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时间:2023-07-02 00:09:56 育儿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十分提倡利他,友爱与互助,所以培养儿童的此类亲社会行为也就成为社会向儿童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来了解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1

  (1)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进而改善对他人情感的理解

  例如,为增强移情能力,在要求孩子说出故事中儿童的情绪感受之前,可要求孩子先尝试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体验了自己在某些场合中的感受,儿童才能逐步地理解别人在不同场合中可能产生的感受是怎样的,他们对他人内部体验的理解便会有所改善。一旦儿童逐渐地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便趋于削弱或消退,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便趋于增强。

  (2)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的榜样

  孩子,尤其幼儿,总是通过观察成人来模仿社会行为的。对成人榜样的观察,可以使孩子获得有关行为正确与否的启示。如帮助别人是适宜行为,会受到人们的赞同与好评,独霸玩具是错误的,会受到批评。榜样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帮助别人,如看到邻居老奶奶不舒服,就应去安慰她,陪伴她,给她倒水喝,或叫医生来看她。有些成人只是口头上教育孩子要学会帮助别人,但自己并不做什么,看到别人有困难、有问题也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这样的`“身教”将淹没“言教”,使口头上的说教不起作用。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身教与言教并举。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成人的良好行为榜样还可以教孩子认识到,助人行为将导致对双方均为有益的结果:接受帮助的人能因而解决了困难和问题,变得高兴起来;而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受到人们的赞扬,或自己感到做了件好事而觉得愉快。有的研究发现,同情心强,乐于助人的父母的孩子,比起那些不大同情和理解别人,不愿帮助别人的父母的孩子,更富于移情能力。还有的研究发现,经常地对孩子表现慷慨大方,关心备至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倾向于以同样方式对待别人。所以许多人认为,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是从对父母亲社会行为的观察中获得的。

  具有下列两种典型特征的成人较能促进孩子乐意地竭力仿效榜样的利他行为:一种是温和、亲切,有趣的成人榜样,另一种是受尊重,有控制权威的榜样。另外,榜样也并不局限于成人。孩子同样把某些儿童同伴视为榜样。有个研究发现,看到同伴榜样做出利他行为的孩子,比没看到这类榜样行为的孩子,表现出显著较多的利他行为。所以,父母和老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周围的同伴良好行为的榜样来激励和教育孩子。

  虽然榜样的影响作用具有持久性,但它却并不能推移到与榜样行为所处情景不同的其它任何场合中去。例如,在一个实验中,那些模仿榜样,把从游戏中得到的礼物送给没得到礼物孩子的儿童,在另一个实验情景中却不能与同伴分享自己赢得的硬币。这说明,榜样在培养良好社会行为中是起一定作用的,但同时又不是万能的,还需要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过程是复杂而长期的。

image.png  

  (3)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

  霍夫曼的研究指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来自于父母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态度,以及运用强调孩子行为后果的管教技术。而仅仅强制命令式的育儿技巧却无法产生这种结果。运用说理的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习考虑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将使得孩子越来越善于理解别人的情感,较多地产生帮助别人的企图。有人发现,具有亲社会行为的儿童,其父母常常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鼓励孩子,尤其男孩,完成某些职责,与同伴们认为该孩子乐于助人是有关系的。有人考察过6种文化背景中的儿童,发现在不同国家、社会中,利他儿童都正是那些在家里承担职责的孩子。孩子在家里饲养照料小动物,带弟弟妹妹玩等等,都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发展。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2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通过让孩子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弱势群体或困难的人,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并引导他们去帮助他人。

  鼓励孩子表达关爱:家长和老师可以多表扬孩子的行为,如帮助别人、表达同情等,让孩子知道这些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鼓励孩子参与到团队活动中,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并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着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

  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image.png  

  以表扬鼓励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在启蒙教育阶段,表扬和鼓励是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积极的表扬鼓励中包含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信任、肯定,可以增长孩子的自信心,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也经常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去肯定幼儿的一些行为,但往往不够及时。例如,在一次手工活动中,部分幼儿的作品颜色搭配得很好,但我却只是简单点评了几句。课后写反思时,我发现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教学目的也没达到。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在一次吃点心的时候,孩子们陆续把手中的饼干袋子送到前面的垃圾篮子里,途中不知谁扔的一张纸巾被好几个孩子踩过去,个别孩子还故意把这张纸巾踢飞起来,只有雯雯一个人默默地捡起来送到垃圾篮子里。看到这一幕,我立即示意全班孩子安静下来,对雯雯进行了当众表扬,并请小朋友鼓掌以示赞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注意到大部分孩子都能及时把垃圾捡起放到垃圾桶里。教师及时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提高他们学习模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幼儿优秀人格的健全发展。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他们的家长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充满温暖、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3

  一、家长忌溺爱

  现在大部分的幼儿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享受着四位老人和父母的爱,但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在这种家庭里,很容易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再加之一些家长只关心幼儿的智力发展,不关心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从而,有些幼儿表现出一些行为,主要表现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包容、分享、合作、助人等意识。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助长了幼儿的行为。如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会说:“别人打了你一定要还手”等,造成孩子的情感世界里缺少“关爱、包容和分享”等情感成分。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长的教育方式正确了,才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image.png  

  二、教师善引导

  在幼儿园里,不难发现有些幼儿表现出攻击性、撒谎等行为,如果放任这些行为,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小就忽视不管。 在园里,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一)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 利用故事、散文、诗歌、情景剧、动画片等文学影视作品来激发幼儿的真切情感。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时,幼儿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情境中去,比较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2.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一个中心内容来开展讨论。例如开展“我爱我妈妈”、“朋友多多真快乐”、 “我来帮你”、“他为什么哭”、“分享的乐趣”、“团结力量大”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 为幼儿提供关爱他人的机会。充分利用每年的母亲节、感恩节、重阳节等来引领孩子学会关爱身边的长辈。在幼儿园里,可以定每周一为分享日,让孩子带玩具和图书来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去小一级的班上帮助小伙伴,如给小班的孩子穿衣服,送礼物等,从中学会关心照顾他人。

  (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前阶段的孩子年龄虽小,但模仿能力却很强,他们所作出的任何一个举动几乎都受到来自于大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成人要率先做出亲社会行为。如在坐公交车时,成人要有意识地主动让座给老人,并告诉孩子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等幼儿体验到礼让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模仿成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对生病幼儿的关心、,跟孩子一起分享快乐的事情,与幼儿共同商量游戏时的一些规则,礼貌对待、尊重每一名幼儿,教师的这些行为都会引领幼儿直接学习模仿。幼儿的思维很单纯,他们的心理世界仿佛一张白纸,看到什么就跟着学什么。 老师的谈吐方式,老师的穿着打扮等,幼儿都喜欢模仿。所以我们在跟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正面的形象来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