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随笔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时故乡已是万物复苏,麦子吐穗,柳树吐芽,草长莺飞,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总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也时常回忆起儿时的清明节……
儿时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期间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踏青游玩的爽朗欢笑声,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富有特色让人难忘的节日。
在故乡,清明节当天每家每户都有在大门两侧插柳枝的习俗,听娘讲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辟邪,让家家户户图个吉庆祥和而已。每逢清明的前一天,我们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因为家里安排采摘柳枝的任务,通常是由我与哥哥去完成的。柳树长在离家不远的西湾边,下午放学后,我们便急匆匆地放下书包,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不知名的歌儿来到了目的地。望着一排排舒展着嫩绿色枝条的杨柳,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荡去,像一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受此感染和启发,让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在哥哥的怂恿下,我如同灵巧的猴子,不出三下两下,便一溜烟窜到了柳树杈上,开始攀折柳枝,不一会便够了满满一抱,哥哥负责带回家中,由母亲在第二天清晨插在家中的大门两侧。此时,我依旧钻在树杈上去攀折柳枝,开始了我下一项做哨子的游戏。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能够做哨子的柳枝,需要粗壮的树枝,最好透着青色,没有一点疤痕,是柳树中长得最旺盛的枝条。因为只有这样的柳枝,做出来的哨子,声音才会响亮耐久。当我看中一根柳枝后,迅速攀爬过去,将枝条握在手中轻轻折断后,用灵巧的双手不断扭动柳枝皮,让皮和干脱节后,然后从大头往下慢慢抽下……此时假若用嘴轻轻地吸一下洁白的枝干,有一种青青的、甜甜的、略带点苦涩的滋味。我从柳树上下来以后,把柳皮用刀子割齐,稍微一压,这样柳哨就做好了。把它放在嘴里,呜呜的吹着,走在大街上,被围观的人注视着,那份惬意,那份舒心,如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一样,真是幸福极了!
清明节吃鸡蛋是我们那儿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习俗,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儿时,清明节早上的饭是最值得期待的,因为母亲要给我们煮鸡蛋吃了,这对于一年里难得吃上一次鸡蛋的我们来说,似乎从清明以前的很多日子就开始期盼这一天了。清明这天,母亲起个大早,把家中积攒多日老母鸡下的鸡蛋,从坛子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放在锅里给我们煮着吃。此时,我与姐姐哥哥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围拢着母亲……当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的水早已沸腾,鸡蛋散发出的香气也随处四溢。此时我们的口水几乎就要流出来了……这不,鸡蛋刚一出锅,我们便每人一个拿在手里,不停地上下翻动着,还没等到鸡蛋完全冷凉,便抢先在桌子上磕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早饭后,我留一只感觉皮特别硬的鸡蛋,用大红纸把鸡蛋皮染红,便拿着出去,在人群中开始炫耀,找同伴们开始参加碰鸡蛋的游戏。当然碰蛋也是有学问的,因为蛋的两头硬,特别是最尖的那头最硬,中间脆。所以要用最尖的那头来碰,再说一定要出手快,做到主动出击,这样才会把对方的蛋碰碎几率就大。胜利者,当然会得意洋洋,失败者,脸上面带沮丧,只能无奈的把碰破的鸡蛋由自己解决掉了……胜利者再去找更好的对手来“决斗”。当然,我也碰上过不厚道的小伙伴,他用家中的鹅蛋来碰我的鸡蛋,当然鹅蛋一定会胜出;还有慌乱中,故意用食指骨节碰鸡蛋的,当然是鸡蛋要破了。但“伎俩”被识破后,都是一致被谴责的。谴责归谴责,事情过后,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事后,我也曾带着疑问和困惑多次跟问母亲,询问清明节吃鸡蛋、撞鸡蛋的意义,母亲告诉我,这不仅是当地的一种民俗,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吧,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不解的摇了摇头……
清明是寄托哀思之日,是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对先祖的`追思之时。在我们农村,扫墓的习俗都是赶在清明的前一天进行。小时候我依稀记得,父亲总爱带上我去上坟的场景。在母亲的嘱托下,我第一次极不情愿的尾随在父亲身后,带上祭品,慢腾腾地来到了两个土丘面前。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从远处看样子像是小土坡,但又不敢直问。此时我静静地注视着父亲,看着他仔细地把土包上的杂草拔干净以后,用铁锨漫上新土并逐一拍实,接着用砖块压好坟头纸。并将带来的水果和榨菜,放在那两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神情专注地点燃了香火……伴随着燃烧的黄表纸,和升起的袅袅烟雾,父亲嘴里不知在小声嘀咕着些什么。但见他表情严肃,气氛凝重……看着父亲一本正经的动作,不懂事的我总觉得好玩,忍不住笑了一声。可是不知为什么,父亲生气地看了我一眼,还让我也跟着蹲下,并对着土包磕了两个响头,“为什么呀?”我当然不乐意,再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又为什么要我下跪呢?”我奇怪地问。只见父亲神情严肃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轻轻地对我说道:“星儿,这两个小土包里埋着你的爷爷和奶奶,他们为了咱们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我心里顿时觉得非常难过。却始终不明白爷爷奶奶去世后为什么会埋在这里呢?年幼的我,仿佛什么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后,我还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学着父亲的姿势对着坟墓拜了两下。因为我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的心里非常难过,我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吧!
