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 篇1
缤纷世界,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最终伴侣,大学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丰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课外阅读也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对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书籍在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切实影响与大学生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我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对部分本校大学生经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内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获得书籍途径、阅读偏好、课外阅读的其他情况
调查对象:怀化学院8个寝室(8人寝),男女比例为1:3,共64人
调查方法:随即抽取各院寝室,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与实际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64份,收回61份,有效问卷60份,收回率95.31%,有效率93.75%
一、 调查结果及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阅读数量方面:16.7%的同学每学期阅读0~1本书,43.3%的同学每学期阅读2~3本书,28.3%的同学每学期阅读4~5本,11.7%的同学阅读更多
购书费用方面:19.7%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50元以下, 46.3%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50~100元,25.3%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100~200元,8.7%的同学购书费用更高
二获得书籍途径
45%的同学选择在书店、网店购买,8%的同学选择在图书馆阅览,37%的同学找亲戚朋友借阅,10%的同学青睐网上在线或下载 三阅读偏好
选书标准偏好:35%的同学看重作者知名度,46%的同学看重内容可读性,13%的同学选择定价合理的书籍,6%则喜欢浏览网上排名靠前的'书籍
阅读类型偏好:31%喜欢阅读时尚休闲类书籍,27%同学选择文学名著类,几乎同样27%比例的同学选择商业财经类,15%则选择了课外知识学习周刊
阅读方式偏好:46%的同学会以最快速度读完,13%则会边读边做读书笔记,35%会仔细读但不做笔记,6%为其他
四课外阅读的其他情况
30%的同学身边读书氛围较好,24%同学一定程度上同意当代大学生读书浮躁
二、 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一大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程度有待提高
大多数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能意识到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学气息。但根据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也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未占较重要角色。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应该举办更多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的活动,邀请风趣、博学的文学教师、抓家定期做讲座,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意识,进而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
大多数同学更青睐在书店、网店买属于自己的书籍,并一直珍藏,可见大家的惜书、爱书意识还是很强的;此外同学们彼此交换书籍,交流思想,也为新思想、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选择去图书馆阅览书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个人难支付的巨著自然被浪费了,图书馆没有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
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三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但方式欠妥
更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但其中可能存在并不适合自己或未认识到其书真正价值的情况。时尚休闲类书籍占大学生阅读书籍的主流,丰富了紧张忙碌的学习;名著与财经类并重,大多数同学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不忘时刻关注商业财经类周刊、书籍,这对于我们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提高财经意识、开拓眼界是很有帮助的。但很多同学只追求了阅读速度,忽视了高效,没有仔细体味、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在日后的阅读中,我们还是应该养成记笔记、细品味、勤交流的好习惯,提高每本书籍的阅读效果。
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给书籍预留一定宁静空间主动阅读,积极阅读,带动周围同学阅读,在提高其他方面才能的同时不忘升华心灵,通过读书提高修养。
学生调查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班级“普及”了。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样也离不开它了。
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呢?
二、调查方法
1看书
2上网找资料
三、调查状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资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
网络近视怎样构成及治疗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必须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状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构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潜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构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光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到达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怎样样会近视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证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超多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能够不一样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超多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构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构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个性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光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透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能够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到达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比较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光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透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能够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能够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学生调查 篇3
调查时间:20xx年十月
调查地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人:王燕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随着大学的普及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加剧困难,现在的大学生们也逐渐觉察到了“危机”的存在,觉察到光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是不够的。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来增长社会经验也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近期对在校本科大学生做的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在
校生有过打工的经历,这里面也不乏刚刚入学的新生。打工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在学生生活相对独立的大学里面,打工之风悄然刮起。但是在打工也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结果:
一、打工方式: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32%家教,23%服务员(餐厅酒吧,商店),10%促销,10%翻译,6%市场调查,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42%选择家教,21%选择市场调查,16%选择销售。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分析原因:现在中国学生人数显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尤其在上毕业班之前。在采访中有一位家长这样说,选择学生家教一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知识,二是希望学生家教能告诉孩子一些应考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最为大学生方面,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为15.20元,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25-30元,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这也吸引了有知识没资本的大学生们。综合两方面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从而也壮大了家教市场。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学生的青睐,服务员,理货,酒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容易上手,先对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打字等等,学生选择的还是很少。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有学过相关课程,也有相关证书,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这些相关用工单位也不敢选择在读大学生最为员工,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而且说兼职的人员不好管理。作者认为这样是种恶性循环,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多一些对自己的自信,同时我也希望各种的用人单位能相信大学生的实力,多给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二、时间安排:35%的人愿意随机选择时间,29%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周2-3天的打工时间。29%能接受每周3-4天。在有过打工的经历的人群中大多数的大学生(55%)只有过一两次打工经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尝试了一下,并没有把打工作为一种主要经济来源。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大多数(83%)都有在校期间打工的经历。当被问到上课时间如果和上课冲突的时候,只有13%的学生会坚持打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放弃打工,不耽误学业。被调查的人群里的暑假计划,选择补习的占48%(大三50%,大二38%),选择休息的占26%(大一40%,大二38%,大三2%),选择出游的占21%(大一14%,大二25%),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暑假打工。调查显示: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来才来做一些兼职。在假期里,学生们主要还是在学习、充电,准备考一些证书,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又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而结果中明显显示出了不同年级对于时间安排的不同。大一的`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形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没有感受太多对于学业和社会给与的压力,往往在假期还是选择休闲的占大多数。而对于大二而言,有迫于下一年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假期的安排也是选择补习的比较多。大三的学生,有的忙于做考研的准备,有的忙于实习,他们是学校里最为现实的一个群体。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他们暑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也是他们想通过更高的学习,或者是拥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书,来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四、打工的目的: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五、老师及家长对打工的态度:调查结果: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这里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
学生调查 篇4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
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零用钱来自父母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初中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10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初中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10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初中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初中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近一半的初中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初中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学生调查 篇5
摘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十 七 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 七 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 附录1。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
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努力,在电信分院老师、团学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小组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写,我们的日常工作、调查方法、报告论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为我们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鉴!
