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

时间:2024-07-05 12:51:19 阅读 我要投稿

学生调查 篇1

  一、调查目的

学生调查(经典7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甚至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于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新课程的基本要求,着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我们对不良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文以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以及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继而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相结合,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分发均符合调查问卷的科学性。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最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对比调查问卷,以确保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四、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只是因为家长让上学就上学,为了看书而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学生学习的自制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遇到不会的问题很少主动提问,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很少主动学习。

  2、没有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后复习习惯。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每天对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回家或者下课不进行复习、巩固。仅有三成的学生会及时整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并复习和背诵。

  3、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课堂学习效率低。

  我校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上很难进入状态,经常溜号。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4、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我们发现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过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大部分班级都普遍存在字迹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等不良现象,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时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5、缺乏学习自主性。我校许多小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脱离了教师的视野范围,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和玩手机,有的每天必看,有的边做作业边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学生调查 篇2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普通劳动力”后不得不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以后就业工作作好准备,在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一、就业观念现状

  1、首要目标是实现就业。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不求自己对工作喜不喜欢或对不对口,只要可以实现就业就已经觉得不易了。根据网上社科院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从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2、继续深造,缓解就业压力。当就业成为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继续深造作为缓兵之计,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职经验上的劣势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来。

  3、先就业再择业,也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弹性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业途径多样化:通过报纸广告应征、网上求职。通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主要途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根据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显示有近2%的人则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择业对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调查显示有近20%的成功毕业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 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主要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企业的老总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目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众所周知的,那么,现实中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会出这种“就业难,难就业”的情况呢?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业难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学生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增长。有关资料表明:从20xx年到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在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待业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严峻考验。

  2.薪水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平,从而对一些企业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张;而那些从军校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正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不太一样。所以即使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这毕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4.扎堆现象。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热计算机,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地区扎堆现象,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人们认为既然是发达地区,就业岗位自然就多,因此纷纷到这些地方就业。但是人一多,可供企业选择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原因,如性别,就资料显示,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低6、4%;还有城乡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三、解决就业难困境,寻找应当策略

  事实情况如此,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那么,又该如何着手解决这种困难,不让大学生面临“毕业=失业”的问题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转变,二是外界(包括学校、社会的态度方式的转变、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转变。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仅仅是就业心理转化是远远不够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的转变 ,实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措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目前,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担负主要的指导服务工作。以法学专业为例来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指导活动。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结合上述几点来增加我校法学专业同学的就业竞争力:

  1、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开展了学习交流会,参观法院,检察院等专业基地的,组织制定大学学习规划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要注意的是,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2、在二、三年级学生中除了加强对专业基地的参观和实习外,还应该进行考研动员,开设了四,六级英语,考研辅导班,同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级考证,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通过这些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素养。

  3、对法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训,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以及面试的有关技巧和礼仪培训。举办就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就业。请往届毕业生与同学座谈,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就业政策,请心理专家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编辑就业指导报,制作就业信息网,以及学校向一些用人单位的整体宣传工作,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方便快捷的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4、重点加法学专业强职业化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地方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再次就是国家和社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有所思考,做出相应的改变。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的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j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不是只关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靠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强专项技能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国将顺利度过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需要历练,也需要经历风雨,目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让大学生的头脑清醒,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变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去做。

学生调查 篇3

  一.导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有幸参加了外语系和资环学院携手举办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三天里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努力用科技文化知识服务于民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加强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的思维,重新认识了自己,发展了自身的素质。蒲草泡村之行只有三天,却让我融入了这个村庄,对我认识北方农村起了个良好的开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真实地了解了阜新农村,深入地思考了当前农村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对该村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积极的讨论,发现了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同时我们更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景与美好的未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形式

  2.走访村民

  3.参观村里的小学,并且授课

  三.结果

  1.蒲草泡村自然经济概况

  蒲草泡村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西南部的清河门区乌龙坝镇的中心部,属于中温带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以种植玉米,采矿为主要生活来源.全村共有村民200余户,共800多人口,住宅面积200亩,耕地3000亩,人均耕地约3亩,平均每人20xx元人民币/年.

