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兴趣一直是学生、家长、教师普遍重视的话题,但是如何激发兴趣,却常常让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那么现在分享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1
激发孩子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
它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力争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希望获得成功,而当他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就中小学生而言,与其学习活动紧密相连的成就动机,更多地表现为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取得令人羡慕的竞赛名次等内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从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或名次,而总是精益求精,心中抱有更高的追求;
较之一般的学生,他们具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更高的学习自觉性。
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往往是不高的。激发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父母要对孩子有积极的期望与具体、合适的要求,为孩子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努力,不断发现自我,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充分利用期望效应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习好的优等生寄予厚望,使优等生的成就动机长盛不衰,却忽视了最需要转变期望值的学业问题学生。
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对学业问题学生的期望水平,改变对待学业问题学生的一系列不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不应该让学生感到虚假,认为教师是装出来的,否则会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削弱其成就动机。
强化成就意识
一方面,应利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故事、范例进行说理或组织讨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成就需要;
另一方面,应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为实现高层次的成就需要形成一系列子目标。
外部动机的激发
可以通过奖励、惩罚、创设课堂气氛等方法,给学生以适当的动力,这些是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手段。奖励和惩罚将另文讨论。
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以为促进学生(包括学业问题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竞争。
学习竞争是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但不能过度。
其实,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竞争恰恰更容易诱发学业问题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这是因为课堂里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的。
人际比较实际上扩大了学生对自己能力信念的分化,因此要淡化竞争,提倡建立合作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引导每个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
① 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气氛,采用鼓励性评分,即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
② 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干能干的、愿意干的、想干的事,这样他们才会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采用分层作业的方法让学生选择,比硬性规定学习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受人尊重与信任的情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③ 提倡互助与协作。
之所以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包括学业问题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这就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以促进学习;
而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业问题学生改进学业,也可以使助人的学业优良学生进一步得到锻炼。
内部动机的激发
激发学业问题学生内部动机的措施包括归因训练、角色转换、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等。
①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针对学生在学业成败情境中的归因障碍而设计的干预计划。
学业问题学生往往把失败归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不好、能力低、任务太难等。
这容易使他们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降低他们在学习任务特别是困难面前的坚持性和自信心。
②角色转换
学业问题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
如果让小学高年级学业问题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如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第二天数学课程的预习辅导。
学业问题学生在社会角色改变后,数学成绩会有显著提高,其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
③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业问题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④树立成功的榜样
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例如,可以把原来基础较差、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学业问题学生的示范者,要求他们观察、讨论同学是怎么取得进步的。
这种榜样示范对班上一部分学业问题学生的确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难关并不是不可攻破的。
⑤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
学业问题学生把自己同学业优良学生比较,会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但同自己的过去比较,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在对学业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制订出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定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2
“过程评价”替代分分必争
如今,用“过程评价”“等级评价”代替过去的分分必争。不再只看考试的结果,而是要关注整个学习的过程。
有的家长会担心没有考试这个“紧箍咒”,学生没有压力就不再爱学习了。这其实是狭隘地理解学习,把学习等同于学习课堂知识,把学习等同于考试考出好分数。如果把学习的效果只用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就会分分计较,必然导致超前学习。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入学考试的时候考出了三四年级的难度。这不是在选拔人,而是在为难人。
除了极少数孩子具有超常天赋,绝大部分小孩都应该遵循自身成长规律来学习。过早给孩子超出他能力的压力,并不会带来学习动力,反而适得其反。正由于忽视了人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甚至会出现厌世情绪。
会学乐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
人的大脑决定了每个人天生都是学习者,愿意去探索未知,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极大的愉悦感。如果忽略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只是简单粗暴以一个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就会抹杀掉一些人的学习积极性。
对个人来讲,相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惧困难、坚持不懈,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格,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过去我们讲苦学、勤学,这些依然不可忽视,同时也要提倡会学、乐学。
探索未知,开拓科学创新思维
广泛阅读,发展多种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课外没有了学科培训,不必在考试技巧上来回磨炼,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综合的能力,比如广泛的阅读、更多的生活体验,发现学科学习之外的更多的潜力。
在中国流传已久的“钱学森之问”,据称是钱老生前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实际上钱老给出了答案:“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他说,培养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老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很注重全面培养,让他既学理科也学绘画和音乐。他认为艺术的修养对他的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开阔了科学创新的思维。
学会自主安排,提高学习内驱力
减轻课业负担之后,孩子们多了自主安排的时间,可以用来增加阅读、加强体育运动,也可以参观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甚至可以用来发呆。
俗话说:“只学习不休息,聪明孩子也变傻。”如今,一些家长往往见不得孩子娱乐和休息,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紧紧张张。但其实大脑科学研究发现,适当休息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时候人看起来在做无关的事情,其实大脑的后台在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和加工。
日本玩具设计师高桥晋平设计了很多广受欢迎、荣获大奖的玩具,他的创新方法就是自由联想。让大脑随意从一个单词跳到另一个单词。他曾经从包装易碎品的气泡塑料纸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叫做无限气泡纸的玩具,可以用手指噗嗤噗嗤地捏气泡,看起来很无聊的玩具却是减压神器,问世以后大获成功。
他说:“如果你的创意以分析为基石,始终牢牢盯着一个目标看,就会用力过度,没办法产生新的东西。但是当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像闭着眼投飞镖一样自由地思考各种想法,这样做,一定能接近靶心,至少有一个点子会成功。”
要相信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公平公正,要相信孩子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的学习方式,时间会开出最美的玫瑰。
保持充足课外运动 提高学习专注力
有一些缺失关爱、学习受挫的小孩逃避到游戏的世界里,在一个虚幻里寻求安慰。现在国家对电子游戏也进行了限制,要求游戏提供平台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时间,只能在非工作时间、不影响休息的情况下,一天开放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没有了课外班,也不能够天天对着屏幕玩,孩子们能做什么呢?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关在室内会制造越来越多的小豆芽、小胖墩儿、小眼镜儿,这都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下不需要从一个房间转移到另外一个房间继续做题,要多一点时间来进行户外运动。教育学实验已经证明,每天保持充足的运动时间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也能有效提高学习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