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性化”易变同性恋

时间:2023-09-21 09:09:55 育儿 我要投稿

  孩子“中性化”易变同性恋,在当代社会,关于孩子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认为,孩子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与其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现在分享孩子“中性化”易变同性恋。

  孩子“中性化”易变同性恋1

  “孩子的‘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资深心理咨询师梁红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潮流、家庭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孩子表现出适度的“中性特征”并无大碍,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忧虑。

  孩子追潮流不必过虑

  专家认为,潮流和时尚常常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难以抗拒。“对孩子们来说,追赶潮流是‘合群’的需要。”孩子喜欢看电视,喜欢追星,当下不少明星也是这样的“中性化”,因此女孩子普遍认为中性化很有型,男孩子就流行扮成“花样美男”,于是校园里这样的孩子就出现了。

  “有些孩子喜欢中性着装其实只是单纯追逐流行,外表中性与内心中性是两回事。”专家建议家长,对喜欢穿中性服装的孩子不需要,也不要对之责骂,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在改变观念的同时对孩子稍加引导即可。

  独生子女承担“双重角色”是诱因

  统计表明,目前独生子女群体的“中性化”现象要普遍重于非独生子女。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承担的“双重角色”决定的。

  “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然而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就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决、独立、坚强,又具备女性的体贴、温柔、细腻,也许家长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孩子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和期待。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

image.png  

  适度中性性格利于发展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戚元丽博士认为,“中性化”是成熟社会中男女两性角色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体力劳动减少、女性生育机会减少而从事的社会化工作越来越多,如今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也在悄然变化。

  很多女性除了传统的女性性格特征外,还表现出独立、果敢、爱冒险、有竞争精神;而男性远离了战争等竞技性强活动,性格中也增添了很多平和、细腻。这些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专家认为,适度的“中性化”并非有害无利。“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独立、灵活,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因此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专家同时提醒家长: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因为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因此为了预防孩子的“性别错位”,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进行“性别教育”。

  “加强孩子的性别教育并不是将性别模式化,让女孩穿红戴绿,说话细声细语,走路碎步摇曳,也不是要男孩像梁山好汉武松一样,勇猛高大。而是要培养女孩细致、温柔,培养男孩勇敢、刚毅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最为关键。家长要注意以下要点:

  性别认同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只有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才会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拥有这些性别特征。如果家长由于孩子的性别没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把孩子搞混来培养,就会让孩子厌恶自己本身的性别而发生性别错位。

  孩子的行为往往源于观察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因此父母是孩子在性别角色中最重要的`指导和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性别行为,并且要帮助孩子选择身边的同性伙伴。

  美国的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非常看重,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美国众多的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到园的第一天,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

  幼儿上厕所时老师就会提醒他别走错了。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座厕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座厕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不仅如此,为了更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

  日本幼师认为,抓住日常生活的时机,可以让幼儿适当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日本的托儿所,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如厕后清洁身体的时候,老师会悉心地教孩子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等。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而决不能弄反了。

  教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父母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

  孩子“中性化”易变同性恋2

  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成为同性恋

  1、把孩子当异性养

  如果父母说他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性别,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孩子按照另一种性别进行抚养别。例如妈妈喜欢女孩,就会给男孩子买比较女生的衣服。如果父母想要男孩,而孩子是女孩,这样这个女孩可能就会被当作男孩子养,这种思维方式不自觉地固定在孩子的头脑里,导致孩子将来可能会往同性恋这个方向发展。

  其次,如果一个孩子被打扮或当作异性来养,这就会使他在同龄孩子中被当作异类,导致孩子严重的沟通障碍。

  2、怀孕时吸烟

  据研究发现,孕妈妈如果在孕期吸烟的话,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同性恋,而且孕期吸烟会让荷尔蒙刺激女性成为双性恋,烟草中含有苯异丙胺更是会让女性双性恋的几率上升,相对比之下,孕期吸烟的准妈生出的男孩子则更容易出现同性恋的倾向。

  3、环境的影响

  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里周围都是异性家长,那么孩子就容易受到异性父母的影响。他们不知不觉地模仿异性的习惯、动作和说话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己的'性别特征被削弱,慢慢地他们会更接近相反的性别。因此,希望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有同性的家长可以陪伴他,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别是如何生活的,发展他们自己的性别。

image.png  

  孩子有同性恋倾向怎么办

  1、增进沟通,帮孩子进行认知领悟

  这是关键的一步。沟通是为了帮助孩子对自己的问题及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有所领悟,激发出自救的顽强信念,准备付出最大努力去控制纠正。许多心理障碍的出现都有性格原因。所以,应该帮助孩子设计一个性格重塑的计划。

  2、运用厌恶疗法

  比如针对异装癖的孩子,当孩子出现异性装扮时,予以厌恶性刺激,如疼痛性的刺激或心理打击,隔日1次,8~10天为1个疗程,休息半月或1月后重复1个疗程。从而逐渐使其不再出现异装行为。这个治疗过程可以由孩子自己控制也可以由家人配合,关键是及时地给予足够强度的厌恶刺激。

【孩子“中性化”易变同性恋】相关文章:

孩子青春期同性恋如何矫正09-15

孩子和同性亲密算同性恋吗?09-16

这些行为有可能让孩子成为同性恋09-02

果汁健康但糖分高多喝孩子易变小胖墩08-23

同性恋的原因08-07

什么是同性恋基因08-14

如何看同性恋08-11

造成女同性恋08-06

同性恋人多吗08-07

同性恋什么特点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