学生调查 篇6
在这多彩的世界里输是人的精神粮食,也是人的终身伴侣。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大学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丰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课外阅读也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它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而且对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为了进一步明确书籍在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切实影响与大学生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们团队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一. 调查结果分析
(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积极因素。
1.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
很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同时大多数同学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不忘相关专业书籍,这对于我们提高专业水平是很有帮助的。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多读文学类书籍,这有助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也不乏像娱乐消遣这类质量相对较低的读物。但是不可否认这都反映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别是比较丰富的。
2.阅读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3.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专业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二)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阅读的时间少
60%左右的同学每天阅读时间不到一小时,这是远远不够的,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刊杂志。只有多阅读才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才能提高自我。
2.流行粗浅读物兴趣倍增。
在课外所阅读的书籍中,娱乐消遣类占了23.5%,这也暴露了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问题,甚至无聊至极。而大学生却对此仍认识不够,实在令人担忧。
3.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程度有待提高 。
大多数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学气息。但根据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也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未占较重要角色。
3.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
大多数同学更青睐在书店、网店买属于自己的书籍,并一直珍藏,可见大家的惜书、爱书意识还是很强的;此外同学们彼此交换书籍,交流思想,也为新思想、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选择去图书馆阅览书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个人难支付的巨著自然被浪费了,图书馆没有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
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二.对策及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1.阅读从兴趣开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在活动中应该互动、比如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等等。长此下去,同学们就有可能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2.推荐材料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帮助同学如何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同学们去阅读,这样同学们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3.选择性读书
有的同学认为“大学时代要博览群书”,因而见书就读。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今天,人们常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量的增长速度,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比如说选择图书的能力就变得重要起来。 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 选书,目的是区别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应当泛读,哪些书只要读部分章节,哪些书要放在案头随时备查,哪些书暂时可以不用读。
4.指导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我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而且 必须要“会学”。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有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但是如果我们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书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获不得而知。因此,我们不仅要爱读,而日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在此我们小组推荐几种方法:1选读法。此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同学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在同学去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要求同学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三边”(边读,边想,边批注)、一养成(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4摘录批注法。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
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我们应该根据个人不同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二)从学校的角度浅谈对策与建议
1.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多读书。
随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学时减少了,学生自主时间多了,调查结果反映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从教学管理角度讲,应结合选修课,在尊重学生兴趣,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以“提交读书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取得学分“的模式,督促大学生读书,提高读书效果。
2.举行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
大学是生的读书种类呈多样性,应该是好事。但是大学生读书种类并不理想,言情,武侠,动漫级消遣类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类读物大多属于快餐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帮助,通过举行专题读书活动,正面引导学生选择文化含量跟高的书籍阅读,无疑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3.拓宽图书来源,提供读书方便。