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经常组织去烈士墓祭扫,这对我们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节一大早,我们以班为单位,列队从学校出发。班长打着少先队旗在前面带路,我们则雄赳赳气昂昂在后面跟着,大家一路高歌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队歌,此时路两边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正在开放,山上的松柏青青翠翠,我们的心情是既沉重又欢快,沉重的是想起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躯,欢快的是我们走出校园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期间向烈士墓献的花圈,是我们头几天用买来的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的,花以白色为主调,间隔置以黄色和蓝色的花,花的形状有菊花、玫瑰花和细条叶状花,这些做法至今我还记得清楚楚。每次祭扫活动都有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及老师对我们的鼓励,接着是我们学生的宣誓仪式,每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下是挺得笔直的胸膛,每颗小小的心灵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做“红色接班人”,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清明节期间,荡秋千也是我们那里的习俗之一。作为大人和小孩都能娱乐的活动,秋千受到人们的喜爱。我清楚记得村里的秋千高七米左右,大人们可以站在踏板上荡,也可以坐着荡,单人荡也可,双人荡也可以。对此我们只有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站在秋千上,腿一曲一直前后摆动,衣服随之舞动就像蝴蝶纷飞。那时因为我们个头小,力气也小,只能在家中让父母找两棵相邻的大树,绑上一根结实的木棍当横梁,横梁上放两个结实的大铁环,绳子中间穿上一块木板,两头连在铁环上,这样就构成了童年时我们简单而喜爱的秋千了。清明期间,我在姐姐的帮助下,一屁股坐好,两手揽住绳索,便晃了起来,并一边唱着“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摘朵白云怀中抱,送给爷爷把背。秋千秋千高高,荡呀荡过树梢,树梢点头微笑,夸我是勇敢的宝宝。”的儿童歌谣。是啊,童年的乐趣随着秋千的荡漾而不断延伸……
清明又是踏青的大好时节,有明媚阳光相伴,鸟语花香作陪,在这充满生气的季节里,大都数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出游渴望,儿时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平日里,我们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去山里或者小溪边玩耍,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亲密玩伴,虽然大家没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样也挺多挺有趣。记得村子里有一条小溪淌过,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后,挽起裤腿,常常一块去捉螃蟹、捞虾米。如果不去溪边玩耍,就是在大山里游逛,当自己置身于青山怀抱中,顿觉空气清新,鸟鸣山涧,每一处风景都那么赏心悦目。有时候,春雨过后,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拎着篮子,去山上找蘑菇或者春笋,偶尔也会摘一些野果子在路上解馋。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和山间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骑在牛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阳,就能打发掉春天里一整个下午的惬意时光。等太阳下山了,就带着晒得通红的脸蛋,赶着牛儿回家了。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三年级那年,我跟着老师参加的踏青活动。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一列队伍欢乐地走在春游的路上。队伍在路上行进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喊班上某个歌喉好的同学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欢乐无比。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分头坐下,全班围成一个圈,玩着丢红领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三五围城一个小团体,大家彼此交换着各自带的零食。现在想来那份欢乐、那份真情,那份友谊,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清明节已经上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里面不仅融合着文化元素,同时更多地的包含了经济元素,缺少的却是儿时的那份温馨、纯真、和谐与快乐,看来这些美好的场景温馨的故事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罢了……
清明节的随笔2
很庆幸,在物质欲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貌似要吞噬一切的时代,还有一个叫做“清明”的节日,似钉在高速公路上的一处减速带,让人们在行将挣脱道德束缚的当口,终于慢下浮躁的心绪和功利的惯性,将追思与感恩从心中最靠里的那个口袋掏出来,晾晾那些已蒙尘霉变的灵魂。
“清明”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农事节气,而非节日。只是在近些年回归传统文化的大众呼声中,才像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匆匆洗掉了一腿齐膝的黄泥,急急忙忙的进了城,一跃变成一个正式的节日。在一些时下被很多年轻人热捧的洋节,以及那些涂着政治、人文色彩的节日还没有出现之前,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数千年来农耕中国社会生活的记事之绳。在这个地球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蒙荒混沌之时,聪颖的的中国祖先就观日月之转规律,研究出了指导农事及社会活动的方法,即中国农历历法,并一直实用至今,其蕴含的玄机智慧,我等愚钝之人,实在无法想象。
最开始,清明只是二十四个节气兄弟姐妹中的普通一员,“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到了这个点得赶紧春耕播种了。但后来一些帝王将相选择在这天行“墓祭”之礼,慢慢的就发展成了一个固定而重要的祭祀之节,再后来民间纷纷仿效皇室望族,于此日前后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前几年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小长假之后,似乎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与之相关的比如公祭先祖伟人、踏青出行等话题占据了众多网络和媒体的版面,着实也拉动了一些眼球经济。
