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心理更重要

时间:2023-09-07 05:09:55 育儿 我要投稿

  关注节律 调整节律、考前十天 跳出题海、考前三天 心理调整关键期等等。

  冲刺高考心理更重要1

  关注节律 调整节律

  西铁一中心理辅导老师苏芸茹表示,高考前的二十天,考生们应注意两点:

  调整不良的生物节律,启用心理暗示激发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后的饱满情绪,比如提前半小时或十五分钟对自己正尔八经的说:我准备好了!要考试了!或想一件易产生兴奋的事情,或准备心爱易激动的物品,从而唤醒自己的考试激情。心理学研究证明,饱满的情绪有利于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的良好发挥。

  合理睡眠。每天睡几个小时并不重要,关键是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当然最好保证每天6个小时睡眠。考前一天不易过早入睡,打破以前形成的生物节律,会产生不良生理、心理反应,入睡时间只比平常早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即可。

  考前十天 跳出题海

  苏芸茹老师说,在复习策略上,可以尝试着回归课本,修补知识网的漏洞,主要通过最后的一批试题来完成知识的查漏补缺。这个阶段各科目复习应由做回到思、忆。

  离高考只有十天了,这时绝大数同学的实力已基本定型。因此,考生在此时所作的应是一些提纲挈领的工作。跳出题海去看书查重点找弱点。

  所谓重点:老师明确指定反复强调的内容。所谓弱点: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有错题本和总结的话应该是最好的。这时候的看书不只是温习已有的知识,书中更多的知识是考生已掌握的,因此看书更易于加强考生考前的自信心,而做题则费时间易遇挫失信心耽误事。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考试等重大事情之前往往精神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也在短期内急剧提升,即强化效应。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加强一下偏重记忆方面的知识。

  如强化英语,历史,政治,文学常识等知识的背诵。注意,此时的记忆可采用眼看,嘴读,心想,手写相结合的.方法。但不要过难过偏,以旧知识为好!

image.png  

  考前三天 心理调整关键期

  苏芸茹老师分析,一般来讲,考前三天的时间是知识的浏览期,心情调整的关键期。所谓的知识浏览,可以浏览一遍数理公式,文学常识等内容,翻一翻手边自己考过的试题,把常出错的地方再强化一下。

  可以利用两天的时间安排高考的走场。第一天上午9:0011:30 语文,下午15:0017:00英语。第二天上午9:0011:00数学,下午15:0017:30综合。走场内容:翻阅书本和提纲笔记。

  这样做不仅有利重点知识在脑子中处于激活状态以备随时提取。同时可以使考生心里踏实。一方面消除如果不看书而带来的空荡荡不良心情,同时可以让学生对高考有个提前的演练熟悉过程,但切忌不要将弦绷得太紧,以自然为准。

  在这三天中。首先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所把握。平时一遇考试就容易紧张或情绪容易激动的同学,应尽量放松自己,如和好朋友、家长到室外散步,和好朋友、家人聊聊天,看看新闻联播,听听音乐(海顿《海上乐园》,莫扎特《田园交响曲》,

  美国乡间音乐《茉莉花》,《步步高》)。其次,做个三天的大放假的计划。如会会同学(注意互相打气),熟悉考场,做好考试的物质准备。以此达到临考不乱,胸有成竹。

  考前一天 做好考前准备

  专家建议,考前一天不是尘埃落定万事休,仍有许多事情要做。首先,注意饮食,不要恶补,不要吃易过敏的海鲜类。适当运动,不宜长时间下棋,运动。

  以免过渡兴奋,使第二天的考试精力受影响。可以听听音乐,但也不宜过长过多。

  其次,熟悉考场,准备交通工具。检查考试用品,准考证,文具,准备一个结实耐用的透明文具袋。不要带文具盒(考试要求),选一两只自己喜欢的平常使用顺手的笔。

  如果有些同学不看书就心理难受,那不妨把第二天第一门的语文常识浏览一遍即可!按平时的休息时间上床睡觉,不应过晚,也没有必要太早,以免早早上床却辗转反侧影响情绪。

  第二天早上如果早早醒来又不能再次入睡,不妨起来活动,吃早饭,做准备,静思一会,再然后运用心理暗示使自己逐渐兴奋起来。

  冲刺高考心理更重要2

  高考前的心理压力疏导

  1、让孩子进行我减压

  越是临近高考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降低心理预期目标。同时要让孩子知道: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非全部。这样他才能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已有水平,在此基础上能有超常发挥就更好了。

