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珍惜”带儿子去外婆家吃饭,两个姐姐的孩子都在。珍惜的儿子年龄最大,席间外婆炒了几个小家伙都喜欢吃的红烧肉,为了避免他们打架,外婆早早地把瘦肉挑出来平分给三个孩子,但是老二在桌上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哥哥的碗给碰掉了,红烧肉全部掉在地上,于是儿子就要抢老二的碗。“珍惜”用筷子打了一下他的手说:“弟弟又不是故意的,去抢羞不羞啊?!”这时儿子不干了,连饭都不吃就赖在地上哭,他二姨把弟弟的肉分给他一半也不行,“珍惜”就火了,这孩子怎么说不通道理呢!“让他哭,不吃算了!”外婆心疼地过来劝了很多次,也无济于事。“珍惜”觉得儿子搞得一家人吃不好饭,就拉着儿子回家。可儿子哭得更加厉害,一句话都不说,就是哭着倔在那里!“珍惜”说儿子以前还怕爸爸,现在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儿子的这种性格,每次一发脾气就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好像跟她比赛谁能撑到最后!
6岁的孩子,正处于“竞争期(4-7岁)”。这一时期孩子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定位自己,比如与其他孩子比较歌声、舞蹈水平、绘画,甚至得到的红花数量,长辈的赞许,面子等等……这一时期,往往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因此需要认可、接纳、尊重,也需要被公平对待。此时,孩子通过模仿、探索外界、提升自信心,形成为人处世的观念、智慧,形成价值观、幼儿决断、人生核心剧本,这一时期行为模式对一生有重大影响。
我们看到孩子小时候爸爸缺席、缺少陪伴,还怕爸爸,很可能缺少支持与温暖,与其他小朋友相比,很有可能自尊心、戒备心、自我保护意识更强。
红烧肉事件中,外婆分肉是公平的,而老二不小心打破了平衡。孩子以“谁碰掉,谁负责”的方式去抢老二的碗,这种处理方式,没有顾及老二,是“权威式”的处理。这可能是孩子的价值观,是他认为公平的方式。孩子的这种方式从哪里学习来的?
从妈妈的处理方式中,看到行为模式的源头。
中途二姨把给弟弟的肉给他一半、外婆心疼过来劝了很多次……孩子都不干,就盯着妈妈,妈妈用说服、忽略不理、命令等“权威”方式,要求孩子听话。让孩子感到公平吗?被尊重吗?孩子服从了吗?没有。权威式可能造成反抗、逃离、降服,显然孩子的表现是反抗。
孩子此时在“问题区”,需要先化解情绪。看看下面的处理方式:
①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儿子,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吃红烧肉,刚才弟弟不小心碰掉了你的肉,让你吃不到,你很生气,也很难过是吗?
②解读孩子的想法:你现在想怎么办呀?你想将弟弟碗里的肉抢回来,是不是想让弟弟赔呀?
③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你拿了弟弟的碗,弟弟也吃不到肉了,不知道弟弟心里会不会难过呀?我们商量一个办法,让大家都吃得到,愿意吗?
如果这样孩子还会和妈妈冷战到底吗?处理类似问题的两个基本原则:
①先关注心情,再处理事情。
②孩子出现的问题让孩子自行解决,妈妈、外婆、二姨处在协助的位置。
【对于六岁的孩子有个性家长应该怎么管?】相关文章:
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沟通08-15
有游戏瘾的孩子应该怎么引导08-31
孩子上课讲话家长应该怎么教育09-15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08-29
孩子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08-12
孩子摔倒了家长应该怎么做08-14
孩子应该怎么补铁09-09
孩子脾气大怎么办 家长应该怎么做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