对于清明节,农村更显重视隆重一些,大多数家庭都会按照祖宗规矩子午不差的行祭祀之礼。而在城市里,无论礼节还是形式,就多少显得简化了一些,甚至可以说是敷衍。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对于那些老规矩,自然从小便耳濡目染。爷爷是一个对祖训传统虔诚到近乎苛刻的人,除一年四季的生息劳作严格按照节气规律行事外,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大到婚丧嫁娶、小到吃饭睡觉的繁复规矩也是不折不扣。比如吃饭不能随便说话,“吃不言,睡不语,半夜讲话是穷鬼”;比如睡觉不能随便一躺,“要想睡得人轻松,切莫脚朝西来头朝东”;比如打扫卫生要注意边角旮旯,“扫地不扫旮,一天扫到黑”。小事尚且如此,而对于气氛更加严肃、形式更加庄重的清明节礼仪,爷爷当然更是没有丝毫马虎。
清明节当天是不能祭祖挂坟的,民间有“前三后四”之说。春分一过,爷爷便会在某个睛好的日子去十几里外的肖家河或者观音庵赶场,在铁匠铺修整豁了口的锄锹镰刀、买担竹篾做的箩筐什么的,而最重要的,是准得买一大叠那种约两尺见方的毛边白纸回来。第二天早饭后,爷爷先将堂屋用高粱扫帚打扫得一尘不染,再在堂屋中央支上两条长板凳,然后将头天买回来平压在卧室那口大黑漆木箱上的毛边白纸搬出来,恭恭敬敬的铺陈在地上,再去到偏屋端下一道门板,将门板搁放在长板凳上后,用抹布前后两三次擦得干干净净,最后搬来他的放着凿子、锤子、剪刀的百宝箱置于一旁。这些准备工序做完后,爷爷才弯下腰,依序捻起三张大白纸来,铺在门板上反复折叠,每折叠一次就用磨得锋利的镰刀按折缝裁切,如此三番五次,最后三张硕大的`纸张就被裁成了数十张约莫红砖形状和大小的小纸片,然后又每次捻数起十余张小纸片,在门板上横竖反复几次顿齐后,从百宝箱摸出一把老火剪刀,将纸片窄边的一头剪出个燕子的三角尾形来,这便是成品了,挂坟的“清明纸”。一个上午,爷爷都一丝不苟的在做这个工作,我和弟弟好像也受了爷爷肃穆气氛的感染,平素淘气得恨不得上天入地的哥俩,居然也便老老实实的蹲在一旁,或坐在门槛上,静观爷爷每年一度的这种仪式般的表演。
当然,在清明节里,我和弟弟并不仅仅只是看客,这些爷爷精心裁剪出来的清明纸,就是兄弟俩在这个传统节日舞台表演的道具。临到清明节前,母亲说“你们俩明天跟爷爷一齐上山挂清明去”。其实不用母亲交待的,五六岁起,我们就跟着爷爷上山挂坟了,每个祖坟的位置,我们心里门清着呢。真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似乎每年清明节都冷雨霏霏,路滑泥深,杂草绊腿,难以前行,所以那时我心里并不愿意跟着爷爷上山挂纸,但架不住母亲“人不能忘本”以及“老规矩就是要代代相传”的威诱利逼,最终还是噘着嘴巴跟着爷爷出发了。弟弟那时倒可以找些比如“年纪小”、“两兄弟去一个就行”、“你是老大应该去”等合适的理由三年打鱼两年晒网的。
我家祖坟较多,分布较散,加上下雨路不好走,一圈下来得大半天,着实是件吃力的事情。爷爷穿着笨重的蓑衣,提着鞭炮清明纸,还背着培坟铲草要用的铁锹,自然顾不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我,所以每年清明上山祭祖,摔跤滚泥是常有的事情。每到一处祖坟,爷爷便会年复一年的告诉我“这是爷爷的爷爷,你得喊老老爷爷”、“这是你的老嘎嘎(外婆),也就是你爸爸的嘎嘎”、“这是爷爷的爷爷的兄弟,当过和尚,你得喊太爷爷”等,十多年的谆谆教导,那些复杂的祖辈关系,我至今都烂熟于心。爷爷说,挂清明有讲究,得从坟后上坟头去,将清明纸没剪口的那头对着墓碑位,用土块压严实,防止被风吹走;坟上的草和杂树,只有清明节才能扯能砍,其它时候不能动坟上的一草一木;两支蜡三柱香,先点烛再燃香,坟前不能大声说话等不一而足。而路过的地方,有些无主坟,爷爷总也吩咐我去挂几张白纸在坟头,说“他们可能没后人了,我们路过就顺便挂张纸,也不至于让他们在阴间太过凄凉,积点阴德”。爷爷平素话并不多,但每年挂清明和大年三十给祖坟送灯时,就会变得续续叨叨,生恐我们记不住似的。如今,爷爷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每年清明节回老家祭祖,伫立爷爷坟头,我便想起那些年清明节我在他后面的亦步亦趋,想起他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介绍每一座坟里的人,想起他去世后的第一年清明节我给他挂纸时的嚎啕大哭。去年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回老家祭祖挂坟,在一座座祖坟前,给他讲坟里的谁谁谁,特别是在爷爷坟前,我不厌其烦地讲当年爷爷带我挂清明的一些往事。末了,儿子一句“爸爸,你今天怎么变得这么啰嗦?”让我半天没回过神来。我突然发现,眼前的儿子,就是当年的自己。而若干年后的某个清明节,儿子也一定会在某座坟头看到今天的自己。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见证各种生命来来去去的过程。新生蒂落,欣慰欢喜,驾鹤长天,感伤落泪。平时奔走于纷芜尘世,忘性于功利街头,非特殊时刻而甚少记起那些已然与我们两个世界的他们。清明节的惊堂木一拍,迫使我们骇然转身,用灵魂回望那些凝固了的时光,用柔软浸润那些缠裹住了的温情。我们不只祭奠赋予血肉延续的先祖宗亲,更要感恩于那些给了我们恩荫惠泽的师友乡邻。所以,必须有这么一个日子,让我们能够打开时光之门,低下高傲的头颅,与神灵对视,接受良心和道德的审判,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淡忘了他们的身影,淡忘了他们的恩惠。于是,那个怀才不遇、曾用笛声抚慰我青春躁动的老师,那个风趣幽默、曾与我一起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朋友,那个勤勉谦逊、帮助于人而不露痕迹的同学,那个皮肤黝黑、曾一起掏鸟窝翻泥鳅的儿时伙伴,他们就从记忆里款款的闪出身来,在细如研末的追思里,开始立体,进而鲜活。于是,就有一些酸酸的液体盈出来,如千年不绝的清明雨,潮湿了我所有的心绪。
真的很喜欢“清明”这个有着通透纯净感觉的词,虽然平素说出来可能有人会感犯忌,但也许古人的智慧恰在这里,让人们在阴阳之间寻到一处心灵的桥渡,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一个心理的平衡点。可是,当我们怀揣一颗虔诚之心,面对亲友冰冷的碑冢,铲一锹新土、栽一棵绿枝、存一缕缅怀之时,你是否能从哀思与惆怅中悟出些许生命的真谛呢?
一冢一部书,一碑一故事。曾经的喧嚣和宁静,翩然杳去,曾经的拥有与遗憾,化为烟云。人,只有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才会顿感人生苍凉,回首来路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为齑粉,撒向虚无。然而,仍被裹挟在名利场中央的人们,又有谁能真正参透凡尘,宁静于心?为权困,为钱累,为情伤,其实最后都是“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清明!清明!朗朗乾坤,芸芸众生,究竟有几人能清,又有几人能明呢?
清明节的随笔3
今天,咱们全家和姨妈一家去看姥姥。到了姥姥家,我就和姐姐在院子里高兴地玩了起来。我先是用放大镜观察地图,再是用放大镜困住蚂蚁,还在放大镜上放上树叶,是害怕晒死蚂蚁。从姥姥家走的时候,我放掉了蚂蚁,又和姐姐、妈妈玩了一会儿老鹰捉小鸡,和姥姥告别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去给太爷爷扫墓。
咱们来到一个坟墓前,里面埋着太爷爷和太奶奶。妈妈用打火机点燃了纸钱,又是烧钱又是烧纸,嘴里还念念有词,直到纸钱都烧成灰了。咱们又去看田地里种的麦子,绿油油的,就像野草一样。吃过午饭,咱们就去看望妈妈的姑父了。
妈妈的姑夫已经九十岁了,他给咱们讲了他年轻时的经历,他去_参加过开国大典,见到了毛某某。离休以后,还打门球得了个第一,我真是太羡慕他的生活了,不用做作业,一天还可以随便出去游玩儿。
好了,我的清明节就是这么快乐,见到了姥姥和姥爷,学到了很多历史。
难忘的清明节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凛冬渐逝。当点点翠绿缀上柳枝,片片粉红覆于桃枝。清晨再现声声鸟鸣,微风不再凛冽,略带和煦。春定是悄然而至,静无声息。在这多情的四月,多愁善感的不仅只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如今又有谁能静观这无尽春光后不为之所动。生思,起念?