  如果能把高考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就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2、对孩子进行激励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引导孩子潜意识的积极动机,产生积极的行为。当孩子能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就可以调节他的心态。在孩子感到紧张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加油打气,在这种鼓励的作用下,就会起到消除心理压力的作用。

image.png  

  3、及时遗忘,做到自我安慰

  家长要告诉孩子;考后立即离开试场,不要在考场外校对答案,不要“看别人脸上的天气预报”,因为太多不准。做到考完一门,忘掉一门,不回忆,不细想,不追究答案,不在已考的'科目上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对付下一门。

  当某一科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时,要学会安慰自己:每一位同学不可能没有失败,七科中总会有一、二科不理想,只不过他们不说,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因为我难别人也难,我考不出,他也未必考得出来。

  高考前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考前心理焦虑主要由于有些考生定位比较高,自身压力较大;考生对前期备考复习阶段的成绩过分关注,把它作为包袱背在身上,无意识地认为会考砸,比较担忧;还有一些是因为家长希望过高导致考生压力骤增等。

  高考的激烈竞争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因为高考学生都有升学的渴望,希望自己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考生对高考会存在着失败的担忧,也就会导致了内心的不安,他们就会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还有就是他们在高考前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考试,不知道自己能考到什么水平,是否能考出另所有人都满意的分数。

  冲刺高考心理更重要3

  调节高考怯场心理九法

  一、准备要充分。考生只有充分掌握所学内容,才会临场不慌。因此,考试的准备工作宜早宜严。严格的基本训练,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的本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培养和训练。

  二、要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在考场上千万不要去想考试成败的问题。考场如战场,因此要集中精力去解题,排除一切杂念。

  三、要劳逸适度。临考前大脑过度疲劳,是造成怯场的重要原因。因此,考试前几天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调整好精神。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只有保持大脑清醒,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答卷。

  四、对期望值要实事求是。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谨忌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导致考试上的情绪紧张。越怕考不好,就越考不好。如果对自己的期望值是恰当的,考场上发生的情况就会和自己预料的差不多,也就容易泰然处之了。

  五、要正确对待压力。学校、社会,特别是家庭对考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压力要冷静,特别是复读生,临考前就更不要对自己施加压力了。要知道,适度的压力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可以变成动力、竞争力。对不切合实际的苛求,千万不要介意,决不能把思想包袱背到考场上去胡思乱想。考试就是考试,不要想别的.。

image.png  

  六、怯场预感。有的考生对自己过度施加压力,产生了怯场预感。此时,可去做比较容易的题目,自觉减压,情绪就会轻松些。如果还不行,要尽量想些自己平时高兴、愉快的事情,此时不去想考试之事,直到平静下来为止。

  七、要学会兴奋转移法。如果怯场现象一旦发生,应立即转移兴奋点和注意力。如抬头向窗外远望,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或用自我暗示法令自己冷静不紧张;或闲目养神,甚至伏案休息片刻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可取方法。

  八、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考试题无非是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即使难题,也不会超本超纲。要大胆地去迎考,树立必胜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考出好成绩。

  九、考完不要去对答案。考完一科,千万不要去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情绪。考完一科后,应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科的考试准备上来,解脱上一场的烦恼或喜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考试时必要的紧张也看成怯场。考场有点紧张是必然的。反过来讲,这对调动人的潜力、启发智力、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效率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冲刺高考心理更重要】相关文章:

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心理解惑08-10

人的生理重要还是心理重要07-01

让人心理更健康的秘诀08-26

减压哪种心理方法更管用08-22

让胎宝宝更健康的“心理操”09-02

如何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呢09-01

冲刺高考的励志语录12-07

心理比生理更加重要07-01

生理和心理哪个重要07-02

有秘密的人心理更健康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