  2.蒲草泡村的教育概况

  该村村民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育,但总的来说村民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过少,对外界信息了解相对不够,没有形成一定文化精神生活氛围,调查报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群体中很少有回去的,这种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的滞后。

  该村有一所小学,小学的设施不错,各种体育设施也较完备,甚至还配备了不少电脑,但在整体上与相对发达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半天的课外辅导,发现他们学习的软环境还需要大幅度地加强。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学校虽然开设英语课,但教学水平有限,大多基础薄弱.而课外书籍的普遍缺乏,使学生们失去了在更大范围学习的机会,从而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广大农村,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他们表示,只要孩子有能力,他们将全力供给,这也让我们大感欣慰。教育是发展之本,这对农村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可是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教育不容乐观,软硬件都不够完善,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缺乏,这势必影响农村新一代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生调查 篇4

  摘要:通过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并针对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理性消费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大学生年龄较轻,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消费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未独立的经济又制约着他们的消费。为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观、消费与闲暇方式、理财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成立课题组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进行了调查。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情况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导

  2、两极分化明显,消费方式呈多样化

  3、理财意识淡薄

  4、金钱、消费观健康合理

  5、经济独立意识较弱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及我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对我院大学生的消费观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各民办高校在树立正确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参考。

  1、加强消费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成为浪费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加强在大学生中进行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消费时要独立判断,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费,特别是要注意减少随意性消费,真正做到理性消费。教育大学生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明确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反对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培养和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加强消费观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2、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学生个人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首先它是受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制约的,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维持消费,虽然个别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也应该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帮助,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慎行借钱消费。因此,要求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3、加强理财常识的传授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的进行消费,没有理财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应当组织专门的主题班会、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或消费知识讲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相应的协会,开展消费问题调查、消费有奖问答或知识竞赛等。理财常识应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理财技能方式等,在开设的相关课程里面,进行专门的讲解,鼓励大学生考理财规划师证,并鼓励大学生制订个人理财计划。民办高校要教育学生按照理财计划,定期盘点自己的消费,以求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

  因此,民办高校在教育方面应适当注意学生在个人消费观念上是否存在误区,并且给与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学生调查 篇5

  一、调查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村留守学困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20xx年12月

  三、调查对象:七年级四个班

  四、调查过程:

  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

  (1)通过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级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家庭作业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

  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

  二)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四) 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4、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5、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

  学困生大部分是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2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习平平的学生或学习困难生。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生调查 篇6

  一、调查目的

  如今在中考的指挥棒下,来自各方面的因素使初中生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学生的心理疾病率也逐年增高,展开此次调查,希望可以从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爱好倾向当中,了解中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风气.但是形形色色的娱乐方式,有一些并不适合中学生.通过分析我们休闲方式中存在的利弊,为大家提供正确的休闲指南.

  二、具体做法:

  我发放了50份问卷,通过统计后,我得出了以下数据并作了分析.

  1、中学生喜欢怎样的娱乐活动 ?

  有28%的同学选择阅读书籍,32%的同学选择了参加体育活动,46%的同学选择上网,25%的同学选择看电视和电影,另外与朋友聚会和参观旅游也占了一定比例,但是选择社会实践的同学几乎没有.社会实践对我们中学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去做呢 据被调查的同学说,社会活动一般都是学校组织才会参加的,而且并不自愿,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活动都有些老套,没有吸引力.我们认为这是需要学生与家长,学校共同配合才能改进的问题,所以也希望更多的人不仅仅关心中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2、阅读书本和电视,中学生喜欢什么内容呢 ?

  在看电视和阅读的选项中,选择体育和青春偶像的同学占了多数,动漫的比例也很大,而科普也较多.最近有网站调查了中学生最喜欢的作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也与其相似,郭敬明,韩寒,郭妮榜上有名,而写这些名字的多半是女生.有些男生在回答这道题时甚至不知道写谁,最后才把语文课里上过的作家搬上去.可见,现在爱阅读的同学比例已经不算大了,而喜欢读名著经典的人更是少.一位喜欢80后作家的同学说,他们的作品比较贴近生活也很时尚,而对鲁迅等等的作品感到难理解,有距离.电子时代,中学生的娱乐休闲电子化了,随着时代的电子化,信息化,同学们的家中普遍都有电脑,有mp3的占总人数的69%,34%的同学有手机,更有少数同学有两个以上mp3或有mp4.,这也使同学们一大部分的休闲生活与电子工具有关,最主要的自然是上网.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平均每次上网1~2.5小时占51%,2.5~4小时的占21%,1小时一下的占28%,而最多一次上网竟然有46%的同学在6小时以上

  3、同学们上网又是做什么的呢?

  家中有电脑的同学86%都有QQ,并且常登陆,52%的同学选择玩游戏,只有不到20%的人是搜索资料.网络是柄双刃剑,利弊全看你怎么使用.适当上网是件好事,玩游戏也可以放松自己.沉迷于网络,身心都会受害,不利于我们成长.可是,那些经常上网玩游戏的同学,显然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三、调查后的感受:

  在休闲娱乐上同学们一般每周都会花2~3个小时,有的更多,但也有些同学时间很少.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适当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有利于学业.很多同学在花费上还是很有数的,一般都在50元以下,这一点令我们比较高兴.