清明将至。天气阴沉,接连数日细雨不绝,小路已满是泥泞。游人杜牧行走在这小路之上。目及行人,皆双目缥缈,悲现于面,若有所念。故心念消沉,愈发悲伤。欲借酒消愁,遍寻无果。终遇得一牧童,穿一蓑衣,戴一斗笠,手握羌笛,骑一青牛。便上前询问酒家何处,牧童沉默不语,只是抬手指向前方开满杏花的村庄,便悄然离去。看着那开满杏花的村庄,独自前行,低头不语。到时,清酒入口,目至窗外。诗人杜牧轻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夜生春意,清明一暮生相思。曾经在一座古桥之上,一对文人一见如故。只因那日,细雨纷纷。他低头轻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她抬头轻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字里行间的相思,想念。亦是无可替代的。诗情随着那一场细雨纷扬到康桥的每一个角落。那场相思随着时光的推移,更多的.是留痕于书籍。一场春念,亦因为细雨的停止,悄无踪迹。正如别时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你在春季,亦拥有春光的无限柔情。因为你有雨意,亦拥有细雨的无限悲寂。因为你有《清明》,亦拥有杜牧的阵阵惆怅。因为你有《再别康桥》,亦拥有徐志摩的款款深情。因为你为清明,谁能不因你而起一场春念?
清明节的随笔4
青春的芽苞虽是短暂,在那忧伤的`清明节前,凋谢枝头,令人叹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涅槃,更高层次的再生哟!
和着清风晾晒,脱其嫩稚,伴着炊烟杀青,敛其丰腴。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针,燃起篝火烘焙,烟温香暖中出落成纤纤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为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绝品也!在春后的时节,烧一壶清泉,把她冲泡,未见其形已闻其香!
暗香氤氲,袅袅娜娜。看其形,观其姿,叹其舞,惊其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鲜活一波春水,清绿一片心空!啜一口清甜,闻一丝香远!
清明节的随笔5
清明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节日,还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怀念那些死去的革命烈士,虽然今天没有下雨,但每个人的心就像被雨淋湿了一样,冰冷冰冷的。
我们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路上人来人往,每个人不说也不笑,看不到一点高兴的表情,花儿,草儿也都低下了头,小鸟也在悲伤地叫着,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来烈士陵园扫墓的人很多,他们有的手捧花圈,有的手提花篮······连许多小孩子都手捧自己做的白纸花,我看见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里面的苍松翠柏都站立不动,我还看见革命烈士的`坟墓,接着我们还听了领导的讲话,首先我们为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钟。最后我们听了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在战争时代,革命烈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冲上来,子弹打完了,用手榴弹,敌人把手榴弹扔过来,战士们快速拾起来,又扔过去,手榴弹在敌人中间开了花,手榴弹用完了,用刀砍。革命烈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安息吧,烈士们,我们会很快长大,沿着你们的足迹继续走下去,接着我们又去了乔冠华故居,知道了乔冠华是伟大的外交家政治家,为祖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次扫墓让我受益匪浅。
烈士们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仿佛在讲述他们的斗争故事。在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有他们洒下的鲜血。
亲爱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解放和英勇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钦佩;你们留下的崇高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和进步。
你们播下思想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今天,我们收到从你们手中传来的接力棒,应该拓展视野,掌握技能,全面提高自己,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奉献一份力量。
亲爱的革命先烈们,在这一刻,我们只想用鲜花来悼念,只想用花圈来表达我们的心意,只想用石碑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但是,我们明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承你们的意志,发扬你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取得更多的进步。
清明节的随笔6
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然思,犹如流不尽的几行泪。清冷,绵长,寂寥。曾在诗词中领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迷感伤;品嚼“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的怀故忧君;欣赏“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宜人秀色……古往今来,有人认为清明是悲痛无奈时,有人说是抹不去时思念,我要说,清明,是宁静的憩宿,有无声的花开花落,阳光雨露,还有你们的坚守与永恒。
揉碎的记忆,情感饱蘸在泥泞里,垂帘在童年的梦呓中。青砖白瓦,一对老夫妻披着稀薄透亮的阳光,依偎着坐在河边拣摘菜叶,沟壑纵横的手浸泡在水中,碧绿碧绿的菜叶几映得水也绿地同快翡翠一般,好似还有黄金点缀。我就蹲在墙角,看着他们窃窃私语,仿佛慢动作回放,但不知为何,每次老爷爷都贴着伴儿的耳朵根讲,而老奶奶不论听到什么都会笑如夏花绚烂,给她亲爱的老伴儿一个坚定的点头。
就这样,夕阳下的稻田中总会有对一前一后,从未分离的老俩口儿,他们的感情仍如初识般纯美,青涩。直到我来到这里的第三年,再也不见那温情的背影,连暮鸦飞过的哀鸣,都融化在苍庐的深处。
之后也只见老爷爷的自个儿了,才知道,老奶奶到天堂洗菜叶去了,他没有混混沌沌地过日子,每天都拎着小木盆来到河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水面,好像是在用眼神与天堂上的老奶奶交流,他的手轻轻摩挲这,蹭得菜叶青得发亮,不知不觉中,他的嘴角微微舒张,上扬。
又是一年清明时,碧绿的湖水风过无痕,唯有噼啪作响的雨点在谱写永恒的乐章,一片寂静的人间与天堂,散发着亘古不变的芳香,我仿佛看到两个老人互相挽扶,步履蹒跚地走着,你们的爱不是短暂而虚假的,爱是长久和彼此的信任的真挚默契。
朦胧烟雨,情深深雨朦朦。
#713980
清明节的随笔7
今天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我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早上的时候,老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许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老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当场和老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老妈叮嘱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
老妈、老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了。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老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了。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老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小姑和老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了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
