“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如果你犯了不希望让孩子犯的错误;
如果你没有掌控好情绪,说出了伤人的话;
如果你许下的承诺没有兑现,失信于孩子……
在这些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主动向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我们都是普通人,做错了事情、破坏了关系,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主动去弥补和修复。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向孩子道歉掉面子。倘若因为讲究面子,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认为认错是一种羞耻。
明确关系的边界
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中写道:「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中国社会向来是一个重人情和关系,但人与人之间边界感模糊的`社会。这种特点在家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比如:
父母以“为你好”的理由翻看子女的日记,干涉交友、恋爱结婚的选择权;
夫妻以“彼此要坦诚”为理由查看对方的手机;
亲戚以“关心你”为理由打听你的个人隐私……
在家庭中,血缘牵绊、情感联结让我们过多地关心彼此的生活,没有了度,也越过了原本应该建立起的边界。
重塑边界,找回边界感,是家庭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做到的事。一旦边界足够清晰,你会发现一切的关系都会健康起来,相亲相爱又彼此独立,家庭幸福感也会上升。
但明确边界并不是要父母对孩子毫无作为,而是要分清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界外的事不随意干涉,行为的后果均由各人承担。
放下手机,多陪伴
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是父母太忙,没时间、没精力陪伴孩子,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通常来说,所谓的“忙”,不过是你觉得比起孩子,其他事情更紧急。你以为孩子会站在原地等你,会像小时候一样依赖你,但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远比你想象的更快。
家庭教育是个不可重来的过程,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就再也无法弥补。
再好的老师,都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再牛的学校,都比不上家庭的奋力托举。
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给予孩子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放下手机,心无旁骛地陪他们玩一个游戏,讲一个故事,聊一会儿天。
【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原因】相关文章:
容易引起家庭不和的家居风水09-06
容易引起婚变的风水08-25
结扎容易引起妇科病吗08-01
引起失眠原因有哪些09-22
心理引起生理不适的原因05-18
女生容易被分手的原因09-13
佛教论家庭矛盾07-15
让婆媳矛盾激化的原因08-20
口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07-24
眼皮下垂怎么引起的原因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