  总体来讲,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相比他们的`父辈,虽然艰苦但乐趣无穷的生活,大家还是感到乏味.而且,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的出,并不是每一项休闲活动都是健康向上的,它们包含着对我们不利的因素,所以判断力和自制力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让我们了解如何正确选择娱乐活动,也让老师家长了解现在中学生的心理,更好地沟通,教育,使同学们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来在紧张的课余之余放松心情,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更佳的精神状态面对新的挑战.

  四、初中生休闲生活的调查题:

  1.你每星期会花多少时间在娱乐活动上 ( )A.1-2小时 B.3-5小时 C.更多 D.没有花时间

  2.课余时间里,你一般会参加何种娱乐活动 ( )(多选)A.做运动 B.听音乐 C.阅读书籍 D.与朋友聚会

  E.上网 F.看电视/电影 G.社会实践 H.参观旅游 K.其他________

  3.你是否喜欢阅读课外书籍 (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4.你喜欢阅读哪类书籍(刊物)或看哪类电视 ( )A.武侠 B.青春偶像 C.名著经典 D.动漫

  E.科普 F.文艺娱乐 G.体育 H.其他

  5.写出一位你最喜欢的作家 :

  6.你平均每次上网多少时间( ),最长一次有多少时间( )

  A.1小时以下 B.1~2.5小时 C. 2.5~4小时 D.4~6小时 E.6小时以上

  7.一般上网做什么( )A.玩游戏 B.聊天 C.搜索资料 D.看电影,电视剧,动漫

  8.你拥有的电子用品有( )A.电脑 B.mp3 C.手机 D.mp4 E.其它

  9.你认为参与娱乐活动对我们的学业的影响是 ( )A.完全不利于学业 B.有利于学业 C.既有利也有弊

  10.你一般参与娱乐活动的消费是 ( )A.10-20元人民币 B.50-100元人民币 C.不确定

  D.完全没有

  11.你认为中学生一般会参与何种课余娱乐活动 ( )A.时尚,新潮的 B.传统,大众的 C.惊险,刺激的

  D.其他_漫20xx年8月

  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的社会调查报告

  青龙中学高三(5)选送

  1、提出问题

  如今,电能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的一种获得能量的形式.但是,最初的电能是靠发电机来获得的,发电机既笨重又不易于控制,因此人类发明了一种既轻便又能获得恒定的电流的装置,即我们所说的电池.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最初的干电池是由重金属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提供电能的,而且不能反复充电使用,使用后就只能废弃,其中的重金属离子锰,镉,汞等便会以离子形式进入水和土壤,从而在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因此而出现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电池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蓄电池的发明,大大延长了电池的平均寿命.太阳能电池等低污染电池的发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池的污染问题,但是,寿命长,低污染的电池一般都很昂贵,短期内难以普及.因此,高效 ,环保,廉价的电池的研究与推广以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在这种新型的电池推广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只有靠人们一起努力,尽量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随之造成的资源的浪费.那么,究竟人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他们是否愿意参与并配合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工作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社会调查.

  2、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在居住村委随机确定30位不同年龄段,职业,学历的人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我们的调查问卷共有8道题目,分别从使用电池的频率,种类,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及一些有益的建议,进行了调查.所有题目均采用选择题形式,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在符合实际的选项前打"√".

  (3)结果分析

  (a)使用电池的频率与学历,年龄之间的相关分析

  电池污染带来的危害程度的大小,与电池在这一地区的普及程度是分不开的.

  (b目前使用电池种类:最经常使用的是各种型号的碱性电池,而污染小,寿命长的充电电池却居于第二位.

  (c)对废旧电池污染认识的文化水平差异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8%的人都知道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对此问题的认识模糊

  (d)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价值认识的文化水平差异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仍只有初中学历的人群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价值的认识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e)人们对废旧电池回收的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人认为,只要客观条件允许,他们愿意支持废旧电池的回收.

  (f)人们对环保电池的支持程度:大部分人支持环保电池的推广.

  (g)人们对解决废旧电池污染问题的看法

  20岁以下的人多建议加大宣传及建立回收工厂,20――30岁的人则希望国家立法来解决问题.30岁以上的人则希望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3、讨论思考

  电池在一个地区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受电池污染的严重程度.根据本地目前电池普及率较高,且各年龄段和学历层次的人群在使用电池的频率上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不难看出:现阶段的电池污染会停留在一个较高的程度

  从使用电池的种类也可以看出,若某地区如镍氢,有机锂电池等可在利用电池的普及率较高,则此地区受电池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本市使用比率最高的却是碱性电池,钮扣电池等污染较大的一次性电池,无疑会加重电池污染.