最后,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清明节的随笔8
我向来喜欢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与生俱来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就开始期盼温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却也不再冻伤手脚的美好日子。
我的生机是属于春天的。生在西北,不像四季温暖如春的南方,于是春天在我的心里显得弥足珍贵。儿时的记忆里,弥漫着好多春天美好的往事。喜欢用报纸糊风筝,起风的那天,定会带着堂妹去山上放。西北老家春天的风可大了,有一次还把家门口一颗老杏树拦腰折断了,所以风筝糊的再笨重,也一样可以飞上天。跟邻居家的孩子去焦沟河里抓蝌蚪,用瓶子兜回家倒在门口的一个废弃的石槽里,盼望着它们早些变成青蛙……
这是我在异乡兰州的第一个春天,恰逢清明学校放假,便约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长。漫步在黄河岸边,聆听黄河水滔滔的歌唱,夹杂着这个城市白天的喧哗,那种小时候在农村随处可寻的宁静似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绿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个品种,一样的个头,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辙。这使我又想起故乡的春天:每到这个时节极其的热闹,满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别多,嫩嫩的苜蓿,苦涩的苦苦菜,还有微带辣味麦喇喇……那里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赐,人们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妇女们挎上一个竹篮,哼着小调,领着自家顽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费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满满一篮子,于是在黄昏时分,各家的饭桌上都会有几盘醋溜的野菜,是那么的可口,虽不像周作人江南故乡的马兰头的荠菜,却也是另一种风味。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放眼望去,黄河岸边的杨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娇柔的阳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终将向我们挥别,其实,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城市生活追求的.脚步,不过终有一天,还将回归自然。就像王安忆在《忧郁的春天》里谈到的那样:“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没有鲜明的颜色和格调,只有等到忧郁成为生理的病症,才会正视春天的感伤。”回眸人类走过的历程,从一开始就上演着征服自然的大戏。远古的刀耕火种已经腐烂,农业文明的斧子已经锈迹斑斑,我们自豪而仓促地踏进了工业文明的新天地,被那里的世界蒙蔽了双眼,头脑充斥着金钱与势力。于是,有了遍地的工厂,滚滚的烟雾,没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蓝的天空,如今,连春天也更难寻觅。不过,忧郁的背后总还是好的吧,我相信这样的现状不再久远,若干年后的春天一定花红柳绿,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里的桃花,此时是如此激奋,夸张地吐出粉红色的花瓣,进袭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须经过忧郁的历练,才有对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这样的春天。
清明节的随笔9
曾经看到一份调查,在某所高中一个五十多人班级里,老师问:清明节是几月几号?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答对的,老师又问:情人节是几月几号?话音未落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高呼"二月十四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冷淡,不得不令人担忧啊!
又到清明,此时的四月,细雨绵绵,时雨纷纷。拨下一片乱草,洒下一杯冷酒。远山云雾,分离一堆哀愁,清明的雨,悼念孤独的魂,烧上一把纸钱,弥漫悠悠愁绪,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悼念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清明,这样的日子,无论有多忙碌,无论有多遥远,生者都会前续赶来,拿上已故亲人生前喜欢的饮食,物品。烧一把纸钱,让在天的亲人不为衣食着忧。阳间与阴间相隔,谁也不知道有多遥远,只愿烧来的纸钱和物品让在天国的故人都能收到。
清明,四季中非常重要的节日,是中国人缅怀先祖、祭奠已故亲人的传统节日。
无论身处何地,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带着对逝者无尽的思念尽可能的回到自己的家乡,即便不能回去也会在他乡为自己已故先人祈福!好多海外华人怀着对祖先无限敬畏不远万里回归故土,寄托他们魂牵梦萦的追思。
关于清明的传说很多,最具感染力的当属春秋战国时间的介子推,当年晋文公遭追杀,大臣介子推割肉救主,晋文公登基后忘记了曾经舍命救己的介子推,后来经大臣提醒才想起了介子推,遂命人寻找。介子推不愿再纠葛与名利,背起老母躲入绵山,久寻不见晋文公命人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在一棵大柳树发现了介子推和母亲烧焦的尸体,介子推尸体背后的柳树洞里发现了一块白布,上面用鲜血写了这么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就是清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这一天不生明火,只吃凉的食物,所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在江苏的一些地方清明节这一天还会折来柳枝,挂在门头或是戴在胸前以此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时至今日,清明节已没有从前那么多讲究了。当下好多人更在意的是踏青赏景了,对于清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却很少去探究。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踏青赏春的身影,古人将这个时候定为清明节可谓意味深长......当我们享受美好之时,不要忘记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人对清明节真正的意义逐渐模糊,甚至淡忘!
政府意识到了"文明危机"于是将清明节等几个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有假期当然受欢迎,可是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广东、福建、浙江还有全国其他一些地方流行"豪华葬"所谓"豪华葬"就是花巨资将亲人的坟墓建的豪华、气派,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一些人发了家的人希望老得到祖宗庇佑,于是花钱再多也是心甘情愿的!去年,某地一老板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清明节这天花了四百万元请来道士、乐队、歌手为去世一年多的父亲做法事祈福,为了营造悲伤的气氛,这位老板还以伍佰元一个雇来几十人哭场。浩浩荡荡的祭奠队伍刚上大街立刻引起围观,一度交通瘫痪,整个县城的交警都出动了才勉强控制住局面,其场面之宏大令人咋舌!
诸不知这位老板的父亲是如何去世的,据知情者透露,这位老板是独生子,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含辛茹苦将其养大,成家立业。为了支持儿子创业,父亲一直独居乡下,可是儿子只知道做生意赚钱,一年到头难得回去探望父亲。尽管后来在城里有了大别墅儿子还是不愿将父亲接来享福,因为儿子觉得父亲是个乡下农民,如果来到城里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其实,就算儿子不说,老爷子也心知肚明!
