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时间:2023-09-18 04:10:39 育儿 我要投稿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健康评估、心理疏导和咨询、心理干预和治疗、心理教育和促进、儿童行为管理、家庭支持和协助

  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1

  1、儿童心理健康评估:

  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儿童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2、心理疏导和咨询:

  为学前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特定的心理问题,提供情绪管理、行为调适、社交技能等方面的指导。

  3、心理干预和治疗:

  针对学前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使用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儿童游戏疗法等。

  4、心理教育和促进:

  通过组织心理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提升学前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5、儿童行为管理:

  针对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提供行为管理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家长和教师理解儿童的行为原因,制定适当的行为管理策略。

  6、家庭支持和协助:

  与学前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协助,帮助家长应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不同的机构而有所差异,这些都需要考虑到学前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发展阶段。同时,这些工作往往需要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来进行。

image.png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前景

  1、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支持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需求。

  2、政策支持和投入增加: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文件,增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投入。这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3、教育机构需求增加: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等教育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增加了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人员的需求。这些机构愿意雇佣专业的心理健康从业人员来监测和支持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4、私人儿童心理机构的兴起:除了教育机构,私人儿童心理机构也在逐渐兴起,专注于为学前儿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这些机构为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在该领域取得较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一、发育问题

  1、智力障碍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表现为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于同龄儿童水平。心理测验时智商和社会适应商数都低于70。

  2、孤独症类疾病:

  主要包括儿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表现为语言障碍、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社会交往功能障碍三大主要症状。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同时存在智力障碍。

  3、语言发育障碍:

  包括单纯的语言表达障碍、混合性语言障碍、发育性发音障碍以及口吃。

  4、运动发育障碍:

  表现为身体运动以及手运动的控制和协调障碍。

  二、行为问题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注意集中障碍和冲动多动行为。

  2、幼儿攻击:以攻击他人和破坏物体为主要表现。

  3、咬指甲:表现为反复啃咬指甲及其周围的皮肤。

  4、吸吮手指:表现为反复吸吮手指行为。

  5、暴怒发作:表现为受到挫折后大发脾气,在地上打滚、哭闹、情绪爆发等现象。

  6、屏气发作:在受到挫折后情绪爆发时,出现呼吸暂停,伴有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甚至有倒地抽搐、意识丧失等现象。

  7、习惯性摩擦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出现双腿伸直交叉摩擦,或以会阴部倚靠在物体上摩擦,并伴有面红出汗的现象。

  8、进食问题: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吃饭速度慢以及异食癖等各种进食行为问题。

  9、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醒、磨牙、梦魇、梦惊和睡行等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

  10、抽动性障碍:表现为反复刻板地、不自主地出现眨眼、挤眼、缩鼻、歪嘴、摆头、点头、张嘴、耸肩、肢体抖动、清嗓子、喉中发出怪声和秽语等症状。

  11、遗尿症:表现为5岁以后的儿童还反复出现夜间或午睡时小便尿在床上的现象。

  三、情绪问题

  1、儿童恐怖症:过分地害怕某些特殊物体、特殊动物、特殊场景的现象。

  2、社交恐怖症: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过分胆小害怕,紧张不安。

  3、儿童分离性焦虑:害怕与亲人分离而拒绝上幼儿园,一旦分离或面临分离时就焦虑、紧张、身体不适和哭闹,回到亲人身旁一切恢复正常。

  4、儿童广泛性焦虑症:没有明显原因的过分紧张、不安、惶恐、害怕的现象。

  5、儿童强迫症:表现为行为过度刻板,重复某种无意义的行为或想法,不能经过解释劝说摆脱的现象。

  6、儿童抑郁症:表现为没有明显原因的、连续持续1周以上不快乐、不开心、兴趣降低、活动减少的抑郁情绪状态。

  由于儿童期的心理疾病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或被延误诊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例如,婴幼儿期孤独症由于在3岁以下症状不典型,往往被家长忽视,造成诊断时间比发病时间至少晚1-2年,错过了语言功能最佳干预期,导致治疗效果明显降低。

  早期干预高危儿童,及时治疗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疾病,那么到学龄期或青少年期的多动症、学习障碍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地降低。

  在重重的社会压力之下,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业,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帮助父母了解一些基本的儿少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成人期的精神障碍致残率。

  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2

  1、断奶的心理卫生

  小儿1岁左右是断奶的时间,应在婴儿期合理添加辅助食品的基础上逐渐断奶(母奶),切不可骤然断奶,也不能在乳头上涂抹辣椒、药水等有刺激的东西或与母亲隔离,强迫小儿进食等,这样做会引起小儿更加哭闹、夜惊、拒食,从而影响小儿的心理健康。

  2、促进语言发展的心理卫生

  在促进小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地解答,绝不应当感到麻烦而加以阻止,以免挫伤小儿发展语言的积极性。小儿说话有个体差异,不能强迫小儿说话或做过多的矫正,因为那样可令小儿说话时心急而发生口吃。应注意发现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image.png  

  3、采取正确和引导的教育方法

  对小儿的教育应采取引导教育的`方法,可使小儿产生良好的情绪和性格。而经常训斥、打骂容易形成怯懦、忧郁和固执的性格,在行动上变得不诚实、冷酷甚至残忍。

  如对小儿过分溺爱和夸奖,会使他们形成任性、骄傲自大、自私自利的性格。但也不能用使小儿害怕的语言来教育小儿,如“不听话,就叫老虎来”等,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变得胆小、害怕、谨小慎微,严重时可造成恐怖症,影响心理健康。家庭和睦、家庭成员对小儿的教育方法一致等,可促进小儿情感、情绪、性格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