  可充电电池的普及,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充电器的普及程度.某些高级的充电器甚至能为碱性电池充电.通过调查一个地区人们对废旧电池处理的方法,可以从侧面了解此地区电池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人将可再利用的电池保存,说明该地区的普及程度越高,可充电电池越易推广,污染程度越轻.而调查结果显示,本地仅有一部分人将可再利用的电池保留,而且多集中在30岁以下的人群.将电池全部丢弃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比例随被调查者年龄

学生调查 篇7

  调查者:千秋雪 学号:00000000 单位:xx级xx班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大学新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及分析

  一、引言

  20xx年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序幕。 20xx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加上07年70万-80万未能就业的大学生,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预计20xx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预计20xx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⑴。

  而这次席卷全球的经融风暴更是严重打击企业的信心,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裁员不少,招收的大学生也大量减少。如今大学生就业可谓是难上加难呀!

  现在的高考早就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了,大学从以前的纯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似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学生。当年的“天之骄子”似乎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当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好不鄙夷的说大学生到处都是,当毕业时学校勒令你限期搬走而不管不问你的前途,当用人单位一次次的退回你的简历或者给你提供的薪水比工地上一个民工还低,你是不是感觉无比的.郁闷,英雄无用武之地!

  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其实不然,至少我不这样认为。如果多了,为什么许多的中西部企业招不到大学生呢?为什么?我想答案只有大学生自己最清楚。热气腾腾的社会气氛下是一颗颗浮躁的心,大学生并没有多多少,只是有许多的大学生不愿意拿出一点时间来认真冷静的思考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对于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想法,而在现实中四处徘徊。同时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总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了洞悉大一新生对自己人生及职业的期望、规划情况,本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关于大学新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被调查的同学匿名填写问卷,然后回收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我个人的意见。

  问卷共分为17个小题,包括对专业的看法、对考研的认识、对今后工作的期望、人生及职业规划情况和核心竞争力五个主题。通过调查取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关于五个主题的结论和意见(仅为个人意见)。在此也感谢参与调查的同学以及协助发放回收问卷的同学。

  二、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与20xx年11月17日20xx年11月23日进行。共发放纸质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5.8%。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网络表格10份,截止20xx年11月23日共收到6份,回收率60%,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

  本次调查涵盖了重庆大学多个主要学院,以及机自、机电、法学、会计、冶金、材控、安全、软件、电气自动化、自动化等几十个专业。网络问卷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冶金、计算机、工商管理、心理学的6位同学。在所有问卷中,男生比例50.4%,女生比例49.6%,接近1:1。较好的反映了广大新生的想法。下面是本次调查的数据统计

  三、结果分析

  1、大学新生对专业满意度的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不高,仅有44.3%的人认为自己喜欢现有的专业,还不到5成。而又多大35.8%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态度模糊,还有19.9%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不过虽然这样,大家还是普遍认为自己现有的专业前景不是太差,只有的13.25%的人认为专业前景黯淡,不太乐观,也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专业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其他人对本专业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由此可见有的人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好找工作而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不符合个人的性格或兴趣爱好,也就是说在高考填志愿时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也许和许多人没有详细具体的职业规划,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有关。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后面再讲。对专业的喜好一定程

  那些不喜欢自己专业或者说对专业认识模糊的人中,学习马虎或者不认真的比例明显高于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越喜欢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也会学的越好,学习越认真。兴趣是人学习的良师,不喜欢自己专业以及对专业认识模糊的人往往缺乏兴趣而倍感学习起来无聊或者困难。

  但是我还是要提醒那些对自己专业不感冒的人,这些人由于没有明确态度,最容易陷入得过且过的境地,每天迷迷糊糊的听课,马马虎虎的做作业,生活上也糊里糊涂的,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过完大学四年。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我想没有吧。大学应该是很精彩的,而这样马马虎虎的过浪费了我们大好青春。而对于不喜欢自己专业学习不太认真的人,我觉得应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专业,有的人就是因为不了解才会觉得不喜欢。如果你对专业有充分了解后还是

【学生调查】相关文章:

[经典]学生调查05-19

学生调查(精选)06-29

(经典)学生调查06-24

学生调查[经典]05-21

学生调查【经典】05-15

学生调查【精选】02-21

学生调查(经典)03-20

学生调查02-18

[精选]学生调查03-16

学生调查[精选]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