那年端午节前儿子忽然接到老家邻居电话,说老爷子大门紧锁几个月没看见他人了。儿子驱车赶回老家,果真大门锁着,敲门也无人应答,儿子感觉不妙,上前几脚将门踹开,只见地上白茫茫一片,全是蠕动的蝇蛆,老爷子只剩下一堆白骨.......父亲活着时没有享受到儿子一点孝心,直到临死也没看到儿子最后一眼!或许,老爷子只是摔了一跤,或许,只是高血压发作,再或许是更严重些的疾病.......可是无论怎样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况且好几个月没人来看望过他。
人活着不去关心、爱护,死后却花巨资来祭奠,自己没有眼泪还花钱雇人哭场!如果在老人去世前将这些钱花十分之一在老人身上,也算是孝子了!清明节是神圣的节日,这一天是我们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亲人一种追思、缅怀、敬仰......千万不要拿这个节日往自己脸上贴金,否则,会被所有忠诚于中华文明的人耻笑、唾弃!
敬上有下才是人生之道,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祖的日子,还是教育我们的后代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佳机会。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代看到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我们是怎样对待逝去的人和活着的人的!人都有逝去的那一天,从生下来就已经确定了答案。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过程中,人类像是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不断地出现不断地陨落、消失!也许,是因为感叹生命的短暂,所以我们无比珍惜情亲、爱情、友情!有了这些情感我们人类才有了文明,得以繁衍生息!
春去春回草木更新,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中徜徉,又到清明,还是追思.......
漫天飞舞着片片纸花,擦亮着碑前的三尺方台,缅怀追思的心绪,潮湿伤感。阴阳两界,逝者就这么静静长眠于地下黄土,闭上眼,除了泪水,也只有哀伤满腹。
布衫被风吹起,红花纸钱满地,袅袅青烟上升,清明,人世间的儿女赶来送上纸钱,为天国的故人嘘寒送暖,添置彩衣。
柏松长青,梧桐夜伴冷雨,清明祭奠,我也来送上纸钱。千里万里,阴阳两界把生命分成两个境界,尘土皆归,百年阴阳,从此两个世界。清明时节,把绵绵的悲切相送,把朴实的话语念叨。山孤烟雾,断魂扫墓,双膝跪地,恭恭敬敬洒下一杯酒,孤魂荒郊,洒下阴阳两隔的牵挂和祝福。世事纷纷扰扰,三尺方台,安息着一方净土。
细雨疏落雾更重,柏松长青水常东,荒冢之下是九泉,吟咏离上是黄土。雨沥沥顺风而过,此生起起落落,亲切凄雅迷梦,遥遥相望,纸灰杯土带愁,千言无语无从说起,憔悴里残留哀思悠悠,荒冢飞扬的纸灰,飘念杂草丛生,千里孤魂,风吹哀愁,萧瑟老苍松,何处再与话凄凉?
烟袅袅,雨霏霏,纸灰在烟雨中飘荡,香灵在空气中断魂,凝重的心情只有黄土一堆。活在人世间的'儿女孙辈,对着另一个境界的故人抽噎抹泪。站在阴阳两界,诉说着天底下最悲痛的别情,雨落乌啼,从此天人永隔。也许清明注定是个悲伤的日子,所以每到清明,都是细雨绵绵,雨落纷纷。
此时清明,山花已谢,柳叶泛绿。尚看祭拜扫墓的碑前,烟似流亡的魂,天国故人的身影,在纸灰烟雨里飘荡,孤独的亡魂,溅起火花的烛,一大把纸钱,淋湿着丝丝的雨,无尽的悲情哽咽喉咙。碎烟轻语,天下人同一时刻,"断魂"满腹的凄楚,看着忽聚忽散的纸灰,静静凝视这一堆黄土。
追忆往事看祭台,时雨霏霏清明节。烧一柱高香,人生起起落落,酸甜苦辣全尝遍,见过太多的生死别离,人来世上一遭,谁也不知自己的哪一天回归黄土,百年岁月,谁人再来碑前,倾诉阴阳两界,素心道安?
伤踏清明,朽永着忧伤的主题,阳阴转阁,伴随尘土,点点都是离人泪,千门烟火流云天,流星斩落,音容犹在,却是天各一方,永不相见。
踏往前行四月,看樱花满天,看悲伤流转,燃尽的风华,画筹自己的百年。浅浅絮语,空对冷月,年年清明,离殇满地,静卧流年,墨淡冷烟,谁来前送安暖?冷风呼至,离尘赴安然,清明上坟,忍顾阴阳相隔。凄凄风干的裂痕,百年之后,与尘挥手而别,我的灵魂,何时入土为安?
离别隔断了天涯,人生的篇章就如盛世烟花,清明的凄迷,那一抹云雾遮住了世人的望眼,奈何桥的远景呈现在寻觅不见,缅怀追思,一步一回头,缭绕的清寂,多少光景已不在。阴阳两地,经年一去,再见便是无期。天国的人,幻变成零零散散的落英,留给世人撕心裂肺的疼痛。
风中飞扬着尘埃,清明的雨,祭祀人生的画卷。一载流年的印记,清香一盏茶的光阴,一滴天堂的清泪涤散着流年,多少欢笑已不在。青烟袅袅上升,细雨纷纷飘零,岁月隔开了生死,隔开了阴阳两界最无奈的永别。扒开坟前的杂草,沾染清明的哀思,此时的四月,世界的另一端,天国可下起了雨,可也是清明时分?
