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逆境中的孩子容易长大?

时间:2023-09-17 16:47:33 育儿 我要投稿

  也有人说:“我们伟大的先哲总把弟子放在逆境之中”,这个说法受了明清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伟大的先哲从来没有把弟子放在逆境之中。

为什么说在逆境中的孩子容易长大?

  比如,我们最伟大的先哲孔子。有一天,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陪伴。孔子感叹:“这里好多人啊!”冉有问老师:“这么多的人,首先应该让他们做什么呢?”现在的人会讲,让他们学习、受教育。孔子本身也是教育家,但他没有这么说,孔子说:“让他们先富裕起来。”冉有再问:“富裕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答:“富裕了以后再教育他们。”这就是伟大先哲孔子的思想,中国辉煌灿烂几千年,就是在这种文化下发展的。

  新加坡的国教是我们的孔孟和王阳明,他们把我们的儒学作为国教。新加坡现在是一个花园国家,因为王阳明就讲:世界上有一朵花,不能算有花,让所有人都看到花才算有花。新加坡果然这么理解了:原来,我们在公园里,在某个人家里有点儿花、弄辆车,不算有;只有全体百姓都看到花、都有花园、都开上汽车,才算这个国家有,这才是我们辉煌灿烂的文明。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秩序最好的国家,它用的就是我们先哲这些伟大的思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花、有美,这才是中国民族最辉煌灿烂的东西。

  因此,不要把四大名著里曹雪芹当作先哲,也许有人说:你不去接触不幸的人,又怎么能帮助不幸的人?又怎么能让不幸的人变得幸福呢?

  所有不幸的人都不是因为被帮助得到幸福,只有他自己乐意幸福的时候、愿意靠近幸福的时候才能幸福。自助者天才助,自不助者,天永不助。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个人生活就很不幸。他们家一天只熬一锅小米饭,放一点儿韭菜,早上熬好以后,切成块儿,每天让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吃这些,谁会愿意呢?他的媳妇肯定也不愿意。这样的人写的书,即使再感人,能让你走向成功、幸福吗?

  我们现在很多女人对丈夫不满,因为丈夫不能给她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更不能宣扬这样一种文化。曹雪芹就是这样,你就应该跟着我受穷受苦,你就应该忠心。我们应该宣扬的是: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家以后应该对这些腐朽的、酸性的、没落的、明清以后的文化,进行彻底清理。

  家里有女儿,要想让她远离灾难、远离悲剧,过上好日子,就让你的女儿多接触一些成功的女孩子、健康的女士、幸福的女性;远离那些不良的人。不管他们多么能打动你,或者别人推荐给你的。一是《红楼梦》,首先应该把它烧掉。假如你不舍得,你恨谁家的姑娘,就送给她,让他家的姑娘变成黛玉。为什么这么恨自己的女儿呢?非要让她看《红楼梦》、看黛玉、看妙玉……最后让她变成这些人?!是亲娘就不能让孩子受到这种影响。

  现代的,要处理掉三毛的、张爱玲的。有人说三毛的书有美的地方,我压根儿不用看她的著作,三毛的第一丈夫永远地消失了;又找一个,也找不着了;最后她竟然在60多岁的时候,去找90多岁的王骆宾,王骆宾又把她遗弃,她最后自杀了。她为什么自杀呢?管她为什么自杀!就不要理这样的人。也许有些人看了她的作品,认为她是很阳光、很快乐的人,但是,我们要的是结果。再一个,张爱玲,一生也过得很不好、很悲惨,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一个就是钱钟书,钱钟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他认为婚姻就像围城一样,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实际上,应该倡导快乐,当你结了婚,应该好好爱你的家、对孩子们负责,营造出快乐的氛围。怎么能说“进去了就想出来”?这不是危害我们伟大的民族吗?

  我给家长们推荐既家庭幸福、本人成功、健康、家庭也很幸福的人,你应该去找这样的人。比如:撒切尔夫人,有本事,丈夫很好、自己也很长寿;其他的,像维多利亚女王、卡耐基夫人的书,大家可以多看看。很多人说:“我不了解她们。”那是因为你过多地关注了三毛之类的作者,实际上,撒切尔夫人早已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很多人认为那些悲悲惨惨、凄凄凉凉更感人,她们曲折、不幸福,很多家长不习惯这些幸福的感受,习惯于麻烦、闹事,就是所谓的“三毛的闹事哲学”,里面充满了跌宕、充满了曲折,但最后很悲惨。身边的哪个女人是事业也好、孩子也好、丈夫也好,你就多跟她接触。我们应该重树健康的、幸福的、宁静的人生理念。

  家有女儿,应该避开十二钗、《红楼梦》、张爱玲、三毛等伤痕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