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文化的教育误区
孩子的性别文化教育已经发生了偏离,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以下的问题。
功利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都比较功利化,所谓的功利化,就是以学习为目的,以智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长期忽视情商教育的状况下,父母关心的不是人的教育,而是成绩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男生,他们以丧失作为男孩子的创造性为前提,服从父母;而女孩以丧失女性的温柔气质为前提,服从于与男孩竞争的压力,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发展空间。
保护过度
在中国,家长过度强调孩子的人身安全,很多学校不敢搞体育运动,甚至不允许孩子在走廊里奔跑,于是孩子们被家长投射了太多无能和不安全感,导致孩子普遍情感发展迟缓,停滞在幼稚状态,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因为社会太不安全,女孩要保护自己,于是以生存为中心,女孩也被过度竞争的文化所俘虏,不得不将自己男性化,在与男性的竞争中丧失了自我。
令人落泪的案例
CASE1
年龄:初一女生
故事芳在初一时和一个女生有了感情,父母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但后来发现,她最想要的是拥抱,来自妈妈的拥抱。
专家分析长期以来,芳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亲长期不在家,妈妈比较脆弱,情绪变化无常,孩子长期扮演照顾妈妈的角色。这时候,她和另外一个女生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有了身体触摸的体验,她渴望这种放松的感觉。可是妈妈发现女儿移情别恋以后,有一种恐慌的感觉,就想抓住女儿,让她继续担任照顾自己的角色……
CASE2
年龄:高中男孩
故事有一个同性恋的男孩,总想寻找一个肌肉型的异性,只是因为他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父亲,而不用让他处于被家族其他人欺负的境地。
专家分析其实这不算真正的同性恋。这个男孩原本是喜欢女孩子的,但由于渴望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结果发展成了同性恋,其根源还是来源于父亲的缺失,孩子从小对力量的渴望。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充分看出来,不是简单的行为教育就算是性别教育,关键是有尊重和爱,才有性别。
专家语录
花都是浇死的,鱼都是喂死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空间而死的。
4大守则家长谨记
因性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过,只要家长保持一种开放的心理,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很多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守则1
性别文化不是家长教育出来的,是孩子自然发展出来的。只要你给孩子舞台,孩子自然会发展出性别的文化。而且你在做任何一种教育行为的时候,都要想象如果自己是孩子,被这么教育以后,会是什么心情。
实际应用
对女孩子来说,男厕所是一个奇特的空间,这时候,妈妈开始焦虑了:如果女孩过分男性化怎么办?于是开始教育她,那是男生的地方,女生到那里是要羞耻的。看上去你做了性别化教育,但这个孩子却莫名其妙地有罪恶感,导致这个女孩以后对男性有一种恐惧和厌恶。
对男孩子来说,穿上小姐姐的裙子好像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一样,可是这时候爸爸恐慌了,这孩子以后要是同性恋怎么办?于是开始教育了,你不能穿女孩的衣服,这是不好的,别人会笑话你的。于是这个孩子莫名其妙地开始对女性气质有恐惧感了。
守则2
因性教育,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孩子会慢慢地问你一些问题,那时候你再给他解释,是最好的,而不要强加给孩子。
实际应用
孩子会问你,妈妈为什么女孩要穿裙子?会问你,妈妈为什么女生没有小鸡鸡?这时候才是性别教育的最好时机。
守则3
教育一定在爱中进行才有效。如果母亲、父亲长期不与孩子交流,你怎么教育都无法让孩子体验作为一个有性别的人与同性、异性的互动,体验是第一位的。
实际应用
在美国的电影中,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家长和孩子吵架以后,另一个家长会马上跟进,和孩子更贴心地交流,这就让孩子体验到不同性别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增加了一个孩子性别文化的丰富体验。相反,如果父母无法协作,要么没有差异化,要么过度差异化,都让孩子要么体验不到两性的丰富,要么对两性的冲突有太多负性体验。
对一个男孩来说,如果他只能体验到妈妈的温柔怀抱,而没有父亲的托举和一起较量的话,这个孩子如何能有做男性的感觉呢?
对一个女孩来说,如果她只有与妈妈相处的经验,而没有与爸爸异性交流的感觉,她如何发展与异性的经验呢?
守则4
父母能否在孩子最小的时候,就尊重孩子的存在,这是关键。
实际应用
当小孩玩自己的小鸡鸡,摸自己的小妹妹的时候,父母是焦虑地阻止,还是和孩子一起交流对身体探索的体会?这就看以父母自我的感受为中心,还是以孩子的视野为中心。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才会自然地在爱中探索自己的性别。
无论古今中外,坚强阳刚的男性和温婉阴柔的女性都是人们眼中完美的性别标准。可如今,我们发现,有些人的性别意识渐渐模糊,让人觉得不那么舒服。在国外,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美国:男孩穿蓝色,女孩穿粉色
在美国,一看新生儿的襁褓,就能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蓝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婴儿并没有性别意识,凡事都需要学习。如果他们从出生开始就穿某种颜色的衣服,能让他们感到这种颜色属于我。
德国:男孩多拥抱,女孩多亲吻
男人需要认可,女人需要呵护。在德国,经常见到,男孩如果帮了别人的忙,父母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熊抱,然后拍拍后背;而女孩通常会获得一个甜蜜的吻。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拥抱代表肯定,而亲吻则代表保护和爱。
英国:男孩常做挑战性运动,女孩要多做体操
在英国,很小的男孩就经常被父亲强迫着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经常被父母送去练体操。挑战性的运动能培养男孩坚强和不惧挑战的性格;而体操的柔美与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养女孩温柔、平和的个性。
新加坡:幼儿厕所分男女
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给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在孩子学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amaboy或Iamagirl。如果你故意对一个小男孩说:Youareagirl。尽管他还不满两岁,还是会很生气地大喊:No!Iamaboy!(不!我是男孩!)
在新加坡的幼儿园,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他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所设,只是比例缩小而已。幼儿入园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男女厕所的门上,分别贴着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比较接近。
【因性施教,先让孩子透口气】相关文章:
家长应该首先让孩子做个“普通孩子”09-17
先分析孩子性格 再来因材施教09-08
如何面对因攀比而沮丧的孩子?08-31
“嘴硬”的孩子多因怕责备09-02
孩子视力下降为何因09-17
正确告诉孩子性的秘密09-08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08-28
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08-11
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08-03
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