心中所念,清冷无韵的步调,回首那一堆坟前的土,杂草丛生,天国之人,再见亦是飘渺无期。清明哀思,阴阳两地之隔,孤魂薄葬,悲凉落幕。
头上丝发已湿,衣衫已润,生命,犹如微细的尘埃,一份迷离,两眼忧伤,飘走了,就再也回不来。琉璃一程,浮萍一场,终究带泪归去,落里幽灵的荒冢,从此光阴收场,再见无期。
万般的哀思,湿润了凄凄离别,今生一程,只留无限伤感。记忆的皱褶,从那以后,徒留人生的惆怅,命运安排了身后,人生无可恋,亦无可恋。时光的杯盏,选择了遗忘,生命静静地来,悄悄的走,最终以无言结束。
哽咽的浅唱,清明的哀思。山风呼呼作响,挥手告别那阴阳相隔的亲人。风声细碎,繁华只是一瞬,岁月沉淀,清明惹伤了亲人牵肠挂肚的惆怅。荒冢无人迹,蓬篙茅草长,命运给每个人安排了最终的归宿。四月天的钟声,在月缺月圆的暗夜里回望,离去,百年之后,终究归离去。
清明,惹伤一地的哀思。
清明节的随笔10
每个清明节,总是有雨,真的是眼泪吗?或许是。
他无意中说起,清明节我从不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我无语。于我,“奶奶”只是个名词,与我无关的一个代号。奶奶过世时爸爸才五岁,幼时听到同伴提及“奶奶”,我只有羡慕的份。
而爷爷,待我们兄妹很亲很亲,可惜,在我大学毕业前的那个冬天,他离去。那天很冷,他却要吃梨,我和姐姐跑到市内给他买来,妈妈特意切块,煮了煮给他吃。然后,他咳了好久,再后来,他躺下床上,爸爸叫来好多亲戚。我的心很慌张,却没有恐惧,听不懂不这些长辈说什么,或者是听不进去,只是看着他们忙碌。最后,一个本村的爷爷看看表,报了一个时间,我的眼泪忽然掉下来,转身上楼,姐姐和我一样,什么也没有说。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爷爷离去了,再也不会醒来,我只是无声地流泪。脑子中想着他对我们种种的好。
那是个阴冷的冬日下午,周日,腊月初二。我本该去学校,却因爷爷因吃梨而没有走。就此,他别过,离开。此后很久,我不吃梨,我不愿听到这个字。“梨”和“离”,真的是巧合吗?没有答案。爷爷没有受病痛的折磨,现在想来,我挺开心。不过,那一年,他才73岁。后来,听爸爸,此前,爷爷把他的老亲戚走了一遍。我一直在想,人,难道真有感知?可是任凭我怎么想,也想不来一个答案。或许,是另外一个巧合。
第二年的春天,我梦到爷爷,他站在我们学校走廊里,披着塑料布,说外面下着雨,好冷。我少有这样的梦,妈妈说,逝去的人在梦里从不说话啊。我一点都不害怕。爸爸去了爷爷的坟地,看到有人浇地,不小心冲进去了水,他赶紧封好。
当时我很开心,爷爷相信我,居然跑到学校告诉我这样的事。我从没去看过他,没有为什么。
后来,我又梦到过爷爷,依旧是笑笑的',只是,再没有和我说过话。那一次,梦到他生病了,在屋里躺着,说快不行了。我挺纳闷,我爷爷已经过世了,怎么还生病?醒来,翻看日历,腊月初二。
妈妈说,爷爷最惦念的是我。我知道。可我总是不愿去烧纸钱,甚至有些抵触。20多年了,我一直以为,那边,爷爷和奶奶很幸福地生活着,毕竟,奶奶等了他那么久,我不想打扰他们。偶尔,有梦就好。
爷爷为人忠厚老实,算是无疾而终,生命的最后,没有受困于床上,亲人很欣慰。
其实,很多个日子,我常常想起他。那个时候,他可能会寂寞。于是,他早早地离开,去寻他离散的妻。
清明雨纷纷。
清明节的随笔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之一,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有个习俗,就是做清明粿来祭祖和扫墓。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前几天,奶奶都会去采艾草,清明粿是用艾草经过好多道工序做成清明团,再把清明团拌入米粉,拌匀,上锅蒸熟后,再把面团搂搓均匀,揪出一个个小挤子,擀皮包入各种配好的馅料,馅料分甜和咸两种口味。我最喜欢用模具印上漂亮的图案,刚开始,我把团子放入模具中,用手把它压平整,再把模具倒过来,可青团牢牢长在里面,纹丝不动。奶奶看到后,给我讲了要领,要在模具里先铺点面粉,模具翻过来后在桌上敲几下。我又重新做了一个,果然,一个完整,图案分明的清明粿展現在我眼前。最后把成型的清明粿放入锅中蒸,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清明粿就出锅了。
清明节一早,我们带上清明粿,米,水和一些水果,爸爸还带上了锄头就去了爷爷的墓地。我们到达后,先把东西摆放好,爸爸就开始除墓地周围的'杂草,还疏通了水沟。奶奶站在边上叙述家里一年发生的事情。我从来没见过爷爷,但我想他一定是个慈祥的爷爷。最后奶奶让我们给爷爷磕头,希望爷爷保护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学业有成。
清明节是个让人有点悲伤的日子。我们要感恩逝去的人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生活,更要珍惜现在对你付出的人。
清明节的随笔12
有时候我们总是以为外界环境错了,其实错在内心。
这个假期有幸能一个人独自在学校,在宿舍,一个人的生活,能让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精神层面。
1。思考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之前有个名词“社会主义巨婴”,老是自诩见多识广,最终也栽在了这个词上。无法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是巨婴的一个特点,一个人为中心,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好吃懒做”,表里不一……没想到另一个我如此不堪,好像恰好占到了我最讨厌的所有性格。
我也有要守护的东西,但这种守护的信念还不够强大,其实也是自己本身不够强大。前期一直吃亏,其实吃亏也不失为一种好事,但要讲究一个度,比如一场游戏,你可以为了求稳在前期让资源,但是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一个发展,如果不管不顾,只是一味的让,一味地主动吃亏,那不过是给自己掘了一个深深的坟墓。
2。重新思考了梦想
其实关于梦想我没有停止过思考,就像对科技产品那种无法抵挡的热爱一样,对梦想,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要自由。?之前老是以为,只要逃出来就是自由了。但万万没有考虑过我逃出来后要面对的是什么?也许就死在迈出所谓的自由的一步的那个距离,天真的以为自己为自由而死,其实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尘埃的消散。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
所以我还要活下去,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漂亮。就像《让子弹飞》中张牧之说的“之前是不想和他们玩,现在我不仅要玩,还要玩的`赢”。
3。思考另一个自己
只有有做过一个性格色彩的调查,我是一种“红蓝色彩”,这是两种非常矛盾色彩的混合,这种性格色彩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色彩,但是在后天不可抗的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与之相对的色彩的“习惯”,渐渐的自己也认为是理所当然,于是便有了“红蓝色彩”这就很好玩了,就好像谍战片一样,你不知道谁是卧底,只有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习惯,动作,甚至分析自己的心理,来判断自己最开始时候的性格色彩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有挑战的,且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工作,不过我挺喜欢的。就好像知道有宝藏,也知道获取藏宝图的方法,没有理由不去试一试。
4。忠于自己
这篇文章写得有点乱了,像散文,但是还分着点。这就有点四不像了,不过,开心就好,这就是我的风格。
我决定,任何时候都不对自己说谎。不论屈从于多么强大的势力和舆论。这是生而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前提条件。ineedtodothis。
5。找个活着的理由