一些学校图书足,大学生购买图书输了也很有限,拓宽图书来源是当务之急。在不增加财力投入的情况下,拓宽图书来源确实有困难。但这种设想绝非死胡同。可以考虑以学生社团,读书会等形式,学生携带自己的藏书入会成为会员,成立临时小型图书馆。学校为其提供藏书场地和管理上的支持,不仅是对学校图书馆的补充,拓宽图书来源,也便于营造读书氛围,为学生提供方便。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的课外阅读情况,其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很多人大多面临着读书少 不愿读书的问题。而他们把很多时间用在其他事情,很大程度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读书的好处。其实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生活中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一切新事物保持很强的求知欲。对于自己的专业,我们也能够找到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书籍,仔细阅
学生调查 篇7
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
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
(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
(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
(4)个别宣传媒体误导消费者。
学生调查 篇8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用的手机、充电器、冰箱等电器和电子产品一般叫做电子垃圾,小学生电子垃圾调查报告。电子垃圾中主要含有六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电视机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是有毒物质。一台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电脑的电池和开关含有铬化物和水银,铬化物透过皮肤,经细胞渗透,可引发哮喘;水银则会破坏脑部神经;机箱和磁盘驱动器中的铬、汞等元素对人体细胞的DNA和脑组织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电子垃圾的危害很大,但是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电子垃圾的组成及其处理方式,针对这几个问题,我和我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做了一次调查。
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家修电动车的小店,这里有成堆的电子垃圾。在征得店主同意后我们拍了几张照片。这里的电子垃圾主要都是一些废弃的电路板,也有几台早已过时的旧电视机。这些电子垃圾上布满了灰尘,电路板上还有很多电线露在外面.一台旧洗衣机旁甚至还有成堆的'电池堆积在旁边,有些甚至连外面的漆皮都脱落了。
拍完照片后,我们又找来店主,问了他几个关于处理电子垃圾的问题。结果发现,店主虽然知道电子垃圾是什么,但并不知道里面有哪些有害物质。而且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方法一无所知。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人将用完的电子垃圾直接拿去烧掉,或者直接拿去埋到土里。这样做不但会污染空气,甚至还会污染地下的水源。
我们在网上查到这样一份资料:
广东省贵屿镇曾经是一个稻谷飘香环境优美的小镇,调查报告《小学生电子垃圾调查报告》。可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贵屿镇开始涉足旧五金电器的拆解生意,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国外的电子废弃物通过深圳、广州和南海等转运点,大规模进入贵屿,80%的家庭参与到这个行业并迅速积累财富。为节省成本,贵屿以家庭作坊的方式,采用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对电子废弃物进行拆解,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空气、土壤和地下水。
汕头大学医学院曾对贵屿的儿童做过“电子废物回收拆解业对1~6岁儿童血铅的影响”调查,发现165名贵屿镇儿童平均血铅水平超过中毒指标,表明绝大多数儿童血铅负荷高,已处于有损健康的危险阶段;同时,该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都显著高于无电子垃圾污染的邻镇儿童,提示贵屿儿童血铅负荷升高可能与电子废物回收拆解业造成的环境铅污染有关。
调查完后我们进行了资料的分析,结果发现有接近4成的人不知道电子垃圾是什么,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电子垃圾的处理方式或知道的是错误的处理方式。目前,我国针对电子垃圾处理及回收的方式的有关规定并不多,在这方面存在种种缺陷,而在外国对此则有明确及详细的规定。国外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比较严格,包括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处理措施有焚烧和填埋等,其次就是将大量的电子垃圾销往亚洲,资料表明:世界上有80%的电子垃圾被运往亚洲,而中国就接纳了这80%中的90%。换言之,我国容纳了世界电子垃圾的70%以上,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垃圾场,难怪绿色和平组织曾宣称: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垃圾场。
希望我们的调查报告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希望国家能够在这方面出台更全面详细的政策文件。为了我们大家的健康,妥善处理好电子垃圾。
学生调查 篇9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温故可以知新,适当的作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中学生的作业量一直是困扰着老师和教育事业从事者的问题。教育部在从98年以来,一直提倡要给学生减负,其要求具体表现为减少作业量,给孩子们更多的活动空间与实践机会。然而在我们单一的考试评价体制中,老师、家长怕孩子记不住,反复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孩子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人教版新教材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外作业是这个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思考作业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及范围
20xx年11月我对七年级3、4班73名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调查想了解中学生对英语课外作业的一些看法。所回答的10个问题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不记名。绝大部分同学都认真完成了答卷,随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应当非常客观、真实。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从家长方面来看,大部分农村家长不能辅导孩子。教师的负担很重,它需要教师科学的'、有效率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从作业态度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为消极应付。认为是给家长或老师作完了作业。做完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所以没有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结论与反思
从对该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现在的初中生作业存在着量大、偏难、形式单一等问题;
2、教师在对作业的设计、布置等教学环节上,需作出很多调整;
3、很多学生对作业抱着应付的态度。
作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本次调查的结果说明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追求创新,多布置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整合课本知识,摒弃机械的训练,真正让学生在轻松的作业中得到乐趣,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调查】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经典】05-15
[经典]学生调查05-19
学生调查(经典)03-20
[精选]学生调查03-16
学生调查02-18
学生调查【精选】02-21
学生调查[精选]04-15
学生调查[经典]05-21
(热门)学生调查04-15
(热)学生调查05-31