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孩子快乐的童年弄丢了

时间:2023-09-03 22:10:24 育儿 我要投稿

  谁把孩子快乐的童年弄丢了,每一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有儿能望子成龙,有女能望女成凤。长大后能出人投地,光宗耀祖。然而却忘记了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难忘的童年。谁把孩子快乐的童年弄丢了。

  谁把孩子快乐的童年弄丢了1

  如今,社会上的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如雨后春笋,部分托幼园所也相应地出现了小学化教学现象,开始成为了一条沉重的起跑线。在这条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过早地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童年的快乐因此打了折扣。

  孩子:出去玩是一种奖励走访西宁地区多家幼儿园,记者发现,现如今五六岁的小朋友中,基本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的会吹会拉,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善书喜画……他们的才能让大人叹服,但他们忙得让大人心疼。

  很多小朋友除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外,周末大都被舞蹈、美术、英语等兴趣班安排的满满当当。记者采访中问一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时,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最想考试。因为考试取得名次后爸妈就可以奖励我出去玩了。”记者问这个班的几个孩子:“你们喜欢去兴趣班学习吗?”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因为每个礼拜都得去,特别累”。

image.png  

  家长: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赢在起跑线上”等思想的促使下,家长们似乎难抑揠苗助长的冲动。家住城东区的郑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今年6岁,在西宁市某幼儿园上大班。平时儿子全托在幼儿园,每周星期五将孩子接回家,星期六、星期天要送孩子去学英语和美术。

  当问到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6岁的孩子是否能吃得消时,郑先生表示,好玩是孩子的本性,但现在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输给同龄人,也只好这样做了,否则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会和其他小朋友有差距。记者问一位带着孩子去参加补习班的母亲时,她说,自己的孩子除学习双语外还参加了拉丁舞蹈的学习班,学习双语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参加拉丁舞蹈学习主要是锻炼孩子气质。教育专家:孩子早期智力开发应首先保证持续发展省教育厅的有关专家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过度开发就好像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超过一定的速度就容易翻车,很难保持平衡。

  “早期智力开发应保证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专家告诉记者,幼儿教育应该适当,符合孩子身心发育特点,否则,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们蒙上一层阴影。

  据了解,西宁市在园幼儿约4756名儿童,6%的儿童都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了兴趣班。以西宁市少年活动中心为例:上世纪8年代设4个兴趣班,一个班有2至3名学生,主要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为目的,那时不收费;目前的兴趣班已经非常普及,每年招生4期,每期都有3多人报名,大多都是一些4到7岁的孩子,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少了。

  学前教育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专家认为,学前教育过度往往以牺牲孩子的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教育部门应该及早刹住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谁把孩子快乐的童年弄丢了2

  扭曲的童年扭曲的孩子心理

  随着社会发展,连孩子身上都背负了太多责任,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个被家长和学校看来合情合理的要求,却会让儿童对未来产生恐惧心理。很多父母给孩子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

  但大学扩招至今,高校入学率也只在2%左右,能获得博士学位的更是少之又少。调查数据还显示,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父母对儿童的学历期待和学习成绩要求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也是绝对不可实现的,因此很多儿童成了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

  学习是第一要务,这样的观点让孩子变得焦虑。以学习成绩为单一的评价指标,不仅会使学校将过多的精力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且使学生发展中许多重要的方面被忽视,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剥夺了孩子生活中的许多乐趣,也使孩子丧失了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压力的渠道。

image.png  

  社会价值观变得扭曲也扭曲了孩子心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被广泛误读成竞争越早越好,完全背离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比如幼儿园教育出现的小学化倾向。毫无疑问,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摧残童年的暴力行为。

  尊重孩子,解放孩子,给他们一个好的未来吧。把孩子当成孩子,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不要让他们掺入太多的成人世界,不要让他们被这个世界污染了,给孩子们一个纯净美好的童年生活吧。这样的孩子幸福,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