有时候觉得王者荣耀这个游戏的人物设计团队真的有水平,每个人物的台词,既符合设定,也有一定的思辨意味。这个游戏中,韩信有一句台词「人总得找个活着的理由」每次听,都如雷贯耳,加之韩信这个英雄可以说是一个大心脏,carry全场。不免让我想,我活着的理由是什么?也许高中的时候会说出一堆大道理来。但是我现在却不知道了。计算机梦破灭过,篮球梦破灭过。我现在还能为了什么活着?说实话,为了我喜欢的姑娘。之前会觉得人生嘛,眨眼一瞬间,要让自己短暂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印记。但还是自己当时太年轻,忽略了为人的本质属性。人嘛,就是要生活,要去爱和被爱,这是人基本的也是终极的快乐。所以也不为那些虚名浮利。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姑娘,努力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能在合适的时候,有合适的资格,和她在一起。就是这么简单,为了爱。《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挣脱如来的“法印”,但就是为了小和尚,不顾自己的“拼命”,让法印“不攻自破”。
嗯,大概说这么多吧,又到了快凌晨一点。说好的早睡早起呢。
晚安啦,我的爱人。别等我,你只需肆意奔跑,剩下的交给我就好了,放心吧。
清明节的随笔13
沉闷灰暗的天空,压迫着世上的人们沉重伤感的心灵。连绵不断的细雨,象是世人怀念悲伤的泪泉在清明节前后喷现。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唤不回消亡的亲人。滴答的钟声不停地向前运行,青春随着消失后,接着听到的是死亡跟随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荒山野岭的亡坟,是青春消失后的结局。竹杆上晃动的白旗仿佛是幽灵在向走完青春的人们招手示意。历史的记忆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华时写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无知荒废年华,白头悲切。天空闪烁的星晨,是青春无悔的见证。捧一撮黄土祭奠青春。
时光不会倒移,但灵魂深处的`记忆,还是留给了青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盛”。扪心自问,是否唱出了青春无悔?
谈笑风声,意气风发一路拼过,虽然淡泊也无悔于追求过青春的人生。
平淡的生活,平静的工作,温暖了家庭,甜蜜了爱情,虽不潇洒,却也安心于青春。
一路走过,还记得,十七八岁的冲动,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鸿皓之志。二十几岁是人生知识的积累与机遇巧合。三十几的时光是人生的胆气拼搏和财富的敛积。平凡的岁月里,仍然是无数前赴后继的青春在涌动。
谱一曲赞歌,献给无悔的青春。
蓦然回首,自己却走过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着渐行渐远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怅。没有激情的生命,总是惦念青春怕它远行,担心消失,叹一声无奈,洒一缕乌墨,祭奠平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没,让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还在下着,那是愁思绵绵;泪仍在流,已是悲戚忧忧。沉痛的心里叹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摇篮前的煎熬,是用壮年生命的坚守,换回我瘦弱生命茁壮成长。怎是每年三柱香一扎草纸一个长跪所能报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泪的源泉。
泪水漠糊了双眼,忘年的记忆中,畅开心怀,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激那些无私奉献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节的随笔14
清明,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是一个人人不能回避的节日。虔诚、庄严的色彩,凝结了这一天的主色调,但她还在向我们传递着更多更多的色彩和情怀。
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的宝典里,清明这个节日最具多重含义和多重意义。她是祭奠先祖、缅怀亲人的重要节日,是传承历史的人文景观,更是抒发中华民族认祖归宗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但她还是一个亲和大自然的节日,清明时节,神州大地气候回暖,草木繁茂,是郊游踏青的最佳时节,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迷恋,南宋吴维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将此表现的最为直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和对这个节日的迷恋。人们需要在清明这个节日里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感受情结,感悟心灵。
清明在我最初的心灵感受中,是快乐多于凝重,没有忧伤和悲痛。草青了,树绿了,柔软的春风拂来,让人暖洋洋的,我们都像换了羽毛的小鸟,尽情地撒欢。清晨,从父母手中接过平日里不多见的零花钱,带上午饭,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烈士塔下,高声朗诵着: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面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庄严、肃穆,油然产生了一种敬畏、敬仰的心情。望着一排排烈士墓碑后面的抔抔黄土下面,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但不知在这里还连着许多人的忧伤和悲痛。清明,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牵念镌刻在这里。但那时,不懂得每一个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要付出失去亲人的沉重代价,不懂得诗人杜牧所描绘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感和体会不到它的内涵。当母亲逝去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到来之时,心中陡然沉重,思念之情越发强烈,隐隐之痛阵阵袭来,正像宋代诗人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所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思念和悲痛铭刻在了心底。
清明的雨水纷纷扬扬,是一种大自然的景象,悲情与春思化作浓浓的人文关怀,是文人情怀的一种意象,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更是一种炫美的景观,她们都融化在历史的传承之中。清明节纪念英烈和先人,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也是对历史的铭记,它荡涤我们的心灵,清思明理,化为一世清明的情怀。
我在想,清明作为一个节日,我们应该有一种节日的情怀,它不只是悲悲戚戚,泪洒黄土,生者与逝者用不同形式进行对话。它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呼唤每个人对节日的情怀和情感,让我们的文化不在节日中被失落,让我们的节日在文化中度过。
清明,它是个慎终追远的节日,它又是一个生命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永恒。
清明节的随笔15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节随笔11-26
关于清明节的随笔11-20
清明节踏青随笔11-22
清明节的教育随笔11-20
清明节随笔15篇11-26
清明节随笔(15篇)11-28
关于清明节的随笔15篇02-02
清明节小学生随笔02-02
小学生清明节随笔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